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3輯)》是圍繞1949~1966年北京市婚姻文化嬗變研究”這個問題在北京市進行社會采訪的。涉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教師、醫生、軍人等各個行業的人群。以70歲以上的老人為主,他們經歷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對那段歷史有著切身的感受和記憶。所有資料都是他們自愿慷慨地講述出來的人生故事和經驗。
這百位受訪者完全是與作者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是作者在2010~2011年期間到學校操場、公園、小區利用他們散步鍛煉的機會進行訪談的。他們敞開心扉,真誠地傾訴,包括某些心靈深處的隱秘。《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3輯)》告訴我們,不同階層的人在擇偶、戀愛、婚姻和家庭觀念方面存在著哪些差別,他們怎樣兼顧著家庭和職業,兼顧家庭和職業對他們(尤其是女性)造成多大的困難,個人經歷的跌宕起伏對其婚姻造成哪些影響等。
這百位受訪者完全是與作者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是作者在2010~2011年期間到學校操場、公園、小區利用他們散步鍛煉的機會進行訪談的。他們敞開心扉,真誠地傾訴,包括某些心靈深處的隱秘。《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3輯)》告訴我們,不同階層的人在擇偶、戀愛、婚姻和家庭觀念方面存在著哪些差別,他們怎樣兼顧著家庭和職業,兼顧家庭和職業對他們(尤其是女性)造成多大的困難,個人經歷的跌宕起伏對其婚姻造成哪些影響等。
作者簡介
梁景和(1956-),男,祖籍山東蓬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女性文化》雜志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是國內從理論上探討社會文化史概念的少數學者之一。提出社會文化史是研究社會生活與其內在觀念形態之間相互關系的歷史,認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特別是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文化史是需要歷史學、哲學、文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共同探討的學術領域,是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的新興學科,故著手建設“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學”交叉學科。主要專著有《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清末國民意識與參政意識研究》、《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的論辯》等,并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目次
關于口述史的思考(代序)
前言
普通工人
想要男孩--沒辦法
有錢就有權,沒錢就沒權
當時就是一種趕時髦
兒子三年級就給自己做飯吃
四個孩子都不認識我
她大學畢業,我初中畢業
大的三四歲就能照顧小的啦!
孩子掉了,給我高興的……
待在家里多悶吶!
那時候打架打夠了,現在不打了
吃蘋果啦,介紹戀愛經過啦,不讓老人在場
現在說離婚就離婚,那會兒沒有
平時在工廠住,半年時間回家一次
給國家干跟給私人干哪一樣啊!
我們兩個人是“抓鬮”夫妻
我一瞅這人脾氣不好
我爸是貧農,我們沾一輩光
農民
我不想太早搞對象,就想一心一意工作
那時候就知道下地
農村不時興那個
沒領證,已經試婚兩天了
人民公社忙著呢
介紹人必須得有倆
干部
他老婆不生孩子,解放后就不要她了
老鄉房東的姑娘嫁給了我們孩子了
我如果是個中學生就可以寫書啦
我和她一路走,這樣認識的
我就介紹過一對還介紹成了
行政/技術人員
我能磨練我自己
越簡單越省錢省心
那會兒不是婆婆我也走不出來
做人流須得雙方單位同意
想打就打,什么理由不理由的
有住的地方就得啦,干嗎非得要買房呀!
有的職工想辦法把自己改成工人
我們老兩口從小就認識,但是沒搞過戀愛
我就后悔我沒上大學
我每個月向老丈母娘借10塊錢
我結婚那天坐公交
領證還不算結婚
那時候問公家借個床,借個桌子,借幾個凳子
先生男后生女打四分,先生女后生男打五分
女孩對父母最親
人一定要寬以待人
政治要通的話,一通百通
城市的孩子在大學談戀愛的比重大
那時候時興男比女大,但太大了也不行
先讓組織審查,組織同意了再戀愛
我這個家就靠我自己
我們是同鄉走到一起的
當時“三員”最吃香
人們觀念里愿找貧下中農
什么也沒有,結婚就沒法讓朋友來
文化層次差異太大,在生活中就沒有共同的語言
他們(蘇聯)的女的嫁給我們中國人的比較多
教師
我們旅行結婚
那會兒有假離婚,也有真離婚
我這兒有我父親給把關
大事我都聽他的
婚禮是集體辦的,好幾對
這是老天爺安排呀
什么都得有個牽線的
當時要求生兩個,而且中間還要隔四年
我們買西紅柿舉辦婚禮
那會兒買家具也有分期付款
大家坐一塊吃爆米花喝茶,就算是舉辦婚禮啦!
