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
ISBN13:9787030372512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趙春妮; 賀松其
出版日:2013/05/01
裝訂/頁數:平裝/132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作為醫學專業的一門引導課程,承擔著銜接前期中學教育和醫學專業課程的任務。《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為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之一,內容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包括緒論,醫學概述,醫學發展簡史,中、西醫學比較四章;下篇包括中西醫結合的概念與發展簡史、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兩章,以幫助醫學生在學習具體的醫學課程之前,對醫學科學的整體概貌和中、西醫發展簡史有基本的認識和瞭解。《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可供高等醫學院校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專業等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以及醫學愛好者的參考書。
名人/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可供高等醫學院校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專業等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以及醫學愛好者的參考書。
目次
總序前言上篇第一章緒論第一節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的性質與任務一、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的性質二、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的任務第二節中西醫臨床醫學導論的基本內容第三節學習策略與方法一、注重培養哲學思想二、熟悉醫學學習的四個階段三、把握中西醫學思維方式的異同四、熟諳通讀中醫原著經典五、扎實打牢西醫知識基礎六、瞭解醫學信息資源的收集方法七、瞭解探究式與研討式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醫學概述第一節醫學的定義第二節醫學研究對象及其性質一、醫學研究對象二、醫學的性質第三節醫學的基本範疇一、生命二、健康三、疾病四、衰老五、死亡第四節醫學模式及其歷史演變一、西醫學模式及其演變二、中醫學模式及其特點第三章醫學發展簡史第一節中醫學發展簡史一、原始社會時期(遠古~公元前21世紀)二、夏~春秋(公元前21世紀~前475年)三、戰國~三國(公元前475~265)四、西晉~五代(265~960)五、宋~元(960-1368)六、明~清代鴉片戰爭前(1368-1840)七、清末-民國(1840-1949)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至今)第二節西醫學發展簡史一、古希臘醫學二、古羅馬醫學三、中世紀的醫學四、文藝復興時期的醫學五、17世紀的醫學六、18世紀的醫學七、19世紀的醫學八、20世紀以來的醫學第四章中、西醫學比較第一節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二、西方文化與西醫學三、多元文化與中、西醫並存第二節認知方法的差異一、中醫學的認知方法二、西醫學的認知方法三、中西醫結合的認知方法第三節中、西醫診療的區別一、中、西醫學診斷方法的不同二、中、西醫學治療的差異三、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下篇
書摘/試閱
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是繼《本草綱目》之后的一部重要本草著作。趙學敏(約1719~1805),字恕軒,號依吉,乳名利濟,錢塘(今杭州)人。其家中收藏有多種醫書,種植多種藥材。他自幼“性好博覽”,“間亦涉醫”,逐漸對醫學產生興趣,遂放棄科考矢志醫學。積近40年之力,查閱了600余種文獻,采訪了200余人,并親自栽種藥物,于1765年編成此書初稿。全書正品716種,屬《本草綱目》未載或敘述不清者,附品205種。從增加新藥種類數量而言,可居歷代本草之冠。該書以浙江地區藥物為主,也旁及邊遠地區、沿海、國外的藥物。但由于該書所載多為草藥,內容簡單,少有論述,對臨床醫家影響有限。
(三)臨床醫學的發展
明清時期,臨證醫學發展,首推診斷學學術進步。臨床強調問診,這一時期,李梃首先在《醫學入門》中指出:初學醫者必先學會問診,《景岳全書》將問診編成《十問歌》。隨著溫病學說的形成,臨證更重視舌診,如將白、黃、燥、膩舌苔,作為辨別“寒證、熱證、傷津、濕痰”的重要指征。脈學方面,注重同類異脈的臨床鑒別,在李時珍《瀕湖脈學》中,將同類異脈鑒別與脈象主病編成歌訣;李延星編撰《脈訣匯辨》,以“辨析相類之脈,對舉相反之脈”。此外,在對疾病認識、治療、預防方面也有明顯進步,如王肯堂對癲、癇、狂三病進行了鑒別;張介賓把卒中以“中風”和外感“中風”區分;沈之問認定麻風是傳染病;陳司成認為梅毒由性交傳染,并可影響胎兒;王清任提出“補氣活血,活血逐瘀”治則,至今仍有很大的臨床實用價值。
1.內科學在繼承中醫學理論和前世醫家臨床經驗基礎上,以流派爭鳴促進中醫學術發展。明代的溫補派醫家薛己(1488~1558)、張介賓(約1563~1640)、趙獻可(16世紀下半葉)等針對劉完素、朱震亨學術觀點,反對以寒涼藥太過攻伐腎陽,強調“溫補腎陽”于養生和治病的重要性。清代徐大椿(1693—1771)、陳修園(約1753~1823)則反對溫補派學術觀點,抨擊溫補派濫用峻補辛熱藥劑,這對糾正濫用溫補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這一時期內科學發展的另一特點,是有關虛勞證治的研究,并出現了一批相應的專著。如龔居中著《紅爐點雪》(1630),指出“頸項結核,或腹脅痃癖”是癆證將成的征兆。汪綺石著《理虛元鑒》(約1644)提出治虛勞“三本二統論”。
“三本”指“肺、脾、腎”,治法應“清肺、調脾、補腎”,施治次序應“先以清金為主,金氣主肅,則以調脾為主,金土咸調,則以補腎善其終”。“二統”指虛勞“陰虛、陽虛”統歸于“肺脾”二臟,對虛勞病因、病機、證治、防護等均有論述。對后世治療虛損病證影響較大。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