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優惠價
:87 折 167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跨越世紀的德國模式》首次系統而全面地呈現世紀之交德國模式的全貌,并從多維度、全方位地分析德國模式艱難處境的成因,介紹和分析德國執政黨改革的最新進展,考察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對德國模式的確立、發展和改革的貢獻。《跨越世紀的德國模式》的研究視角是探究德國模式的歷史溯源,分析德國模式所依存的諸多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轉型中的變化,進而在分析變化因素后得出結論:正是這些變化導致了德國模式在世紀之交陷入艱難處境。
作者簡介
王友明,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曾任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現任發展中國家研究部主任。2010年獲德國“全球治理”項目畢業證書。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和平發展白皮書》起草組成員。研究領域:全球治理、國際戰略、歐洲、拉美。曾出版《建設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合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跨越世紀的德國模式》的現實意義在于,通過研究德國模式在黃金時代和世紀之交的反差表現更能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運行規律。從德國模式興衰變化中,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資本主義模式的本質和要害: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中,在資本私人占有與社會化生產的基本矛盾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如何處理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效率與公正問題成為資本主義模式的根本問題,也是資本主義制度難以克服的問題。
目次
序言
第一章資本主義模式的概念界定與本質內涵
第一節縱橫坐標上的“資本主義模式”
第二節廣義與狹義的“德國模式”
第三節德國模式的國際前沿研究
第二章德國模式產生的歷史條件與理論根基
第一節德國模式形成的歷史條件
第二節德國模式形成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德國模式的確立與基本特征
第一節重建國家的分歧與德國模式的確立
第二節德國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第四章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德國模式
第一節社會民主黨對德國模式建立的貢獻
第二節社會民主黨與德國模式的完善和發展
第五章世紀之交德國模式風光不再
第一節世紀之交德國模式的經濟表現
第二節難以為繼的社會保障體制
第六章“平等"的終結、價值觀的嬗變與
共決制的危機
第一節“平等社會”的終結
第二節“社團主義”價值觀念的嬗變
第三節雇員參與共決制度的危機
第七章德國模式困境成因分析之一:資本主義的
轉型與全球化的沖擊
第一節當代資本主義產業結構與階級結構
轉型因素
第二節資本主義轉型中的資本利潤因素
第三節資本主義轉型中的兩極格局因素
第四節全球化、歐洲一體化的沖擊
第八章德國模式困境成因分析之二:新自由主義的
挑戰與統一的代價
第一節新自由主義對競爭秩序政策的攻擊
第二節新自由主義對社會福利政策的攻擊
第三節新自由主義對經濟民主制度的攻擊
第四節新自由主義價值觀對德國社會的沖擊
第五節兩德統一形成的沖擊
第九章應對困境的創新與改革
第一節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創新
第二節全面改革福利國家體制的《2010年規劃》
第三節默克爾力圖打造的“新社會市場經濟”
第十章德國模式的未來
第一節難避美國模式的沖擊
第二節無法被美國模式同化
第三節制約未來走勢的因素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一章資本主義模式的概念界定與本質內涵
第一節縱橫坐標上的“資本主義模式”
第二節廣義與狹義的“德國模式”
第三節德國模式的國際前沿研究
第二章德國模式產生的歷史條件與理論根基
第一節德國模式形成的歷史條件
第二節德國模式形成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德國模式的確立與基本特征
第一節重建國家的分歧與德國模式的確立
第二節德國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第四章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德國模式
第一節社會民主黨對德國模式建立的貢獻
第二節社會民主黨與德國模式的完善和發展
第五章世紀之交德國模式風光不再
第一節世紀之交德國模式的經濟表現
第二節難以為繼的社會保障體制
第六章“平等"的終結、價值觀的嬗變與
共決制的危機
第一節“平等社會”的終結
第二節“社團主義”價值觀念的嬗變
第三節雇員參與共決制度的危機
第七章德國模式困境成因分析之一:資本主義的
轉型與全球化的沖擊
第一節當代資本主義產業結構與階級結構
轉型因素
第二節資本主義轉型中的資本利潤因素
第三節資本主義轉型中的兩極格局因素
第四節全球化、歐洲一體化的沖擊
第八章德國模式困境成因分析之二:新自由主義的
挑戰與統一的代價
第一節新自由主義對競爭秩序政策的攻擊
第二節新自由主義對社會福利政策的攻擊
第三節新自由主義對經濟民主制度的攻擊
第四節新自由主義價值觀對德國社會的沖擊
第五節兩德統一形成的沖擊
第九章應對困境的創新與改革
第一節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創新
第二節全面改革福利國家體制的《2010年規劃》
第三節默克爾力圖打造的“新社會市場經濟”
第十章德國模式的未來
第一節難避美國模式的沖擊
第二節無法被美國模式同化
第三節制約未來走勢的因素
結語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大眾型的社會保障。享受福利保障的對象不僅僅是接受扶貧救濟的社會弱勢群體,而是全體人民。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任務和目標是,保證每一個公民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分享經濟繁榮帶來的成果。因此,在德國,即使是服刑的犯人也被納入社會保障的范疇。
2.全程性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過程包括公民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每一個階段。當處于出生和疾病的“無助”和“無能”之時,當在市場競爭中“失敗”之時,當遭遇工傷事故的人生“不幸”之時,國家都及時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確保社會保障伴隨人生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
3.多樣性的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補助、社會救濟、社會促進構成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社會保險是框架的支柱,也是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色。它在人生最需保障的時候提供強制性法制保險,即疾病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社會救濟對病人、殘疾人、街頭露宿者等處于生活困境的人群進行救助。社會補助是國家對服役受傷人員、低收人家庭、多子女家庭等類似群體提供經濟補償以及住房實物補貼的制度。“社會促進”是近年來形成的諸如發放培訓補助金、促進社會教育和進步的社會福利制度。
三、平等和諧的勞資關系
在企業的組織和管理上,德國模式表現出與美國模式不同的特點,反映出不同的勞資關系。在美國模式國家中,雇主作為企業資本的擁有者,決定企業運行和管理的所有重大事項,“公司僅為利害相關者所擁有,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運作公司,出售它,拆散它,解聘雇員。”即使在實行“參與制”的英美公司中,職員并不擁有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權,因為在“參與制”下,雇員在企業決策時只有了解、建議、批評和發表意見等權利,卻沒有否決雇主決定和參與決定的權利。
與美國模式不同的是,在德國模式中,作為實行“經濟民主,,的主要手段,職員不但參與企業運行和管理的一般過程,而且與雇主平等地參與企業運行的決策過程。這種“雇員參與共決,,制度使德國模式中的勞資關系呈現為一種“社會伙伴’,關系或者“階級合作主義”精神。它使德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具有更加鮮明的特色:“在德國社會市場經濟中,在原始資本主義精神與人們尋求合理的安全網之間,存在著一種富有成效的妥協。這使勞資之間的敵對性要比在美國和英國的盎格魯一撒克遜模式下小得多。如德國政府所表示的: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工會方和管理方之間的合作,因為他們都認識到彼此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