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技術與現代性研究:技術哲學發展的相互建構論詮釋(簡體書)
滿額折

技術與現代性研究:技術哲學發展的相互建構論詮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張成崗,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訪問學者(2008—2009),法國FMSH、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訪問學者(2011),曾受邀赴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等進行短期學術交流。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哲學、技術社會學,目前主要學術方向為"—3代西方技術思潮,技術與風險、技術與健康政策等;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未來哲學與發展戰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技術哲學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理事、科技發展戰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清華大學人文科學振興基金項目等6項;作為第二負責人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項目各1項,其他項目多項;出版譯著3本,專著2本,在國內外雜志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50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等轉載、轉摘。

名人/編輯推薦

張成崗編著的這本《技術與現代性研究--技術哲學發展的相互建構論詮釋》系統研究了當代技術哲學史,梳理了技術哲學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成就,對當代技術哲學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按照不同學派,不同理論,對代表人代表作進行了專門剖析,分析了學術走向和發展趨勢,為技術哲學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是一部十分難得的關于技術哲學史的學術專著。

目次

導論
一技術與現代性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二技術與現代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內容及可能創新點
第一章技術與現代性:概念透視
第一節科學、技術與技術實踐
一 “科學”、“技術”的混用
二 多維視野中的“科學”與“技術”
三 從“技術”到“技術實踐”
第二節現代性與后現代性
一 多維理論視野中的現代性
二 現代性危機與可替代現代性思潮
第三節現代性維度的技術實踐
一 歐洲現代性的“巴黎體驗”:技術“抽離”與“置入”
二 技術:現代性的推手與塑造者
三 技術:現代性生活的超級結構
四 “技術化”的現代性生活與“意義召回”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二章技術研究與現代性理論:從割裂到融通
第一節 當代西方技術研究:趨勢、特征與洞見
一 工具論技術觀的起源與發展
二 從工具論技術觀到實體論技術觀
三 從實體論技術觀到建構主義技術觀
四 當代西方技術研究:趨勢、特征與洞見
第二節社會理論傳統中的現代性理論
一 現代性理論的歷史脈絡及當代表征
二 現代性理論、后現代理論中的技術
第三節技術研究與現代性理論:從割裂到融通
一 技術與現代性之間的割裂與鴻溝
二 現代性理論與技術研究的缺憾
三 走向技術與現代性的融通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三章 技術解釋學、工具化理論與技術實踐——芬伯格論技術與現代性困境之消解
第一節技術研究與現代性理論為何會處于割裂狀態?
第二節現代性理論與技術研究的歷史源頭回溯
一 歷史的斷裂與持續的進步
二 從科學理性到歷史理性
第三節技術研究與現代性理論的張力與沖突
第四節 技術研究與現代性理論融合必要性之交互分析
一 從現代性理論看二者沖突及融合之必要性
二 從技術研究看二者沖突及融合之必要性
第五節如何走出現代性和技術割裂的困境
一 技術解釋學:融通二者的可能路徑之
二 “工具化理論”:融通二者的可能路徑之二
三 技術與現代性:走向新的實踐
第六節本章小結
第四章技術、責任與后現代倫理——鮑曼論技術與現代性
第一節現代性理論中的技術圖景
一 技術本質:整體性的系統及其內在邏輯
二 技術起源:普羅米修斯神話的現代性闡釋
三 技術發展:現代性文化的演進與構建
四 技術后果:風險社會凸顯與道德主體退隱
第二節后現代倫理危機與責任空間構建
一 “后現代倫理危機”的兩重向度
二 人類行為模式嬗變及其對倫理學的挑戰
三 遠距離行為模式下的“責任”缺位
四 微觀“責任”過程與宏觀“正義”目標
五 “為他者而在”的責任與“道德空間”構建
第三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技術、時間與(后)現代性——辛普森論技術與現代性
第一節理解技術的當代語境:現代性與后現代性
一 從物理產品市場到圖像市場
二 “幻象”、“編碼”與“超現實”
三 不確定性、不安全感與追求新穎性
四 小結:過去框架化與未來具體化
第二節技術對現代性、后現代性的構建
一 技術構成后現代性關鍵元素
二 技術與現代性效用觀念之建構
三 技術與現代性語境中行為意義之建構
四 技術與現代性進步及未來觀念之建構
五 信息技術、“經驗商品化”與“主體性之死”
六評論與小結
第三節技術、時間與現代性的交融
一 鐘表:理解現代性與技術之關鍵
二 現代性的技術謀劃與征服時間
三 現代性世界圖象與技術實踐中心化
四 本節評論與小結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技術風險、現代性與專家角色——技術與現代性視界的融合
第一節技術風險的現代性反思
一 導論
二 技術風險求解中的認識論循環
三 現代性運動中的自然悖論
四 技術、現代性與和諧社會構建
第二節技術、現代性與風險社會
一 現代性運動及其風險
二 “新風險”及其特征
三 從“工業社會”到“風險社會”
第三節技術專家在風險社會中角色之反思
一 技術專家:從“禁忌破壞者”到“禁忌建立者”
二 技術專家角色定位的誤區與限度
三 結論與反思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七章 “后技術理性”與現代性的“生態重構”
第一節現代性批判與“后技術理性”構建
一 從意識形態批判到技術理性批判
二 現代性診斷:技術理性成為隱形的“意識形態”
三 現代性詭計:作為一種歷史謀劃的技術理性之運演
四 可替代的歷史性選擇:走向“后技術理性”
第二節技術與現代性制度的“生態重構”,
一 “生態現代化”的歷史緣起
二 “生態現代化”思潮透視
三 “生態重組”與現代性的轉型
第三節小結:技術重構與可選擇的現代性
結語技術哲學的趨勢與未來鳥瞰
參考文獻
學術索引
后記

