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新疆雪豹(簡體書)
滿額折

新疆雪豹(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5 元
定價
:NT$ 870 元
優惠價
8775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雪豹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食肉動物和高山旗艦物種,被譽為"雪山之王"。它主要分佈在中亞山地,圍繞新疆和西藏的這幾個國家。新疆又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占去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群山環繞,雪豹數量和分佈面積居全國或全世界之先列。然而,如今雪豹已不再生活在人類足跡難以涉及的荒野中了,人類正在逐步侵入它的生活空間。雪豹的棲息地逐漸退化,它正瀕臨滅絕,前景不容樂觀。經過作者本人近10年的野外痕跡調查,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攝,積累和記錄了豐富的資料,考察足跡遍佈新疆的阿爾金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天山、北塔山、阿爾泰山、塔爾巴哈臺山等。積累了大量新疆雪豹分佈資料,是目前瀕危物種保護、西部大開發、科研、教學、觀光旅遊、博物學、戶外運動、動物園及養殖業、文化藝術表達、國際合作交流的專業書。

名人/編輯推薦

《新疆雪豹》融合了雪豹監測、研究、保育、管理等內容,既是一本學術著作,也是一本科學普及圖書,適合保護區工作人員、野外志愿者、學生、教師、戶外探險者、動物愛好者、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等參閱。

目次

前言第一章古籍中的雪豹(遠古的豹與雪豹)第一節追溯遠古的雪豹一、岩畫中的魅影二、古籍中的文字演化三、“孟極”考四、“騶虞”考五、諸犍、尊耳、白澤、貔貅及其他六、鬼穀子駕馭虎豹出山記第二節古代馴豹史一、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前221年)二、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三、唐朝(公元618~907年)四、遼朝(公元907~1125年)與宋朝(公元960~1279年)五、元朝(1271~1368年)第三節與豹有關的成語和典故第四節古人對豹的利用參考文獻第二章貓科動物的大家庭(進化簡史)第一節貓科動物的起源一、分子生物學證據二、貓科動物的八大家系及其10次洲際遷移第二節貓科動物的分類一、貓亞科二、豹亞科第三節獅、虎、豹是一家一、古人對獅、虎、豹的認識二、現代分類學觀點三、大貓的起源、輻射和擴散歷程四、亂倫的種子——獅虎獸、虎獅獸和豹獅獸五、雪豹的歸屬第四節劍齒虎的故事一、劍齒虎亞科動物二、劍齒虎的演化史三、“劍齒”作用的三個假說四、加州瀝青湖事件五、劍齒虎覆滅記第五節貓科動物的命運一、速度冠軍——亞洲獵豹二、話說“西域豹”三、新疆虎的滅絕四、貓科動物面臨的困境參考文獻第三章如何尋找雪豹第一節野外基本調查方法一、野外考察準備工作(目的、可行性分析、選點、資料、工具)二、研究地描述三、雪豹的野外識別四、雪豹習性和行為的研究方法五、種群生態與個體生態六、標本採集與分析七、數據處理第二節活動痕跡與標記識別一、雪豹有哪些活動痕跡二、雪豹痕跡研究方法第三節食物資源評估一、雪豹的捕食策略和主要食物二、雪豹食物資源評估方法第四節利用高科技設備直接監測雪豹一、紅外自拍相機調查法(標記重捕法)二、無線電和衛星項圈跟蹤調查法第五節問卷調查法第六節其他的一些方法一、利用獵犬識別雪豹痕跡二、在動物園觀測雪豹行為的方法三、市場調查與貿易通道四、地圖學理論與方法——地理信息系統(GIS)五、分類學研究方法參考文獻第四章野外考察雜記第一節曾經的動物王國第二節雪豹下天山之謎第三節“鐵峰”突擊隊一、我們的國際合作夥伴二、野外調查中的苦與樂第四節山川在哭泣一、阿爾泰山:正在消失的雪域神靈二、北塔山:中蒙邊境線附近一個孤獨的家族三、東天山:你見過雪豹嗎四、西天山:喜悅與悲哀的淚水五、誰能拯救中亞雪豹六、托木爾峰野外考察日記(摘抄)七、愛心與謊言第五節昆侖山考察記一、像鳥兒一樣向南飛二、尼雅:除了雪雞,還有岩羊三、克裡雅:終於發現雪豹足跡四、策勒:神秘野獸“曲蓋”五、乎拉山:尾隨偷獵者六、奴爾:吃雪豹肉不是傳說七、和田:高處不勝寒八、皮山:西天取