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屈燕妮編著的《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針對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問題,著重從資源環境產權制度、資源收益分配與轉化、產業結構、政府和企業行為等多角度,分析、闡述資源型區域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深層次原因和矛盾。本書基於理順資源產權關係、完善環境政策工具、建立資源財富合理分享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機制、規範政府和企業行為等多個視角,探究資源型區域克服環境約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本書構建了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並對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進行評估。通過評估轉變成效,找出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內涵要求的差距與不足,明確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補充、完善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改進的方向。
作者簡介
屈燕妮,女。1971年9月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經濟學博士。目前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文化產業。近五年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
名人/編輯推薦
屈燕妮編著的《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針對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問題,著重從資源環境產權制度、資源收益分配與轉化、產業結構、政府和企業行為等多角度,分析、闡述資源型區域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深層次原因和矛盾。本書基于理順資源產權關系、完善環境政策工具、建立資源財富合理分享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機制、規范政府和企業行為等多個視角,探究資源型區域克服環境約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本書構建了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進行評估。通過評估轉變成效,找出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內涵要求的差距與不足,明確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補充、完善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改進的方向。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關於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研究
二、關於資源型國家、區域的發展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術路線
第四節 本書的創新點
第二章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研究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聯繫與區別
二、資源、資源型區域界定
三、環境問題
第二節 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經濟增長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經濟增長理論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 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理論
第四節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係的理論
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
二、經濟-環境-能源系統理論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現狀與問題分析
第一節 內蒙古經濟發展基礎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蒙古經濟發展基礎
二、內蒙古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第二節 內蒙古環境約束現狀
一、內蒙古大氣污染情況
二、內蒙古水資源約束情況
第三節 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研究
一、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因果及衝擊響應分析
二、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的庫茲涅茨曲線分析
三、影響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的因素分析
第四節 資源型區域發展面臨的問題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國外資源型區域發展的經驗借鑒與啟示
第一節 德國魯爾區的成功轉型與啟示
一、魯爾區介紹
二、魯爾區的轉型經驗
三、啟示
第二節 法國洛林地區的成功轉型與啟示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環境約束形成機理研究
第一節 資源、環境產權制度
一、資源、環境的公共性與市場失靈
二、我國不明晰的資源、環境產權制度安排及其危害
第二節 資源收益分配與轉化
一、居民收入占比降低與收益分配機制缺失
二、資源、環境的外部性與生態環境破壞及政策措施失效
三、資源的稀缺性、可耗竭性與我國政策缺乏規範
四、資源開發對經濟增長促進行為的擠出及收益轉化機制缺失
第三節 產業結構
一、資源開發的荷蘭病效應與對製造業的擠出及政策缺乏引導
二、產業結構存在問題分析
第四節 政府和企業行為
一、政府行為
二、企業行為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第一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內涵
一、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
三、現階段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涵
第二節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確定原則
二、指標體系框架
三、評價指數模型
第三節 內蒙古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評估
一、數據選取和計算方法
二、總體評價
三、分項評價
四、結論
第四節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評價與建議
一、效果評價
二、發展建議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資源型區域克服環境約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第一節 加快理順資源產權關係
一、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二、協調中央與地方資源管理權限
三、規範資源礦業權及產權交易
第二節 完善環境政策工具
一、政府直接管制
二、排汙權交易
三、碳排放交易
四、環境稅收
第三節 建立資源財富合理分享機制
一、完善資源完全成本與價格形成機制
二、完善資源稅費改革
三、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四、建立居民可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五、礦產資源財富合理轉化機制
第四節 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機制
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理論
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路徑
