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優惠價
:87 折 204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曾華鋒(1965—),湖南邵陽人,教授,博導,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湖南省第八屆社科聯副主席,全國科技與工程倫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9年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01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及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各1項。先后在Ⅸ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及《中國軍事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黨政干部參考》等報刊發表文章100余篇。出版《鑄劍為犁》、 《科學技術與教育》、《自然科學與軍事技術史》、《等待毀滅》、《從物理戰到心理戰》、《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論》等著作8部。
石海明(1981—),河南安陽人,博士,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察哈爾學會網絡外交委員會兼職研究員,《科技日報》評論員,中國智庫網/中國思想庫網專欄作者,《國防科技》雜志編輯。承擔全軍軍事科研項目1項。先后在《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及《自然辯證法研究》、《世界知識》等報刊發表文章100余篇。主編(副)((中外科學家人文素養》,參編《科學技術學導論》,與人合著《從物理戰到心理戰》、《20世紀軍事學名著導讀》、《適應者死亡》、《虎狼之翼一關于科學技術與軍事變革的對話》、《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論》等著作5部。
名人/編輯推薦
序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家安全的邊疆逐漸由自然空間、網絡空間拓展到了認知空間。作為大國戰略博弈的疆域,認知空間中的對抗與沖突是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事物。說它古老,這是因為,物理戰與心理戰,作為兩種基本的作戰樣式,一直是人類戰爭演進的主要支流。其中,所謂的物理戰,是指運用物理學手段所遂行的作戰,其目的是造成對方的身體傷害,也不排除為了達成身體傷害,先行毀壞物體的可能。而心理戰則是運用物理手段所承載的精神信息,攻心奪氣的一種作戰方式,目的是造成對方的精神屈服。①
可以講,物理戰和心理戰這兩種作戰方式都有極其古老的歷史,這里的心理戰顯然就是發生在認知空間的對抗。而說它年輕,是指近年來,有關認知空間的較量,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積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如美軍近年來先后提出了“戰略傳播”、“公共外交”、“思想戰”及“認知戰”等概念。而俄羅斯軍隊則先后提出過“思想戰”、“戰略心理戰”、“戰略信息戰”及“媒體戰”等概念,以呼應認知空間較量的理論需求。除關軍、俄軍外,近年來,英、法、日、德等國的軍隊也在不斷整合有關認知空間對抗的軍事理論。
事實上,認知空間,指的無非就是人類認知活動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是反映人的情感、意志、知識和信念等內容的無形空間。有人講。認知空間危機的作用機制是從微觀到宏觀,即通過個體的或群體微觀的“危機認知酵母”影響整個“政治權力面團”,無需動用武力,僅通過潛移默化的認知空間影響和滲透,就足以顛覆一個國家的政權。當前,伴隨著全球媒體時代的日益走近,國家認知空間安全開始受到全面的威脅和挑戰。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延頓就認為:“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來說,構成主要威脅的,并非來自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來自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①
當然,對于國家認知空間安全戰略地位的認識,最好的注解還是蘇聯的案例。正如我們在本書中所提及的,過去不久的20世紀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世紀。應該說,在這個世紀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與解體。原因之撲朔迷離,震撼之攝人心魄,在人類歷史上恐怕都無出其右者。那么,我們不僅要問,蘇聯為何會走到解體這一步呢?多年來,這一謎題猶如一塊黑色的大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公眾及政治家孜孜以求。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但這其中有一個答案卻是令所有知情人無比震驚的。那就是,拋卻蘇聯內部因素,這是美國精心策劃、布局、發動的一場特殊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場與歷史上所有其他戰爭的戰場迥然不同。這里的不同,主要含義在于,認知空間是一個全新的戰場,其中發生的較量有別于自然空間與技術空間所發生的戰爭。
眾所周知,發生在自然空間的戰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實兵對抗、實體摧毀及實力消耗。②從原始的刀光劍影一直到核武器問世后催生的蘑菇云,自然空間的較量是那樣的觸目驚心。對這種戰爭而言,沒有摧毀,只有絕對摧毀。沒有占領,只有絕對占領。傳統領域中的戰爭的勝利與毀滅、破壞、占領、屠殺等字詞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些戰爭的損失或代價是無比巨大的,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由于安全邊界的模糊性,發生在認知空間的較量,其損失或代價就沒有這般明顯了。
