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虛擬問答的形式,介紹狄更斯的人生及寫作生涯、藝術成就與特色。包括:精神食糧、舞臺熱的循環、一支鵝毛筆與兩隻遲鈍的蟾蜍、誇張的喜劇、文學密友與太太圈子等15個側面。
名人/編輯推薦
《狄更斯說(精)/心靈訪談》編著者保羅·施利克。
在狄更斯的創作和職業生涯中,他成為了十九世紀的倫敦和整個維多利亞社會的巨大象征。他那揮之不去的憂郁和無所不在的幽默,展現了英國人兩種明顯的情感傾向;他的活力和樂觀,體現了時代的一切進步;他為社會改革而進行的戰斗,表達了他所處時代的全部進步傾向。
因此,你與查爾斯·狄更斯的相遇,從現在開始吧。
在狄更斯的創作和職業生涯中,他成為了十九世紀的倫敦和整個維多利亞社會的巨大象征。他那揮之不去的憂郁和無所不在的幽默,展現了英國人兩種明顯的情感傾向;他的活力和樂觀,體現了時代的一切進步;他為社會改革而進行的戰斗,表達了他所處時代的全部進步傾向。
因此,你與查爾斯·狄更斯的相遇,從現在開始吧。
序
如果對自己有信心的話,采訪狄更斯會是一種挑戰性的經歷。你必須絕對準時。狄更斯對遲到深惡痛絕,不管因為什么原因,不管是誰,哪怕只比約定會面的時間晚到兩三分鐘,也會遭到抗議。你一被領到他面前,他就會從椅子上站起來,用力地和你握手,然后表達他的習慣性問候:“你好!很高興見到你。”他身上帶有一股勢不可擋的干勁,但他也可以很溫柔——正如一個當代人所說:像女性般溫柔。并且他會讓參加談話的所有人很快
狄更斯說話麻利、重點突出。他強調某些話,略帶點表演的風格,這可能是因為他經常舉行公眾朗讀會的結果。但他說話也有些粗聲粗氣、聲音渾濁,以致有時候會被錯以為是口齒不清。有人從他的演講中覺察出一種金屬般的質感,這也許與他長期生活在城市有關吧。他從來都沒有倫敦腔,也不是鄉下口音——他的倫敦音有些怪,聲調平板,還夾帶口音。
外表上,狄更斯更是與眾不同。他總是身著色彩華麗的服飾,他討厭中產階級男人那種千人一面的黑色。要按照他的指令就總得“亮點兒!亮點兒!”他可能就穿著一件鮮紅的馬甲、深綠色的夾克和花哨的方格褲子。中年時期,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很多——他一直以別人十倍的精力投身工作,這讓他倍感疲憊。還沒有哪個作家工作如此努力、如此有決心。
那么在下面的對話中,你會和狄更斯談論些什么呢?他快速列出了許多個題目和主題。如果你說的某句話吸引了他,他會很快接過去重復講。“是的,”他會說,“就是那樣!”他會突然改變話題,說起話來尖銳又急促,給人留下神經質、粗魯和容易激動的印象。他會頻繁地做手勢一完全不是英式風范——還會從椅子上站起來,在屋子里來回踱步。
狄更斯非常喜歡某些慣用表達語,其中有“噢,上帝不要”和“上帝祝福我的靈魂!”聽你說話時,他會點頭,會經常重復說“當然”或是“肯定”,并且他習慣用贊美之詞打斷你的講話,“太好了!太好了!”他經常隨意大笑;要是情況合適,他還會很快地把交談變成喜劇表演。每個人都證明了這樣的事實:他完全沒有自命不凡和傲慢自大。你絕對沒有和一位“偉大作家”在一起的感覺,相反,你感覺面對的是一個令人愉快、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親切而有責任心。
在狄更斯的創作和職業生涯中,他成為了十九世紀的倫敦和整個維多利亞社會的巨大象征。他那揮之不去的憂郁和無所不在的幽默,展現了英國人兩種明顯的情感傾向;他的活力和樂觀,體現了時代的一切進步;他為社會改革而進行的戰斗,表達了他所處時代的全部進步傾向。
因此,你與查爾斯·狄更斯的相遇,從現在開始吧。
狄更斯說話麻利、重點突出。他強調某些話,略帶點表演的風格,這可能是因為他經常舉行公眾朗讀會的結果。但他說話也有些粗聲粗氣、聲音渾濁,以致有時候會被錯以為是口齒不清。有人從他的演講中覺察出一種金屬般的質感,這也許與他長期生活在城市有關吧。他從來都沒有倫敦腔,也不是鄉下口音——他的倫敦音有些怪,聲調平板,還夾帶口音。
外表上,狄更斯更是與眾不同。他總是身著色彩華麗的服飾,他討厭中產階級男人那種千人一面的黑色。要按照他的指令就總得“亮點兒!亮點兒!”他可能就穿著一件鮮紅的馬甲、深綠色的夾克和花哨的方格褲子。中年時期,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很多——他一直以別人十倍的精力投身工作,這讓他倍感疲憊。還沒有哪個作家工作如此努力、如此有決心。
