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1:世界危機(1911-1914)(簡體書)
滿額折

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1:世界危機(1911-1914)(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8 元
定價
:NT$ 215 元
優惠價
87187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敘述1911—1914年歐洲史實。在剖析一戰的真正起因時,丘吉爾揭示了1870年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間利害沖突的歷史淵源和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概述了臨近一戰時擴軍備戰的狀況,介紹了兩大集團頻繁的外交活動。丘吉爾把一戰爆發后的1914年8月到12月,稱為戰爭的第一階段。描述了戰爭開始后德國突襲中立國比利時,入侵法國的情況,隨后英國渡海支援法國。此階段法英聯合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馬恩河等戰役,死傷數十萬,徒耗生命而一無所獲。
除此之外,本書還描述了英德最初階段的海戰,和德國海軍炮轟英國沿海城市、不斷進行騷擾的狀況。同時,更仔細介紹了即將影響一戰全局的土耳其與巴爾干各國的關系。

作者簡介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英國取得了戰爭最后的勝利,榮膺嘉德勛章等英國最高榮譽。丘吉爾憑借極高的文學成就,于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歷史上唯一獲得該獎的政治家。

名人/編輯推薦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紀念發行
偉人反思歷史之巨著 島國和大陸如何走向戰爭

一項文學獎本來意在把榮譽給予作者,而這一次卻相反,是作者給了這項文學獎以榮譽。
——瑞典學院在為丘吉爾頒發諾貝爾獎時致辭


客觀事實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而進行的戰爭,它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危機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結果。后起的德意志帝國憑其經濟、軍事實力在歐洲組成德、奧、意三國同盟,企圖打破原來列強占有殖民地和世界市場的格局;英法俄則為維護既得利益和擴大原有利益在大戰爆發后結為協約國,與三國同盟對抗。意大利在大戰初保持中立,后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說得具體一點是,德帝國企圖奪取英、法、比、葡的殖民地,取代英國的霸權地位,還想奪取俄屬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擴大在巴爾干的勢力。奧匈帝國試圖吞并塞爾維亞,侵占俄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英國參戰的目的,為了打敗德國,保持世界霸權地位,法國欲奪得德國手中的阿爾薩斯一洛林和薩爾產煤區。沙俄想摧毀德奧在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勢力,并奪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以便俄國海軍自由進入地中海,日本想霸占被德國占領的中國膠州灣,奴役中國,稱霸東亞。
這場人類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大戰,其爆發有其必然性,但直接起因則是,1914年6月28日,奧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遭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激進分子青年的刺殺。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在德帝國的支持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為了對抗奧匈帝國,立即進行全國動員。德國隨后分別向俄國、法國發出要求俄國停止動員,要求法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最后通牒。但俄法置之不理,于是德國于8月1日、3日分別向俄國、法國宣戰。3日當夜德國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入侵比利時,實施其在戰前很久早已周密制訂的、假道比利時進攻法國的“施利芬計劃”。4日英國對德宣戰,5日奧匈帝國對俄宣戰,隨后英法對奧匈宣戰,不久日本也對德宣戰,出兵占領德國在我國山東的殖民地。大戰期間參加同盟國的有土耳其、保加利亞;參加協約國方面的有意大利、羅馬尼亞、希臘等,美國、中國于1917年參加協約國作戰。大戰開始后,主戰場一直在歐洲,出現了三條戰線:西線從北海伸展到瑞士邊境,這里是英法比三國軍隊對德作戰;東線北起波羅的海,南至羅馬尼亞,這里是俄軍對德奧作戰;第三條是巴爾干戰線,這里是奧軍對塞爾維亞作戰。后來戰爭從歐洲擴大到亞洲、非洲和美洲。
大戰從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簽訂停戰協定止,歷時四年零三個多月,參戰國家33個,卷入戰爭漩渦的人口在15億以上,軍民死傷3000余萬人,是人類史上的一場空前的浩劫。戰爭削弱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固有矛盾并未通過戰爭和戰后的巴黎和會得到解決。參加和會的列強各懷私利,盡管建立了國際聯盟,但國際安全與裁軍的目的并未達到,因而未能制止未來新的大戰。此外,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規律仍起作用,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崛起,不久再次挑起大戰,即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大戰也產生了另一后果:1917年引發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世界不少國家興起了工農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1919年中國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劃時代的五四運動,1921年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革命。