我覺得結婚和生活沒有太大的脫節
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完全按照回民的生活習慣生活
黨領導一切,黨組織一切
結婚多少年我都不知道他工資是多少錢,不好意思問
學生
怕畢業以后分外地去就登記結婚
好多年我一看豆子都惡心
我們上學的時候有的同學歲數大,已經結婚啦
一般不輕易表態,表態了就不改啦
軍人
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一般有文化的有點素質,吵什么呀?
部隊婚禮就更簡單啦!
我結婚得到的最大禮物是一面大鏡子
醫生
好多人說我我都不找,我就想回北京
公共汽車里抱孩子上班的有的是
現在沒有二三十萬結不了婚,過去買個二斤糖塊就夠了
其他
我記憶中的婚姻變遷
那時候宣傳《婚姻法》鬧得轟轟烈烈
金錢買不了愛情
我13歲的時候結的婚
我不愿意做人家的附庸,不愿意圍著鍋臺成天轉
我不想管,管好管不好的,受埋怨
不是解放就不找啦,就那樣待著唄!
后記
前言
普通工人
想要男孩--沒辦法
有錢就有權,沒錢就沒權
當時就是一種趕時髦
兒子三年級就給自己做飯吃
四個孩子都不認識我
她大學畢業,我初中畢業
大的三四歲就能照顧小的啦!
孩子掉了,給我高興的……
待在家里多悶吶!
那時候打架打夠了,現在不打了
吃蘋果啦,介紹戀愛經過啦,不讓老人在場
現在說離婚就離婚,那會兒沒有
平時在工廠住,半年時間回家一次
給國家干跟給私人干哪一樣啊!
我們兩個人是“抓鬮”夫妻
我一瞅這人脾氣不好
我爸是貧農,我們沾一輩光
農民
我不想太早搞對象,就想一心一意工作
那時候就知道下地
農村不時興那個
沒領證,已經試婚兩天了
人民公社忙著呢
介紹人必須得有倆
干部
他老婆不生孩子,解放后就不要她了
老鄉房東的姑娘嫁給了我們孩子了
我如果是個中學生就可以寫書啦
我和她一路走,這樣認識的
我就介紹過一對還介紹成了
行政/技術人員
我能磨練我自己
越簡單越省錢省心
那會兒不是婆婆我也走不出來
做人流須得雙方單位同意
想打就打,什么理由不理由的
有住的地方就得啦,干嗎非得要買房呀!
有的職工想辦法把自己改成工人
我們老兩口從小就認識,但是沒搞過戀愛
我就后悔我沒上大學
我每個月向老丈母娘借10塊錢
我結婚那天坐公交
領證還不算結婚
那時候問公家借個床,借個桌子,借幾個凳子
先生男后生女打四分,先生女后生男打五分
女孩對父母最親
人一定要寬以待人
政治要通的話,一通百通
城市的孩子在大學談戀愛的比重大
那時候時興男比女大,但太大了也不行
先讓組織審查,組織同意了再戀愛
我這個家就靠我自己
我們是同鄉走到一起的
當時“三員”最吃香
人們觀念里愿找貧下中農
什么也沒有,結婚就沒法讓朋友來
文化層次差異太大,在生活中就沒有共同的語言
他們(蘇聯)的女的嫁給我們中國人的比較多
教師
我們旅行結婚
那會兒有假離婚,也有真離婚
我這兒有我父親給把關
大事我都聽他的
婚禮是集體辦的,好幾對
這是老天爺安排呀
什么都得有個牽線的
當時要求生兩個,而且中間還要隔四年
我們買西紅柿舉辦婚禮
那會兒買家具也有分期付款
大家坐一塊吃爆米花喝茶,就算是舉辦婚禮啦!
我覺得結婚和生活沒有太大的脫節
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完全按照回民的生活習慣生活
黨領導一切,黨組織一切
結婚多少年我都不知道他工資是多少錢,不好意思問
學生
怕畢業以后分外地去就登記結婚
好多年我一看豆子都惡心
我們上學的時候有的同學歲數大,已經結婚啦
一般不輕易表態,表態了就不改啦
軍人
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一般有文化的有點素質,吵什么呀?
