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骨關節畸形矯形外科學(簡體書)
滿額折

骨關節畸形矯形外科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骨關節畸形矯形外科學》共13章,系統介紹了骨關節畸形的診斷方法、非手術治療方法、常見矯形外科手術方法,以及手腕肘部畸形、肩部畸形、脊柱畸形、髖關節畸形、膝部畸形、足踝部畸形、骨骺疾病、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周圍神經損傷后遺癥及其他疾病畸形等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診斷、治療與康復方法。全書圖文并茂,反映了本學科發展現狀及新成果,并注重突出矯形手術與手術前后康復治療的有機聯系。《骨關節畸形矯形外科學》適合作為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康復醫學、運動康復學以及運動人體科學等本科專業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矯形外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及研究生的專業參考用書。

名人/編輯推薦

《骨關節畸形矯形外科學》適合作為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康復醫學、運動康復學以及運動人體科學等本科專業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矯形外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及研究生的專業參考用書。

骨關節畸形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肢體功能障礙。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矯形外科學新技術新成果日益積累,骨關節畸形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成功的矯形手術不僅依靠外科醫師精湛的手術技術,更需要康復技術人員對患者手術前后實施有效的康復治療。與矯形外科學發展速度相比,我國骨關節康復治療技術學發展相對滯后,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培養具備扎實骨關節矯形知識技能的高素質康復治療專業人才成為高等醫學院校的迫切任務。為了適應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加強學生骨關節矯形外科治療方面的基礎知識,由泰山醫學院聯合濟寧醫學院、長治醫學院以及部分教學醫院的專家共同編寫了這本教材。
本書共13章,系統介紹了骨關節畸形的診斷方法、非手術治療方法、常見矯形外科手術方法以及手腕部畸形、肩關節畸形、脊柱畸形、髖部畸形、膝關節畸形、足踝部畸形、骨骺疾病、后遺癥、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周圍神經損傷后遺癥等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診斷、治療與康復方法。本書的突出特點在于體現矯形手術與手術后康復治療的相互聯系,在每章節之后專門介紹了與矯形手術相關的康復治療方法,便于學生學習。本書圖文并茂,展示了本學科發展新成果。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康復醫學”“運動康復學”及“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學生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矯形外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及研究生的專業參考用書。
本書由著名骨科學家盧世璧院士、魯玉來教授和康復醫學專家李建軍教授擔任主審。葛孚章、于學美、張延明、范錫海等幫助審稿,門蒙、李昊、陳超、李雪芳等幫助校對,于學美在文稿聯系與編輯整理方面付出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在編寫過程中,本書作者力求內容全面、新穎和準確,但由于水平有限和時間緊迫,對于不當或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目次