以上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起因、戰初、戰爭范圍及戰爭直接后果作了簡要的介紹。丘吉爾撰寫的本書五卷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這里指出一點,丘吉爾所論述的戰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發展概況,驗證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引發戰爭的事實。驗證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這一銘言的正確性: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在戰前為侵占他國的經濟利益,在軟硬兼施的外交、政治手腕達不到目的時,必然施出最后一招,發動戰爭。戰爭爆發似乎是偶然事件,由于奧國皇太子遇刺,但深揭知道,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自1870年以來利益沖突已有悠久的歷史。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在戰前早就蓄謀發動一場大戰,長期不遺余力擴軍備戰,并制訂“施利芬計劃”,這便是令人信服的實例。
盡管是帝國主義性質的戰爭,但蓄意挑起和發動戰爭的一方,理應受到最強烈的譴責。一場大戰使3000余萬人死傷,財產損失無法估量。回過頭來看,行施民族激進主義或恐怖主義,難道能贊同而不予譴責么?實施這種方針的一方,通常是弱小的一方,本值得同情。但蓄意謀殺或屠殺,圖一時痛快,泄心頭之忿,這能解決民族矛盾嗎?密謀制造事端,成了戰爭的導火索(當然蓄意發動戰爭的一方,沒有借口也可以制造借口,甚至“莫須有”都可以挑起戰爭),引爆了戰爭,把國家、民眾推入了戰爭,那么民眾還有寧日嗎?密謀制造事端者難道不明白嗎?不把人力、物力、財力努力用于和平建設,民眾有好日子過嗎?把恐怖主義推崇為民族英雄主義,是否正確,后果如何?多少歷史早就作出評斷;今后也自會作出評斷,拭目以待吧!
本書作者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作家、政治家。1940一1945年和1951—1955年任英國首相。1900年進入國會開始他的政治生涯,1906年起歷任殖民、貿易、內政、海軍、空軍、財政、軍需、陸軍部大臣。為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的獲勝起了重大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個重要席位,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2002年英國民意測驗推崇丘吉爾為英國第一偉人,凌駕于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和為英國海上霸權的海軍上將納爾遜之上。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的丘吉爾,出于本階級的理念,仇視蘇俄革命,視工農革命為“暴亂”,視蘇維埃政權為“暴政”,一次大戰后曾積極支持白俄軍勢力,并努力策劃協約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因協約國不齊心,未果而終;但二次大戰前丘吉爾出于本國利益考慮,則積極提出聯蘇制德的主張,在1941年希特勒德國入侵前蘇聯時,立即聲明援蘇抗德;可是,在1946年二次大戰結束不久,丘吉爾再次鼓吹西方聯盟對抗前蘇聯,揭開了“冷戰”時期的序幕。著者的作品,除本書外,另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6卷;《英語民族史》4卷等。
上文講過,戰爭爆發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戰爭如何進行,政治家、軍事家在戰爭舞臺上的如何活動,這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定范圍內其結果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在重大的戰略問題上,軍政要員意見分歧對戰爭的進程會產生重大影響,不同決策會有不同的結果。例如,對一次大戰命運至關重要的進攻達達尼爾海峽之戰——它集中反映了丘吉爾的政治策略和戰略決策的遠見——丘吉爾有大量描述。此外,戰爭中政治與軍事的關系,丘吉爾有獨到的見解。讀者,特別是軍事指揮人員,或許對這些有濃厚興趣本書關于戰斗、戰役、戰略的成敗探討,也頗有借鑒之處。
從丘吉爾的政治生涯和歷任內閣要職來看,從丘吉爾直接參與謀劃了戰略的進程來看,本書作者既是重要的當事人,又擁有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且直接調用了海軍部和國家檔案。用丘吉爾的話說,本書的史實“經得起考驗”“不會被歷史學家推翻”。因此,本書對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是難得的珍貴的文獻資料。
本書原名《世界危機》(The World Crisis)共5卷,第1—3卷,副題是1911—1914年;1915年;1916—1918年。這三卷主要講述西線戰爭。第4卷單獨敘述東線戰爭,并以《東線戰爭》為副題;第5卷副題為《戰后》。原書出版已七八十年,如今,中譯本為突出書的內容,將書題改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本書地圖眾多,由于原書出版于上一世紀20年代,當時繪制設備、制版技術遠落后于現今,清晰度不足;又由于圖小、一些圖內文字是手寫的,較難辨認,譯者只得參照正文,參照有關地圖冊將其譯出。又因為有一些圖小、文字多,漢字較難植入,所以將圖內譯文單列在原圖下面或旁側以供參考,為求體例統一,全部地圖文字都按如此處理。由此給讀者帶來不便,祈請原諒。
本書地圖系原書所有,其他插圖系中譯本出版者從其他圖片資料選登,選登這些圖片是為了襯托文字的效果,以期讀者對八九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生活、工作、戰爭有一些具體的印象。
丘吉爾學識淵博,思想敏銳,目光犀利,敘事妙筆生趣,評論大人物的功過用語巧妙、得體,寫作不乏幽默感,是一個大手筆,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漢譯本書時,譯者、校者深感文字不易。我們盡了很大努力,力求深入理解原文,并盡量試圖表述清晰達意但譯校者限于水平,譯文仍會有錯誤或不妥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以供再版時修改。
上文提到過丘吉爾仇視蘇俄革命,他以西方制度形成的自由、民主理念觀察俄國革命及其領袖列寧制訂的政策等,作者在敘述這些歷史時,自然帶有階級性和個人色彩,文中有一些辱責之詞,本書出版者對此略有刪節。譯校者相信讀者對丘吉爾的觀點自有鑒別能力。
吳衡康
2002年1月

