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新農村:一部歷史(簡體書)
滿額折

新農村:一部歷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農村(一部歷史)》是2009至2011年作者沙親歷的小村新農村建設記錄。《新農村(一部歷史)》用兩條線索交匯歷史與現實。第一,從平民視角,以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是廟會等村落公共生活等各個側面來展示新農村的面貌,並提出思考,小村如何選擇未來?第二,寫了幾個老人親口講述的人生故事,並藉此講述小村半個世紀社會歷史的變遷和複雜。

名人/編輯推薦

沙垚編著的《新農村(一部歷史)》是一本紀實文學,講述了一個村莊的故事。既是后輩學子記錄當代農村的嘗試,也是對自己當下思想狀況的記錄。
書中,作者用兩條線索記錄,把歷史和現實交會起來:一條是作者在村里的行蹤,他親歷的新農村建設;另一條線索是記錄幾個老人親口講述的故事。

2012年4月,曾維康同學的《農民中國: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民的口述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欣然給他作序,最后一句寫道:“期待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能夠涌現出更多的像曾維康一樣的同學,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能做肩負時代責任、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的天之驕子。”一年之后,又看到沙垚同學的《新農村:一部歷史》即將付梓,我感到十分欣喜。我為我們扎根泥土中的傳媒青年自豪,因為這兩本書都體現了青年學子濃郁的鄉土情結和責任意識,有了他們就有了希望。
翻開書稿,立即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鄉土文化氣息和博大的人文情懷。作者自信地寫道:“我要讓書中所有的文字皈依土地”,“我要把文字寫在黃土地上。”書中引用了李大釗1919年發表在《晨報》上的文章《青年與農村》,我很贊同。眼下,一些年輕人漫無目的地在都市漂泊,將青春銳氣消磨殆盡,窮愁嗟嘆,讓人不禁想起李大釗的反問:“到底是都市誤了青年,還是青年自誤?到底是青年辜負了農村,還是農村辜負了青年?”當年,李大釗號召青年“速向農村去吧”,那里“才是你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啊”。近百年后,我們看到像曾維康、沙垚這樣的年輕學子,用各自的方式關注農村、服務農村、心系農村,作為師長深感欣慰!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土地改革到合作化,從集體制到承包制,從新農村到城鎮化,中國農村發生了或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農民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對此,人們不見得都很清楚,而這又是農村政策和文化發展的基礎。沙垚同學的工作就是從這個角度開始的,他嘗試著回答一個問題:當農民離開生活了干百年的窯洞,搬進了新民居,隨之而來的生產、生活方式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是延續傳統的模式,還是照搬城市的模式,抑或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事實上,這個問題不言自明,他所做的就是全景式的描寫,將農民創造的新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從政治、經濟、文化、公共生活、娛樂等各個角度,記錄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小村如何選擇未來?不僅如此,他意識到小村的當下狀況深受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影響,所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幾個老人口述的人生故事串聯起來,以小見大,表現數十年小村的滄桑和變遷,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糾結。中國農村正是在這樣復雜的語境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未來、走向富強。
難能可貴的是,一個長在江南水鄉的學生跑到陜北沙漠邊緣的農村,一待就是一百多天,甚至半個多月不洗腳……其情至真。而此前,他曾走過全國十幾個省市,調研農村發展情況。2007—2009年,他在關中地區做了二百多天的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內生性視角下的農村文化建設:基于華縣皮影六十年發展的調研》,獲得了第六屆北京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他的《土門日記:華縣皮影田野調查手記》2011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五部學生作品入選“清華學生原創計劃”,向百年校慶獻了禮。
我想,這并非偶然,也非巧合,這是辦學理念的必然產物。沙垚同學的成績以及其他不少同學的類似成果,無不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育思想息息相關,即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而這也是對當下新聞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就是讓新聞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馳騁,了解實際、貼近生活,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涵養大抱負、成就大事業。
在向本書作者沙垚同學表示祝賀的同時,我也希望沙垚同學能夠沿著理想之路繼續走下去,心里裝著人民是最大的學問。我也希望有更多學子匯入這個洪流,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平臺上,才能真正有大作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2013年5月16日