那么在下面的對話中,你會和狄更斯談論些什么呢?他快速列出了許多個題目和主題。如果你說的某句話吸引了他,他會很快接過去重復講。“是的,”他會說,“就是那樣!”他會突然改變話題,說起話來尖銳又急促,給人留下神經質、粗魯和容易激動的印象。他會頻繁地做手勢一完全不是英式風范——還會從椅子上站起來,在屋子里來回踱步。
狄更斯非常喜歡某些慣用表達語,其中有“噢,上帝不要”和“上帝祝福我的靈魂!”聽你說話時,他會點頭,會經常重復說“當然”或是“肯定”,并且他習慣用贊美之詞打斷你的講話,“太好了!太好了!”他經常隨意大笑;要是情況合適,他還會很快地把交談變成喜劇表演。每個人都證明了這樣的事實:他完全沒有自命不凡和傲慢自大。你絕對沒有和一位“偉大作家”在一起的感覺,相反,你感覺面對的是一個令人愉快、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親切而有責任心。
在狄更斯的創作和職業生涯中,他成為了十九世紀的倫敦和整個維多利亞社會的巨大象征。他那揮之不去的憂郁和無所不在的幽默,展現了英國人兩種明顯的情感傾向;他的活力和樂觀,體現了時代的一切進步;他為社會改革而進行的戰斗,表達了他所處時代的全部進步傾向。
因此,你與查爾斯·狄更斯的相遇,從現在開始吧。
書摘/試閱
狄更斯很高興地簽訂了新的項目合約,但由于自我要求太高,且其名聲“一飛沖天”(一個早期評論家的話),看到獲利的是出版商而不是自己,他感到越來越惱火。這時候他遇到了作為律師和記者的約翰-福斯特,并委托他作為自己的非官方代理人。福斯特將他從法律糾紛中解救出來,并成為其一生的朋友。這時候《匹克威克》還在每月繼續分期連載,狄更斯又成為一個新月刊《本特利雜志》(Bentlek'sMiscellany)的編輯,他在此的首要貢獻是《霧都孤兒》。不同于《匹克威克》輕快活潑的格調,《霧都孤兒》尖銳地抨擊了關于救濟貧民的最新法令。他寫了幾出戲劇,并且早在完成《霧都孤兒》(1837一1839)之前,就開始著手寫作《匹克威克》的下一部——《尼古拉斯·尼克貝》(NicholasrNiekleby,1838—1839)。
狄更斯的小說創作一開始就與期刊相聯。最初他所有的小說都是按照月刊或周刊形式連載出版;他寫特寫、信件、評論,還有小說;并且,辭去《本特利雜志》的工作之后,他創辦了自己的周刊《漢普雷老爺的鐘》(MasterHumphrey'sClock),但沒能吸引讀者,狄更斯又立即將此作為另外兩部小說作品的媒介——《老古玩店》(1840—1841)和《巴納比·拉奇》(1841)。1846年,狄更斯暫時擔任了《每日新聞》(TheDailyNews)的創始編輯。1850年開始,作為記者,他最終獲得了大眾的稱道,出版了第一期《家常話》(HouseholdWords)和稍后的《一年四季》(AlltheYear·Round)。這兩份期刊一直以周刊形式出版了好些年,在狄更斯去世之后由他的長子擔任主編。
狄更斯花了好幾年時間完成了五部長篇小說。1842年,他首次放下寫作,去休短假,在冬至的狂風大浪中橫渡到美國。由于受到大肆追捧,狄更斯很快便開始厭惡美國人,認為他們傲慢而“精明”。不尊重他的隱私,習慣到處亂吐煙嘴,同時,奴隸制的景象很快便破滅了他的希望:“這并非我想象中的共和國,”他給朋友——演員威廉·查爾斯·麥克雷迪(WilliamCharlesMacready,1793—1873)——寫信說到。他為爭取國際版權而進行的活動,為作者自己招來了破口謾罵——那時候作家在國外出版作品,在法律上沒有權利要求相應的收益。他的旅行傳記《美國紀行》(American.Notes)發現了他眼中的一個自夸自傲的年輕國家所存在的優劣之處,這讓美國公眾更加惱怒。狄更斯接下來的小說《馬丁·翟述偉》(MartinChuzzlewit,1843—1844)又有深刻諷刺美國的片段,這再次激怒了美國人。