經之路九、伊犁:雪豹案件的發源地第六節邊境踏訪尋出路一、牧民與雪豹的衝突二、草料爭奪之戰三、各方地界爭端四、管理尚存缺陷參考文獻第五章雪豹的分佈與數量(兼地理亞種討論)第一節雪豹的地理分佈一、雪豹在世界的分佈二、雪豹在中國的分佈三、雪豹在新疆的分佈四、垂直分佈與南北分異第二節雪豹的數量一、全球雪豹的數量二、中國雪豹的數量第三節分類與亞種分歧一、關於屬的爭議二、種與亞種分化三、雪豹的亞種分類問題四、雪豹命名之歷史回顧五、雪豹身世之謎六、雪豹定名人之爭——史瑞博(Schreber)和布馮(Buffon)參考文獻第六章生物學特徵(研究與發現)第一節雪豹的基本資料一、外形描述二、骨骼特點第二節棲息地選擇一、生境描述與痕跡調查二、項圈監測三、紅外自動拍攝相機監測四、北塔山調查結果五、托木爾峰地區調查結果第三節行為觀察一、捕食行為二、社群行為三、動物的通信四、其他行為第四節雪豹的繁殖習性一、巢穴二、發情與交配三、懷孕與產崽四、哺乳與生長五、性成熟六、人工飼養與繁殖第五節食物及食性第六節移動距離與領域範圍一、日常移動和活動模型二、家區的結構和利用模型三、異常的遷移活動第七節遺傳多樣性和分子生物學進展一、國內外研究回顧二、遺傳多樣性研究三、分子生物學進展四、雪豹分類與歸屬討論五、青藏高原隆起與雪豹進化的三個階段參考文獻第七章保護與管理第一節雪豹在國內外的法律地位一、國際性公約二、國家級保護三、新疆的保護現狀第二節偷獵讓雪豹數量銳減一、目的與用途二、獵殺方式三、偷獵分析四、案件記錄五、醫藥收購第三節貿易威脅和民間利用一、國際貿易二、中國的雪豹產品市場三、貿易及價格分析四、消費與路徑五、新疆的雪豹貿易六、民間利用七、雪豹貿易路線圖第四節環境惡化與管理缺陷一、天然食物資源缺乏二、過度放牧家畜三、道路、圍欄的阻隔四、採礦干擾五、雪豹疾病與自然災害六、戰爭和相關的恐怖活動七、山地貧困人口迅速增加八、氣候變化九、政策和意識十、缺乏跨邊界合作十一、機構能力不足十二、民間缺乏保護意識第五節保護雪豹,我們能做什麼一、雪豹在短期內會絕滅嗎二、自然保護區有可能成為雪豹的最後避難地嗎三、野生動物園會是雪豹的最後歸宿嗎四、來自鄰國的保護經驗五、社區參與及綠色賠償六、國際保護行動策劃第六節十年雪豹生存策略簡介一、熱點區域及優先保護二、國家行動計劃三、雪豹生存計劃的推進四、十年成敗參考文獻第八章動物園中的雪豹第一節野生動物園的作用一、動物園的宏偉藍圖二、移地保護是不得已的第二節國內外飼養雪豹的歷史一、早期的救助計劃二、國外動物園中的雪豹三、人工繁殖的歷程和困難四、國內動物園中的雪豹第三節飼養與營養一、食物與食量二、雪豹需要飲用水嗎三、基礎代謝第四節雪豹的人工繁殖一、設施與空間二、交配與懷孕三、幼崽的出生與成長四、同居與隔離第五節雪豹保育的成功經驗一、水土不服與逐漸適應二、國內動物園飼養數據三、疫病及防治四、飼養條件下雪豹的行為記錄五、人工種群管理與基因工程六、雪豹的獲得與保定第六節國情與弊端參考文獻第九章新疆的自然保護區第一節自然保護區是雪豹最後的避難所第二節新疆有雪豹分佈的20個自然保護區簡介一、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托木爾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卡拉麥裡山(北塔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五、塔什庫爾幹自然保護區六、福海金塔斯山地草原類自然保護區七、巴音布魯克天鵝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溫泉北鯢自然保護區九、帕米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十、天池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十一、夏爾希裡自然保護區十二、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十三、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自然保護區十四、天山中部鞏乃斯山地草甸類草地自然保護區十五、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六、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七、新疆中昆侖自然保護區十八、和田地區西昆侖山藏羚羊繁殖地自然保護區十九、巴爾魯克山自然保護區二十、鞏留野核桃自然保護區參考文獻第十章各國動態第一節戰亂中的阿富汗第二節唯一沒有雪豹產品貿易的國度——不丹一、