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立憲派與辛亥革命》以“立憲派與辛亥革命”為題, 探討立憲運動革命之影響及立憲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具體內容包括: 立憲派與清廷預備立憲 ; 立憲派的言論與宣傳等。
目次
韋慕庭先生序
自序
三版序
上編 立憲派與立憲運動
第一章 立憲派與清廷預備立憲
一、清廷預備立憲
二、立憲派的興起
第二章 諮議局的建立與立憲派的結合
一、諮議局的選舉
二、立憲派人的背景與結合
第三章 立憲派的言論與宣傳
一、立憲言論的指導者梁啟超
二、立憲派的言論機關
第四章 請願國會與彈劾軍機
一、諮議局與請願國會
二、資政院與彈劾軍機
第五章 革命前夕立憲派的態度
一、立憲派態度的轉變
二、憲友會的動向
下編 立憲派與辛亥革命
第六章 川鄂湘與武昌革命
一、蒲殿俊與川路風潮
二、湯化龍與武昌起義
三、譚延閭與湖南獨立
第七章 兩廣閩浙晉魯諸省之獨立
一、兩廣諮議局之響應獨立
二、立憲派在閩浙與革命黨的合作
三、晉魯立憲派人對獨立的態度
第八章 云貴皖贛之獨立
一、云南獨立及貴州派系之爭
二、皖贛立憲派的活動
第九章 華北東北及西北各省的企圖
一、直豫立憲派對革命的態度
二、東北保安會的特質
三、陜甘立憲派人的消極與反動
第十章 江蘇立憲派與革命大局
一、張謇擁護袁世凱的計劃
二、張謇與革命黨的合離
結論
附錄一 各省諮議局議員名錄
附錄二 資政院議員名錄
參考書目
自序
三版序
上編 立憲派與立憲運動
第一章 立憲派與清廷預備立憲
一、清廷預備立憲
二、立憲派的興起
第二章 諮議局的建立與立憲派的結合
一、諮議局的選舉
二、立憲派人的背景與結合
第三章 立憲派的言論與宣傳
一、立憲言論的指導者梁啟超
二、立憲派的言論機關
第四章 請願國會與彈劾軍機
一、諮議局與請願國會
二、資政院與彈劾軍機
第五章 革命前夕立憲派的態度
一、立憲派態度的轉變
二、憲友會的動向
下編 立憲派與辛亥革命
第六章 川鄂湘與武昌革命
一、蒲殿俊與川路風潮
二、湯化龍與武昌起義
三、譚延閭與湖南獨立
第七章 兩廣閩浙晉魯諸省之獨立
一、兩廣諮議局之響應獨立
二、立憲派在閩浙與革命黨的合作
三、晉魯立憲派人對獨立的態度
第八章 云貴皖贛之獨立
一、云南獨立及貴州派系之爭
二、皖贛立憲派的活動
第九章 華北東北及西北各省的企圖
一、直豫立憲派對革命的態度
二、東北保安會的特質
三、陜甘立憲派人的消極與反動
第十章 江蘇立憲派與革命大局
一、張謇擁護袁世凱的計劃
二、張謇與革命黨的合離
結論
附錄一 各省諮議局議員名錄
附錄二 資政院議員名錄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立憲派與清廷
預備立憲
一、清廷預備立憲
近年來有幾種關於革命的論著,認為一個革命運動的發生,不在專制政治的敗壞或壓迫到了極點的時候,而是在統治者措意改善,壓迫已經減輕,政治趨向開明之後。〔1〕此一理論,如用以觀察辛亥革命前數年間的中國政治,似有其可信之處。
清末的內憂外患,至甲午一敗,可說到了頂點。但是全面性的革命不曾發生,戊戌的求變改革運動,也得不到一致的支持。其原因自然很多。歸納起來,在握有權力的當局,其統治力量仍強,高壓手段亦方興未艾;民間尚缺乏一致反抗的意識。所謂“高壓者不惜增加你的痛苦,但痛苦不能構成不滿;痛苦愈是加深,愈無反抗的余地”〔2〕。
革命何以發生在清廷采取改革政策之後?光緒三十二年(1906)預備立憲詔的頒布,無論其為真情或假意,態度已經較前開明,諸般措施,不無差強人意之處。而革命競在宣示九年預備的第四年爆發了,正所謂“痛苦在可以忍受時,不滿就會達到高峰;當不滿的情況已經改善了,不滿往往造成動亂。”“痛苦已經減退時愈感痛苦,解除痛苦的心愈切”〔1〕。