第五節 規範政府和企業行為
一、政府制度創新和產業規制行為
二、企業技術創新和社會責任履行
第六節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關於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研究
二、關於資源型國家、區域的發展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術路線
第四節 本書的創新點
第二章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研究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聯繫與區別
二、資源、資源型區域界定
三、環境問題
第二節 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經濟增長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經濟增長理論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 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理論
第四節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係的理論
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
二、經濟-環境-能源系統理論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約束:現狀與問題分析
第一節 內蒙古經濟發展基礎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蒙古經濟發展基礎
二、內蒙古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第二節 內蒙古環境約束現狀
一、內蒙古大氣污染情況
二、內蒙古水資源約束情況
第三節 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研究
一、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因果及衝擊響應分析
二、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的庫茲涅茨曲線分析
三、影響內蒙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係的因素分析
第四節 資源型區域發展面臨的問題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國外資源型區域發展的經驗借鑒與啟示
第一節 德國魯爾區的成功轉型與啟示
一、魯爾區介紹
二、魯爾區的轉型經驗
三、啟示
第二節 法國洛林地區的成功轉型與啟示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環境約束形成機理研究
第一節 資源、環境產權制度
一、資源、環境的公共性與市場失靈
二、我國不明晰的資源、環境產權制度安排及其危害
第二節 資源收益分配與轉化
一、居民收入占比降低與收益分配機制缺失
二、資源、環境的外部性與生態環境破壞及政策措施失效
三、資源的稀缺性、可耗竭性與我國政策缺乏規範
四、資源開發對經濟增長促進行為的擠出及收益轉化機制缺失
第三節 產業結構
一、資源開發的荷蘭病效應與對製造業的擠出及政策缺乏引導
二、產業結構存在問題分析
第四節 政府和企業行為
一、政府行為
二、企業行為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第一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內涵
一、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
三、現階段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涵
第二節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確定原則
二、指標體系框架
三、評價指數模型
第三節 內蒙古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評估
一、數據選取和計算方法
二、總體評價
三、分項評價
四、結論
第四節 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評價與建議
一、效果評價
二、發展建議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資源型區域克服環境約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第一節 加快理順資源產權關係
一、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二、協調中央與地方資源管理權限
三、規範資源礦業權及產權交易
第二節 完善環境政策工具
一、政府直接管制
二、排汙權交易
三、碳排放交易
四、環境稅收
第三節 建立資源財富合理分享機制
一、完善資源完全成本與價格形成機制
二、完善資源稅費改革
三、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四、建立居民可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五、礦產資源財富合理轉化機制
第四節 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機制
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理論
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路徑
第五節 規範政府和企業行為
一、政府制度創新和產業規制行為
二、企業技術創新和社會責任履行
第六節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二、指標體系框架
本書以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三個轉變”和基本要求的內容,以及上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內涵為依據,結合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實踐,同時借鑒其他學者的研究,來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指標體系。
李玲玲、張耀輝(2011)認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運行行為、發展動力、發展約束適應、發展成果分享的變化。具體來說,經濟運行行為的轉變就是經濟增長從短期、波動大的高增長轉向長期、平穩的中速持續增長;發展動力的轉變就是指經濟長期發展的動力源泉,即從資源投入、資本投入、勞動投入等要素消耗獲得的經濟增長,轉向技術創新、結構轉變、人力資本提高等帶來的效率提高和質量轉變;發展約束適應的轉變就是減少資源、土地、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發展成果分享的轉變體現的是發展成果在全社會范圍內被廣泛、公平、公正地分享,實現充分就業、公平分配,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醫療等機會。2011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國經中心”)發布了“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評價指數”,包括6個一級指標,分別是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需求結構指標、產業結構指標、要素效率指標、環境指標、創新指標。并用這套指標對中國各省、市、自治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了評價(張煥波、張永軍,2011)。以地區發展方式轉變為研究對象的有:以沈露瑩(2010)對上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為代表,該研究構建的評價體系包括經濟增長、服務經濟、城市功能、自主創新、資源集約、以人為本6個一級指標。蘇紅敏(2011)構建評價“三個轉變”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需求要素、產業結構、供給要素,以此對云南省“三個轉變”進行評價。景普秋(2011)認為煤炭資源型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包括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產權與收益改革。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