部隊婚禮就更簡單啦!
我結婚得到的最大禮物是一面大鏡子
醫生
好多人說我我都不找,我就想回北京
公共汽車里抱孩子上班的有的是
現在沒有二三十萬結不了婚,過去買個二斤糖塊就夠了
其他
我記憶中的婚姻變遷
那時候宣傳《婚姻法》鬧得轟轟烈烈
金錢買不了愛情
我13歲的時候結的婚
我不愿意做人家的附庸,不愿意圍著鍋臺成天轉
我不想管,管好管不好的,受埋怨
不是解放就不找啦,就那樣待著唄!
后記
書摘/試閱
當時就是一種趕時髦訪談時間:2010年6月26日7:00~7:50訪談地點:玉淵潭公園受訪者情況:B女士,1932年生,工人,籍貫北京,1953年年底與本單位工人結婚。
采訪者:阿姨您好!能跟您請教一下解放初的婚姻情況嗎?受訪者:解放初,我17歲,記事了。
采訪者:您參加過一些朋友和親戚的婚禮嗎?受訪者:那會兒基本都是(靠)介紹。解放以前在那個(年代)倆人根本沒見過,純粹是包辦。我的嫂子就是這樣。
采訪者:兩個人認識以后也要談一段時間吧?受訪者:對,但談的時間也不多。
采訪者:解放后宣傳《婚姻法》您還記得嗎?受訪者:能記得點。
采訪者: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受訪者:《劉巧兒》就是宣傳《婚姻法》的。當時好像沒電影。因為剛一解放我就參加工作,在工廠里挺忙的,另一個也沒條件去花錢。
采訪者:有免費的電影嗎?受訪者:免費放電影差不多是60年代以后了。50年代很少。
采訪者: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后?受訪者:好像是“文革”后吧。
采訪者:您當時在什么工廠呢?受訪者:印鈔票的,那會兒用三位阿拉伯數字作代號。屬于保密廠之列。
采訪者:當時您單位的女工人多不多?受訪者:挺多的。
采訪者:當時怎么招工的?受訪者:當時招工就是公開的,考試。
采訪者:考什么題目呢?受訪者:不記得了,反正(我)是考上了。
采訪者:您解放前上過學?受訪者:上過,也沒上多少學。我(上)小學是我母親主張的,那會兒我父親不讓上,(說)女孩子念書干嗎!我母親跟我父親爭論了半天才讓我上。
可是我上得比較晚。正常情況下,17歲差不多應是初中了或者是高中了,而我17歲剛剛上初一。后來上初中的時候,我媽媽也不讓上了,因為家里困難。再后來我父親不在了,我哥哥主張讓我上,初中還上了半年,之后有招工就趕緊考試,參加工作了。
采訪者:上學對您幫助很大嗎?受訪者:當然,也學了一些東西。
采訪者:當時女孩子上學比較少,您還算比較有文化的。
受訪者:我在那里面算中等。有的比我還差。
采訪者:您上小學或上中學的時候班里也有大齡的同學?受訪者:上小學的時候基本上我算年齡大的啦。
采訪者:學校也不限制年齡吧?受訪者:差一兩歲還行,太多了也不行。
采訪者:學費貴嗎?受訪者:學費也不貴。
采訪者:您剛工作的時候掙多少錢?受訪者:剛工作的時候差不多十一二塊吧,折合小米145斤。但那不是固定的,比如你這個月11塊,下個月可能12塊。小米價錢時有浮動的,按小米折價。當時像政府、部隊什么的都是供給制,工廠是掙小米。
采訪者:什么時候不掙小米了?受訪者:1951年。記不太清了,1951年以后掙分,也是按幾種物價合起來,有浮動的。
采訪者:您一個月掙幾分呢?受訪者:差不多從210分開始,記不太清了。
采訪者:什么時候正式開始掙工資的?受訪者:掙工資是1956年以后了吧。
采訪者:“反右”您受影響了嗎?受訪者:“反右”沒有。我們屬于年齡比較小,比較單純,(個人)歷史也特別簡單。
采訪者:上班離家遠嗎?受訪者:遠啊,那也(得)走路。北京市那會兒像公共汽車也沒幾趟,有軌電車有幾趟,都不多。
采訪者:走多長時間?受訪者:要走四五十分鐘吧。
采訪者:那會兒也是8小時工作制嗎?受訪者:北京是1949年1月份解放的,然后就是解放其他地方,哪里解放了,鈔票就得印好發送到哪里。所以我們沒有上幾天“8小時”就加班,加班到10小時,后來加班到14個小時。那會兒加班也發加班費。