盡管名聲在外,作品暢銷世界,但狄更斯從來都是入不敷出。為了生活得更容易一些,他把他成員不斷增長的家庭搬到了國外,首先到了意大利熱那亞(1844—1845),然后是瑞士洛桑,最后是法國巴黎(1846—1847)。他又重回過歐洲大陸好幾次。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他簽下的新出版商布拉德伯里(Bradbury)和伊萬(Evans)終于為他的著作帶來了合理的酬金。盡管需要養活的家庭成員很多,但下半輩子至少是吃穿不愁了。經濟上的安全讓狄更斯開始逐漸投身到慈善事業上:他和有錢的慈善家安吉拉·伯德特·庫茨(AngelaBurdettCoutts,1814—1906)合作,為窮人創辦學校,為城鎮建造住房,為無家可歸的婦女創建收容所“尤雷尼亞村”。他驚人的精力在政治中也找到了出口。盡管狄更斯不止一次地拒絕競選議員的邀請,不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于克里米亞戰爭丑聞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他開始積極為行政改革協會(AdministrativeReformAssociation)奔走,該協會旨在使行政機關改變其尸位素餐與繁文縟節。
1843年至1848年,查爾斯·狄更斯寫了五部關于圣誕的故事集。
狄更斯的小說創作一開始就與期刊相聯。最初他所有的小說都是按照月刊或周刊形式連載出版;他寫特寫、信件、評論,還有小說;并且,辭去《本特利雜志》的工作之后,他創辦了自己的周刊《漢普雷老爺的鐘》(MasterHumphrey'sClock),但沒能吸引讀者,狄更斯又立即將此作為另外兩部小說作品的媒介——《老古玩店》(1840—1841)和《巴納比·拉奇》(1841)。1846年,狄更斯暫時擔任了《每日新聞》(TheDailyNews)的創始編輯。1850年開始,作為記者,他最終獲得了大眾的稱道,出版了第一期《家常話》(HouseholdWords)和稍后的《一年四季》(AlltheYear·Round)。這兩份期刊一直以周刊形式出版了好些年,在狄更斯去世之后由他的長子擔任主編。
狄更斯花了好幾年時間完成了五部長篇小說。1842年,他首次放下寫作,去休短假,在冬至的狂風大浪中橫渡到美國。由于受到大肆追捧,狄更斯很快便開始厭惡美國人,認為他們傲慢而“精明”。不尊重他的隱私,習慣到處亂吐煙嘴,同時,奴隸制的景象很快便破滅了他的希望:“這并非我想象中的共和國,”他給朋友——演員威廉·查爾斯·麥克雷迪(WilliamCharlesMacready,1793—1873)——寫信說到。他為爭取國際版權而進行的活動,為作者自己招來了破口謾罵——那時候作家在國外出版作品,在法律上沒有權利要求相應的收益。他的旅行傳記《美國紀行》(American.Notes)發現了他眼中的一個自夸自傲的年輕國家所存在的優劣之處,這讓美國公眾更加惱怒。狄更斯接下來的小說《馬丁·翟述偉》(MartinChuzzlewit,1843—1844)又有深刻諷刺美國的片段,這再次激怒了美國人。
盡管名聲在外,作品暢銷世界,但狄更斯從來都是入不敷出。為了生活得更容易一些,他把他成員不斷增長的家庭搬到了國外,首先到了意大利熱那亞(1844—1845),然后是瑞士洛桑,最后是法國巴黎(1846—1847)。他又重回過歐洲大陸好幾次。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他簽下的新出版商布拉德伯里(Bradbury)和伊萬(Evans)終于為他的著作帶來了合理的酬金。盡管需要養活的家庭成員很多,但下半輩子至少是吃穿不愁了。經濟上的安全讓狄更斯開始逐漸投身到慈善事業上:他和有錢的慈善家安吉拉·伯德特·庫茨(AngelaBurdettCoutts,1814—1906)合作,為窮人創辦學校,為城鎮建造住房,為無家可歸的婦女創建收容所“尤雷尼亞村”。他驚人的精力在政治中也找到了出口。盡管狄更斯不止一次地拒絕競選議員的邀請,不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于克里米亞戰爭丑聞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他開始積極為行政改革協會(AdministrativeReformAssociation)奔走,該協會旨在使行政機關改變其尸位素餐與繁文縟節。
1843年至1848年,查爾斯·狄更斯寫了五部關于圣誕的故事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