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生不就醬 ,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滿額折

人生不就醬 ,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9019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比別人多一點努力、多一點自律、多一點決心、多一點反省、多一點學習、多一點瘋狂,每一種都多一點點,驚喜隨時就在你我身邊!

「就醬吃點小虧,嚥下去又何妨?」「就醬受點背叛,成全你又何妨?」「就醬委曲一點,土下座又何妨?」我們除了跟人生戰鬥外,也要學會向人生忍氣吞聲。有些東西不是以牙還牙加倍奉還,就可以讓自己過的痛快一點。除了要忍,也必須學會迂迴前進!

目次

01多一點謙虛,成功不是絕對 010
02多一種體驗,貧窮也是一種財富 014
03多一點用心,讓錢自己走過來 020
04多一點認知,把財富看淡泊些 027
05多一點空間,別被名利給枷鎖住 035
06多一點努力,目標就在眼前 041
07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計較 046
08多一點知足,擁有的越多 052
09多一點豁然,看的更遠 059
10多一點虛心,抱怨自然少 065
11多一點細心,成就大事業 072
12多一點無私,處事自然行 080
13多一點觀察,誤會自然解 087
14多一點靜心,想想自己欠缺什麼 093
15多一點淡定,去看待所有事物 098
16多一點反省,就少一次失敗 105
17多一點劣勢,成功道路為你而開 111
18多一點喘息,別留戀權利 118
19多一點心胸,永遠沒有盡頭 125
20多一點著想,為別人留一條路 133

書摘/試閱

多一點謙虛,成功不是絕對

某城市舉辦了一個慈善酒會,出席酒會的幾乎都是身家上億的成功人士,他們中的每一個名字都是這個城市的榮耀。
酒會上,相互熟識的成功人士三三兩兩,手中端著紅酒,面帶笑意交談。只有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邊,沒有人理睬他。
聽說,他是這次酒會上唯一的特邀嘉賓。一位成功人士來到了他的面前,問他是誰。
這個人說:「我是一家報社的專欄作家。」
這是一家不怎麼知名的小報社,酒會上的每一個成功人士,幾乎都有資本和能力把整個報社給買下來。
於是這位成功人士又傲氣十足地問:「那麼你捐了多少錢?」
專欄作家說:「五萬元。」
成功人士聽了哈哈大笑:「你可能走錯了地方,這裡是億萬富翁俱樂部,我們都捐了一百萬元,而且我們都是成功人士。」
專欄作家平靜地說:「我捐了我所有財富的百分之二十五,而你們只捐了百分之一,請問誰更有資格待在這裡呢?」
這位驕傲的成功人士聽罷,登時啞口無言。

海爾總經理張瑞敏曾經說過一句話:「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只有由小到大才是美。」
就是說,凡事只有經過相互比較之後,才能分辨什麼才是真正的美。
同樣的道理,愛心的多少也是相對的。
在億萬富翁眼裡,五萬元只是一個區區小數,但對專欄作家而言卻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因此,這位專欄作家確實要比千萬富翁更有愛心,更有資格出席慈善酒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什麼才是成功,也沒有一個絕對一致的標準,因為上天賦予每一個人的社會背景、才智、資本和機遇本來就是不平等的。
然而,如果你懂得成功只是一個相對的這個道理,你就會理解他們的話了。的確,如果把微軟、沃爾瑪這類世界五百強企業設定為目標,把蓋茨、巴菲特這樣的人視為奮鬥的對象,那他們是不能算成功的。
在大多數為幾萬元甚至更少的月薪而奮鬥的「凡夫俗子」看來,比爾.蓋茨這樣的人物就已經如聖母峰般高不可攀了。如果以他們的成就為參照目標,那絕大多數人只能算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但還是那句話──成功是相對的。
如果你老是以超級富豪為目標,那你只能活在一種挫敗感之中,因為你會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但如果你願意把心態放平和一點,眼光現實一點,把期望值調低一些,你就會比較容易享受到成功的感覺。

有一篇文章叫《成功是個相對值》,裡面對成功的相對概念分析很透徹,作者林夕認為:「成功不是一個完成式,而是進行式。它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相對值,即你實際擁有的與你期望擁有的,二者之間的比值,如果大於等於一,就算成功。」
身家幾百億的比爾‧蓋茨當然是成功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普通上班族或一位普通教師就是失敗的。他們也許一年所賺的錢還比不上蓋茨一天所賺的錢,但對於他們個人而言,其成就感絕不會輸給比爾‧蓋茨。

