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醫護禮儀(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醫護禮儀(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6.8 元
定價
:NT$ 101 元
優惠價
87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醫護禮儀(案例版)(第2版)》是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之一,本教材著重闡述醫護禮儀知識及醫護人員的形體訓練知識,具體內容包括醫護人員的姿態、姿勢、表情、禮節、人際關係、工作態度、形體、儀容及儀錶等多方面知識,有助於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美感及高尚情操的醫護人員。《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醫護禮儀(案例版)(第2版)》與臨床密切結合,內容新穎、豐富,圖文並茂,並穿插了大量知識豐富的鏈接及臨床常見的典型實際案例,易學實用,隨書還配有PPT教學課件,可在科學出版社網站下載,供教學使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醫護禮儀(案例版)(第2版)》可供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各專業使用,也可供職業培訓教學使用。

名人/編輯推薦

張薇薇、宋璐波主編的這本《醫護禮儀(第2版)》是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教材共分7章,內容包括:醫護人員職業形象美,醫護人員的儀容禮儀,醫護人員的服飾禮儀,醫護人員的姿態禮儀,醫護人員的人際交往禮儀,醫護人員的接待禮儀等。可供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各專業使用。

目次

第1章緒論第1節禮儀的起源與發展第2節禮儀與醫患的關係第3節醫護人員學習禮儀的意義及方法第2章醫護人員職業形象美第1節美學概述第2節護理美學第3節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與素質第4節醫護人員的職業形象美第3章醫護人員的儀容禮儀第1節醫護人員的頭面儀容第2節醫護人員的表情魅力第3節醫護人員的身體修飾第4章醫護人員的服飾禮儀第1節醫護人員的著裝第2節醫護人員的佩飾第5章醫護人員的姿態禮儀第1節醫護人員良好的姿態第2節醫護人員工作中的常見姿態禮儀第6章醫護人員的人際交往禮儀第1節醫護人員的交往禮儀第2節醫護人員的交談禮儀第7章醫護人員的接待禮儀第1節醫護人員的人際關係第2節工作崗位接待禮儀實踐訓練與效果測評訓練1醫務人員的頭面儀容及表情訓練訓練2醫護人員工作服飾展示及訓練訓練3基本舉止禮儀訓練訓練4醫護人員工作舉止禮儀訓練訓練5醫護人員舉止禮儀綜合演練訓練6醫務人員的人際交往禮儀訓練訓練7醫護人員的接待禮儀訓練參考文獻附錄護理操作禮儀規範醫護禮儀教學大綱目標檢測參考答案

書摘/試閱

第1章 緒論
第1節 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一、禮儀的起源
禮儀的形成源于俗。禮俗源于自然界,是古人敬天畏神的觀念和認識的反映。因為遠古的人們對大自然的變化無法認識,在變幻莫測、無法抗拒的自然面前,感到無能為力和恐懼。因此,認為有創造宇宙的神即萬物之主,把一些自然現象如電、閃、雷鳴等奉為神靈加以膜拜,祈求保護,并由此產生了祭神的活動。在遠古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下,人們形成了群居的生活。在長期的群居生活中,這種祭神活動逐漸成為人們共同生活的習慣,此即為風俗,又稱習俗。這種習俗經長期使用并統一規范,形成了禮。所以《周易》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人”們以大自然的秩序法則,用于家庭倫理,再延伸,用于政治倫理,就形成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可見,有人類必有俗,有俗必有禮,有禮必有治。
二、禮儀的發展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看,漫長的禮儀發展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遠古時期禮儀
1.萌芽時期 禮儀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在原始社會中、晚期(大約舊石器時期)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如生活在距今約1.8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把穿孔的獸齒、石珠作為裝飾品掛在脖子上,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鐵礦粉,舉行原始宗教儀式。
2.草創時期 公元前1萬年左右,人類步入新石器時期,原始禮儀漸具雛形。
還有無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時期的其他遺址及有關資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別。長輩坐上席,晚輩坐下席,男子坐左邊,女子坐右邊等禮儀日趨明確。
(二)奴隸社會禮儀
1.形成時期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的夏、商、周三代,中國由原始社會末期向早期奴隸社會過渡。傳統禮儀進入了飛速發展以至成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禮儀被典制化,其內涵也得以擴充和完善,奠定了華夏禮儀傳統的基礎。
2.發展、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在此期間,相繼涌現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發展和革新了禮儀理論。他們提出了“禮治”、“仁政”、“隆禮”、“重法”等學說和主張。這些禮儀思想對古代中國禮儀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古代禮儀文化的基礎。
(三)封建社會禮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標志著封建社會的到來。“禮”逐漸演變至“禮儀”,其主要作用是維護社會的等級制度。