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二、不丹的雪豹保護進程三、雪豹保護的未來計劃與建議四、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保育之路第三節尊重生命的印度人一、地理分佈與種群大小二、習性與食性三、人與野生動物衝突四、致危原因分析五、物種保護計劃第四節哈薩克斯坦雪豹的宿命一、基本國情二、雪豹的分佈、種群狀況三、哈國的研究隊伍四、保護與管理第五節吉爾吉斯斯坦——伊莉莎的故事一、絲綢之路上的國家二、曾經的雪豹王國三、獨具特色的保護計劃第六節來自蒙古國的經驗一、蒙古國的自然狀況二、馬背上的民族三、蒙古雪豹的種群與分佈四、蒙古雪豹面臨的威脅五、研究與監測六、保護與管理第七節西天樂土尼泊爾一、雪豹的數量與分佈二、雪豹的領域與捕食三、面臨的主要威脅四、可借鑒的保護行動第八節巴基斯坦的雪豹——被貧窮所困擾的稀有物種一、巴基斯坦地理概況二、雪豹分佈及種群現狀三、生存威脅及拯救措施第九節俄羅斯殘餘的雪豹一、俄羅斯的過去和現在二、雪豹的分佈與種群狀況三、艱難追蹤雪豹痕跡四、建立“綠色賠款”機制第十節塔吉克斯坦的帕米爾和平公園一、雪豹種群數量及分佈狀況二、塔吉克斯坦雪豹的保護三、基礎理論研究四、帕米爾和平公園設想第十一節烏茲別克斯坦雪豹命運堪憂一、雪豹數量屈指可數二、當務之急是杜絕盜獵第十二節中國——雪豹的最後歸宿一、早期階段(1980年以前)二、起步階段(1980~2000年)三、發展階段(2000年以來)參考文獻附錄附錄一歷屆國際雪豹專業會議回顧(1978~2008年)附錄二我們熟悉的國內外雪豹專家附錄三近60年來雪豹文獻分析附錄四大事記(1776~2012年)附錄五關於雪豹的164個為什麼(請在本書中或文獻裡尋找答案)索引後記

書摘/試閱

雪豹是一種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雄踞在冰峰雪嶺之上。它是整個山地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是促進跨國界的國家公園或保護區建立的環境大使,也是健康的山地生態系統的指示器。
雪豹(Uncia uncia)被稱為“雪山之王”,是備受國內外關注的瀕危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僅分布于青藏高原和中亞高山地區,包括中國在內12個國家,其中8個國家與新疆為鄰。雪豹數量逐年減少,十分罕見。國際雪豹基金會(ISLT)的專家和新疆雪豹項目組成員經過近10年的艱苦磨煉,跋山涉水,足跡遍布新疆的山山水水,終于完成了對新疆三大山脈的科學考察。在野外,隊員們除了流血、流汗,有的時候還要流淚。酸甜苦辣,難以訴說。
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是雪豹重要的分布區域,分布面積和種群數量都居世界首位。初步調查,世界雪豹總量的30%-40%分布在新疆。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野生動物學家夏勒曾在中國西部的廣大地區,如新疆、青海、西藏、甘肅等地作過野生動物資源狀況的調查,他對中國雪豹的狀況表示擔憂(Schaller et al,1987)。
此外,國內的一些動物學家,如壽振黃(1962)、高耀亭等(1987)、廖炎發(1985)、楊奇森和馮祚建(1998)、于寧等(1996)、馬建章等(Ma et al,2002)、鄒紅菲和鄭昕(2003)、馬鳴等(2005)、于黎和張亞平(Yu and Zhang,2005)、徐峰等(2006)、蔣志剛和徐愛春(2006)、徐愛春等(Xu et al,2008)、張于光等(2008;2009)、時坤等(Shi et al,2009)、魏磊等(2011)、魏磊等(Wei et al,2009)在國內外也發表過關于雪豹在中國分布狀況及綜述性的文章。他們把有關國內雪豹的信息,如分布、種群動態、動物園人工飼養、分子生物學和偷獵狀況等介紹到了國外。尤其是廖炎發和楊奇森等早期曾對青海的雪豹分布情況作過系統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世界上究竟還有多少只野生的雪豹,其生存狀況又如何?專家有的時候也會被問得窘迫不堪,甚至尷尬地不知道如何回答。然而,這卻是一個被無數次問到并需要學者認真去回答的問題。近年,根據夏勒等(Schaller et al,1988)、福克斯(Fox,1989)、杰克遜(Jackson,2002)、麥卡錫等(McCarthy et al,2005)一批老專家的調查資料,估計全球的雪豹種群數量為3500-7000只。誤差區間如此之大,人們好像并不太介意。而且,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已經是幾十年前非常過時的數字了。只有當政府保護部門和國際基金組織需要確定向哪里撥發保護資金的時候,只有雪豹的狀況岌岌可危的時候,精確的數字才變得更加重要。
