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陳宇,男,1987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中國計量學院本科畢業,廈門大學碩博連讀,獲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期間,先后在香港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等著名高校作學習交流、訪問研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0多篇,曾參與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部分省市重要領域“十二五”規劃等多項縱向與橫向課題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研究》由陳宇所著,本書在吸收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思想的基礎上,構建起關于福建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模型,實證檢驗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產業結構變遷、區域制度創新以及技術進步等動力要素對于福建經濟增長的真實作用與貢獻程度。總的來說,就福建省經濟增長進行的實證分析涉及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構建,包括動力要素的選擇、生產函數的構造以及計量模型的設定等;二是要素投入的數據處理,包括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估算、產業結構指標的選取、制度創新因素的合成以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等;三是對時間序列進行必要的診斷分析,包括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分析、方差分解以及因果關系檢驗等。顯然,以上理論分析及相關實證檢驗環環相扣,任何一個問題解決的順利與否都直接關系到整個研究的成功或失敗。
目次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緣起
1.2 選題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實意義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結構框架及技術路線
1.4.1 結構框架
1.4.2 技術路線
1.5 研究的主要創新及不足
1.5.1 研究的主要創新
1.5.2 研究的不足之處
第2章 區域經濟增長動力機制
2.1 主流經濟增長理論
2.1.1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2.1.2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增長理論
2.1.3 制度學派的觀點
2.1.4 新政治經濟學派的論調
2.2 描述區域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理論
2.2.1 均衡增長理論
2.2.2 非均衡增長理論
2.3 解釋國內地區經濟增長差異的主要理論
2.3.1 要素投入決定論
2.3.2 國家發展戰略論
2.3.3 地方政府行為論
2.3.4 制度創新推動論
2.4 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2.4.1 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2.4.2 區域經濟增長的要素分類
2.4.3 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分析
第3章 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背景和初始條件
3.1 初始條件與經濟增長
3.1.1 初始條件的指向
3.1.2 文獻回顧
3.2 對福建省經濟增長初始條件的考察
3.2.1 福建省地理環境
3.2.2 福建省地域文化
3.3 海峽西岸經濟區地區發展差距的測度與解析
3.3.1 泰爾指數
3.3.2 海西地區收入差距水平的因子分解
3.3.3 對地區收入差距成因的解析
第4章 福建省人力資本及其量化測算
4.1 人力資本范疇
4.1.1 人力資本的內涵與外延
4.1.2 人力資本的分類
4.1.3 人力資本的投資方式
4.2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4.2.1 人力資本影響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概述
4.2.2 人力資本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
4.2.3 含有人力資本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
4.3 福建省人力資本的測算
4.3.1 人力資本的測算方法
4.3.2 福建省人力資本存量的估算
4.3.3 福建省物質資本存量的估算
4.3.4 福建省人力資本經濟效應的實證分析
4.3.5 福建省人力資本積累存在的問題
第5章 福建省產業結構變遷及其量化測算
5.1 產業結構的范疇
5.1.1 產業結構的內涵與外延
5.1.2 產業結構變遷的影響因素
5.1.3 產業結構變遷的一般趨勢
5.1.4 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
5.2 福建省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5.2.1 福建省三次產業比重分析
5.2.2 福建省產業結構效益分析
5.2.3 福建省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5.2.4 產業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效應
第6章 福建省制度創新及其量化測算
6.1 制度創新的范疇
6.1.1 制度創新的內涵
6.1.2 制度創新的作用主體
6.1.3 制度創新的速度類型
6.1.4 制度創新的決定因素
6.1.5 制度創新的過程要素
6.1.6 制度創新存在的三個隱性問題
6.2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
6.2.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6.2.2 傳統制度學派
6.2.3 新制度學派
6.2.4 當代實證研究成果
6.3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
6.3.1 廠商生產函數
6.3.2 居民消費函數
6.3.3 競爭性均衡
6.4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
6.4.1 產權變革
6.4.2 對外開放
6.4.3 區域市場一體化
6.5 福建省制度創新的量化測度
6.5.1 制度創新指數設計——主成分分析法
6.5.2 福建省產權變革的量化測度
6.5.3 福建省對外開放的量化測度
6.5.4 福建省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量化測度
第7章 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及實證分析
7.1 福建省經濟增長模型——一個生產函數的建立
7.1.1 生產函數概述
7.1.2 經濟增長模型的構建
7.2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
7.2.1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
7.2.2 數據的整理
7.2.4 測算結果及其經驗解釋
7.3 福建省經濟增長動態分析框架的構建
7.3.1 指標體系的構建
7.3.2 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7.3.3 協整關系分析
7.3.4 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
