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區域產業聯動的理論與實踐》對地域產業分工理論、價值鏈與產業鏈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和區域一體化理論等區域產業聯動相關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筆者認為,地域產業分工是區域產業聯動發生的基本條件之一,合理的地域產業分工也是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地域產業分工是基於各地的比較優勢,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專注於特定環節,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處於不同產業鏈環節的產業集群需要彼此的合作互動,處於同一產業鏈環節的產業集群也需要通過合作來提升整個地域產業的能級,但脆弱的基礎設施、封閉的制度環境會對產業的聯動帶來阻力,區域經濟一體化機制也就成為推進產業聯動的關鍵之一。因此,推進產業聯動機制建設,依靠政府的力量和市場的自發力量加強產業聯繫,促進產業的區際分工與合作,加快由簡單的產業鏈合作向創新合作方向轉變,培育創新產業集群,是加強和延伸地區產業生命力(沿產業鏈和價值鏈向高端升級)、增強區域在全球的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名人/編輯推薦
《區域產業聯動的理論與實踐》由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區域產業聯動的背景與概念
第一節時代背景與產業聯動的意義
第二節區域產業聯動的概念與內涵
第三節產業聯動的尺度及對象
第四節區域產業聯動研究成果
一、產業關聯
二、產業聯動
三、區域經濟合作
四、對相關研究的評價
第二章區域產業聯動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地域產業分工理論
一、地域產業分工理論的發展
二、地域產業分工的類型
三、決定地域分工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地域分工對區域經濟的作用
第二節價值鏈和產業鏈理論
一、價值鏈理論
二、產業鏈理論
第三節產業集群理論
一、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機理研究
二、產業集群的動態研究
第四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
二、區域一體化理論的發展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條件
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動態效應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區域產業聯動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區域產業聯動的主要方式及機理
一、要素流動
二、產業轉移
三、產業聯盟
第二節產業聯動的類型
一、垂直型產業聯動
二、水平型產業聯動
第三節區域產業聯動的模式
一、基於產業鏈的產業聯動模式
二、基於市場的產業聯動模式
三、基於創新的產業聯動模式
第四節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因子
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二、區際產業關聯度與互補性
三、距離
四、基礎設施的通達性
五、社會文化環境
六、制度與政策
第五節產業聯動的發展階段
一、要素絕對集聚階段
二、傳統要素擴散階段
三、區域互動發展階段
第六節小結
第四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現狀分析
第一節選擇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作為案例分析的理由
第二節加強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必要性
一、基於地區價值鏈環節趨同性的聯動與合作需求
二、實現長三角區域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轉移
第三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現狀
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歷程
二、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現狀--以IC產業聯動為例
第四節對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其他地區產業聯動現狀的理論分析
第五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條件分析
第一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分析
一、長三角區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
二、浦東新區經濟發展概況
三、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其對產業聯動的影響
第二節產業互補性分析
一、總體產業結構分析
二、製造業內部結構分析
三、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分析
四、產業關聯與互補性對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三節基礎設施可達性分析
一、交通基礎設施
二、信息服務化網絡設施
三、基礎設施狀況對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四節制度安排分析
一、制度與政策的協調與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二、行政區經濟仍然存在
三、制度安排對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五節社會文化的相容性分析
一、長三角區域文化的歷史淵源
二、長三角區域的文化合作
三、社會文化對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六節小結
第六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第一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趨勢判斷
一、以垂直聯繫為主向不斷加強水平聯繫轉變
二、以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方式為主向加強產業聯盟轉變
三、以基於產業鏈的聯動模式向基於市場和創新聯動模式轉變
四、從要素絕對集聚階段向傳統要素加速擴散和區域互動發展轉變
第二節促進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浦東新區的區域定位
二、充分發揮政府在現階段的關鍵作用
三、加大制度供給,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升集體效率
四、推動區域間企業聯盟的培育和發展
五、加強區域間技術創新合作
第一節時代背景與產業聯動的意義
第二節區域產業聯動的概念與內涵
第三節產業聯動的尺度及對象
第四節區域產業聯動研究成果
一、產業關聯
二、產業聯動
三、區域經濟合作
四、對相關研究的評價
第二章區域產業聯動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地域產業分工理論
一、地域產業分工理論的發展
二、地域產業分工的類型
三、決定地域分工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地域分工對區域經濟的作用
第二節價值鏈和產業鏈理論
一、價值鏈理論
二、產業鏈理論
第三節產業集群理論
