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監督與政府治理創新(1994-2012)(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京師青年教師出版資助基金項目
ISBN13:9787303158218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3/02/01
裝訂:平裝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當前形勢下,網絡監督研究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凸顯,它不僅是學界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理論梳理與理論思考,更與黨的執政建設息息相關。研究網絡輿論傳播規律與網絡監督內在規律,政府管理更能適應網絡新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變化,把握網絡社會發展的脈搏,進而提升執政黨執政能力。
作者簡介
汪波(1975-),江蘇南京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2006年被評為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杰。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FairbankCenter)與CGA中心訪問學者(2011.08-2012.08)。現為北師大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導;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一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一項,已完成部級與地方項目四項。已出版學術專著兩部:《利益共容體、比較制度優勢與制度變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邏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在《人民大學學報》、《中國行政管理》、《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該成果為兩項項目資助成果:一是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0C22028)之成果;二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代表性獲獎包括:北京市優秀社科成果獎一等獎(2010年);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2009年);民政部“和諧社區研究”全國招標課題優秀成果獎(2009年);中國首屆管理科學獎優秀項目獎(2009年)。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網絡監督與政府治理創新(1994-2012):"四維制衡"視角透析》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選題緣起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第二章文獻綜析與理論框架
第一節存量研究與增量研究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第三節理論框架:四維制衡
第四節章節安排
第三章網絡公共空間與網絡監督之變遷
第一節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監督
第二節新媒體語境中網絡傳播方式的變革
第三節網絡輿論監督之變遷:1994—2012
第四節網絡公共空間:從“公共領域”到“準虛擬公共領域
第四章網絡監督之動因剖析
第一節資本與權益:網絡輿論的旋渦
第二節技術與網絡:信息傳播革命
第三節財富配置之黑洞機制與數字鴻溝
第四節世代更替與行為傾向
第五章中國網絡監督系統之四維評估
第一節網絡監督與雙重異化
第二節網絡監督與彈性監管
第三節“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之張力
第四節監督悖論:邊緣中心化與中心邊緣化
第六章網絡監督透析:主體一偏好一行為
第一節中央政府:偏好與行為
第二節地方政府:偏好一行為
第三節網民:偏好一行為
第四節“網絡水軍”與“網絡紅人”
第五節網絡意見領袖:偏好一行為
第六節多主體——多偏好均衡: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七章四維制衡: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一節網絡公共空間:虛擬三權制衡
第二節網絡監督與網絡監管制衡:主控與反控
第三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制衡與聯動
第四節鯰魚效應:網絡監督激活政府治理創新
第八章網絡危機治理:案例剖析與比較
第一節網絡危機之生命周期
第二節危機治理:寧夏黑奶站事件
第三節網絡危機治理:杭州飆車案
第四節比較與反思:虛擬與現實相融合之集體行動
第九章網絡危機與政府危機治理創新:六重效應與六種機制
第一節“蝴蝶效應”——選擇性傳播引導機制
第二節“避雷針效應”——疏導機制
第三節“暈輪效應”——溝通機制
第四節“吸納效應”——公共政策協商機制
第五節“破窗效應”——糾錯機制
第六節“系統效應”——合成機制
第十章網絡監督與政府系統創新
第一節透明司法:網絡監督激活司法審查
第二節網絡聯動:網絡監督激活制度反腐
第三節數字民主:網絡監督激活民主流程
結語網絡監督之文化效應:規則博弈與國民性變遷
研究創新點:方法、視角與十項命題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選題緣起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第二章文獻綜析與理論框架
