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作者焦維新)用最新的 探測成果,向讀者形象地展示了月球的整體特征和區 域風貌;論述了什么是月球文化、月球文化與月球探 測的相互推動作用;講述了人類早期月球探索的有趣 故事,透視了新時期中國、日本、印度和美國月球探 測的突出特點;結合作者自身經歷,介紹了在我國嫦 娥工程立項前廣大科技人員關注月球探測的情況;展 望了未來的載人登月、月球基地建設和月球資源開發 利用的美好遠景。
《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可作為廣大中、小學生 的科普讀物,對從事深空探測的科技人員也有重要參 者價值。
《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可作為廣大中、小學生 的科普讀物,對從事深空探測的科技人員也有重要參 者價值。
作者簡介
焦維新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1965年考入北大,1970年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的主要領域為空間探測技術、行星科學、空間天氣學。經常應邀到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以及央視網等新聞媒體作關于太空問題的專家訪談節目;每年到中小學作幾十場科普講座。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以“嫦娥三號”為背景,結合作者自身經歷,介紹了在我國嫦娥工程立項前廣大科技工作者關注月球探測的情況;用最新的探測成果,向讀者展示了月球的整體特征和區域風貌;講述了人類早期月球探索的有趣故事,透視了新時期中國、日本、印度和美國月球探測的突出特點;展望了未來的載人登月、月球基地建設和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的美好遠景。
序
在北京大學講授“太空探索”課已近二十年,學生選課的熱情和對太空的關注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門課是面向文理科學生的通選課,每次上課限定二百人,但選課的人數有時多達五六百人。近年來,筆者加入了“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除了每年給北大學生上一個學期的課外,還隨團在大、中、小學及公務員中作近百場科普講座,廣大青少年在講座會場所洋溢出的熱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聽課時的全神貫注、提問時的踴躍,特別是講座結束后眾多學生圍著我要求簽名的場面,使我感受頗深,學生對于向他們傳授知識的人是多么的敬重啊!
上述情況說明,廣大中小學生和民眾非常關注太空活動,渴望了解太空知識。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下決心“開設”一門中學生版的“太空探索”課。除了繼續在社會上作科普宣傳外,要寫一部適合于中小學生的太空探索系列科普書,將課堂擴大到社會,使讀者對廣袤無垠的太空有系統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對空間技術的魅力有深刻的體會,從根本上激發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奮發向上,樹立為祖國的科技騰飛貢獻力量的理想。
我在著手寫科普書之前,已經出版了四部關于空間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大學本科教材,包括專為太空探索課編著的教材《太空探索》,但對于寫作系列科普書這還是第一次。提起科普書,人們常用“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來要求,但真正滿足這幾點要求太不容易了。究竟選擇哪些內容,怎樣使讀者對太空探索活動和太空科學知識感興趣,掌握怎樣的深度才能適合更多的人閱讀,這些都是需要逐步摸索的。
為了跳出寫教材的思路,滿足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要求,從寫科普書的開始,我就請夫人劉月蘭做第一個讀者,每寫完兩三章,就讓她閱讀,并區分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內容適合中學生,寫得也較通俗易懂,這部分就通過了;第二種情況,內容還比較合適,但寫得不夠通俗,用詞太專業,對于這部分內容,我進一步在語言上下功夫;第三種情況,內容太深,不適于中學生閱讀,這部分就刪掉了。兒子焦長銳和兒媳周媛都是從事社會科學的,我也讓他們閱讀并提出修改意見。
科普書與教材的目的和要求大不一樣。教材不管寫得怎樣,學生都要看下去,因為有考試的要求;而對于科普書來說,是讀者自我教育自己,如果沒有興趣,看不下去,知識性再強,也達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對科普書的最基本要求是趣味性和可讀性。
自加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后,每年給大、中、小學生作科普講座的次數明顯增多。這個經歷使我對各種文化水平人群的興趣點、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有了直接的感受,因此,寫作思路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總是首先考慮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邏輯性,現在我首先考慮從哪兒入手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然后逐漸展開。科普書不可能有小說或傳記文學那樣的動人情節,但科學上的新發現、科技在推動人類進步方面的巨大推動作用、優秀科學家的人格魅力,這些材料如果組織得好,也是可以引人入勝的。
內容是圖書的靈魂,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我覺得科普書應該給讀者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識。在《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一書中,我不是從介紹古老的“月相”問題入手,而是一開頭就以最新的高清晰圖片介紹月球的表面特征,使讀者在驚訝之余,領略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在創作本叢書時,我盡力在有關的章節中體現這樣的思想:科普圖書不光是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品德。太空探索之路是不平坦的,技術上充滿了挑戰,航天員還要面對生命危險。科學家們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也承受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沒有強烈的探索精神,沒有堅強的戰斗意志,人類不可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叢書”,是一套系統介紹太陽系天體、空間環境、太空技術應用等方面知識的叢書,每冊一個專題,具有相對獨立性,整卷則使讀者對當今重要的太空問題有系統的了解。各分冊的書名是: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揭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巨行星探秘、遨游太陽系、空間天氣與人類社會、人類為什么要建空間站、太空資源、地外生命的365個問題、間諜衛星大揭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知識產權出版社編輯和領導的努力,這十本圖書都已經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本套科普叢書含有大量彩色圖片,主要取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網(space.com)、噴氣與推進實驗室(JPL)和歐洲空間局(ESA)的網站,也有少量圖片取自英文維基百科全書等網站。考慮到科普書的特點,圖片沒有注明出處,在此對這些網站表示衷心的感謝。
