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五官科學是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緊密結合近年來醫學發展的新趨勢、新進展,詳細介紹了耳鼻咽喉科常用檢查法、根管預備與治療的并發癥及其防治、口腔急診病人支持治療、口腔急診相關解剖和生理、牙髓腔解剖、牙體疾病的治療、眼科檢查法、眼科急癥、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與處理、五官科疾病的護理等內容,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力求文字簡明,強調實用性和對臨床工作的指導性。本書不僅適合醫學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為廣大臨床醫生提供重要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第一節 鼻部檢查法
第二節 咽部檢查法
第三節 喉部檢查法
第四節 耳部檢查法
第五節 頸部檢查法
第二章 根管預備
第一節 工作長度的測定
第二節 根管預備器械
第三節 根管預備方法
第四節 根管冠部預處理在彎曲根管預備中的作用
第五節 鎳鈦機動系統及其預備技術
第六節 根管預備與器械折斷
第七節 根管預備后的不良形態變化及其預防
第三章 根管治療的并發癥及其防治”
第一章 耳鼻咽喉科常用檢查法
第一節 鼻部檢查法
第二節 咽部檢查法
第三節 喉部檢查法
第四節 耳部檢查法
第五節 頸部檢查法
第二章 根管預備
第一節 工作長度的測定
第二節 根管預備器械
第三節 根管預備方法
第四節 根管冠部預處理在彎曲根管預備中的作用
第五節 鎳鈦機動系統及其預備技術
第六節 根管預備與器械折斷
第七節 根管預備后的不良形態變化及其預防
第三章 根管治療的并發癥及其防治”
第一節 根管充填
第二節 根管充填材料
第三節 根管充填時機
第四節 根管充填方法
第五節 根管治療術的預后及其療效評定
第四章 口腔急診病人支持治療
第一節 氣道管理
第二節 氧治療
第三節 機械通氣
第四節 液體治療
第五章 口腔急診有關的解剖和生理
第一節 口腔急診有關解剖
第二節 口腔急診有關生理
第六章 牙髓疾病治療
第一節 牙髓活力測試法
第二節 超聲在根管治療術中的歷史回顧
第三節 超聲儀與超聲根管治療術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超聲的根管殺菌作用
第五節 超聲的根管清理能力
第六節 應用超聲取出根管內堵塞物
第七節 超聲在牙髓病學中的其它應用
第八節 超聲根管治療術的安全性問題
第九節 超聲在牙髓病學中的應用前景
第十節 齲病
第十一節 牙髓炎
第十二節 根尖周炎
第十三節 非齲性牙體硬組織病
第十四節 牙髓一牙周聯合病變
第七章 牙體疾病的治療
第一節 牙折
第二節 牙脫位
第三節 根管治療術后牙體修復
第八章 眼科檢查法
第一節 視力檢查
第二節 眼附屬器及眼球前段的檢查
第三節 眼底各種輔助器械檢查法
第四節 眼壓檢查法
第五節 視野檢查程序及方法
第六節 暗點檢查法
第九章 眼科急癥
第一節 眼外傷
第二節 其他急癥
第十章 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與處理
第一節 眼瞼結構及常見病
第二節 角膜結構及常見病
第三節 結膜結構及常見病
第四節 青光眼
第五節 晶狀體病
第六節 視網膜疾病
第十一章 五官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眼科疾病的護理
第二節 耳鼻咽喉疾病的護理
第三節 口腔科疾病的護理
書摘/試閱
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較明顯,由于病變波及側角所致,常見上肢營養障礙,皮膚增厚,燒傷瘢痕或頑固性潰瘍,發紺發涼,多汗或少汗。下頸髓側角損害可見霍納征。約20%的患者骨關節損害,常為多發性,上肢多見,關節腫脹,關節部位的骨質萎縮、脫鈣、被磨損破壞,但無痛感,這種神經原性關節病稱為夏科關節。
四、延髓空洞癥
其空洞常從脊髓延伸而來,也可為疾病的首發部位。
【輔助檢查】
1.腰穿腦脊液壓力及成份早期多正常,后期蛋白可增高。
2.椎管脊髓碘水造影可見脊髓增寬。
3.脊髓CT或MRI可助確診,尤其是MRI可排除骨質影響,不需注射造影劑,即可清晰顯示空洞的部位、形態、長度范圍,是目前診斷脊髓空洞癥的最佳方法。
【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早期有雙手內在肌萎縮,無力,痛溫覺障礙,以后下肢可有上運動神經元輕癱與脊髓型頸椎病需認真鑒別,尤其成年人x線平片多有頸椎關節病征更易混淆。但本病常有節段性分離型感覺障礙,手及上肌萎縮范圍廣,神經營養障礙多比頸椎病重。頸椎病無延髓癥狀,Queckenstedt試驗梗阻機會比脊髓空洞多,如診斷疑難,MRI可明確診斷。
脊髓空洞癥所致Charcot關節腫脹,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病變需與其他關節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關節結核鑒別。關節腫脹及骨軟骨破壞,而相對不痛為本病特點。
脊髓空洞癥是一種進展緩慢的脊髓病變。病理特征是脊髓內有空洞形成。主要表現為受損節段的痛覺、溫覺消失,肢體癱瘓及營養障礙等。脊髓空洞癥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因先天性脊髓發育異常引起的,也可能繼發于其他脊髓病變,如腫瘤中央組織液化的囊性變等,或由機械因素所造成,即腦室內腦脊液的搏動波的不斷沖擊,導致脊髓中央管逐漸擴大,最終形成空洞。
空洞常起始于頸下部及胸上部的脊髓中央管附近,由此向周圍及上下發展。發生在延髓的空洞稱做延髓空洞癥,但多數有脊髓空洞癥合并存在。
一般發病年齡為20~30歲,男約為女的3倍。發病非常緩慢,早期常是一側或兩側上肢及軀干上部的痛覺、溫覺障礙,而觸覺及深感覺完整或相對地正常,稱作分離性感覺障礙。患者將手放人熱水內不知冷熱。常在手部發生灼傷或刺、割傷后才發現有痛、溫覺的缺損。損傷手指常成潰瘍,因無痛覺,不知保護,以致經久不愈。空洞逐漸擴大,而引起一側或兩側上肢不完全性的癱瘓,大多伴有明顯的手部小肌肉的萎縮,形成“鷹爪”手。如空洞在腰骶部脊髓中,則兩下肢出現感覺障礙和癱瘓,肌肉緊張,被動運動時阻力增高,叩擊肌腱反射亢進。營養障礙也常見,如皮膚發紺、角化過度、無汗或少汗,關節的痛覺缺失,引起關節磨損、萎縮、畸形、腫大、活動度增加,運動時有摩擦音而無痛覺。延髓空洞癥可表現吞咽困難及吶吃,軟腭與咽喉肌無力,懸雍垂偏斜,伸舌偏向患側,患側舌肌萎縮;面神經麻痹,面部痛、溫覺消失,白面的后部逐漸發展到鼻及口;眩暈、耳鳴、步態不穩、眼球震顫等。其他如脊柱側突、后突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亦屬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