目次

前言
第一章積壓已久的憤怒情緒
第二章大規模戰爭的里程碑
第三章阿加迪爾危機
第四章在海軍部
第五章北海前線
第六章愛爾蘭和歐洲均勢
第七章危機
第八章海軍的動員
第九章戰爭:陸軍渡海
第十章入侵法國
第十一章馬恩河戰役
第十二章海戰
第十三章安特衛普與海峽各港口
第十四章費希爾勛爵
第十五章科羅內爾和福克蘭群島
第十六章炮轟斯卡伯勒和哈特爾浦
第十七章土耳其與巴爾干各國

書摘/試閱



比利時政府已決定明天離開這里去奧斯坦德,這次行動是根據有國王出席的最高戰時委員會做出的一致建議采取的。國王與野戰軍一起撤退,由先遣部隊先行,明天開始向根特方向進發以保護海岸線,他們希望最終與協約國軍協同作戰。王后也將離開。
據說這個城市將堅守5或6天,但當朝廷與政府離去,抵抗持續這么久似乎極不可能。
我知道,我的同僚驚愕地得知這個消息后,就此討論了半個小時。形勢變壞得這么快是完全意想不到的。安特衛普這個巨大要塞和城市擁有三道堡壘線和泛濫的海水,有全部比利時野戰軍的保衛(人數上肯定不少于在附近地區的全部德軍),競在48小時內瓦解,這在我們所有人看來不但可怕,而且不能理解。當法國和英國為解救該市的準備正在進行,當相當大的生力軍無疑可以有效地聚集在海峽兩邊之際和霞飛將軍甚至能答應基奇納勛爵電報要求之前,競發生了這種事情,的確太可怕,令人難以忍受。我們在迷惑和痛苦的心緒中你看我,我看你。在最后幾個小時內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使比利時人如此絕望?我們在那天下午收到達拉斯上校發來的最后一份電報還說:“昨夜形勢未變,德軍沒有向前推進。報道的德軍大屠殺激起了比利時人的斗志,他們打算在圣凱瑟琳堡鄰近發起反擊。”而現在晚10時的電報卻宣布要立刻撤離和宣告即將發生的陷落!
在之后年份里那些回顧這個可怕時期最初大震動的人,很容易以事后銳利的目光和后來積累的經驗對當時所做的和未做的事情做出深明事理的判斷。常常有一個有力的理由使人們不做任何事情,尤其是不親自做任何事情。但對于午夜在基奇納家里碰頭的幾個大臣來說,很顯然有責任弄清楚當拯救安特衛普的措施可能就在手邊時,是不是有充分理由丟掉安特衛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