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在30多年的時間里,無疑是出于個人和專業原因,這一直是我最好奇的問題。當我讀研究生期間,要尋找論文題目時,我考慮通過觀察治療大師對患者實際上做的事情來解開這個秘密。幾年以后,我了解到研究依戀的學者們已經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即通過觀察能對孩子敏感地做出反應的父母,實際上對孩子做了哪些事情。
因為“好的治療師對患者做的一切和成功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做的一切相似”(Holmes, 2001, p.xi),所以對促進兒童發展的“關系”的研究,可以教我們了解那些最能引起變化的治療關系。同樣地,研究那些造成發展出現偏差的依戀,能夠提供一個科學基礎,幫助我們理解當初促使患者前來治療的痛苦和脆弱。
但是研究的臨床意義到底是什么?它們如何使作為治療師的我們工作得更有效率?
這些問題長久以來沒有得到回答,部分原因歸結于歷史的偶然事件。當Bowlby,這位后來成為依戀理論創始者的人,深化了自己的信念,即童年早期的真實關系—而非由內在所驅動的我們對于關系的幻想—才是塑造我們的基礎。他也發現自己越來越和其他精神分析的同輩們意見不一。當他把依戀(而不是性或攻擊驅力)放在人類發展的核心時,他實際上被那個時代的精神分析體系邊緣化了。結果,依戀理論首先成為學術研究者、而非精神分析師的知識財富。因此,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盡管Bowlby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治療患者,但很多檢驗和發展他的理論—最初為了加強治療的有效性—的研究者們,大多數都不是從事治療實踐的臨床工作者。
這些研究者將實驗的嚴謹帶入關于最親密的人類聯結的研究中,形成了關于親子關系、內在世界,以及心理病理學的豐富知識,這些使得依戀理論成為當代發展心理學中的主要范式。沒有一個其他的基于研究的理論框架,能比依戀理論更多地向我們說明,我們是如何成為我們自己的。但直到最近,治療師仍主要靠自己去推敲如何應用這個理論。因此,依戀理論對臨床的承諾仍然有待兌現。
這本書代表了我個人對實現這個承諾的貢獻。通過介紹神經生物學、認知科學、創傷研究、佛教心理學、依戀理論以及關系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我要說明治療師如何在實踐中運用依戀研究的三個關鍵結論。與此相對應,我關注的重點是作為發展熔爐的治療關系、非言語維度的核心地位,以及反思(reflection)和覺察(mindfulness)所具有的轉化作用。
在3年前最初構思的時候,我預計能很快完成這本書。我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就一直教授依戀和心理治療,我希望自己至多用6~9個月的時間,將我講課的內容轉換成書。但這個轉換后來成了一個探索的過程,比我原來預期的時間更漫長,也讓我得到了更多的收獲。后面的章節里記載了那個過程的成果,希望能讓作為讀者的您分享到我探索的經驗。
目次
第一部 BOWLBY及其后繼者
第二章 依戀理論的基礎
第三章 Mary Main:心理表征、元認知和成人依戀訪談
第四章 Fonagy和前鋒
第二部 依戀關系和自我的發展
第五章 自我的多元維度
第六章 依戀體驗的多樣性
第七章 依戀關系如何塑造自我
第三部 從依戀理論到臨床實踐
第八章 非言語體驗和“未經思考的已知”:進入自我的情緒核心
第九章 自我對于體驗的姿態:嵌入、心智化和覺察
第一章 依戀和變化
第一部 BOWLBY及其后繼者
第二章 依戀理論的基礎
第三章 Mary Main:心理表征、元認知和成人依戀訪談
第四章 Fonagy和前鋒
第二部 依戀關系和自我的發展
第五章 自我的多元維度
第六章 依戀體驗的多樣性
第七章 依戀關系如何塑造自我
第三部 從依戀理論到臨床實踐
第八章 非言語體驗和“未經思考的已知”:進入自我的情緒核心
第九章 自我對于體驗的姿態:嵌入、心智化和覺察
第十章 深化依戀理論的臨床維度:互為主體性和關系的視角
第四部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模式
第十一章 打造發展的熔爐
第十二章 冷漠型患者:從隔離走向親密
第十三章 迷戀型患者: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間
第十四章 未解決型患者:治愈創傷和喪失的傷害
第五部 使臨床焦點清晰化
第十五章 非言語領域(之一):針對喚起與活現而工作
第十六章 非言語領域(之二):針對身體而工作
第十七章 心智化和覺察:心理解放的雙螺旋結構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在陌生情境實驗中,兒童對母親產生的行為的差異,不僅可以相應的預測出如上所述對分離“敘事”的差異,也能預測出兒童6歲時描繪的家庭圖畫的差異,他們對家庭照片的反應的差異,以及他們在和父母短暫分離后再重逢時的行為的差異。所有這些結果都證明“母嬰互動的不同模式,不僅必定會導致不同行為的發展,還會導致不同的表征性過程”的發展(Main,2000,1059)頁。根據這個發現,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最初的依戀工作模型都是在我們最早的互動關系中鑄造而成。
父母的內在世界和嬰兒的行為:成人依戀訪談和陌生性境實驗
Main的第二個發現強有力地表明了,父母親的內部工作模型對具有塑造性的互動的品質有著決定性影響,而這些互動又影響了我們自己的工作模型。Main發現,參與研究的兒童(5年前接受過陌生情境實驗的評估),他們安全型的依戀模式,與他們的父母“在依戀方面的心理狀態”之間(通過AAI評估)有顯著的相關性。
更特別的是,陌生情境實驗的分類能夠預測AAI的結果(Main等,1985)。重要的是,反過來預測也同樣屬實:Main后來進行的研究,以及被世界各地無數研究者復制進行的實驗研究,都證明了根據AAI對父母的分類,也能預測兒童在陌生情境實驗中被分類為安全型還是不安全型,預測的準確率達75%。令人驚奇的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對父母所做的AAI調查,也可以做出同樣準確的預測(vanIJzendoorn,1995)。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