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保障性工程理論與應用》是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結合近年來裝備論證及保障工作實踐,闡述了保降性及保障性工程理論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對保障性、保障性要求的論述,提出和分析了保降性目標及實施途徑;深入探討了保障系統的建設、改進與完善;系統論述了保障性試驗與評價以及保障性管理,並結合我軍20世紀80年代以來維修改革經驗及保障工作實踐,對保障性工作進行了總結與概括。
《保障性工程理論與應用》可供從事武器裝備論證、研製、生產以及使用、維修、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裝備管理、維修、保障工程等專業的師生參考。
《保障性工程理論與應用》可供從事武器裝備論證、研製、生產以及使用、維修、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裝備管理、維修、保障工程等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次
第1章 概論
1.1 系統思想及相關概念
1.1.1 系統的定義
1.1.2 系統的特性
1.1.3 系統的類型
1.1.4 系統的結構及功能
1.2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
1.2.1 裝備全系統的概念
1.2.2 裝備壽命週期過程
1.2.3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實施
1.3 系統保障性
1.3.1 保障性的系統特性
1.3.2 保障性的內涵與界定
1.3.3 保障性要求與保障性目標
1.3.4 系統保障性與作戰適用性
1.3.5 保障性與裝備質量
1.3.6 對保障性定義不同理解的分析
1.4 保障性工程的背景
1.4.1 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1.4.2 維修工程學科的發展
1.4.3 可靠性系統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1.4.4 美軍採辦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1.4.5 裝備保障發展的要求
1.5 保障性工程的目標及研究內容
1.5.1 裝備戰鬥力的形成機制
1.5.2 保障性工程的目標
1.5.3 保障性工程的研究內容
1.5.4 當前推行保障性工程的意義
第2章 裝備系統採辦與運行
2.1 裝備系統採辦
2.1.1 採辦準則
2.1.2 採辦目標
2.1.3 採辦類型
2.1.4 採辦過程
2.1.5 採辦策略
2.2 裝備系統工程方法與應用
2.2.1 裝備系統工程概念
2.2.2 系統工程方法
2.2.3 裝備系統採辦中的系統工程過程
2.3 費用-效能分析
2.3.1 裝備壽命週期費用
2.3.2 效能的度量及模型
2.3.3 費用-效能分析應用
2.4 裝備保障性分析方法及技術運用
2.4.1 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2.4.2 故障樹分析
2.4.3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
2.4.4 修理級別分析
2.5 裝備系統運行
2.5.1 裝備運用
2.5.2 裝備使用中的故障
2.5.3 裝備維修
2.5.4 裝備技術運用過程的控制
2.6 裝備使用與維修保障策略
2.6.1 維修保障手段
2.6.2 維修新技術引進與應用
2.6.3 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6.4 裝備保障建設的發展
第3章 確定保障性目標
3.1 保障性要求的內容及確定程序
3.1.1 任務需求
3.1.2 作戰適用性要求
3.1.3 系統保障性要求
3.1.4 裝備保障特性要求和保障系統的要求
3.1.5 要求確定的程序
3.2 保障特性要求的分類
3.2.1 裝備系統與作戰適用性相對應的要求
3.2.2 裝備系統及各分系統的要求
3.2.3 裝備整機要求與重要零部件的要求
3.2.4 定量要求與定性要求
3.2.5 使用參數與合同參數
3.2.6 使用指標與合同指標
3.2.7 關鍵參數
3.3 保障特性要求的基礎與約束
3.3.1 壽命剖面與任務剖面
3.3.2 保障方案
3.3.3 裝備的壽命時間結構
3.3.4 故障判別準則
3.4 保障性要求確定的依據與要求
3.4.1 確定保障性要求的依據
3.4.2 確定系統保障性要求的原則
3.5 確定保障性要求的方法
3.5.1 確定任務需求
3.5.2 確定系統保降性要求的程序和步驟
3.5.3 可用度要求確定示例
3.5.4 使用要求向合同要求的轉換
3.5.5 在綜合論證中確定保障性要求
3.6 保障方案
3.6.1 保障方案的類別與編制程序
3.6.2 保障方案的內容
3.6.3 保障方案的編制
第4章 實現保障性目標
4.1 可靠性工程應用
4.1.1 概述
4.1.2 可靠性工作項目
4.1.3 可靠性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4.2 維修性工程應用
4.2.1 概述
4.2.2 維修性工程的特點
4.2.3 維修性工作項目
4.2.4 維修性工程方法的應用
4.3 保障規劃
4.3.1 概述
4.3.2 規劃保障的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4.3.3 確定保障要求
4.3.4 制定保障計劃
4.3.5 規劃保障資源
4.4 軟件質量管理
4.4.1 需求分析與管理
4.4.2 軟件工程方法
4.4.3 軟件RMS
4.4.4 軟件過程改進方法
4.5 系統安全與人素工程