如果清廷沒有預備立憲之舉,革命是否會在辛亥年發生?即使發生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滿洲王朝是不是會那樣迅速地被推翻?諸種解釋,見仁見智,各說不一。但是由於有了立憲之舉,反加速了革命的爆發及清廷的滅亡,似不無直接間接的關係。清廷的預備立憲,是開明政治的起點——專制政治已被迫稍事收斂,人民的政治意識已漸次開啟,深藏內心的不滿,終於形於表面而成狂潮。希望大事改革的要求不達,轉而尋求對抗,是所不免。清廷的勢絀,實始於立憲運動。本書旨在討論一批熱心於君主立憲者與革命的關係,官方的立憲預備不多涉及。但立憲派與立憲預備有不可分的關係,不得不將其原委略予說明。
君主立憲的宗旨在授民以權,讓全國人有共同參與政治的機會。此一運動的發軔醞釀,由來已久。同光年間馮桂芬首先公開指出了民權政治的重要,引經據典,論政治宜“善取眾論”。王韜亦嘆服英國政治,謂治民之要,宜順民之意。光緒初年,馬建忠受法國的影響,認為立議院而下情上達,是第一個指出議會要義的人。其後,鄭觀應謂有議院則“君民一體,上下同心”。陳虬認為開議院為當務之急。湯震(壽潛)主張兩院制度。陳熾、何啟、胡禮垣等人不僅言議院之利,進而論及選舉之道。這一類的言論直接間接對戊戌變法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
預備立憲
一、清廷預備立憲
近年來有幾種關於革命的論著,認為一個革命運動的發生,不在專制政治的敗壞或壓迫到了極點的時候,而是在統治者措意改善,壓迫已經減輕,政治趨向開明之後。〔1〕此一理論,如用以觀察辛亥革命前數年間的中國政治,似有其可信之處。
清末的內憂外患,至甲午一敗,可說到了頂點。但是全面性的革命不曾發生,戊戌的求變改革運動,也得不到一致的支持。其原因自然很多。歸納起來,在握有權力的當局,其統治力量仍強,高壓手段亦方興未艾;民間尚缺乏一致反抗的意識。所謂“高壓者不惜增加你的痛苦,但痛苦不能構成不滿;痛苦愈是加深,愈無反抗的余地”〔2〕。
革命何以發生在清廷采取改革政策之後?光緒三十二年(1906)預備立憲詔的頒布,無論其為真情或假意,態度已經較前開明,諸般措施,不無差強人意之處。而革命競在宣示九年預備的第四年爆發了,正所謂“痛苦在可以忍受時,不滿就會達到高峰;當不滿的情況已經改善了,不滿往往造成動亂。”“痛苦已經減退時愈感痛苦,解除痛苦的心愈切”〔1〕。
如果清廷沒有預備立憲之舉,革命是否會在辛亥年發生?即使發生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滿洲王朝是不是會那樣迅速地被推翻?諸種解釋,見仁見智,各說不一。但是由於有了立憲之舉,反加速了革命的爆發及清廷的滅亡,似不無直接間接的關係。清廷的預備立憲,是開明政治的起點——專制政治已被迫稍事收斂,人民的政治意識已漸次開啟,深藏內心的不滿,終於形於表面而成狂潮。希望大事改革的要求不達,轉而尋求對抗,是所不免。清廷的勢絀,實始於立憲運動。本書旨在討論一批熱心於君主立憲者與革命的關係,官方的立憲預備不多涉及。但立憲派與立憲預備有不可分的關係,不得不將其原委略予說明。
君主立憲的宗旨在授民以權,讓全國人有共同參與政治的機會。此一運動的發軔醞釀,由來已久。同光年間馮桂芬首先公開指出了民權政治的重要,引經據典,論政治宜“善取眾論”。王韜亦嘆服英國政治,謂治民之要,宜順民之意。光緒初年,馬建忠受法國的影響,認為立議院而下情上達,是第一個指出議會要義的人。其後,鄭觀應謂有議院則“君民一體,上下同心”。陳虬認為開議院為當務之急。湯震(壽潛)主張兩院制度。陳熾、何啟、胡禮垣等人不僅言議院之利,進而論及選舉之道。這一類的言論直接間接對戊戌變法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