為什么大型貓科動物都面臨瀕危的厄運?山地之魂雪豹會滅絕嗎?它們處于什么樣的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科學問題,也是筆者想要告訴讀者的東西。
雪豹是一種夜行性動物,獨來獨往,分布于高海拔山區(1800-5700米),行為詭秘,出沒無常,野外調查難度非常大。一些研究雪豹的“專家”,卻從來沒有在野外見過雪豹,說起來大家恐怕不會相信。“只見豹皮,不見豹影”,著名學者夏勒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幾十年,也僅能發出這樣無奈的感嘆。近10年間,雪豹的種群數量下降了30%-40%。2001-2012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XIEG)、國際雪豹基金會、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XCF)、新疆林業部門及阿爾泰山、天山托木爾峰、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聯合開展了雪豹分布與數量調查,這是國際“雪豹生存與保護計劃”(SLSS)的一部分。以下是近10年來新疆雪豹研究小組(Xinjiang Snow Leopard Group,XSLG)活動的簡單回顧。
2001年,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成立,名正言順地為引入國際雪豹合作項目與經費創造了條件。
2002年,5月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的溫波、胡勘平、鄒紅菲等三位代表參加在西雅圖舉辦的“第九屆國際雪豹會議”,制定了10年行動綱領與保護策略文件(Snow Leopard Survival Strategy)。同年11月馬鳴在烏魯木齊與國際著名雪豹專家杰克遜(Rodney Jackson)舉行會談,探討新疆雪豹生存狀況及合作事宜。
2003年,申請國際雪豹基金會小額資助項目。
2004年,5月與國際雪豹基金會的負責人麥卡錫(Thomas McCarthy)舉行會談。正式與國際雪豹基金會合作,展開培訓和野外調查工作,地點涉及阿爾泰山、北塔山、東部天山和西部天山托木爾峰地區。
2005年,3月在烏魯木齊與夏勒博士會談,討論昆侖山考察事宜;6月繼續與六國合作考察新疆雪豹;10-12月,馬鳴、徐峰等利用紅外相機成功在托木爾峰地區拍攝到32張雪豹照片,這是中國人首次拍攝到野生雪豹。
2006年,新華社“新疆成為雪豹非法貿易集散地”(第31期國內動態),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的批復;10-11月,馬鳴兩次前往蒙古國參加雪豹講座和野外考察。
2007年,項目組與國際雪豹基金會的馬龍(David Mallon)等來自四國的專家在阿克蘇、溫宿等地合作考察。
2008年,雪豹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10-11月,馬鳴等完成新疆南部昆侖山雪豹考察。
2009年,科技部與環境部物種監測示范項目啟動。10月馬鳴等參與挑戰喬戈里峰的活動。
2010年5-9月和2011年2-3月,馬鳴等參與羅布泊及阿爾金山考察,三次進入無人區考察。
2010年9月,馬鳴等與巴基斯坦專家合作,開展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紅其拉甫國家公園、克什米爾地區、罕薩(Hunza)、吉爾吉特、中巴公路沿線考察。
2011年5-11月和2012年5-7月,項目組六人三次進入東昆侖山、阿爾金山保護區考察。
2012年3-5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China)擬資助項目組編寫珠峰雪豹調查手冊,同時與“拯救中國虎基金”等商議資助本書出版事宜。
新疆雪豹項目組(XSLT)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沒有拿過國家一分錢資助,全部依靠民間組織和志愿者,籌集民間經費,完成野外考察,可歌可泣。