如在冷戰期間,美國對蘇聯實施了潛移默化的認知空間思想攻擊,在被攻擊的后期,國家、民族、政治等概念的含義都遭到肢解或顛覆,人民的思想意識逐漸陷入混亂境地,原本屬于這個民族的高尚、偉大、光榮的歷史記憶及民族英雄,在敵人對意識形態進行的長期操控下,最終被消極地解構,滑向了荒誕的“虛無主義深溝”。這種靜悄悄的戰爭,直到顯現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災難性后果,如人口開始大量死亡,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瓦解,公眾生活方式變革,以及最徹底的“民族精神信仰彌散”,這時,國家顯然已被引向了被毀滅的邊緣,許多人才懵懂地意識到,整個國家遭受到了他人對認知空間的思想攻擊。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國家的心理與精神活動空間,國家認知空間與傳統的陸地、海洋、天空、太空等有形的自然空間不同,也與伴隨著電子技術和互聯網興起而出現的網絡空間有異,國家認知空間是一個無邊、無界、無形、無影但又不可忽視的利益空間與對抗空間。當前,在全球媒體時代,由于大國戰略博弈的日漸升級化、軟性化及隱蔽化,國家認知空間安全問題已越發凸現,充分了解和把握國家認知空間安全的特點與規律,對于我們在新時期構建全面的國家安全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價值。
首先,國家認知空間安全邊界具有模糊性。邊界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匯。
……
可以講,物理戰和心理戰這兩種作戰方式都有極其古老的歷史,這里的心理戰顯然就是發生在認知空間的對抗。而說它年輕,是指近年來,有關認知空間的較量,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積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如美軍近年來先后提出了“戰略傳播”、“公共外交”、“思想戰”及“認知戰”等概念。而俄羅斯軍隊則先后提出過“思想戰”、“戰略心理戰”、“戰略信息戰”及“媒體戰”等概念,以呼應認知空間較量的理論需求。除關軍、俄軍外,近年來,英、法、日、德等國的軍隊也在不斷整合有關認知空間對抗的軍事理論。
事實上,認知空間,指的無非就是人類認知活動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是反映人的情感、意志、知識和信念等內容的無形空間。有人講。認知空間危機的作用機制是從微觀到宏觀,即通過個體的或群體微觀的“危機認知酵母”影響整個“政治權力面團”,無需動用武力,僅通過潛移默化的認知空間影響和滲透,就足以顛覆一個國家的政權。當前,伴隨著全球媒體時代的日益走近,國家認知空間安全開始受到全面的威脅和挑戰。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延頓就認為:“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來說,構成主要威脅的,并非來自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來自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①
當然,對于國家認知空間安全戰略地位的認識,最好的注解還是蘇聯的案例。正如我們在本書中所提及的,過去不久的20世紀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世紀。應該說,在這個世紀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與解體。原因之撲朔迷離,震撼之攝人心魄,在人類歷史上恐怕都無出其右者。那么,我們不僅要問,蘇聯為何會走到解體這一步呢?多年來,這一謎題猶如一塊黑色的大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公眾及政治家孜孜以求。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但這其中有一個答案卻是令所有知情人無比震驚的。那就是,拋卻蘇聯內部因素,這是美國精心策劃、布局、發動的一場特殊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場與歷史上所有其他戰爭的戰場迥然不同。這里的不同,主要含義在于,認知空間是一個全新的戰場,其中發生的較量有別于自然空間與技術空間所發生的戰爭。
眾所周知,發生在自然空間的戰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實兵對抗、實體摧毀及實力消耗。②從原始的刀光劍影一直到核武器問世后催生的蘑菇云,自然空間的較量是那樣的觸目驚心。對這種戰爭而言,沒有摧毀,只有絕對摧毀。沒有占領,只有絕對占領。傳統領域中的戰爭的勝利與毀滅、破壞、占領、屠殺等字詞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些戰爭的損失或代價是無比巨大的,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由于安全邊界的模糊性,發生在認知空間的較量,其損失或代價就沒有這般明顯了。
如在冷戰期間,美國對蘇聯實施了潛移默化的認知空間思想攻擊,在被攻擊的后期,國家、民族、政治等概念的含義都遭到肢解或顛覆,人民的思想意識逐漸陷入混亂境地,原本屬于這個民族的高尚、偉大、光榮的歷史記憶及民族英雄,在敵人對意識形態進行的長期操控下,最終被消極地解構,滑向了荒誕的“虛無主義深溝”。這種靜悄悄的戰爭,直到顯現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災難性后果,如人口開始大量死亡,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瓦解,公眾生活方式變革,以及最徹底的“民族精神信仰彌散”,這時,國家顯然已被引向了被毀滅的邊緣,許多人才懵懂地意識到,整個國家遭受到了他人對認知空間的思想攻擊。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國家的心理與精神活動空間,國家認知空間與傳統的陸地、海洋、天空、太空等有形的自然空間不同,也與伴隨著電子技術和互聯網興起而出現的網絡空間有異,國家認知空間是一個無邊、無界、無形、無影但又不可忽視的利益空間與對抗空間。當前,在全球媒體時代,由于大國戰略博弈的日漸升級化、軟性化及隱蔽化,國家認知空間安全問題已越發凸現,充分了解和把握國家認知空間安全的特點與規律,對于我們在新時期構建全面的國家安全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價值。
首先,國家認知空間安全邊界具有模糊性。邊界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匯。
……
目次
前言
第一章舊戰爭死了?