西漢時期,對封建禮儀制定影響最大的是叔權通和董仲舒。叔權通制定的禮制發展了禮的儀式和禮節規定,突出了尊君抑臣,區分出尊卑等級序列的要旨,而董仲舒在儒家“仁、義、忠、信”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三綱、五常”之說。“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儀、禮、智、信。這一學說成為封建倫理道德的準則。
宋代程頤、朱熹的“天理”論提出“三從、四德”的道德禮儀標準。“三從”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教、節、義;“婦言”:說話要小心謹慎;“婦容”:容貌打扮要整齊美觀;“婦功”: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來做。
明朝時期大力推崇禮教,禮儀之風盛行,制定了祭祖、祭天、祈年等儀式儀程,規范了“君臣之禮”、尊“卑之禮”、“交友之禮”等社會活動,使禮制向深層發展,禮儀日益完善。到了清王朝,不僅繼承了上述禮制,而且還將其更廣泛、更深入地發展下去。
(四)現代禮儀
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孫中山先生和他的追隨者破舊立新,用民權代替君權,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級制;普及教育,廢除祭孔讀經;改易陋習,剪辮子,禁纏足等,從而正式拉開現代禮儀的帷幕。民國期間,西方的一些禮儀如握手禮等傳入中國,開始流行于上層社會,后逐漸普及民間。
(五)當代禮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禮儀和禮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人們摒棄了昔日嚴重束縛婦女的“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尊老愛幼、講究信義、以誠待人、先人后己、禮尚往來等中國傳統禮儀中的精華得到了繼承和發揚,而現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將掀起禮儀建設的新高潮。
三、禮儀的概念、特點
(一)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行為規范與準則。禮儀,從廣義上講是一個時代的典章制度;從狹義上講,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
通常,與“禮”相關的詞有以下幾種,即禮貌、禮節、禮賓、禮俗、禮制、禮儀。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常被人混合使用。嚴格地說,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禮貌 側重于表現人的品質和素養。指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言語、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
2.禮節 指人們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慣用形式,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它與禮貌的相互關系是:沒有禮節,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有具體的禮節。
3.禮賓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交流為目的,以交際為手段的一項社會活動統稱為禮賓。對內稱之為禮賓工作,對外稱之為國際禮賓。
4.禮俗 指人們在社會當中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范。
5.禮制 指人們通過文字的設定,約束社會公民在某種特定情形下必須遵照的一種社會行為規范。
6.禮儀 是對禮節、儀式的統稱。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禮貌是禮儀的基礎,禮節是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換言之,禮儀在層次上要高于禮貌、禮節,其內涵更深、更廣。禮儀,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具體的、表現禮貌的禮節所構成的,是一個表示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
(二)禮儀的特點
禮儀是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約定成俗、相延成習的。與其他行為規范相比,禮儀有其獨具的屬性和特點,主要表現在共同性、傳承性、差異性、變異性、時代性、限定性等方面。
1.共同性 禮儀是人類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產生的行為規范。社會的每個成員均離不開一定的禮儀規范的制約。在生活中,許多禮儀是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的存在本身具有很強的普遍性。比如最簡單的問候語“您好”、“再見”等,這幾乎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種問候禮節,具有絕對的普遍性。
2.傳承性 在禮儀發展的源流中,禮儀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揚棄的過程,一個剔除糟粕、繼承精華的過程。那些反映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代表勞動人民道德水平和氣質修養的健康高尚的禮儀得到了肯定和發揚,而那些代表剝削階級、帝王將相和封建迷信的繁文縟節得以根除。
3.差異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的禮儀文化亦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決定著禮儀的內容和形式。以見面問候致意為例,其形式就大不相同:有脫帽點頭致意的,有擁抱的,有雙手合十的,有手撫胸口的,有互碰臉頰的,更多的是以握手致意。禮儀的差異性除了地域性差異外,還表現在禮儀的等級差別上,對不同身份地位的對象施以不同的禮儀。此外,行業禮儀也有其差異性,航空、醫務、公務、外交等都各具特色。
