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令人欣喜的,當然也不一定是什麼特別的剎那,而只是高山裡的一些尋常事物罷了:山光水色,森林的氣味,風的聲音,或是沁涼的空氣在汗熱的皮膚上的感覺。
帶著戀慕之情,跋涉大山峻嶺
去看大自然中的美與奧秘,靜靜領會,面對自己
〈告別與承諾〉回顧山中一年一連串的驚訝、摸索與視野的一再重新開啟。〈玉山去來〉記述高山荒寒地帶的萬千氣象與生界特質。〈排雲起居注〉在海拔三四八○公尺目送著日子如何莊嚴地從白天過渡到黑夜。〈原始闊葉林獨訪〉深入楠溪林道,感受殘存原始林的宏深與神祕。〈觀高還須能望遠〉見證森林的消失,追蹤帝雉的身影。〈八通關種種〉思索地理與歷史,描寫草原的風情與魅力。〈秀姑坪漫遊〉是玉山圓柏社會在火神肆虐下集體滅亡與再生的慘烈故事。〈瓦拉米隱憂〉思慮文明力量與自然祕藏間的衝突。〈布農族紀念〉有布農族巡山員深埋族群記憶的山林經驗。〈看山是山〉總結了在這個島嶼最高地區行走逗留過程中的諸多讚嘆歡喜。
一九九○年我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高山世界陸續進出一年。直到現在,我都還很慶幸能有這樣的一次美好的機緣。它讓我從對台灣高山、對玉山園區內大自然界裡豐美複雜的生物與無生物世界的幾乎完全陌生和無知,而逐漸變得喜歡,愛上它,甚至深深入迷。這期間,是無數次的摸索與觀察、困惑與學習、思索與體會,等等加起來的過程,是心靈上、感官上、情感上、認知上的一個自我充實與成長的躍進過程。總而言之,它開啟了我新的視野、知識、關懷和寫作領域。
──陳列
作者簡介
本名陳瑞麟,一九四六年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獎首獎。一九九一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回歸文學專事寫作。目前定居花蓮。著有《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目次
前言 告別與承諾
玉山去來
排雲起居注
原始闊葉林獨訪
觀高還須能望遠
八通關種種
秀姑坪漫遊
瓦拉米隱憂
布農族紀念
後記 看山是山
書摘/試閱
前言
告別與承諾
1
玉山國家公園廣達十萬餘公頃,坐落在台灣中央稍南的地帶,境內全是峻嶺高山和大小無數的溪谷源頭,以及在雲霧經常繚繞幻化的這些山水間生息演替的豐繁的動植物:除了南北邊緣上各有一處布農族原住民的小聚落之外,概無常住的人跡。對於這樣的一個大自然的世界,我原本幾乎完全陌生,但就在最近,由於一些機緣,竟有幸在這裡斷斷續續盤桓了一年。
這一年,或許可以這麼說吧,是一連串的驚訝與摸索、學習與啟發的一年。
這一年裡,我經常覺得,生命裡的視野正重新開始,新奇和困惑之感則一直相伴著,永在心頭。
2
我初期上山時,由於不熟悉,心情和態度都不免有幾分疑懼。但每天目睹大山連綿,雄偉壯麗,情緒在隨時深受震撼之餘,卻也相對地漸趨篤定了。就憑著這種篤定,加上生手的一份天真和好奇,我興奮地在山林間攀爬行走,四下張望山林的形勢,觀察幻影般萬變的風雲雨霧,追蹤各種聲響,看鳥在各種林相中跳躍飛翔。
我記得一次又一次的山野行程中許多特別令人欣喜的剎那:冰雪覆蓋的谷地裡,用孤獨而警戒的眼神回首對著我打量的一頭淡褐色長鬃山羊;那隻逃避不及,情急之下以為躲在路邊灌叢後就不會被看到的憨憨的小山豬;一隻藍腹鷴在密林下慌亂飛奔時那撮閃爍掩映的美麗長尾巴;一隻栗背林鴝站在冷杉頂梢張嘴打呵欠時看似慵懶無聊又悠閒自足的模樣;破曉時分,三九五二公尺的玉山頂上,在我四周飛速席捲幻化的風和雲;日落後,當雲霧仍不肯完全下沉時,間隔若干秒就從雲層後爆亮一次的閃電,好像天邊正有一場遙不可聞的猛烈炮火;在深谷對岸遠處的針闊葉混合林中一路陪伴我獨自跋涉的某隻貓頭鷹鼓鼓深沉的呼喚……。