書摘/試閱



隨著技術建構論的發展,在技術哲學經驗轉向的浪潮中,當代技術哲學界還提出了從實踐維度對技術的理解,技術觀出現了走向實踐和朝向綜合的趨勢,技術觀走向實踐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1)從對抽象的大寫技術的關注轉向對微觀的技術活動的關注;(2)用實踐哲學研究路徑去整合技術工具論和技術實體論的二元對立;(3)用“技術實踐”的概念開啟了對技術的技藝、組織和文化等維度的思索;(4)用“技術”和“技術的”區分開啟了現代性批判的新維度。
四當代西方技術研究:趨勢、特征與洞見
對西方技術觀的歷史嬗變進行梳理之后,我們在本部分將對以技術為研究對象的當代西方技術研究的趨勢、特征和洞見進行分析。
一般意義而言,技術研究被看做科學技術研究(STS)的組成部分,STS是20世紀60—70年代出現的一個更大的研究領域,建立在對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系的研究之上,現在的STS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在全世界不少大學都有系所、研究項目,還有特定的會議和學術雜志。比如,1964年,哈佛大學設立“技術與社會學位計劃”,1977年麻省理工學院建立“科學技術和社會學位計劃”。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著名大學出現了一批系級建制STS機構,如美國1990年RPI、1991年康奈爾大學先后成立STS系。值得注意的是,美國NSF資助中20多年來都設有“STS計劃”,每年都有項目資助。
所謂的“技術研究” (Technology Studies)是一個包括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政策學、人類學、文化研究、經濟研究等在內的多學科研究領域,該領域對技術人造物、技術系統的發展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研究。由于技術研究還是一個很新的學科,其主題和方法多種多樣,所以很難對技術研究的理論和進路進行全面評論,我們集中在處于很多STS系和STS計劃核心的兩個子領域上:技術的社會學研究與技術的歷史學研究。在當代西方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潮流中,技術研究出現了新的特征,不少學者已經關注到了技術研究的特征和新趨勢,比如在《現代性與技術》中,菲利普。布瑞(Philip Brey)以“技術研究:技術的新圖景”為標題對技術研究作了具體分析;瑞·大衛·福舍(Rayvon David Fouche)在2008年還編輯出版了4卷本的《技術研究》在一定意義上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當代西方技術研究的成果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