7.3.5 因果關系檢驗
7.4 對閩臺經濟差距的解釋
第8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加快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建議
8.2.1 建設超大型城市——“廈漳泉”直轄市
8.2.2 整合港口資源,堅持以港興省
8.2.3 盤活要素市場,重視現代服務業和高附加值制造業的發展
8.2.4 打造包容型社會,構建服務型政府
8.2.5 增強文化帶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表
Ⅰ福建省對外貿易變動趨勢(1952—2011年)
Ⅱ福建省制度創新指標體系(1978—2011年)
Ⅲ福建省產業結構發展狀況(1952—2011年)
Ⅳ福建省產業結構偏離度和比較勞動生產率(1952—2011年)
Ⅴ福建省人口增長狀況(1949—2011年)
Ⅵ全國分地區就業人員受教育水平(1978—2011年)
Ⅶ分地區輕工業發展經濟指標(2011年)
Ⅷ福建省科教文衛經費變動情況(1952—2011年)
1.1 選題緣起
1.2 選題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實意義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結構框架及技術路線
1.4.1 結構框架
1.4.2 技術路線
1.5 研究的主要創新及不足
1.5.1 研究的主要創新
1.5.2 研究的不足之處
第2章 區域經濟增長動力機制
2.1 主流經濟增長理論
2.1.1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2.1.2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增長理論
2.1.3 制度學派的觀點
2.1.4 新政治經濟學派的論調
2.2 描述區域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理論
2.2.1 均衡增長理論
2.2.2 非均衡增長理論
2.3 解釋國內地區經濟增長差異的主要理論
2.3.1 要素投入決定論
2.3.2 國家發展戰略論
2.3.3 地方政府行為論
2.3.4 制度創新推動論
2.4 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2.4.1 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2.4.2 區域經濟增長的要素分類
2.4.3 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分析
第3章 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背景和初始條件
3.1 初始條件與經濟增長
3.1.1 初始條件的指向
3.1.2 文獻回顧
3.2 對福建省經濟增長初始條件的考察
3.2.1 福建省地理環境
3.2.2 福建省地域文化
3.3 海峽西岸經濟區地區發展差距的測度與解析
3.3.1 泰爾指數
3.3.2 海西地區收入差距水平的因子分解
3.3.3 對地區收入差距成因的解析
第4章 福建省人力資本及其量化測算
4.1 人力資本范疇
4.1.1 人力資本的內涵與外延
4.1.2 人力資本的分類
4.1.3 人力資本的投資方式
4.2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4.2.1 人力資本影響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概述
4.2.2 人力資本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
4.2.3 含有人力資本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
4.3 福建省人力資本的測算
4.3.1 人力資本的測算方法
4.3.2 福建省人力資本存量的估算
4.3.3 福建省物質資本存量的估算
4.3.4 福建省人力資本經濟效應的實證分析
4.3.5 福建省人力資本積累存在的問題
第5章 福建省產業結構變遷及其量化測算
5.1 產業結構的范疇
5.1.1 產業結構的內涵與外延
5.1.2 產業結構變遷的影響因素
5.1.3 產業結構變遷的一般趨勢
5.1.4 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
5.2 福建省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5.2.1 福建省三次產業比重分析
5.2.2 福建省產業結構效益分析
5.2.3 福建省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5.2.4 產業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效應
第6章 福建省制度創新及其量化測算
6.1 制度創新的范疇
6.1.1 制度創新的內涵
6.1.2 制度創新的作用主體
6.1.3 制度創新的速度類型
6.1.4 制度創新的決定因素
6.1.5 制度創新的過程要素
6.1.6 制度創新存在的三個隱性問題
6.2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
6.2.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6.2.2 傳統制度學派
6.2.3 新制度學派
6.2.4 當代實證研究成果
6.3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
6.3.1 廠商生產函數
6.3.2 居民消費函數
6.3.3 競爭性均衡
6.4 制度創新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
6.4.1 產權變革
6.4.2 對外開放
6.4.3 區域市場一體化
6.5 福建省制度創新的量化測度
6.5.1 制度創新指數設計——主成分分析法
6.5.2 福建省產權變革的量化測度
6.5.3 福建省對外開放的量化測度
6.5.4 福建省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量化測度
第7章 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及實證分析
7.1 福建省經濟增長模型——一個生產函數的建立
7.1.1 生產函數概述
7.1.2 經濟增長模型的構建
7.2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
7.2.1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
7.2.2 數據的整理
7.2.4 測算結果及其經驗解釋
7.3 福建省經濟增長動態分析框架的構建
7.3.1 指標體系的構建
7.3.2 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7.3.3 協整關系分析
7.3.4 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
7.3.5 因果關系檢驗
7.4 對閩臺經濟差距的解釋
第8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加快福建省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建議
8.2.1 建設超大型城市——“廈漳泉”直轄市
8.2.2 整合港口資源,堅持以港興省
8.2.3 盤活要素市場,重視現代服務業和高附加值制造業的發展
8.2.4 打造包容型社會,構建服務型政府
8.2.5 增強文化帶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表
Ⅰ福建省對外貿易變動趨勢(1952—2011年)
Ⅱ福建省制度創新指標體系(1978—2011年)
Ⅲ福建省產業結構發展狀況(1952—2011年)
Ⅳ福建省產業結構偏離度和比較勞動生產率(1952—2011年)
Ⅴ福建省人口增長狀況(1949—2011年)
Ⅵ全國分地區就業人員受教育水平(1978—2011年)
Ⅶ分地區輕工業發展經濟指標(2011年)
Ⅷ福建省科教文衛經費變動情況(1952—2011年)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