焦維新
2013年11月12日
上述情況說明,廣大中小學生和民眾非常關注太空活動,渴望了解太空知識。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下決心“開設”一門中學生版的“太空探索”課。除了繼續在社會上作科普宣傳外,要寫一部適合于中小學生的太空探索系列科普書,將課堂擴大到社會,使讀者對廣袤無垠的太空有系統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對空間技術的魅力有深刻的體會,從根本上激發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奮發向上,樹立為祖國的科技騰飛貢獻力量的理想。
我在著手寫科普書之前,已經出版了四部關于空間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大學本科教材,包括專為太空探索課編著的教材《太空探索》,但對于寫作系列科普書這還是第一次。提起科普書,人們常用“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來要求,但真正滿足這幾點要求太不容易了。究竟選擇哪些內容,怎樣使讀者對太空探索活動和太空科學知識感興趣,掌握怎樣的深度才能適合更多的人閱讀,這些都是需要逐步摸索的。
為了跳出寫教材的思路,滿足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要求,從寫科普書的開始,我就請夫人劉月蘭做第一個讀者,每寫完兩三章,就讓她閱讀,并區分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內容適合中學生,寫得也較通俗易懂,這部分就通過了;第二種情況,內容還比較合適,但寫得不夠通俗,用詞太專業,對于這部分內容,我進一步在語言上下功夫;第三種情況,內容太深,不適于中學生閱讀,這部分就刪掉了。兒子焦長銳和兒媳周媛都是從事社會科學的,我也讓他們閱讀并提出修改意見。
科普書與教材的目的和要求大不一樣。教材不管寫得怎樣,學生都要看下去,因為有考試的要求;而對于科普書來說,是讀者自我教育自己,如果沒有興趣,看不下去,知識性再強,也達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對科普書的最基本要求是趣味性和可讀性。
自加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后,每年給大、中、小學生作科普講座的次數明顯增多。這個經歷使我對各種文化水平人群的興趣點、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有了直接的感受,因此,寫作思路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總是首先考慮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邏輯性,現在我首先考慮從哪兒入手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然后逐漸展開。科普書不可能有小說或傳記文學那樣的動人情節,但科學上的新發現、科技在推動人類進步方面的巨大推動作用、優秀科學家的人格魅力,這些材料如果組織得好,也是可以引人入勝的。
內容是圖書的靈魂,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我覺得科普書應該給讀者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識。在《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一書中,我不是從介紹古老的“月相”問題入手,而是一開頭就以最新的高清晰圖片介紹月球的表面特征,使讀者在驚訝之余,領略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在創作本叢書時,我盡力在有關的章節中體現這樣的思想:科普圖書不光是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品德。太空探索之路是不平坦的,技術上充滿了挑戰,航天員還要面對生命危險。科學家們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也承受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沒有強烈的探索精神,沒有堅強的戰斗意志,人類不可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叢書”,是一套系統介紹太陽系天體、空間環境、太空技術應用等方面知識的叢書,每冊一個專題,具有相對獨立性,整卷則使讀者對當今重要的太空問題有系統的了解。各分冊的書名是: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揭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巨行星探秘、遨游太陽系、空間天氣與人類社會、人類為什么要建空間站、太空資源、地外生命的365個問題、間諜衛星大揭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知識產權出版社編輯和領導的努力,這十本圖書都已經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本套科普叢書含有大量彩色圖片,主要取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網(space.com)、噴氣與推進實驗室(JPL)和歐洲空間局(ESA)的網站,也有少量圖片取自英文維基百科全書等網站。考慮到科普書的特點,圖片沒有注明出處,在此對這些網站表示衷心的感謝。
焦維新
2013年11月12日
目次
第一章 月球概覽
1.全球特征
2.局部特征
第二章 月球文化
1.月球文化的內涵
2.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第三章 月球探測回顧
1.高峰期
2.寂靜期與恢復期
第四章 新時期的月球探測
1.國外的探測活動
2.嫦娥工程
第五章 未來的月球探測
1.俄羅斯要重振航天事業
2.不知美國人想干什么 第一章 月球概覽
1.全球特征
2.局部特征
第二章 月球文化
1.月球文化的內涵
2.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第三章 月球探測回顧
1.高峰期
2.寂靜期與恢復期
第四章 新時期的月球探測
1.國外的探測活動
2.嫦娥工程
第五章 未來的月球探測
1.俄羅斯要重振航天事業
2.不知美國人想干什么
3.日本和印度躍躍欲試
4.嫦娥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六章 人類重返月球
1.人類為什么要重返月球
2.未來載人登月的特點
第七章 全月面著陸點
1.根據科學目標選擇的著陸點
2.月球資源豐富區
3.特殊地形地貌
第八章 月球基地
1.為什么要建立月球基地
2.月球基地的主體結構
3.月球基地的輔助設施
1.全球特征
2.局部特征
第二章 月球文化
1.月球文化的內涵
2.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第三章 月球探測回顧
1.高峰期
2.寂靜期與恢復期
第四章 新時期的月球探測
1.國外的探測活動
2.嫦娥工程
第五章 未來的月球探測
1.俄羅斯要重振航天事業
2.不知美國人想干什么 第一章 月球概覽
1.全球特征
2.局部特征
第二章 月球文化
1.月球文化的內涵
2.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第三章 月球探測回顧
1.高峰期
2.寂靜期與恢復期
第四章 新時期的月球探測
1.國外的探測活動
2.嫦娥工程
第五章 未來的月球探測
1.俄羅斯要重振航天事業
2.不知美國人想干什么
3.日本和印度躍躍欲試
4.嫦娥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六章 人類重返月球
1.人類為什么要重返月球
2.未來載人登月的特點
第七章 全月面著陸點
1.根據科學目標選擇的著陸點
2.月球資源豐富區
3.特殊地形地貌
第八章 月球基地
1.為什么要建立月球基地
2.月球基地的主體結構
3.月球基地的輔助設施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