采訪者:您是哪一年結婚的?受訪者:我是1953年年底。
采訪者:您當時多大?受訪者:21歲。
采訪者:您愛人是干什么的?受訪者:跟我一個單位。
采訪者:別人介紹?受訪者:都在一個單位。也沒什么……采訪者:互相表白?受訪者:對。
采訪者:當時人們談戀愛一般去什么場所呀?受訪者:那會兒就是看電影比較多。
采訪者:電影院在哪兒?受訪者:那會兒電影院挺遠的,但是也跑去看去。
采訪者:影片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受訪者:那時候演電影……我想起來了,有蘇聯電影。
采訪者:那會兒坐電車或公共車去?受訪者:后來就騎車了。
采訪者:大概搞多長時間就結婚了?受訪者:像我這個情況是一年半。
采訪者:他們家也是北京的?受訪者:他不是,他就自己在北京。
采訪者:您結婚前去他家征得他父母同意了嗎?受訪者:好像沒見過他們家人。
采訪者:結婚您父母這邊幫您辦得比較多?受訪者:我結婚的時候吧,我父母也不在了。解放初期,最時興什么呀,就是集體結婚,單位領導到時候出面給主婚什么的。
采訪者:集體婚禮的那幾對全是您單位的同事?受訪者:都是一個單位的。好像就是新年晚上吧,1953年的12月31號。
一共四對。在單位有時廠長、書記參加。那會兒主婚的好像是工會。
采訪者:吃飯嗎?受訪者:就在食堂吧,特別做了幾桌飯,家屬來了幾個人。(但)他家屬不在北京,沒來。
采訪者:您哥哥嫂子去了?受訪者:對。
采訪者:您其他親戚去了嗎?受訪者:沒有。那時候好像就是越簡單越好,當時就是一種趕時髦。那幾年集體婚禮就是很時髦那種的。
采訪者:您結婚的時候穿什么衣服呢?受訪者:就是普通的衣服吧。就戴了個花(笑)。
采訪者:是大家都不做您才沒有做嗎?受訪者:當時就不講究(這些)。
采訪者:你們那四對都沒穿新衣服嗎?受訪者:這我不記得了。反正那時候我沒為婚禮專門準備什么。
采訪者:什么嫁妝都沒準備?受訪者:什么都沒有。結婚沒花什么錢,很簡單,但有時候想起來吧,也沒覺得自己虧什么,覺得很正常,那個時代就是那個時代。
采訪者:結婚以后你們是在單位住?受訪者:單位呀。剛結婚沒有房子,好像是集體宿舍騰出來一間在那兒住,后來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一間房子。
采訪者:你們結婚后工資加起來有多少?受訪者:差不多100吧。結了婚之后還是吃食堂。
采訪者:飯票得花錢買嗎?受訪者:得花錢啊!采訪者:貴不貴?受訪者:當時肯定不貴,我記得后來好像到70年代了吧,我中午就在食堂吃一頓,一個月是6塊錢。1953年那會兒就更便宜了。
采訪者:結婚幾年以后要的孩子?受訪者:結婚兩年以后。
采訪者:男孩女孩?受訪者:男孩。
采訪者:就一個孩子?受訪者:三個。
采訪者:誰給看的呀?受訪者:那會兒都是56天產假,不到兩個月就得上班。我第一個孩子差點難產,就是70天產假。產假之后就雇保姆。那時候(雇)保姆也很便宜的,就是我們能負擔得起的狀態。給多少(工資)也記不得了。(孩子)稍大一點,兩歲多就(送)去幼兒園了。
采訪者:您三個孩子都隔幾歲呢?受訪者:這三個孩子吧,都隔兩歲。
采訪者:都是先找保姆然后送幼兒園?受訪者:對。
采訪者:您回家干家務活多嗎?受訪者:干得多。
采訪者:當時有縫紉機嗎?受訪者:沒有。那會兒是挺累的,上班還得顧家里。我基本上沒有三個孩子同時帶。幼兒園帶了一段,以后奶奶給接走了,接到外地。
采訪者:那您給他們寄錢嗎?受訪者:那會兒好像也沒怎么寄吧。奶奶有工作。
采訪者:您和您愛人誰教育孩子多?受訪者:教育孩子還是我多。
采訪者:當時您周圍的同事有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受訪者:那會兒有點無所謂似的。