第一節存量研究與增量研究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第三節理論框架:四維制衡
第四節章節安排
第三章網絡公共空間與網絡監督之變遷
第一節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監督
第二節新媒體語境中網絡傳播方式的變革
第三節網絡輿論監督之變遷:1994—2012
第四節網絡公共空間:從“公共領域”到“準虛擬公共領域
第四章網絡監督之動因剖析
第一節資本與權益:網絡輿論的旋渦
第二節技術與網絡:信息傳播革命
第三節財富配置之黑洞機制與數字鴻溝
第四節世代更替與行為傾向
第五章中國網絡監督系統之四維評估
第一節網絡監督與雙重異化
第二節網絡監督與彈性監管
第三節“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之張力
第四節監督悖論:邊緣中心化與中心邊緣化
第六章網絡監督透析:主體一偏好一行為
第一節中央政府:偏好與行為
第二節地方政府:偏好一行為
第三節網民:偏好一行為
第四節“網絡水軍”與“網絡紅人”
第五節網絡意見領袖:偏好一行為
第六節多主體——多偏好均衡: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七章四維制衡: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一節網絡公共空間:虛擬三權制衡
第二節網絡監督與網絡監管制衡:主控與反控
第三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制衡與聯動
第四節鯰魚效應:網絡監督激活政府治理創新
第八章網絡危機治理:案例剖析與比較
第一節網絡危機之生命周期
第二節危機治理:寧夏黑奶站事件
第三節網絡危機治理:杭州飆車案
第四節比較與反思:虛擬與現實相融合之集體行動
第九章網絡危機與政府危機治理創新:六重效應與六種機制
第一節“蝴蝶效應”——選擇性傳播引導機制
第二節“避雷針效應”——疏導機制
第三節“暈輪效應”——溝通機制
第四節“吸納效應”——公共政策協商機制
第五節“破窗效應”——糾錯機制
第六節“系統效應”——合成機制
第十章網絡監督與政府系統創新
第一節透明司法:網絡監督激活司法審查
第二節網絡聯動:網絡監督激活制度反腐
第三節數字民主:網絡監督激活民主流程
結語網絡監督之文化效應:規則博弈與國民性變遷
研究創新點:方法、視角與十項命題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暈輪效應”表明: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群眾對政府行政方式一旦形成認識,往往會產生“習慣性質疑”偏執。事件突發后,首次應對如果不當,往往會導致事態迅速擴大,輿論轉向,花大力氣難以補救。杭州飆車案中,警方輕率發布“70碼”車速和車速鑒定范圍,而引火燒身就是典型案例。首次應對,不僅要表明立場態度,防止激化矛盾,而且信息發布要反應快速、內容嚴謹、措辭準確。
在網絡公共空間中,網絡危機事件的演進過程存在著生命周期,網絡輿情的熱點議題平均存活時間為16.8天,75%為重大新聞事件,在報道第二至第四天,網絡關注度達到峰值。網絡危機應對應利用生命周期,及時介入回應。“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是積極應對網絡輿論,疏通公眾與黨政部門之間的良性對話渠道,發揮“暈輪效應”的有效辦法。“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可減少黨政部門與公眾對話的中間環節,提高黨政部門的威信和公信力。“網絡發言人”制度既開拓了政府與網民正式交流的權威通道,又以一種官方和制度化的新形式,表達了對網絡民意的平視而非俯視、正視而非側視、重視而非蔑視。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推動自身議題的擴散,建立民主和諧的對話機制。在互聯網語境中,意見領袖應及時地傳播有價值的議題,體察出網民關注點和迷茫點,抑制社會風險蔓延。
江蘇南京致病小龍蝦事件是網絡危機治理的“信息透明案例”。2010年夏天,因食用龍蝦引起肌肉溶解癥患者在南京各大醫院頻頻出現的消息,南京市鼓樓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陸續收治了“疑似食用龍蝦致病”的患者19人,這條新聞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8月23日傍晚6點左右,南京市衛生局專門就此事緊急召集了各相關單位進行部署,將從即日起著手調查龍蝦事件。9月7日,南京市政府通報“小龍蝦”事件調查結果:本次事件是與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極少數個體出現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網絡危機事件影響整個社會穩定。信息透明是政府贏得公眾信任的第一要素,也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前提。重視暈輪效應與“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意在建立官一網民之間的溝通渠道。“網絡新聞發言人”“說”的策略具體體現為:
一是“愿說”。科學認識新媒體的發展態勢和內在規律,加強與媒體和民眾的互動和合作,減少彼此沖突。在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員視新聞記者為洪水猛獸,躲之唯恐不及,為記者采訪設置門檻。地方政府與官員應轉變思維,將媒體報道視為信息溝通、化解矛盾、樹立正面形象的機會。
二是“快說”。充分利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黃金四小時,第一時間發布消息,占領輿論主導權和制高點。互聯網等新媒體具有公共性、開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瞬時性的特點,顯示出其無孔不入的傳播威力,使得信息控制愈發困難。要改變“不做不說、只做不說、先做后說”的傳統習慣和思維,實現“邊做邊說、透明公正”。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