令人欣喜的,當然也不一定是什麼特別的剎那,而只是高山裡的一些尋常事物罷了:山光水色,森林的氣味,風的聲音,或是沁涼的空氣在汗熱的皮膚上的感覺。
在每一次的旅程中,也許是當我小心翼翼地走過某個危崖碎石坡之後,也許是在某個疲憊踱步的小徑上,或是終於可以休息後的顧盼間,這些景致就那樣不期然地在我眼前呈現了,是一種深深的或溫柔或駭異的撞擊,而我的整個人便也忽地裡燦燦然豁亮,心神蕩漾恍惚間,人與天地好像頓時有了一種神祕的契合,感覺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純粹的愛與快樂,彷彿覺得隱約捕捉到了一些特質,關於美,關於大自然裡的生命奧祕。
然後,可能是二葉松林間傳來的幾聲藪鳥的鳴叫尖拔地在心頭劃過。
待我抬起頭來,有時候,從河谷密密湧現的濃霧已完全籠罩下來,四周原有的山巒樹林都已不見;有時是一棵六月裡恣意綻放的繡線菊正對著我盈盈淺笑,而遠處,那峻偉起伏的巒脈,仍映著明澄的天空。
3
大自然中這一類的萬千氣象一再激盪著我,但另一方面,卻也逐漸令我感到困惑。我很想知道它們存在和出現的道理,進入表面片面的風景裡去。我希望能多少理解其中的一些意義,解釋神祕。
我開始閱讀有關山林自然的書籍和圖像──從簡易的解說摺頁到泛論到各種資源的調查報告。我探索著風雲雨霧為何生成和變化以及台灣這個高山島嶼的氣候特質。我翻閱地質發育和地形變遷的論述,記誦岩層、褶皺、斷層等等堅硬術語的含義,在概念裡分辨岩礦的種類。
我也傻傻地一面對照著圖鑑,一面背誦各種植物的名字、相貌特徵和分布,鳥的名字、相貌特徵和分布,動物的名字、相貌特徵和分布,呢呢喃喃,齟齟齬齬。
較輕鬆的是,聽玉山地區的鳥類錄音帶,熟悉牠們的叫聲,以及瀏覽圖片和文字,在舒適的距離外神遊園區赫赫有名的各山頭和水系,默記著它們的名字、相貌特徵和走勢位置。
此外,我也讀一些簡單的歷史──台灣這個高山島嶼的起源和變遷;布農族原住民在這片生活根據地上的兩次遷移和爭戰;外來者名目不一的墾拓紀錄與種種調查過程;森林砍伐史,等等。但因歷史的年代湮遠,內容紛繁,我所接觸的,其實有一大部分只是他人的間接引述。
而所有的這些學問知識,更是多屬臨時的活剝生吞,粗略而零碎,來不及,也沒有能力,好好消化和吸收,然而對我卻也是全新的領域,讀來雖覺生疏卻令人興奮愉快的領域。我從中學習認知,尋找解答,雖然每一個答案之後往往是更多更奧妙的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從中學習他人觀察的要點、探索的方法,以及,對待自然的態度,我個人生活的態度。
然後,我再上山去,欣賞、觀察、摸索、記錄。
4
即使是不足的半生不熟的知識,也已開始使我先前單純的美感興趣深刻化了。我確實較看得出以往不曾見到的道理,體會更多的東西,覺得和自然萬物較為親近。從那原先看來顯得一團又一團的各種現象背後,秩序逐漸浮現出來。
但這樣的知識,也難免經常使我發現到自己陷在窘境裡。冷杉、雲杉、鐵杉或柳杉,扁柏或紅檜,等等針葉樹之屬,它們的長相和特徵,我似乎已在圖片和解說中反覆研讀得熟悉分明了,但在實際的遭遇裡,有一段時候,我竟然不敢完全肯定什麼是什麼,更別說林相遠為複雜的闊葉樹之間或草本植物間彼此的分野。在錄音帶中聽來聲聲確切的各種鳥鳴,實地裡,卻無法和掠過我眼前的鳥禽或在我附近樹叢中間歇叫喚的聲響作迅速的結合。還有,牠們發出的聲音又代表什麼意思呢?是求偶、警示,或純粹的快樂唱歌?
