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病案信息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117179645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
出版日:2013/09/12
裝訂:平裝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2014)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病案信息技術(適用專業病案信息技術士師中級)》根據最新考試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參考國內外權威著作,將考試大綱中的各知識點與學科的系統性結合起來,以便于考生理解、記憶。
書摘/試閱
【臨床表現】
1.發病年齡多發生于30~50歲,30歲以下較少見。
2.癥狀主要癥狀是子宮出血,發生于壁間肌瘤者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表現為陰道持續性出血或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伴有出血癥狀。出血量多或出血時間長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腫塊長到一定程度后,下腹部可觸及腫塊,并可出現壓迫癥狀,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及便秘等。
3.體征肌瘤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者可于下腹部正中觸及。婦科檢查時,壁間肌瘤或漿膜下肌瘤子宮呈不規則增大、表面不平滑呈結節感、質硬,肌瘤變性時可變軟。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通過宮腔鏡檢查或B型超聲檢查等可明確診斷。
第二十八節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兩種。病理性黃疸又稱高膽紅素血癥,其標準為足月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205μmol/L(0.12g/L),早產兒血清總膽紅素>255μmol/L(0.15g/L),原因較多,嚴重者如未結合膽紅素>324μmoL/L(0.2gL)是危險的指標,可損害腦神經細胞引起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可致命或留下嚴重后遺癥。
(一)母乳性黃疸 因母乳喂養引起的黃疸,發生率約占新生兒的1%。
【臨床表現】
母乳所致黃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現皮膚、黏膜黃染,無其他異常,黃疸逐漸加重,生后10~15天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71~513μmol/L(10—30mg/dl)。如繼續哺乳,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4~10天,然后緩慢下降,3~12周恢復正常水平,黃疸完全消退。若在任何時間停止哺乳,于48小時內血清膽紅素可明顯下降;如再恢復母乳喂養,膽紅素又升高17~51μmoL/L(1~3mg/dl),但不會達到原來的高水平。
【診斷】
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后持續不退或減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后48小時,膽紅素下降50%,則可確定診斷,在肝功能正常條件下需與溶血、感染引起的黃疸相鑒別。
(二)病毒感染性黃痘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后持續不退或逐漸加重,時淺時深,尿色深黃,大便染色有時加深,有時發白,嚴重者呈石灰狀,部分患兒有納差、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亦可出現精神差、嗜睡、發熱等全身癥狀,新生兒巨細胞病毒(CMV)感染,以黃疸、肝脾大伴輕度肝功能損害最多見,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傷(神經性耳聾)及視網膜脈絡膜炎、視神經萎縮等,嚴重者發生腦膜炎,出現抽風、昏迷,也有合并小頭畸形者。
【診斷】
本癥突出表現為黃疸,起病緩慢,部分患兒有消化道癥狀及全身癥狀,要除外細菌感染、溶血性黃疸及梗阻性黃疸,可疑宮內感染同時對患兒母親進行肝功能及病毒學檢查。
(三)梗阻性黃疸 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先天發生膽道閉鎖比較常見,膽總管囊腫少見。
主題書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