采訪者:是國家宣傳還是你們心里這樣想?受訪者:當時好像就是整個社會的輿論吧。你比如說我們這一群人,如果不是解放吧,還在家里頭,到歲數差不多了嫁個人,做家務。剛解放,好多女的都參加工作,女的也能掙錢啦。有的還不比男的掙得少,所以那時候,不太重男輕女。再說當時沒有像現在只生一個,沒提倡計劃生育,可以隨便生。
采訪者:您生三個算不算多?受訪者: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夠吃苦的,你現在體會不到,當時最困難的是糧食不夠吃。
采訪者:是不是“困難時期”?受訪者:對!比如他們小學畢業那時候就是六幾年,都是定量的,基本上吃不飽。
采訪者:您家里有人浮腫么?受訪者:沒有。我那會兒正當年齡吧。后來就絕經了,(因為)營養跟不上。我那時候二十八九歲。(再)后來又看病打針什么的(才)又來了。當時就是生我老三的時候,就講避孕啦,就說三個已經不少啦。當時不來例假以為又懷孕啦!就怕懷孕,又生一個怎么辦呢?后來沒懷孕!當時我比現在個高,我體重90斤,太瘦了。現在我都矮了還120斤呢。
采訪者:當時的避孕一般采取什么措施?受訪者:避孕套,還有一種避孕藥。
采訪者:是上醫院買還是免費發?受訪者:買的。
采訪者:貴不貴?受訪者:不很貴,但是得買。
采訪者:用藥多呢還是用避孕套多?受訪者:好像是結合著用吧,當時孩子挺多了,怕懷孕。
采訪者:吃藥是您吃還是您愛人吃呢?受訪者:那會兒吃藥都是女的吃。
采訪者:您孩子考上大學后您才輕松了吧?受訪者:真正輕松是孩子有了孩子(的時候)。
采訪者:您還得幫他們看呀?受訪者:我沒看,因為他們有孩子的時候我還沒退休呢。你看工資不算太高(還得)供養那么幾個人。另外,就是我們老公公很早去世了,還得給我老婆婆她寄錢。
采訪者:當時您樂意給她寄嗎?受訪者:不是樂(不樂)意,那是責任!采訪者:你們家里有摩擦嗎?受訪者:那肯定有!采訪者:一般是什么方面發生摩擦?受訪者:花錢方面。
采訪者:怎么回事?受訪者:什么都有,很瑣碎的。(比如)我說你買的東西不值了,你說我買的東西不值了。
采訪者:主要還是當時工資少?受訪者:對!采訪者:發生爭執吧,誰占上風呢?受訪者:我現在回憶起來吧,我們倆打平手。不管怎么樣吧,家務事、教育孩子吧還是女同志操心多。一個是天性,一個是咱們國家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習慣。
采訪者:您和您婆婆關系怎樣?受訪者:還可以,不是挺默契,就是說沒怎么吵過,(但)不是挺親密的。
采訪者:您在單位當過領導嗎?受訪者:沒有。
采訪者:您愛人當過領導嗎?受訪者:后來他調別的單位,當個什么頭,處級。
采訪者:他把領導作風帶回到家里面了嗎?受訪者:那倒沒有。基本上像我們這年齡段吧,多數男的都是有大丈夫主義。
采訪者:在您家里面還不算嚴重?受訪者:不算嚴重。就是說,我老遷就著他,有事我多干。
采訪者:那他幫您干活嗎,比如禮拜天?受訪者:基本上不幫。
采訪者:您沒有怨言?受訪者:對。
采訪者:覺得自己應該干那么多?受訪者:(笑)采訪者:您給別人當過介紹人嗎?受訪者:就當過一次。
采訪者:介紹成了?受訪者:對。
采訪者:大概在什么時候?受訪者:1960年左右吧。
采訪者:是給您廠里面人介紹的?受訪者:還不是廠里職工,我上到局里頭,在那里借調干,認識一個人關系還處得不錯。
采訪者:您那個同事是男的還是女的?受訪者:女的。廠里另外一個同事,跟我年齡差不多,他算大齡的啦,就給他們撮合在一起啦。
采訪者:當時他們給介紹人錢嗎?受訪者:沒有。那會兒好像跟現在都不一樣。好像結婚都沒請我們去。
那會兒好多和現在不一樣。
采訪者:您覺得不請也正常?受訪者:(我)自己也沒覺得他不請(就)對不起我,沒有!采訪者:謝謝您,祝您健康幸福!受訪者:不客氣,再見!