全球政治覺醒時代
誰讀懂了約瑟夫.奈的無奈?
羅伯特.蓋茨呼應
新理論背后是失敗的辛酸
從軟實力到巧實力:美國在找尋什么?
E緣政治下的新戰爭
第二章戰爭制權理論:從制陸權到制腦權
古代陸權:戰車、城堡及騎兵
近現代陸權:鐵路的力量
海權:“英國治下的和平”興衰
飛機、人造衛星與制空天權
ARPA開啟制網權爭奪
新媒體與制腦權
第三章誰看清了戰神的新面孔?
紛繁的概念
被遮蔽的信息戰
大洋彼岸的新戰爭定律
新戰場:摧毀、控制及塑造
新戰法:從病毒原則談起
第四章制腦權戰爭2.0:新技術
歷史的回聲
美國之音緣何停播?
讀腦術研發:從冷戰中走來
閾下信息影響技術
聚合科技的未來
第五章制腦權戰爭2.0:新理論
意識操縱
戰略傳播
影響戰
戰略信息戰
第六章國家認知空間安全戰略
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濫觴
在民族文化中探尋文化認同
倡導建立國際信息與文化新秩序
后記
附錄一:作者已發表的相關文獻
附錄二:作者已發表的部分文章
中國軍力報告:話語權不對稱孕育的怪胎
軍事游戲:從大眾娛樂平臺到戰略傳播工具
戰爭、通道及大國興衰
適應者死亡:警惕軍事領域的“被動鎖定”
“大棒”背后:美國軍事優勢的支點
制腦權戰爭:會從科幻走人現實嗎?
武備倫理背后的軍事話語權爭奪
生物技術導演未來“貴族”戰爭
書摘/試閱
對此,早在2010年1月21日,希拉里在關于“互聯網自由”的一次演講中,曾專門針對谷歌與我國政府就網絡審查問題宣稱:美國國務院將向促進“互聯網自由”的草根運動提供資金,并把互聯網視為美國政府長期在海外推進意識形態戰略的重要工具。與希拉里有關“互聯網自由”言論遙相呼應的是,美國國防部于2011年2月8日公布的《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也明確提出:“要把爭奪公共空間與網絡空間的主導權和優勢,作為未來美國的戰略方向和重點。”由此可見,新一代的美國安全戰略與外交政策制定者早已將目光投向了由互聯網興起所帶來的技術空間及認知空間,并將其視為拓展美國國家利益的重要領域。美國廣播理事會成員維姆·布什的言論,可謂把美國之音停止對華廣播的實質表述得一覽無余:“工具和手段的變更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戰略,關閉美國之音并不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相反,關閉美國之音對華廣播的步驟,實質上是美國實施意識形態影響戰略的深刻映照,是對互聯網技術未來發展動向的現實呼應。
的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是人類傳播革命的新躍遷,對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傳播學之父威爾伯·施拉姆曾提出的一個有名的“最后7分鐘”理論。他借此表達和描述了傳播革命的迅猛之勢和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深遠影響。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