4.5.1 系統安全工作的目標與措施
4.5.2 系統安全性工作
4.5.3 人素工程
第5章 保障系統建立、完善與改進
5.1 概述
5.1.1 保障系統的含義
5.1.2 保障系統的任務
5.1.3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中的保障系統
5.1.4 保障系統與保障體制
5.2 保障系統建立
5.2.1 裝備系統的部署保障
5.2.2 保障系統建立的時機與條件
5.2.3 保障系統建立的方法
5.2.4 保障系統建立的標誌
5.3 保障系統的完善
5.3.1 保障系統完善的必要性
5.3.2 保障系統完善的準則
5.3.3 保障系統完善的途徑與方法
5.4 保障系統的改進
5.4.1 保障系統改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4.2 20世紀80年代的裝備維修改革實踐
5.4.3 裝備維修改革要點
第6章 保障性試驗與評價
6.1 試驗與評價的目的、分類與實施
6.1.1 試驗與評價的手段
6.1.2 試驗與評價的功能和目的
6.1.3 試驗與評價的分類與實施
6.1.4 試驗與評價在裝備採辦各階段的應用
6.2 試驗與評價的規劃與管理
6.2.1 試驗與評價過程
6.2.2 試驗與評價的規劃
6.2.3 試驗與評價總計劃
6.2.4 試驗與評價計劃
6.2.5 試驗保障計劃
6.3 可靠性試驗與評價
6.3.1 可靠性試驗與評價的目的與分類
6.3.2 可靠性鑒定試驗和驗收試驗的統計試驗方案
6.4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
6.4.1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目的與分類
6.4.2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6.5 保障要素的試驗與評價
6.5.1 試驗與評價要點
6.5.2 保障方案和保障計劃的評價
6.5.3 保障資源的試驗與評價
6.5.4 保障演示與樣機分解
6.6 戰備完好性評估
6.6.1 戰備完好性評估的實施
6.6.2 使用可靠性評估與改進
第7章 保障性管理
7.1 概述
7.2 保障性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7.3 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1 軍方的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2 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3 保障性聯合管理組及職責
7.4 保障性工程接口及接口管理
7.4.1 保障性工程接口
7.4.2 保障性工程接口管理
7.5 保障性工程的管理方法
7.5.1 系統工程管理
7.5.2 並行工程
7.6 裝備壽命各階段的保障性工程活動
7.6.1 項論證階段
7.6.2 總要求論證階段
7.6.3 工程研製階段
7.6.4 定型階段
7.6.5 使用階段
7.6.6 黽役處置階段
7.7 保障性評審
7.7.1 概述
7.7.2 保障性評審的類型
7.7.3 保障性評審應注意的問題
7.8 裝備保障性管理中的軍方主導作用
7.8.1 當前制約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因素
7.8.2 軍方在保障性管理中的職責和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1 系統思想及相關概念
1.1.1 系統的定義
1.1.2 系統的特性
1.1.3 系統的類型
1.1.4 系統的結構及功能
1.2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
1.2.1 裝備全系統的概念
1.2.2 裝備壽命週期過程
1.2.3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實施
1.3 系統保障性
1.3.1 保障性的系統特性
1.3.2 保障性的內涵與界定
1.3.3 保障性要求與保障性目標
1.3.4 系統保障性與作戰適用性
1.3.5 保障性與裝備質量
1.3.6 對保障性定義不同理解的分析
1.4 保障性工程的背景
1.4.1 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1.4.2 維修工程學科的發展
1.4.3 可靠性系統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1.4.4 美軍採辦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1.4.5 裝備保障發展的要求
1.5 保障性工程的目標及研究內容
1.5.1 裝備戰鬥力的形成機制
1.5.2 保障性工程的目標
1.5.3 保障性工程的研究內容
1.5.4 當前推行保障性工程的意義
第2章 裝備系統採辦與運行
2.1 裝備系統採辦
2.1.1 採辦準則
2.1.2 採辦目標
2.1.3 採辦類型
2.1.4 採辦過程
2.1.5 採辦策略
2.2 裝備系統工程方法與應用
2.2.1 裝備系統工程概念
2.2.2 系統工程方法
2.2.3 裝備系統採辦中的系統工程過程
2.3 費用-效能分析
2.3.1 裝備壽命週期費用
2.3.2 效能的度量及模型
2.3.3 費用-效能分析應用
2.4 裝備保障性分析方法及技術運用
2.4.1 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2.4.2 故障樹分析
2.4.3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
2.4.4 修理級別分析
2.5 裝備系統運行
2.5.1 裝備運用
2.5.2 裝備使用中的故障
2.5.3 裝備維修