目次

引 子
矛盾初現
面對村民的眼淚
第一章 夏龍鳴:打開歷史
驢子后面的小男孩
加入解放軍
甘肅剿匪
縣領導檢閱民兵
與夏應甫的糾紛
第二章 新農村之移民:搬出窯洞
小村就是一個傳說
初入小村
搬出古老的窯洞
楊家溝有了釘子戶
第三章 楊瑞高:從造反派到佛教徒
墻角讀書的老人
造反派信了佛
第四章 新農村之經濟:錢從哪里來
楊瑞德趕集
沒有菜吃了
錢從哪里來
第五章 楊瑞德:反革命家屬
叫魂的人
“一貫道”的傷痕
總要信點什么
第六章 新農村之文化:為什么跳秧歌
秧歌教練要來了
廣播里的喊話
秧歌跳出了什么
第七章 夏應武:靠記憶活著的人
活在四十年前
夏應武的窯洞里
從“文革”走來
不要忘本
第八章 新農村之生活:反思媒介與空間
手機還可以這樣使用
誰看得懂電視
媒介的反思
“飯市”與鄉村傳播
小村公共空間的變遷
第九章 夏崇貴:管“閑事”的總管
“過事”總管
夏崇貴的經歷
第一個開車來找我的人
第十章 新農村之娛樂:“過事”與說喜
婚禮上的說喜
喪禮上的說喜
鄉村說喜班子
第十一章 喜娃:沙漠邊緣的流浪人
何處信天游
世紀年代初的萬元
喜娃與徒弟
“下賤”和“夸名”之間
第十二章 新農村之廟會:靈驗的記憶
靈驗的村神
村里有個廟
廟會委員會的產生
夏家峁廟會的儀式
七月十五:放生廟會
十月初一:平安醮
第十三章 夏龍彩:與神神對話的人
“問神神”與“抬樓子”
一個“人神對話”的案例
夏龍彩:廉頗老矣
第十四章 新農村之工程:神的權力有多大
熱火朝天的工地
廟會的權力有多大
幫畔“抬樓子”
修廟的錢誰出
村廟關系:傳統的再造
第十五章 老楊:小村選擇了他,還是他選擇了小村
半個世紀以來的村兩委換屆
小村在斗爭中選擇
走向式微的斗爭
小村的掌門人
老楊終究是要走的
第十六章 誰的新農村
大手筆的新農村建設
潛藏的危機
小村的債務
小村深層的結構性危機
根本問題:人民群眾還是歷史的創造者嗎?
后記 把文字寫在黃土地上
關于文字
關于鄉村
關于調研
關于本書

書摘/試閱

分析話語邏輯,似乎怪誕,似乎讓人反感,但它又是真實的存在。第一層,是召喚加自覺,召喚起村民的自豪感和榮耀感,要先進,要做別村的榜樣;第二層,是誘惑加要求,甚至有威脅的成分,必須搬。
進而言之,不僅僅是小村,吳毅在《小鎮喧囂:一個鄉鎮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提出“擂”和“媒”兩個,類似于西方政治術語里的“壓制”和“協商”,作者試圖通過這個概念來建構老百姓和鄉村干部之間的關系。從小村來看,這樣的手段幾乎是中國鄉村治理的家常便飯,并在復雜的現實中發揮了正面的作用。為什么?這要求我們必須將之置于各地方復雜的歷史和文化語境中去考量,而不能輕率地加以褒貶。
具體到小村的案例,首先,村民深受“不為最先,不為最后”傳統思想的影響,如果自己是剩下的最后一戶,有千年的歷史作證,必定要吃虧,因此,更多的村民選擇隨大流。
其次,是黨和政府在小村的影響。上面說到夏家峁曾經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2000年之前,夏家峁幾乎與外界老死不相往來。以至于直到今天,這里的很多人還活在六七十年代的記憶中,在那個年代,因為村里出現了“一貫道”,黨以堅決和強勢的姿態處理了不少人,小村的老人們是見過國民黨槍斃村民,砰砰砰地開槍;共產黨槍斃國民黨、邪教教徒,也砰砰砰地開槍,他們知道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惹不起槍桿子。但是,同時他們又相信共產黨,因為這里曾是紅色革命的搖籃,這里的村民對黨的熱愛,是沒得說的。他們相信黨,無論發生什么都要聽黨的話,黨是不會欺騙老百姓的,他們盡管不知道新農村建設將向何處發展,但是他們真的相信黨會帶著他們“走向光明”。
最后,歷史是復雜的。老楊的村級領導班子,一方面,面對的是從國家到鄉鎮的領導;另一方面,面對的是家族、宗派斗爭激烈的村民,他的選擇具有代表性。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無奈,如果僅僅看到一個當權者的顯赫與霸權,而看不到村民的兩難、村兩委的兩難,將不可能真正地了解每一個當下。這也是本書將要討論的重點。
當然,夸贊新村的村民也不在少數。他們說,生活在老村的時候,要串門聊天,得走幾百米,如果下雨天,路更不好走,不如在家睡覺。但新村方便了,戶與戶之間距離近了,路也好走,想打麻將隨時都行。
作為新的生活方式的一種,只要那里的人民居住方式還是按照村落來布局,那么同一個村落之間村民的流動便必不可少。如果有一種客觀條件能夠為村民的交流提供便利,那么村民無疑會選擇它。新村依托交通和環境的便利,原來的村民之間交流方式在新村得到更為方便的延續,或許在這種情況下會誕生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當村民們不再居住在窯洞里,當原來的村落建筑不復存在,村民們如何去適應新的生存環境?當然,我們并不從文化浪漫主義的視角出發來否定這一現象。因為,大多數的村民們畢竟已經從窯洞里搬出來了,住進了樓板房。這對于農民是一個歷史性的變遷,既然已經發生了,就不是“過家家”。我們就沒有必要去燃起農民的懷舊情緒,也不去號召他們回到原來的窯洞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依靠外生性的力量給了農民一棟別墅一個新村,他們的物理空間發生了轉變,那他們的精神空間一定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新居中,他們想繼續原來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可能,他們將完全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還是與原來的窯洞生活方式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來描繪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圖景,卻不是本章幾千字能夠說清楚的。如果將“生活方式”的概念廣義化,可以說本書是對該圖景的一個全角度的描繪。但區區十幾萬字,也只能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P29-3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