我依然無法滿意地解釋一陣突來的風或雨。我也常混淆了動物們的糞便蹄痕。
玉山國家公園的地形極為複雜,對天然植被和野生動物而言,崢嶸的高山,或曲折綿延,或衝斷孤閉,都具有生殖隔離的作用,各個溪流和集水區,以及草原和大崩塌地,也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條件。這些動植物在各個地域裡生長和繁衍,在悠遠的歲月中隨各環境因子和人為壓力的不同而適應著,改變著,終而顯露出紛歧多樣的生命面貌,且個別造成了大體獨立的小生態區。
園區內如此豐繁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必然會被學有專攻者視為學術研究的寶藏,但是在陌生粗淺如我者看來,有時可就顯得眼花撩亂。我所能努力的,大抵也只是儘量去摸索和推測生物世界中個體之間與群體之間「一般的」關係而已。
更何況還有季候的變化所可能帶給我的疑惑!
雪融之後,岩屑石塊間竟然會冒出綠色的小生命來,而且迅速地在兩個月後開出豔麗的小花朵哩。動物會因季節的遞移而轉換牠們的毛色和棲息地。也許叫聲也改變了。空氣裡的味道,甚或也因天候的改變而不一樣。
困惑之感,伴著新奇之感,常在心頭。
這樣的感覺,其實我很喜歡,甚至於令我著迷。再次下山後,總會像上了癮似的又回到書頁中的文字和圖像裡,並且再聽幾回鳥聲的錄音帶,一面愉快地計畫和想像著下一次上山去印證和摸索的行程,彷彿是一種愛戀。
5
這一年來,我出入玉山園區十餘次;雪花紛飛時,颱風天,豔陽天,大雨小雨的日子,我都曾在山林間逗留過。有時,我結伴同行或隨研究調查人員一起走;有時,在後來膽子壯大之後,則獨自跋涉觀察感受。但我原先預定的經歷有一些還是沒完成,包括冰雪封凍期的玉山主峰登頂、登山界所謂的南二段中央山脈的一大路段,以及傳聞中十分驚險艱辛的古道之行。即使走過的,事實上,也都是前人多少年來披荊斬棘走出來的一部分路徑罷了;所見到的山光雲影和天然生命,在這個生機蓬勃的廣闊天地中,其實只限於絕小的範圍。
一年下來,我常覺得對這片自然世界,我才剛開始聞到了一些氣味而已。
我知道,也許,對於大自然世界裡的種種神奇和美,我們所看不見的,永遠比我們所能見的還多。我們的所見終屬有限。目前,我所能傳述表達的,更也只是其中膚淺的一小部分罷了,而且還缺少融會貫通。但是至少,讓我對自己作個承諾吧,承諾日後即使無法經常身往,我的心也仍將時時回到台灣的這個壯麗傲人的高山世界裡,繼續努力地去欣賞和體會,去喜歡,去愛。
玉山去來
1
崎嶇的碎石小徑在無邊的漆黑中循著陡坡面曲折上升。我臨時隨行的一支欲登玉山頂觀日出的隊伍,自從出了冷杉林,進入海拔約三五五○公尺的森林界線以後,已因成員體力的不一而斷隔為好幾截;我看到他們的手電筒或頭燈的微光點綴在上下的數個路段上,在黑暗裡搖晃。那些不時閃現的人影、岩坡和低矮的圓柏叢,全如魅影般。
由於沒有了樹林的遮擋,風稍大了,夾著凌晨近四時的森冷寒氣,從難以辨認的方向綿綿襲滲而來。裹在厚重衣服裡的身軀,卻因吃力攀爬而是熱的。四周也仍相當安靜,只有偶爾從那寂黑色中響起的前後人員的傳呼應答,或是石片在暗中某處唰唰滑落滾動的聲音。我一邊聽那聲音在我身旁飄浮懸盪,一邊聽著自己的心跳和踩在碎石上的跫音,一步步地繼續往那黝黑的高處摸索,彷彿是史前地球上的一個跋涉者。