與此同時,在與雪豹有關的保護機構,如雪豹基金會(ISLT)、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虎豹基金(Panthera)、拯救中國虎基金(Save Chinas Tigers)、雪豹保護(SLC)和雪豹網絡(SLN)等國際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合作和資助下,在中國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區也開展了專門針對雪豹或其他大貓的社區教育、物種保育和科研項目,在新疆還開展了雪豹的市場及貿易調查。由于一些工作正在進行之中,還沒有發表研究成果以供參考。總之在國內,只有零星的關于雪豹的研究和文獻資料,涉及雪豹分布、種群密度、棲息地選擇方面系統的研究報告和文章還很少。
美麗的雪豹,是中亞高山上的標志性物種,也是西部環境質量變化的指示物種。對雪豹進行調查研究不僅有利于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物種,而且對更好地保護雪豹分布區的生態系統、水源、冰川和生物多樣性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西部大開發和全球氣候變化,開墾與過度放牧,采礦與棲息地破碎化,偷獵與貿易,這些無疑加快了雪豹滅絕的速度。我們已經擁有前車之鑒:亞洲獵豹、東北虎、華南虎、新疆虎、遠東豹(金錢豹)、云豹等一批大貓已經或正在走向絕滅。托木爾峰再高也有頂,木扎特河再長也有盡。而新疆雪豹研究與保護,只是剛剛開始。無窮無盡的謎團需要我們去解開,一個個保護區需要我們去關注,一些生物學難題需要我們去攻克。吶喊、宣傳、合作、教育、扶貧、知識普及、跨國行動等,任重而道遠。
本書的分工大致如下:第一章,古籍中的雪豹,由馬鳴、程蕓(新疆環境科學院)主筆;第二章,貓科動物的大家庭,由買爾旦、丁鵬、張同負責;第三章,如何尋找雪豹,由馬鳴、徐峰、丁鵬主筆;第四章,野外考察雜記,收錄了馬鳴、徐峰、陳瑩等的日常生活筆記;第五章,雪豹的分布與數量,由馬鳴、徐峰等主筆;第六章,生物學特征(研究與發現),匯集了馬鳴、徐峰、張同、丁鵬、吳孝兵、魏磊等整理的資料;第七章,保護與管理,由馬鳴、程蕓、蔣可威、陳瑩等撰寫;第八章,動物園中的雪豹,由雷俊宏(天山動物園)、馬鳴、趙序茅等編寫;第九章,新疆的自然保護區,由馬鳴、丁鵬、張同等編寫;第十章,各國動態,馬鳴、趙序茅、胡寶文、陳瑩、徐愛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梅宇等分別負責整理資料;附錄由馬鳴、王彥、梅宇、程蕓、徐峰等搜集整理;繪圖由梁林、高小清、丁鵬、張同等負責;除了署名照片,其余均由馬鳴拍攝。
最后,特別感謝其他所有的參與者或提供資料者,如魏順德、谷景和、戴煥喜、莫思榮、溫波、胡勘平、范志勇、范隆慶、賽道建、彭基泰、康黎、陸軍、陳建偉、全莉、桑布、袁磊、樊海洲、李都、常城、田磊磊、何芬奇、李湘濤、陳承彥(Simba Chan)、阿爾太、劉坪、王宜軍、牛亞林、吐爾遜?吐拉克、艾則孜、熱西提、解焱、常坤、蔣可威、江曉珩、李維東、張斌、張詞祖、范書財、徐新林、邢睿、王鐵男、艾提尼亞孜(依他紅)、David Blank、陳文波、Paul Buzzard、張翔、趙中、肖方、梁林、朱磊、廖力夫、蔣衛、賴宇寧、李志剛、田向東、劉斌、張書清、常家傳、韓聯憲、袁國映、戴志剛、巴圖爾汗、楊曉君、阿德力、張立勛、蔡新斌、鄒發生、危騫、王大軍、呂植、吐遜江、初紅軍、崔多英、張敬、田秀華、韋曄、葉金、包新康、周立志、侯銀續、劉強、任會利、母丹峰、李楓、柳勁松、David Mallon、徐捷、方紅霞、劉先平、梁冰、楊奇森、向文軍、張國強、茍軍、張耀東、魏玉虎、黃亞慧、杜利民、寧博、冉江洪、邸志鷹、祁文、戴江南、董務疆、嚴成、李和平、馮玉明、王飛、劉兆松、張志清、張寶華、王存牛、張慶河、張新民、賈澤信、王德利、蔡昌林、羅磊等。
感謝新疆林業局、托木爾峰保護區管理局、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雪豹基金會、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XCF)(簡稱“新疆保育”)、拯救中國虎基金、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雪豹研究小組”等的大力參與、支持和幫助。
馬鳴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2012年5月22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