……
采訪者:阿姨您好!能跟您請教一下解放初的婚姻情況嗎?受訪者:解放初,我17歲,記事了。
采訪者:您參加過一些朋友和親戚的婚禮嗎?受訪者:那會兒基本都是(靠)介紹。解放以前在那個(年代)倆人根本沒見過,純粹是包辦。我的嫂子就是這樣。
采訪者:兩個人認識以后也要談一段時間吧?受訪者:對,但談的時間也不多。
采訪者:解放后宣傳《婚姻法》您還記得嗎?受訪者:能記得點。
采訪者: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受訪者:《劉巧兒》就是宣傳《婚姻法》的。當時好像沒電影。因為剛一解放我就參加工作,在工廠里挺忙的,另一個也沒條件去花錢。
采訪者:有免費的電影嗎?受訪者:免費放電影差不多是60年代以后了。50年代很少。
采訪者: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后?受訪者:好像是“文革”后吧。
采訪者:您當時在什么工廠呢?受訪者:印鈔票的,那會兒用三位阿拉伯數字作代號。屬于保密廠之列。
采訪者:當時您單位的女工人多不多?受訪者:挺多的。
采訪者:當時怎么招工的?受訪者:當時招工就是公開的,考試。
采訪者:考什么題目呢?受訪者:不記得了,反正(我)是考上了。
采訪者:您解放前上過學?受訪者:上過,也沒上多少學。我(上)小學是我母親主張的,那會兒我父親不讓上,(說)女孩子念書干嗎!我母親跟我父親爭論了半天才讓我上。
可是我上得比較晚。正常情況下,17歲差不多應是初中了或者是高中了,而我17歲剛剛上初一。后來上初中的時候,我媽媽也不讓上了,因為家里困難。再后來我父親不在了,我哥哥主張讓我上,初中還上了半年,之后有招工就趕緊考試,參加工作了。
采訪者:上學對您幫助很大嗎?受訪者:當然,也學了一些東西。
采訪者:當時女孩子上學比較少,您還算比較有文化的。
受訪者:我在那里面算中等。有的比我還差。
采訪者:您上小學或上中學的時候班里也有大齡的同學?受訪者:上小學的時候基本上我算年齡大的啦。
采訪者:學校也不限制年齡吧?受訪者:差一兩歲還行,太多了也不行。
采訪者:學費貴嗎?受訪者:學費也不貴。
采訪者:您剛工作的時候掙多少錢?受訪者:剛工作的時候差不多十一二塊吧,折合小米145斤。但那不是固定的,比如你這個月11塊,下個月可能12塊。小米價錢時有浮動的,按小米折價。當時像政府、部隊什么的都是供給制,工廠是掙小米。
采訪者:什么時候不掙小米了?受訪者:1951年。記不太清了,1951年以后掙分,也是按幾種物價合起來,有浮動的。
采訪者:您一個月掙幾分呢?受訪者:差不多從210分開始,記不太清了。
采訪者:什么時候正式開始掙工資的?受訪者:掙工資是1956年以后了吧。
采訪者:“反右”您受影響了嗎?受訪者:“反右”沒有。我們屬于年齡比較小,比較單純,(個人)歷史也特別簡單。
采訪者:上班離家遠嗎?受訪者:遠啊,那也(得)走路。北京市那會兒像公共汽車也沒幾趟,有軌電車有幾趟,都不多。
采訪者:走多長時間?受訪者:要走四五十分鐘吧。
采訪者:那會兒也是8小時工作制嗎?受訪者:北京是1949年1月份解放的,然后就是解放其他地方,哪里解放了,鈔票就得印好發送到哪里。所以我們沒有上幾天“8小時”就加班,加班到10小時,后來加班到14個小時。那會兒加班也發加班費。
采訪者:您是哪一年結婚的?受訪者:我是1953年年底。
采訪者:您當時多大?受訪者:21歲。
采訪者:您愛人是干什么的?受訪者:跟我一個單位。
采訪者:別人介紹?受訪者:都在一個單位。也沒什么……采訪者:互相表白?受訪者:對。
采訪者:當時人們談戀愛一般去什么場所呀?受訪者:那會兒就是看電影比較多。