4.變異性 時代總在不斷地前進,禮儀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一方面,禮儀文化隨時代的不斷進步而變化。如現代人所拍發的禮儀電報、電視點歌祝壽賀喜等禮儀形式就是時代進步產生的新生事物。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各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諸種因素的相互滲透,我國的傳統禮儀自然也被賦予了許多新鮮的內容。
5.時代性 禮儀作為一種文化范疇,必然具有濃厚的時代特色。任何時代的禮儀由于其時代的特性和內容,往往決定了它的表現。時代的特色對文化沖擊的烙印是深刻的。可以說,每個時代的文化都是該時代變遷的縮影。禮儀文化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6.限定性 禮儀主要適用于交際場合,適用于普通情況.下一般的人際交往與應酬。在這個特點范圍之內,禮儀肯定行之有效。離開了這個特定的范圍,禮儀則未必適用。這就是禮儀的限定性特點。必須明確,當所處場合不同時有時甚至還會差異很大。通常適合應用禮儀的主要是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對外交往三種交際場合。
四、禮儀的功能
禮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禮儀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形象”一詞的本意是指人或物的外觀和形體,在社會中專指參與交往的主客雙方心目中形成的綜合化、系統化的印象。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交往者的自身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形象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著交往雙方關系融洽程度和交際的成敗。
印象是人們的主觀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在社交活動中,人對人的印象的形成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知覺過程。他人通常是作為以某種打扮、具有某種特征的容貌和聲音、用一定姿態表現某種行為的存在而出現的。人們最初認識的是通過五官接受的形態、色彩、動作、聲音、氣味等感性特性,這便是知覺的過程。對人的印象的形成首先是從這類知覺開始的。這一過程的特點如下。
1.信息少 在人與人的接觸中,主客雙方掌握對方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其中不乏虛假信息。人們卻不得不根據這些信息資料去分析、判斷對方。
2.印象形成快 人們一見面,甚至一句話也沒有說,便.可能立刻形成一個清晰的、不可磨滅的印象。
3.具有伸展性 人們常常根據少量的信息以及以往的直覺經驗,形成超出這些信息實際能說明的范
圍之外的、更為廣泛的印象。可見,社交中印象的形成過程是極容易產生偏差的,這種偏差有的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進而導致社交的失敗。
講究禮儀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如前所述,人們的印象形成過程始于通過感官覺察對方。社會交往中的人總是以一定的儀表、服飾、言談、舉止來表現某種行為,這是影響人們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整潔大方的個人儀表、得體的言談、高雅的舉止、良好的氣質風度,必定會給對方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從而建立起友誼和信任關系,達成社交目標。在這里,禮儀起著“黏合劑”的作用,它對于表達感情、增進了解、樹立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禮儀規范著人們的社交行為
禮儀從古至今都是衡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準繩。在社交中,人們相互鞠躬、握手、擁抱、獻花等,不僅是對交往的對象表示善意和尊敬的一種形式,而且還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氣質修養,以及處理問題時的應變能力。在社交場合人們按照禮儀所規定的要求進行交往,有助于相互間的溝通和達成共識。禮儀作為一種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還具有整合、疏導人際關系的功能,如守時守約、講究儀容儀表、尊老愛幼等。禮儀潛移默化地熏陶著人們的心靈,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彬彬有禮,努力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禮儀同時還促使人們按照社會公認的行為模式去生活、交往,要求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造就和諧統一的良好人際關系。在這里,禮儀起著“潤滑劑”的作用。
從人的需要來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對人的需要問題進行過深刻的研究,提出了頗具影響的“需要層次論”。他認為,人不僅有需要,而且人的需要是有高低不同的層次的。按照從低到高的次序排列,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無論是高層次的需要還是低層次的需要,要獲得滿足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知禮、守禮無疑是其中重要條件之一,特別是較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更離不開對禮儀規范的遵守。在人類社會,一個人的需要和發展取決于直接或間接地與他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如果不注重禮儀,不用說得不到愛,受不到尊重,不能自我實現,甚至連安全的需要也無法保證,生理的需要也難以滿足。
(三)禮儀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參與的極其宏偉的系統工程。它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恢復和發揚良好的社會風尚。
