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國際傳播:問題、視角和闡釋(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系列教材
ISBN13:9787504369291
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原中國廣播電視)
作者:朱振明
出版日:2013/08/01
裝訂:平裝
商品簡介
作為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傳播學自歐美肇始到引進中國內地,至多不過數代人的時間。然而,本土學者的不懈努力不僅令中國傳播學研究與教學獲得長足發展,而且還催生了學術去西方化的意象。近二十年來,傳統意義上的訊患、傳者、受者日益增加并多元,信息與傳播高新技術(NICT,New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迅猛發展(其對人類社會影響力或許已超越7_-業化革命,人類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和范圍空前提升和擴大)更是拓寬了學界的視野和治學的思路,對傳播的現象及其發生、嬗變、性質、過程、特征、效果等,在學理層面也都有了新的、更為深刻的認知,并達成了許多共識。諸如:
傳播是對話。對世界各國的人們而言,不論其膚色、種族、語言或文化,傳播都意味著尋找“他者”的努力和體驗。傳播活動從天賦的表達權開始,經過不斷地尋求對話,尋求與“他者”交流傳遞分享信息和情感,實現社會的民主與開放。當今時代,信息無處不在,對話之于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傳承意義非凡。
傳播是協商。隨著社會的演進,信息的生產、傳遞和分配已不再是傳播活動唯一的目的。在不同的空間——科學技術空間、商業經濟空間和社會文化空間,傳播長袖善舞,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各個層面矛盾的存在,利益攸關方需要交流和溝通,需要調停和斡旋,傳播雖不能直接解決任何問題,但作為傳播活動的談判和協商畢竟有助于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以期最終達成彼此妥協。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第一章 國際傳播導論
第一節 何謂傳播
第二節 國際傳播研究的西方學術淵源
第三節 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
第四節 國際傳播的問題框架
一、何謂理論
二、國際傳播問題框架
第二章 作為文明使者的傳播:發展傳播
第一節 進步與傳播
第二節 發展傳播
一、發展傳播的淵源
二、發展傳播的界定
三、發展傳播的流派
第三節 發展傳播與現代化
第四節 傳播與發展的前景
第三章 作為新聞媒介的國際傳播
第一節 新聞事業的起源
第二節 新聞與輿論
一、從國內走向國際輿論
二、國際輿論
三、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國際輿論
第三節 新聞研究:話語與框架
一、話語變遷與社會
二、新聞框架分析
第四節 新聞研究:媒介體制
第五節 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倫理
第四章 文化、信息工業與傳播的近用
第一節 信息的新界定
第二節 傳播政治經濟學
一、政治經濟學
二、傳播政治經濟學
三、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前景
第三節 文化工業與產業
第四節 文化工業的理論坐標
一、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W.Adorno,1903—1969)
二、貝爾納米涅(Bernard Midge,1941— )
三、阿芒馬特拉(Armand Mattelart,1936— )
四、埃德加莫蘭(Edgar Mofin,1921— )
五、尼古拉加漢姆(Nicholas Garnham,1937— )
第五節 媒介的近用與知識生產:知識的新地位
第五章 管理與操縱:跨邊界的意識形態
第一節 宣傳動力學
一、何謂宣傳
二、嬗變的“宣傳”
三、“宣傳”動力學
第二節 意識形態傳播
一、何謂意識形態
二、科學技術意識形態——靜悄悄的控制
三、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形態——廣告、大眾文化產品、語言的
全球化
第三節 意識形態跨邊界傳播的后果
第六章 作為制度全球化的傳播
第一節 制度與傳播
第二節 制度的國際化:全球化的后果
一、歐盟化構建
二、美國化改造
三、企業文化的全球化
四、國際機構制度化
第三節 國際傳播的制度化作用
第七章 傳播地緣政治學
第一節 超越現實政治與經濟
一、傳播變動中的地緣政治與經濟
二、網絡地緣政治一經濟的表象
第二節 地緣政治一經濟學的“調色板”
一、何謂地緣政治一經濟學
二、地緣政治一經濟的系譜
第三節 傳播地緣政治與經濟
第四節 傳播網絡與海外散居區
第五節 傳播網絡與地緣經濟
第六節 傳播緣政治與經濟的權力基礎
第七節 國際傳播與國家主權
第八章 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傳播
第一節 傳播的文化符號
一、索緒爾和皮爾斯
二、巴特的神話論
三、米歇爾福柯的“話語實踐”
第二節 文化及其類型
一、文化存在類型
二、跨文化文本闡釋
第三節 跨文化研究
一、文化研究:一個相關主題!
二、跨文化傳播研究
三、作為普遍性的跨文化傳播
第四節 跨文化傳播的理論
一、認識跨文化傳播
二、跨文化傳播理論
第五節 文明的沖突:一個難以確定的問題
第九章 國際傳播中的另類全球化
第一節 走向另類全球化
一、另類全球化
二、另類全球化的原因
第二節 另類全球化傳播的維度
第三節 另類全球傳播中的公民社會運動
第四節 另類全球傳播與媒介
一、媒介的作用
二、行動主義與媒介
三、行動主義與新媒體
四、行動主義的局限性
五、另類全球化所面對的挑戰
第十章 國際傳播與陰謀論
第一節 陰謀論:傳播的另類解讀
第二節 認識陰謀論
一、陰謀論的基礎假設
二、國際社會中的“殖民”幽靈
第三節 陰謀論的注腳
結語 國際傳播:一個跨學科的領域
書摘/試閱
雖然國家(nation)是合法政治一切權力的源泉。在社會的網絡化和傳播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對國外權力的入侵,傳播與交流的虛擬化使國家主權的行使邊界具有了通透性。“國家合法性”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跨邊界的、無法阻擋的文化——信息傳播。“在《文化與無政府》這部書的結尾之處,阿諾德明確定義‘無論由誰管理國家,國家的框架和外部秩序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文化正是無政府最堅定的敵人。’文化理應是法律和秩序的代言人。”在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信息因素成了后現代地緣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政治社會學的闡釋者凱特·納什(Kate Nash)看來,當代政治社會學具有以下四種重要的實踐力量來源:首先是米歇爾·福柯的“權力關系”,其有助于理解當今政治是如何運作——換句話,這種“微觀權力物理觀”具有闡釋后現代社會國家或國際的政治過程;其次,是20世紀70年代以降的參與社會運動(social movement)的思想家們的著作,如女性主義和反種族主義,這些著作有助于對“權力”運作的反思;再次,出現了“反一紀律化”(antidisciplinary)的文化研究學科,在這里,社會生活中的“象征意義”受到社會學家的關注,當代政治社會學與“文化轉向”(culturalturn)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最后,鑒于國家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受到了質詢,研究此問題的社會學家也開始重新思考“權力”與“政治”(politics)。這就是,在全球化和以“信息流動”為特征的后現代社會中,國際或全球政治的過程也發生了變化,具有了后現代特征,即權力不再是從“上向下”施加或“讓與”的東西,而是在“互動背景”下讓自由行動擁有“自由選擇”可能性的柔性的“(權力)關系”,“意義”成了后現代政治的重要活動載體或工具;在跨國政治中,意義、身份、權力關系、不同社會活動者(如國家、非政府組織、跨國企業等)、社會運動等成了國家或國際政治運轉的動力學元素。另外,隨著文化工業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信息的“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被表露無遺。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