2.5.4 裝備技術運用過程的控制
2.6 裝備使用與維修保障策略
2.6.1 維修保障手段
2.6.2 維修新技術引進與應用
2.6.3 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6.4 裝備保障建設的發展
第3章 確定保障性目標
3.1 保障性要求的內容及確定程序
3.1.1 任務需求
3.1.2 作戰適用性要求
3.1.3 系統保障性要求
3.1.4 裝備保障特性要求和保障系統的要求
3.1.5 要求確定的程序
3.2 保障特性要求的分類
3.2.1 裝備系統與作戰適用性相對應的要求
3.2.2 裝備系統及各分系統的要求
3.2.3 裝備整機要求與重要零部件的要求
3.2.4 定量要求與定性要求
3.2.5 使用參數與合同參數
3.2.6 使用指標與合同指標
3.2.7 關鍵參數
3.3 保障特性要求的基礎與約束
3.3.1 壽命剖面與任務剖面
3.3.2 保障方案
3.3.3 裝備的壽命時間結構
3.3.4 故障判別準則
3.4 保障性要求確定的依據與要求
3.4.1 確定保障性要求的依據
3.4.2 確定系統保障性要求的原則
3.5 確定保障性要求的方法
3.5.1 確定任務需求
3.5.2 確定系統保降性要求的程序和步驟
3.5.3 可用度要求確定示例
3.5.4 使用要求向合同要求的轉換
3.5.5 在綜合論證中確定保障性要求
3.6 保障方案
3.6.1 保障方案的類別與編制程序
3.6.2 保障方案的內容
3.6.3 保障方案的編制
第4章 實現保障性目標
4.1 可靠性工程應用
4.1.1 概述
4.1.2 可靠性工作項目
4.1.3 可靠性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4.2 維修性工程應用
4.2.1 概述
4.2.2 維修性工程的特點
4.2.3 維修性工作項目
4.2.4 維修性工程方法的應用
4.3 保障規劃
4.3.1 概述
4.3.2 規劃保障的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4.3.3 確定保障要求
4.3.4 制定保障計劃
4.3.5 規劃保障資源
4.4 軟件質量管理
4.4.1 需求分析與管理
4.4.2 軟件工程方法
4.4.3 軟件RMS
4.4.4 軟件過程改進方法
4.5 系統安全與人素工程
4.5.1 系統安全工作的目標與措施
4.5.2 系統安全性工作
4.5.3 人素工程
第5章 保障系統建立、完善與改進
5.1 概述
5.1.1 保障系統的含義
5.1.2 保障系統的任務
5.1.3 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中的保障系統
5.1.4 保障系統與保障體制
5.2 保障系統建立
5.2.1 裝備系統的部署保障
5.2.2 保障系統建立的時機與條件
5.2.3 保障系統建立的方法
5.2.4 保障系統建立的標誌
5.3 保障系統的完善
5.3.1 保障系統完善的必要性
5.3.2 保障系統完善的準則
5.3.3 保障系統完善的途徑與方法
5.4 保障系統的改進
5.4.1 保障系統改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4.2 20世紀80年代的裝備維修改革實踐
5.4.3 裝備維修改革要點
第6章 保障性試驗與評價
6.1 試驗與評價的目的、分類與實施
6.1.1 試驗與評價的手段
6.1.2 試驗與評價的功能和目的
6.1.3 試驗與評價的分類與實施
6.1.4 試驗與評價在裝備採辦各階段的應用
6.2 試驗與評價的規劃與管理
6.2.1 試驗與評價過程
6.2.2 試驗與評價的規劃
6.2.3 試驗與評價總計劃
6.2.4 試驗與評價計劃
6.2.5 試驗保障計劃
6.3 可靠性試驗與評價
6.3.1 可靠性試驗與評價的目的與分類
6.3.2 可靠性鑒定試驗和驗收試驗的統計試驗方案
6.4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
6.4.1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目的與分類
6.4.2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6.5 保障要素的試驗與評價
6.5.1 試驗與評價要點
6.5.2 保障方案和保障計劃的評價
6.5.3 保障資源的試驗與評價
6.5.4 保障演示與樣機分解
6.6 戰備完好性評估
6.6.1 戰備完好性評估的實施
6.6.2 使用可靠性評估與改進
第7章 保障性管理
7.1 概述
7.2 保障性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7.3 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1 軍方的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2 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7.3.3 保障性聯合管理組及職責
7.4 保障性工程接口及接口管理
7.4.1 保障性工程接口
7.4.2 保障性工程接口管理
7.5 保障性工程的管理方法
7.5.1 系統工程管理
7.5.2 並行工程
7.6 裝備壽命各階段的保障性工程活動
7.6.1 項論證階段
7.6.2 總要求論證階段
7.6.3 工程研製階段
7.6.4 定型階段
7.6.5 使用階段
7.6.6 黽役處置階段
7.7 保障性評審
7.7.1 概述
7.7.2 保障性評審的類型
7.7.3 保障性評審應注意的問題
7.8 裝備保障性管理中的軍方主導作用
7.8.1 當前制約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因素
7.8.2 軍方在保障性管理中的職責和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