采訪者:電影院在哪兒?受訪者:那會兒電影院挺遠的,但是也跑去看去。
采訪者:影片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受訪者:那時候演電影……我想起來了,有蘇聯電影。
采訪者:那會兒坐電車或公共車去?受訪者:后來就騎車了。
采訪者:大概搞多長時間就結婚了?受訪者:像我這個情況是一年半。
采訪者:他們家也是北京的?受訪者:他不是,他就自己在北京。
采訪者:您結婚前去他家征得他父母同意了嗎?受訪者:好像沒見過他們家人。
采訪者:結婚您父母這邊幫您辦得比較多?受訪者:我結婚的時候吧,我父母也不在了。解放初期,最時興什么呀,就是集體結婚,單位領導到時候出面給主婚什么的。
采訪者:集體婚禮的那幾對全是您單位的同事?受訪者:都是一個單位的。好像就是新年晚上吧,1953年的12月31號。
一共四對。在單位有時廠長、書記參加。那會兒主婚的好像是工會。
采訪者:吃飯嗎?受訪者:就在食堂吧,特別做了幾桌飯,家屬來了幾個人。(但)他家屬不在北京,沒來。
采訪者:您哥哥嫂子去了?受訪者:對。
采訪者:您其他親戚去了嗎?受訪者:沒有。那時候好像就是越簡單越好,當時就是一種趕時髦。那幾年集體婚禮就是很時髦那種的。
采訪者:您結婚的時候穿什么衣服呢?受訪者:就是普通的衣服吧。就戴了個花(笑)。
采訪者:是大家都不做您才沒有做嗎?受訪者:當時就不講究(這些)。
采訪者:你們那四對都沒穿新衣服嗎?受訪者:這我不記得了。反正那時候我沒為婚禮專門準備什么。
采訪者:什么嫁妝都沒準備?受訪者:什么都沒有。結婚沒花什么錢,很簡單,但有時候想起來吧,也沒覺得自己虧什么,覺得很正常,那個時代就是那個時代。
采訪者:結婚以后你們是在單位住?受訪者:單位呀。剛結婚沒有房子,好像是集體宿舍騰出來一間在那兒住,后來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一間房子。
采訪者:你們結婚后工資加起來有多少?受訪者:差不多100吧。結了婚之后還是吃食堂。
采訪者:飯票得花錢買嗎?受訪者:得花錢啊!采訪者:貴不貴?受訪者:當時肯定不貴,我記得后來好像到70年代了吧,我中午就在食堂吃一頓,一個月是6塊錢。1953年那會兒就更便宜了。
采訪者:結婚幾年以后要的孩子?受訪者:結婚兩年以后。
采訪者:男孩女孩?受訪者:男孩。
采訪者:就一個孩子?受訪者:三個。
采訪者:誰給看的呀?受訪者:那會兒都是56天產假,不到兩個月就得上班。我第一個孩子差點難產,就是70天產假。產假之后就雇保姆。那時候(雇)保姆也很便宜的,就是我們能負擔得起的狀態。給多少(工資)也記不得了。(孩子)稍大一點,兩歲多就(送)去幼兒園了。
采訪者:您三個孩子都隔幾歲呢?受訪者:這三個孩子吧,都隔兩歲。
采訪者:都是先找保姆然后送幼兒園?受訪者:對。
采訪者:您回家干家務活多嗎?受訪者:干得多。
采訪者:當時有縫紉機嗎?受訪者:沒有。那會兒是挺累的,上班還得顧家里。我基本上沒有三個孩子同時帶。幼兒園帶了一段,以后奶奶給接走了,接到外地。
采訪者:那您給他們寄錢嗎?受訪者:那會兒好像也沒怎么寄吧。奶奶有工作。
采訪者:您和您愛人誰教育孩子多?受訪者:教育孩子還是我多。
采訪者:當時您周圍的同事有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受訪者:那會兒有點無所謂似的。
采訪者:是國家宣傳還是你們心里這樣想?受訪者:當時好像就是整個社會的輿論吧。你比如說我們這一群人,如果不是解放吧,還在家里頭,到歲數差不多了嫁個人,做家務。剛解放,好多女的都參加工作,女的也能掙錢啦。有的還不比男的掙得少,所以那時候,不太重男輕女。再說當時沒有像現在只生一個,沒提倡計劃生育,可以隨便生。