一、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機理研究
二、產業集群的動態研究
第四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
二、區域一體化理論的發展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條件
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動態效應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區域產業聯動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區域產業聯動的主要方式及機理
一、要素流動
二、產業轉移
三、產業聯盟
第二節產業聯動的類型
一、垂直型產業聯動
二、水平型產業聯動
第三節區域產業聯動的模式
一、基於產業鏈的產業聯動模式
二、基於市場的產業聯動模式
三、基於創新的產業聯動模式
第四節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因子
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二、區際產業關聯度與互補性
三、距離
四、基礎設施的通達性
五、社會文化環境
六、制度與政策
第五節產業聯動的發展階段
一、要素絕對集聚階段
二、傳統要素擴散階段
三、區域互動發展階段
第六節小結
第四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現狀分析
第一節選擇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作為案例分析的理由
第二節加強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必要性
一、基於地區價值鏈環節趨同性的聯動與合作需求
二、實現長三角區域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轉移
第三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現狀
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歷程
二、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現狀--以IC產業聯動為例
第四節對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其他地區產業聯動現狀的理論分析
第五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條件分析
第一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分析
一、長三角區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
二、浦東新區經濟發展概況
三、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其對產業聯動的影響
第二節產業互補性分析
一、總體產業結構分析
二、製造業內部結構分析
三、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分析
四、產業關聯與互補性對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三節基礎設施可達性分析
一、交通基礎設施
二、信息服務化網絡設施
三、基礎設施狀況對區域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四節制度安排分析
一、制度與政策的協調與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二、行政區經濟仍然存在
三、制度安排對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五節社會文化的相容性分析
一、長三角區域文化的歷史淵源
二、長三角區域的文化合作
三、社會文化對產業聯動的影響分析
第六節小結
第六章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第一節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發展趨勢判斷
一、以垂直聯繫為主向不斷加強水平聯繫轉變
二、以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方式為主向加強產業聯盟轉變
三、以基於產業鏈的聯動模式向基於市場和創新聯動模式轉變
四、從要素絕對集聚階段向傳統要素加速擴散和區域互動發展轉變
第二節促進浦東新區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浦東新區的區域定位
二、充分發揮政府在現階段的關鍵作用
三、加大制度供給,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升集體效率
四、推動區域間企業聯盟的培育和發展
五、加強區域間技術創新合作
書摘/試閱
在區域聯動發展的高級階段,產業聯盟是區域產業聯動的主要方式,其發達程度直接影響著區域的競爭力。從其實現的效果來看,產業聯盟對區域競爭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和互補
共享和互補的資源既包括資金、市場、人力等有形資源,也包括知識、技能、技術等無形資源。利用戰略聯盟,突破了區域自身資源、能力的限制,通過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從而達到利用網絡組織,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目的。根據產業聯盟在價值鏈上環節的不同位置,可將產業聯盟分為:聯合研制型、資源補缺型和市場營銷型三類。從聯合研制型的聯盟優勢來看,不僅有利于區域開發新產品、節省研發時間、提高研發成功的概率;同時又可以涉足對方的技術等領域,實現能力的共同提高。從市場營銷型的聯盟優勢來看,產業聯盟有利于區域利用對方的市場銷售渠道,采取特許經營、連鎖加盟等方式,使區域的企業跨越進入壁壘,實現市場開拓。從資源補缺型的聯盟優勢來看,可發揮各自的專長,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克服“木桶”的缺陷。
2.提高區域專業化水平
區域產業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使相關區域加強聯系、互通有無、拓展發展空間,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同時,又會引起區域之間對資源、要素、發展機會等的競爭,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則會形成惡性競爭關系,導致產業同構、重復建設、降低資源使用效率等現象,從而對區域發展造成損害。區域之間的產業聯盟有利于在產業發展方向上達成共識,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提高各區域的專業化水平,從而實現有效利用資源、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的目標。
3.培養區域學習和創新能力
斯塔特指出,“個人和組織的學習速度可能成為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區域間以雙向或多向的知識流動為特征,不僅追求規模經濟性,更強調“學習效果”的獲得。以組織學習為中心的產業技術聯盟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環境適應能力,還通過區域企業核心經營能力的不斷提高去主動地創造環境。由于知識(特別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知識)具有內隱性,多潛藏于一個組織內部,存在于組織內個人的專業技能、團體的特殊關系之中,也存在于特別的規范、態度、信息處理以及決策程序之中,導致知識絕大部分是難以直接溝通的,只能通過不受約束的工作關系交流實現。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