經過幾小段碎石坡以後,矮樹也漸少了,風,卻更強勁,陣陣拍打著身邊的裸岩,咻咻刮叫。我斜靠在一處樹石間休息,腳下的急斜坡掩沒在黑暗裡,而很遠很遠的底下,是數公里外嘉南平原上和高雄地區依稀聚集的燈光。天空仍是濃濃墨藍,只有很少的幾顆很亮的星。
路愈往上愈坎坷,呈之字形一再轉折,沿鬆脆的石壁而上。我儘量調整呼吸,配合著放下每一個斟酌過的步伐。而就在這專注中,天終於開始轉亮,晨光漸漸,在我身旁和腳下開始幽微浮露出灰影幢幢的巉岩陡崖。驚懼的心反而加重了。
到達位於玉山山脈主脊上的所謂風口的大凹隙時,形勢大改。山野大地好像在我來不及察覺之際忽然在我腳下翻轉了半圈;上坡時一路被暗暝龐大的嶺脈遮住的東邊景觀,轉瞬間出現在我一下子舒放拉遠開來的眼底裡。大斜坡、深谷、北峰,以及從北峰傾斜東去的山嶺,都在薄薄的曙色風霧中時隱時現。寒風囂叫,從那屬於荖濃溪源頭的谷地吹掃過來,沿著大碎石坡,直向這個風口猛衝。我緊緊倚扶著危巖,努力睜眼俯瞰錯落起伏的山河,心中也一陣陣的起伏。
然後,當我手腳並用地爬過最後一段顫巍巍破碎裸露的急升危稜,終於登頂後,我就看到那場我從未見識過的高山風雲激烈壯闊的展覽了。
2
這是四月初的時候,清晨近五點,我第一次登上玉山主峰頂。當我正是氣喘吁吁,驚疑的心神仍來不及落定時,山頂上那種宇宙洪荒般詭譎的氣象,剎那間就將我完全鎮懾住了。
一片洪荒初始的景象。
大幅大幅成匹飛揚的雲,不斷地一邊絞扭著,糾纏著,蒸騰翻滾,噴湧般綿綿不絕從東方冥冥的天色間急速奔馳而至,灰褐乳白相間混,或淡或濃,瞬息萬變,襯著灰藍色的天,像颶風中翻飛的卷絲,像散髮,狂烈呼嘯,洶洶衝捲,聲勢赫赫,一直覆壓到我眼前和頭上,如山洪的暴濺吟吼,如宇宙本身以全部的能量激情演出的舞蹈,天與地以及我整個人,在這速度的揮灑奔放中似乎也一直在旋轉搖盪著,而奇妙的是,這些雲,這些放肆的亂雲,到了我勉強站立的稜線上方,因受到來自西邊的另一股強大氣流的阻擋,卻全部騰攪而止,逐漸消散於天空裡。
而在東方天際與中央山脈相接的一帶,在這些喧囂狂放的飛雲下,卻另有一些幾乎沉沉安靜的雲,呈水平狀橫臥,顏色分為好幾個層次,赭紅的、粉紅的、金黃的、銀灰的、暗紫的,彼此間的色澤則細微地不斷漫漶濡染著,毫無聲息,卻又莫之能禦的。
然後,就在那光與色的動晃中,忽然那太陽,像巨大的蛋黃,像橘紅淋漓的一團烙鐵漿,蹦跳而出,雲彩炫耀。世界彷彿一時間豁然開朗,山脈谷地於是有了較分明的光影。
這時,我也才發現到,大氣中原先的那一場壯烈的展覽,不知何時竟然停了。風雖不見轉弱,頭頂上的煙雲卻已淡散,好像天地在創世之初從猛暴的騷動混沌中漸顯出秩序,也好像交響樂在一段管弦齊鳴的昂揚章節後,轉為沉穩,進入了主題豐繁的開展部。
我找了一個較能避風處,將身體靠在岩石上,也讓震撼的心情慢慢平息下來。
3
啊,這就是台灣的最高處,東北亞的第一高峰,三九五二公尺的玉山之巔了,嶔奇孤絕,冷肅硬毅,睥睨著或遠或近地以絕壑陡崖或瘦稜亂石斷然阻隔或險奇連結著的神貌互異的四周群峰,氣派凜然。
名列台灣山岳十峻之首的玉山東峰就在我的眼前,隔著峭立的深淵,巍峨聳矗,三面都是泥灰色帶褐的硬砂岩斷崖,看不見任何草木,肌理嶙峋,磅礡的氣勢中透露著猙獰,十分嚇人。我想,在可預見的未來,我是絕對不敢去攀登的。