第1章 概論
第一節 骨關節畸形的診斷
一、物理學檢查
二、影像學檢查
三、電生理學檢查
四、實驗室檢查
五、肺功能檢查
第二節 骨關節畸形的非手術治療
一、物理治療
二、牽引治療
三、矯形器
四、石膏固定技術
五、藥物治療
六、運動康復訓練
第三節 常見畸形的矯形手術
一、關節融合術
二、關節置換術
三、Illizarov矯形術
四、截骨術
五、脊柱內固定
六、脊柱融合術
七、肌肉肌腱移位術
八、截肢術
九、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
十、關節鏡下肩袖縫合術
十一、骨折內固定術
第2章 手腕肘部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手腕肘部應用解剖
一、手部
二、腕關節
三、肘關節
第二節 手腕部先天性畸形
一、并指畸形
二、多指畸形
三、巨指畸形
四、分裂手
五、Madelung畸形
第三節 外傷性關節僵直與畸形
一、外傷性瘢痕攣縮性關節
二、外傷性肌腱斷裂
三、肌腱粘連性關節僵直與畸形
四、纖維性關節僵直與畸形
五、骨性關節僵直畸形
第四節 手腕肘部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第3章 斷肢(指)再植與拇指再造
第一節 斷肢(指)再植
第二節 拇指再造
第三節 斷肢再植及矯形的康復
一、斷肢(指/趾)再植術后處理
二、康復治療方法
第4章 肩部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肩關節應用解剖
第二節 肩關節先天性畸形
一、先天性肩關節脫位
二、肩關節盂發育異常
三、先天性鎖骨假關節
四、先天性高肩胛癥
第三節 慢性肩部疾病
一、冰凍肩
二、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三、肩袖損傷
四、肩關節不穩定
五、肩關節骨性關節炎
六、肩關節類風濕關節炎
第四節 肩關節感染
第五節 肩關節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一、運動療法
二、肌力增強訓練
第5章 脊柱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脊柱應用解剖
第二節 脊柱畸形
一、先天性脊柱畸形
二、枕頸交界畸形
三、特發性脊柱側彎
四、脊髓縱裂
五、脊柱裂
六、脊髓空洞癥
七、成人脊柱側彎
八、脊柱后凸畸形
九、斜頸
第三節 頸椎骨折脫位
第四節 胸椎、腰椎骨折脫位
第五節 脊髓損傷
第六節 脊柱退行性病變
一、頸椎病
二、腰椎間盤突出癥
三、腰椎滑脫
第七節 脊柱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一、術前康復訓練
二、術后康復訓練
第6章 髖關節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髖關節發育及應用解剖
一、幼兒髖關節發育
二、成年人的髖關節結構
第二節 髖部先天性疾病
一、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二、髖臼發育不良
三、先天性髖內翻
第三節 髖部骨折及畸形
一、股骨頸骨折
二、股骨粗隆間骨折
第四節 股骨頭骨骺疾病
第五節 臀肌攣縮癥
第六節 髖部感染性疾病
一、髖關節滑膜炎
二、髖關節結核
第七節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第八節 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第九節 髖部腫瘤
第十節 髖部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一、髖關節康復的要求
二、系統康復治療方法
第7章 膝部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膝關節應用解剖
一、骨性結構
二、膝關節周圍肌肉和肌腱
三、半月板
第二節 膝關節脫位
一、先天性膝關節脫位
二、創傷性膝關節脫位
第三節 髕骨脫位
一、先天性髕骨脫位
二、創傷性髕骨脫位
三、復發性髕骨脫位
第四節 先天性脛骨假關節
第五節 膝內翻與膝外翻
第六節 膝關節僵硬
一、伸直性膝關節僵硬
二、膝關節屈曲性強硬
第七節 膝關節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一、病理改變
二、治療方法
第8章 足踝部畸形的矯形
第一節 足踝部應用解剖
第二節 踝關節畸形
一、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
二、創傷性踝關節脫位
第三節 足部畸形
一、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二、平足癥
三、先天性垂直距骨
四、足副舟骨
五、外翻
六、錘狀趾、槌狀趾和爪形趾
第四節 足踝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一、康復評定
二、踝足畸形及矯形的康復
……
第9章 骨骺疾病的矯形
第10章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的矯形
第11章 腦性癱瘓的矯形
第12章 周圍神經損傷后遺癥的矯形
第13章 其他疾病畸形的矯形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4.訓練患者自我料理及活動的獨立性,包括床上鍛煉、乘坐輪椅活動、扶拐行走及日常生活能力。
5.心理康復,創造對截肢患者同情的環境,逐步使患者了解假肢技術的成就,促進截肢患者之間,尤其是和使用了假肢的患者之間的交流,幫助患者在心理上適應截肢術后的傷殘現狀。目前在國際上提倡對于膝下截肢的患者術后即裝假肢。在手術臺上將覆有無菌敷料的殘肢外面裹上石膏繃帶,形成一個壓力均勻的堅硬套筒,以后裝上金屬支柱和機械足,患者于術后1~2d即扶拐利用此臨時假肢練習行走,殘肢部分負重。以后若因處理傷口的需要可以更換石膏。套筒這一技術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復和殘肢水腫的預防,促進傷口的愈合,防止或減少幻肢痛,使患者盡早地使用固定性假肢。但術后即裝假肢有一定技術要求,在國內尚未推行,國內假肢裝配多在術后3個月左右才進行。
(術后并發癥)
1.出血和血腫形成 由于主要血管結扎不可靠而導致大出血,血腫不僅會延遲傷口的愈合更是細菌感染的良好培養基,因此所有血腫必須穿刺抽出,并加壓包扎,重要血管的出血應急送手術室切開止血。
2.感染 并發糖尿病的周圍血管疾患患者,截肢術后易并發感染。任何深部傷口感染都應該立即在手術室進行清創和沖洗,并且開放傷口,根據術中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并警惕繼發性出血。
3.壞死 皮緣的輕微壞死可經非手術治療自行愈合,對于嚴重的壞死,若近端截肢且身體條件不好的患者,可用傳統的局部清創法處理創口,同時進行營養支持治療。若條件較好的患者,可使用合適的全接觸管型石膏逐漸增加負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創口愈合和殘端成熟。對于皮膚和深部組織的嚴重壞死,需行楔形切除來保留原來的截肢平面。有研究證明,高壓氧和經皮神經電刺激能夠促進愈合。
4.關節攣縮 下肢截肢后關節攣縮會影響假肢的裝配。術后應用石膏托保持髖、膝關節于伸直位,應避免在臥位時殘端下墊枕,或長期坐位而致膝關節屈曲攣縮和髖關節屈曲、外展位攣縮。應鼓勵患者術后做伸髖和伸膝肌的肌力鍛煉。一旦已有輕度或中度的關節攣縮發生,應加強主動和被動關節活動鍛煉,甚至可用管形石膏楔形切除加以糾正。
5.神經瘤 神經殘端因神經纖維再生而發生神經瘤,大約有1/10的為痛性神經瘤。神經瘤的疼痛,常因為神經殘端的血運不佳。神經纖維腫瘤和是否被瘢痕組織壓迫、牽拉有關,并有放射性。若常規治療不能緩解疼痛者,可考慮手術切除,并使神經殘端回縮至健康肌肉間隙中。
6.幻肢感或幻肢疼痛 大多數截肢患者術后常感到截除的肢體仍然存在,有時伴有針刺感、壓力感或麻木感。除少數病人有嚴重的幻肢疼痛感外,大多數會逐漸消失。目前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治療較困難。
九、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
(概述)
交叉韌帶是膝關節重要的穩定結構。前交叉韌帶(ACL)的最主要功能是防止脛骨前移,還有限制脛骨內旋,防止過伸以及限制內外翻的作用。這些作用貫穿在整個屈伸過程中。前交叉韌帶有著很大的拉伸強度,為1700~2400N,剛度約為242N/mm,與10mm髕腱(1784N和210N/mm)和四股胭繩肌腱(2422N和238N/mm)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前交叉韌帶的負荷在400~700N,但在劇烈運動中,前交叉韌帶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張力,而導致斷裂。
前、后交叉韌帶斷裂是運動醫學領域中較為常見而又嚴重的損傷,未經治療勢必出現膝關節不穩定,早期出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一退變趨勢難以通過肌肉力量的訓練得到改善,進而影響膝關節功能。重建關節動力學特性有利于減少或阻止繼發損傷的出現。由于關節鏡下重建交叉韌帶具有傳統切開手術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該手術是近年來膝關節鏡外科中發展最快、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手術技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