精神文明建設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來推動。禮儀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種好形式,它是從精神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通過儀表、舉止和講究禮貌、執行禮節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古往今來,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禮儀看作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看作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看作是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有無教養的尺度。中華民族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的偉大民族,禮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不能割斷歷史,對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展。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繼承作為民族傳統文化之一的禮儀文化中的精華,并根據時代的特點,創造出更加符合當代需要的禮儀文化,以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禮儀有利于國人增強民族自尊心
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使國人看到了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禮儀也面臨著與世界接軌的問題。人們認識到在禮儀問題上故步自封是行不通的,但是搞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也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加強對國人的禮儀教育,通過禮儀教育和禮儀實踐,可以使國人了解和把握本民族優秀的禮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鞏固和發展人民內部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在對外交往中講究禮儀,可以展示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加深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當然,我們要在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禮儀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第2節 禮儀與醫患的關系
醫護人員為什么要學習禮儀?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或行為模式,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除了要了解禮儀的基本概念及特點外,還應該明確醫護禮儀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它與醫患之間的關系。
一、醫護禮儀的概念和特征
醫護禮儀是一種建立在公共禮儀基礎上的特殊禮儀,其面對的對象是患者群體。因此,醫護禮儀指的是建立在對患者的尊重、關心、理解、愛護的基礎上,通過醫護工作者的言談、舉止、表情、工作態度等,在臨床工作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美德和行為規范。
醫護禮儀主要是研究醫務工作者服務藝術的學問,是一門新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人文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匯集了醫護禮儀、臨床案例、形體訓練等有關知識成果,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而產生,對提高醫護人員的現代素質和緩解現在醫患緊張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故而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二、禮儀與醫患的關系
醫護人員的職業形象是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即醫生和護士的醫療和護理實踐中的行為體現,是社會賦予醫生、護士角色的特殊要求。醫生、護士職業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社會對醫生、護士職業的評價,更直接反映了醫療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康復。禮儀之所以重要,除了以上所講,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職業禮儀修養的培養及服務理念的教育,讓醫護人員了解自己在服務體系中的位置,全面掌握服務患者的應知應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任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基本方面,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有機統一。顯然和諧的醫患關系是發展和諧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事人類文化護理研究的護理專家萊寧格(Ma-deleineLeininger)認為護理的本質是文化關懷,關懷是護理的中心思想,也是護理活動的原動力。我國傳統的禮儀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是愛人,只有學會愛別人、愛醫療事業的人,才會在工作實踐中實現對服務對象的關懷。
(一)心理感應的關系
在醫患交往的大多數場合,施禮并非純粹的禮儀之舉,而是附著于各類醫療工作來傳情達意。患者也常常有意無意地根據醫護人員的禮儀以及自己受到的禮遇,來分析和判斷其中折射出的對方的心態、情感和意向,從而產生一定的情緒體驗。
如果一名醫護人員儀表不整,就對患者進行各種處置操作,即使醫護人員是按照技術操作規程去做,患者也會誤認為對方的工作是不認真的,態度是不端正的,這就是觀點定勢作用。通常人們所持的觀點來自于對客體對象的知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與自己信念一致、見解接近的觀點,常常表現出認可與接受的心理狀態;而對與自己的觀點有著明顯矛盾的見解,則常常采取回避的態度或表現出逆反的心理。