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應該是一次次對自己的超越,而不應以財富的絕對值來衡量。

多一種體驗,貧窮也是一種財富

一般來說,貧窮是沒什麼值得讚美的。
猶太經典《聖哲箴言》中說,世界上沒什麼比貧窮更糟糕的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邊,天平的另一邊放的是貧窮,而貧窮在重量上將超過所有痛苦的總和。沒有嘗過貧窮之苦,特別是遭人白眼滋味的人,是不會真正懂得人生艱難和世態炎涼的。
但有的時候,貧窮也會成為一種財富。
日本兵庫縣有一個叫丹波的村子,由於土地貧瘠、物產貧乏、交通落後、資訊閉塞,當整個日本都普遍富裕起來的時候,這裡的人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
村民們心裡非常著急,但又沒有辦法脫離貧困。於是,開始向全社會徵集致富良方。

一般人認為,村民們可透過出售物產和資源來換回生活所需。可問題是,這個村子除了貧窮和落後,一無所有。當人們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專家突發奇想,大膽提議:既然只剩下貧窮落後,無可出售,何不出售貧窮和落後?
他向村民們建議:今後村民們不要住在現在的房子裡,要住到樹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要穿樹皮、獸皮,像遠古時代的先民那樣生活,這樣城裡人會來觀光、旅遊,從而會給村民帶來豐厚的旅遊收入。
村民們雖心存疑慮,但由於沒有別的好辦法,只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聽從了專家的建議。
他們的「另類生活」引起了城裡人們的極大好奇。一時間,遊人如織,不到一年時間,丹波村的村民們都富裕起來了。
這則故事說明,當貧窮本身成為一種稀罕物時,不妨運用逆向思維,透過展示「稀罕的貧窮」,把貧窮變成致富的手段。
然而,絕大多數時候,當我們面對貧窮時,並沒有那麼幸運,能夠運用類似丹波村的方法來使自己脫貧。

這時候,貧窮也有可能變成一種財富,但靠的不是專家的建議,而是靠我們自己,看我們是否甘心讓貧窮來左右人生和命運。
有一個韓國男孩,出生在日本。在他四歲時,他的父母帶著全家,心懷憧憬地坐上了回國的臨時客船。
誰知,船行至半途,在大麻島觸礁沉沒。一家人雖然都被救了上來,但父母在日本辛辛苦苦積攢的一點錢,全都被水沖走了……就這樣,全家人兩手空空回到祖國,等待他們的是無邊的貧苦。
回國後,這個家庭又經歷了戰爭帶來的苦痛:男孩的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不幸在戰爭中慘死,他的父親也因戰爭失業了。一家人不得不搬到山腳下的一座寺廟裡。
在這座寺廟裡,十五個家庭擠在一間屋子裡,連個生火的地方都沒有。住在那裡的當然都是窮困潦倒之人,從早到晚,打架的聲音、喊餓的聲音、臨死的呻吟聲不絕於耳,沒有一天能睡好覺。每天他們全家人都得出去找吃的,但即使這樣也很難填飽肚子。
那時候,他們家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酒糟──糧食釀酒後剩下的渣滓。
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這個男孩每天都要去酒廠買酒糟,而且一定要買最便宜的那種,一天兩頓都用酒糟充饑。

因為酒精的原因,他全身一直是紅紅的。日後到公司工作,他之所以能在酒桌上「勝人一籌」,就是小時候吃酒糟練出來的。
這也是貧窮留給他的一種財富。
他的父親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做布料生意。即使在困境中,他的父親也憑著良心做事,所有布料他都一寸不少地量給顧客,末了再免費贈送一點。父親的這一秉性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成為他一生做人的原則。
還在唸小學的男孩,最切膚的感受還是貧窮的苦澀。
午飯時間,其他同學都在吃飯,而他只能拼命往肚子裡灌水。水不能充饑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又如何體會得到?
幸運的是,男孩並沒有在貧窮中沉淪下去,而是利用貧窮給予他的力量,一步步在窮困中崛起。
他二十九歲便出任一家大型企業的董事,三十六歲成為執行總裁,四十七歲登上董事長的大座,五十一歲時當選為議員,終於在六十六歲那一年,他達到了人生的頂峰:當選為大韓民國總統。他,就是李明博。
李明博曾經感慨地說:「我相信,所謂幸福的世界,就是社會安定、經濟安樂以及透過文化而獲得快樂。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與理想,或許都開端於早年如影隨形的貧窮。」
貧窮造就了他堅韌的性格,貧窮也使他確立了遠大的理想,這就是貧窮留給他一生的財富。

每個人無權選擇自己的出身,卻有權選擇自己心靈的存在方式。貧窮雖不值得讚美,但它讓我們體會了人世間的冷暖悲歡,也喚起了我們內心不屈的因數;是貧窮,激勵我們不斷地去改變與超越。所以,貧窮,不僅是痛苦,更是人生的一種財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