采訪者:您生三個算不算多?受訪者: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夠吃苦的,你現在體會不到,當時最困難的是糧食不夠吃。
采訪者:是不是“困難時期”?受訪者:對!比如他們小學畢業那時候就是六幾年,都是定量的,基本上吃不飽。
采訪者:您家里有人浮腫么?受訪者:沒有。我那會兒正當年齡吧。后來就絕經了,(因為)營養跟不上。我那時候二十八九歲。(再)后來又看病打針什么的(才)又來了。當時就是生我老三的時候,就講避孕啦,就說三個已經不少啦。當時不來例假以為又懷孕啦!就怕懷孕,又生一個怎么辦呢?后來沒懷孕!當時我比現在個高,我體重90斤,太瘦了。現在我都矮了還120斤呢。
采訪者:當時的避孕一般采取什么措施?受訪者:避孕套,還有一種避孕藥。
采訪者:是上醫院買還是免費發?受訪者:買的。
采訪者:貴不貴?受訪者:不很貴,但是得買。
采訪者:用藥多呢還是用避孕套多?受訪者:好像是結合著用吧,當時孩子挺多了,怕懷孕。
采訪者:吃藥是您吃還是您愛人吃呢?受訪者:那會兒吃藥都是女的吃。
采訪者:您孩子考上大學后您才輕松了吧?受訪者:真正輕松是孩子有了孩子(的時候)。
采訪者:您還得幫他們看呀?受訪者:我沒看,因為他們有孩子的時候我還沒退休呢。你看工資不算太高(還得)供養那么幾個人。另外,就是我們老公公很早去世了,還得給我老婆婆她寄錢。
采訪者:當時您樂意給她寄嗎?受訪者:不是樂(不樂)意,那是責任!采訪者:你們家里有摩擦嗎?受訪者:那肯定有!采訪者:一般是什么方面發生摩擦?受訪者:花錢方面。
采訪者:怎么回事?受訪者:什么都有,很瑣碎的。(比如)我說你買的東西不值了,你說我買的東西不值了。
采訪者:主要還是當時工資少?受訪者:對!采訪者:發生爭執吧,誰占上風呢?受訪者:我現在回憶起來吧,我們倆打平手。不管怎么樣吧,家務事、教育孩子吧還是女同志操心多。一個是天性,一個是咱們國家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習慣。
采訪者:您和您婆婆關系怎樣?受訪者:還可以,不是挺默契,就是說沒怎么吵過,(但)不是挺親密的。
采訪者:您在單位當過領導嗎?受訪者:沒有。
采訪者:您愛人當過領導嗎?受訪者:后來他調別的單位,當個什么頭,處級。
采訪者:他把領導作風帶回到家里面了嗎?受訪者:那倒沒有。基本上像我們這年齡段吧,多數男的都是有大丈夫主義。
采訪者:在您家里面還不算嚴重?受訪者:不算嚴重。就是說,我老遷就著他,有事我多干。
采訪者:那他幫您干活嗎,比如禮拜天?受訪者:基本上不幫。
采訪者:您沒有怨言?受訪者:對。
采訪者:覺得自己應該干那么多?受訪者:(笑)采訪者:您給別人當過介紹人嗎?受訪者:就當過一次。
采訪者:介紹成了?受訪者:對。
采訪者:大概在什么時候?受訪者:1960年左右吧。
采訪者:是給您廠里面人介紹的?受訪者:還不是廠里職工,我上到局里頭,在那里借調干,認識一個人關系還處得不錯。
采訪者:您那個同事是男的還是女的?受訪者:女的。廠里另外一個同事,跟我年齡差不多,他算大齡的啦,就給他們撮合在一起啦。
采訪者:當時他們給介紹人錢嗎?受訪者:沒有。那會兒好像跟現在都不一樣。好像結婚都沒請我們去。
那會兒好多和現在不一樣。
采訪者:您覺得不請也正常?受訪者:(我)自己也沒覺得他不請(就)對不起我,沒有!采訪者:謝謝您,祝您健康幸福!受訪者:不客氣,再見!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