南峰則是另一番形勢:呈曲弧狀的裸岩稜脊上,數十座尖峰並列,岩角崢嶸,有如一排仰天的鋸齒或銳牙。白絮般的團團雲霧,則在那些黑藍色的齒牙間自如地浮沉游移,陽光和影子愉悅地在獰惡的裸岩凹溝上消長生滅。而二公里外的北峰,白雲也時而輕輕籠罩,三角狀的山頭此時看來,相形之下就可親近多了,在綠意中還露出了測候所屋舍的一點紅。
中央山脈的中段在似近又遠的東方,大致上,或粉藍或暗藍,從北到南一線綿亙,蜿蜒著起起伏伏,自成為一個更大的系統,兩端都溶入了清晨溶溶的天光雲色裡,中間的若干段落也仍被渾厚的雲層遮住了,但浮在雲上的一些赫赫有名的山頭,卻是可以讓我快樂地一邊對照著地圖一邊默默叫出它們的大名:馬博拉斯、秀姑巒、大水窟山、大關山、新康山……。它們一一來到我的心中。
我站起來,在瘦窄的脊頂上走動。落腳之處,黑褐色的板岩破裂累累,永在崩解似的。岩塊稜角尖銳,間雜著碎片與細屑,四下散置。我就在這些粗礪又濕滑的碎石堆中謹慎戒懼地走著,辛苦抵擋著從西面吹來的愈來愈強盛的冷風。我勉強張眼西望,看到千仞絕壁下那西峰一線的嶺脈和楠梓仙溪上游的一段深谷,都蒙在一片渺茫淡藍的水氣裡。阿里山山脈一帶,則遠遠地橫在盡頭,有如屏障一般,山與天也是同樣粉粉的淡藍,只是色度輕重不一而已。
實在非常冷。我恍悟到耳朵幾乎凍僵了,摸起來麻麻刺刺的。那支登山隊的幾位隊員在急勁酷寒的風中顫抖著身子。有人得了高山症,臉色一陣白似一陣,呼吸困難,身軀直要癱軟下來的樣子。我的溫度計上指著攝氏二度。
4
後來我才曉得,山有千百種容貌和姿色。
這一年來,我三次登上玉山主峰頂。一月中旬,有一次我在雪花紛飛中穿過冷杉林之際,曾被那深厚濕滑的冰雪地阻斷了最後的一段一公里多的登頂路程。繼四月初的初登經驗之後,六月底,我大白天二度登臨,只見濕霧迷離,遠近的景觀幾乎都模糊一片,只有偶爾在那霧紗急速地飄忽飛揚舞踊的某個瞬間,才隱約露出局部的某個斷稜或山壁。
但隔一週後摸黑再上山時,遭遇竟又迥然不同。難得的風輕雲也淡。最迷人的則是日出前後北方郡大溪一帶的景色。在那溪谷上,霧氣氤氳,濛濛寧謐的水藍。層層疊置著一起從兩旁緩緩斜入溪谷地的山嶺線,便全都浴染在那如煙的藍色裡,彷彿那顏色也一層疊著一層,漸遠漸輕,滿含著柔情。
這個早晨,似乎仍是地球上的一個早晨,永遠以不同的方式和樣貌出現的高山世界的早晨。當旭日昇起,在澄淨的蒼穹下,台灣五大山脈中,除了東部的海岸山脈之外,許多名山大嶽,此時都濃縮在我四顧近觀遠眺的眼底,所有的那些或伸展連綿或曲扭摺疊的嶺脈,或雄奇或秀麗的峰巒,深谷和草原,斷崖和崩塌坡,都在閃著寒氣,變動著光影,氣象萬千,整個的形象卻又碩大壯闊,神色則一般地寧靜無比。這個時候,光和風雲,以及其他什麼時候的雨雪雷電,都瞬息萬變地在這個山間世界裡作用嬉戲,讓山分分秒秒地改變著它的形色與氣質。然而就在那捉摸不定的特性裡,透露的卻又是巨大無朋,如如不動的永恆的東西,讓人得到鼓舞與啟示的東西,例如美或者氣勢,動與靜的對立與和諧,生機與神靈。
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玉山頂來回走動,隱約體會著這一類的訊息,時而抬頭四顧巡逡,一邊再默默念起各個山峰的名字。一種對天地的戀幕情懷,一種台灣故鄉的驕傲感,自我心深處汩汩流出,一次深似一次。
得獎作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