(二)調節的關系
首先,行為調節作用體現在對交往者個人的印象整飾上。所謂印象整飾,是在醫療活動交往過程中,圍繞自己為在服務對象心目中形成的形象期望,選擇一定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以達到有意識地控制別人對自己形成各種印象的過程。所以,醫護人員常常借助于施行禮儀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達到印象整飾的目的;同時,服務對象也常常根據自己的直接觀察和感受,評價護理質量以及自己所受的禮遇狀態,據此調整自己在護患交往中的行為。
其次,行為調節作用體現在對醫患、護患關系的調整、潤滑和整合上。醫護禮儀作為一種醫患交往的方式,可以將臨床活動行為納入一定軌道,以保持醫患交往中應有的秩序和幫助,人們據此恰當有序地處理相互關系,使交往得以順暢融洽地進行,從而產生良好的“人際氣候”,使交往雙方互相吸引,從而建立和發展良好、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第3節 醫護人員學習禮儀的意義及方法
一、學習禮儀的意義
醫護人員的基本職責是保護人類的生命,治療病痛、減輕病痛和促進健康。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特別是護理工作已經擴展到生理、心理、社會的范疇,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的時候,為滿足患者的身心健康要求,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就顯得更為必要。醫護人員從立志從事這一職業開始,就要學習必要的專業禮儀知識,培養良好的禮儀修養,為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妥善地處理各種醫患關系,使雙方的關系更為和諧。
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儀表儀態都會給服務對象的心理和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醫護人員得體的舉止、恰當的言談等良好的禮儀行為會對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起到藥物無法起到的效果,而這些轉變無不要求醫護人員更新觀念、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塑造醫務工作者良好的專業形象。禮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是培養醫護人員良好的素質修養、造就堅強的意志與獨立精神、樹立良好專業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樣也能使自己擁有一顆圣潔、仁愛的心靈。
二、學習禮儀的方法
(一)培養判斷和觀察能力
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對一些日常的行為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這是醫護禮儀實踐的前提。如果對工作中的一些錯誤行為都無法辨別的話,學習禮儀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孔子曰:“泛愛眾而親仁”,即我們要普遍地關懷別人并且親近有“善行芳表的人”。這里所說有“善行芳表的人”,就是當今社會上、工作上行為規范的人,都值得我們去敬佩和學習,與其親近,使自己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因此,我們可以采用直接觀察的方法,選擇在門診、病房、急診室、注射室、換藥室、手術室等醫療場所,以及社區醫療服務地點、家庭病房等有服務對象的場所,觀察其他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行為,判斷他們的行為方式在哪些方面給患者帶來了不良影響,又在哪些方面使醫患關系顯得更為和諧。通過綜合的分析和比較,找出哪種方式及服務態度更為恰當,并加以學習和借鑒。
(二)采取多種途徑學習
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廣泛利用課堂聽課、課后翻閱圖書資料、接觸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絡等多種途徑全面獲取有關禮儀規范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從社會交往實踐中進行學習。交往實踐作為學習禮儀的一個具體過程,不僅可以使人加深對它的了解,強化對它的印象,而且還可以檢驗其作用,并且據以判斷個人掌握、運用禮儀的實際水平。
(三)進行規范性模擬訓練
一個人的禮儀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課堂上的模仿訓練以及后天學習逐漸積累而成的。向患者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醫療規范和操作中規定的一些行為規范以外,還涉及語言,包括語速、語態、語音等方面,以及一些形式上的禮節,比如鞠躬、手勢、非語言行為等,都必須進行規范性的訓練。
(四)反復實踐
學習禮儀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使自己成為一個知禮、守禮、行禮的人,就必須把對禮儀的認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化為實際的禮儀行為。然后,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檢討,并把從反省中得出的新的認識貫徹到行為中去。如此不斷循環往復,從而達到提高禮儀品質的目的。
醫護禮儀的學習不是單純的動作表演、姿態的訓練以及語言的規范化。醫護人員在講究外在形式的同時,還應重視內在的修養。如果一個人僅有光鮮的表象,而不去努力提高自己內在的素質,那么禮儀也只能是一種缺乏內涵的機械模仿。因此,醫護人員要不斷地完善自我,這種完善包括道德修養的成熟、文化知識的充實、業務技術的精湛、職業素質的提高、個人素質的培養等,最終達到“秀外慧中”、誠“于中而形于外”的目標。
醫護禮儀不但是醫療職業的行為規范,更是一種專業的文化模式,它指導和協調醫護人員的臨床實踐活動,有利于處理醫患關系,體現出醫護禮儀特有的美的本質和人文精神。
總之,只有醫護人員的職業素質全面提高才能保證廣大的患者得到優質服務,同時,醫院的醫療、護理工作秩序穩定,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醫院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