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文體娛樂(簡體書)
滿額折

文體娛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8 元
定價
:NT$ 143 元
優惠價
8712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李默編著的《文體娛樂/圖說歷史豐碑》是一部全景式圖文并茂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書沉甸甸的分量。

序言,更增加了本書沉甸甸的分量。

目次

中國音樂產生/001
春秋興盛賦詩/003
中國音樂十二律體系完成/004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編成/005
屈原作《九歌》/008
屈原作《離騷》/009
蕭何作《九章律》/0ll
劉邦作《大風歌》/011
賈誼作《吊屈原賦》/012
《爾雅》成書/013
鼓吹樂和相和歌興起/015
衛宏傳《詩序》/018
梁鴻作《五噫歌》/019
《古詩十九首》與所謂蘇、李酬答詩完成/020
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021
高麗音樂傳人中國/023
西涼樂流行于北方/024
婦女發式日趨豐富/024
謝靈運推動山水詩發展/026
沈約改革詩歌形式新體詩出現/028
謝胱發展山水詩/029
文學家任防去世/03l
宮體詩形成/03l
李善注《文選》/032
變文演唱成熟/033
劉長卿詩作反映安史之亂的惡果/035
陸羽著《茶經》/036
李公佑創作傳奇/037
魏謨諫止文宗觀《起居注》/038
王彥威進《供軍圖》/039
孫過庭寫《書譜》/039
李思訓畫山水/041
中原西域樂器結合/042
元稹撰《鶯鶯傳》/044.
白居易作《長恨歌》《琵琶行》/046
韓愈作《師說》/048
韓愈以文為詩·風格獨特/049
白居易作《與元九書》/051
蔣防作《霍小玉傳》/053
王建作《宮詞》/054.
李商隱作《無題》詩/055
晚唐壁畫驕奢淫逸/056
韋莊作《秦婦吟》/058
蘇、梅倡導詩文改革/059
蘇軾詩歌多姿多彩/061
黃庭堅開詩歌新流派/063
秦觀作《淮海詞》/064
朱淑真作《斷腸詞》/066
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067
契丹文長詩《醉義歌》成/070
嵇琴出現/07l
吳械創古音學/072
汪元量作遺民詩/074
張炎詞風追步姜夔/075
《樂府詩集》結集/076
漢金音樂集于金宮庭/078
中國阿拉伯數學交流/080
中國文化傳人歐洲/082
《大元大一統志》編成/084
白樸作《梧桐雨》/084
任仁發畫《二馬圖》/086
元編政書《元典章》、《元經世大典》/087
元英宗制訂元律/089
喬吉精于散曲/090
聲樂專著《唱論》成書/091
高明所作《琵琶記》上演/092
《洪武正韻》編成/094
潮州音樂發展/096
《高山流水》發展成熟/096
花鼓表演遍及中原/097
中國版畫進人繁榮時期·版畫各流派出現/098
張居正請毀天下書院/100
徐渭作《四聲猿》/101
《金瓶梅》成書/103
顧炎武編《天下郡國利病書》/106
《皇輿全圖》開中國近代地圖先河/107
《大清律》編成/108
《授時通考》編成/109
《律呂正義》編成/110
《九宮大成譜》編成/111
秧歌·高蹺流行于北方/112
西洋音樂進入中國/114
《繡譜》傳刺繡工藝/115
交際舞進人中國/117
江有誥集古音學大成/117
眾多琴派涌現/119
近代節會盛行于民間/120
民間剪紙興盛/122
河北梆子興盛/124
舞獅舞龍遍及全國/126
趙之謙書畫印俱佳/127
電影藝術傳人中國/129
裕容齡姐妹學習西方現代舞/131
學堂樂歌活動興起/132
豐泰照相館拍攝中國第一部電影/133
沈心工配制學堂歌曲《革命軍》/135
地方戲曲全面興起/136
安徽畫風興盛/139
《華氏琵琶譜》編成/141
任頤人物畫出神人化/143
李叔同創作歌曲/145
明星影片公司成立/146
聯華影業復興國片/149
《歌女紅牡丹》轟動全國/151

書摘/試閱

此外,《爾雅》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的自然狀況和社會狀況,因而極為后代所珍視,漢文帝時代就曾把它同《論語》、《孟子》、《孝經》并列于官學,作為通讀古代文獻的基本必讀書。唐文宗將它列為經書,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它流布很廣,校注和研究《爾雅》的學者很多,僅清代到近代就有不下20家。研究集中在校正文字如阮元、嚴元照等,補正注疏如周春,疏證如邵晉涵和郝懿行等以及釋例的如陳玉澍和王國維等等,這些恰恰表明它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漢武帝時,樂府得到加強和擴建,盛極一時。樂府為譜新曲新辭,從全國各地搜集各民族的民間音樂,使民間俗樂經樂府集中、提高后,在漢代宮廷和宮廷以外的音樂生活中展現了豐富多彩的面貌。樂府中民間俗樂的主要體裁為鼓吹樂和相和歌。隨著樂府興盛,鼓吹樂和相和歌也隨之興起。
鼓吹樂源自于西北少數民族的馬上之樂,漢初流人中原,在中國發展、成熟為一個新的樂種。漢代從民間引入宮廷,主要用于宮廷、軍府、官府的儀仗、軍旅和宴饗,是樂府及太常編制的樂種,部分取代了周代雅樂的職能。相和歌則源于北方民間,它由清唱的“徒歌”(亦叫“謠”)發展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再加上管弦伴奏,歌者用“節”打節拍,最后發展成為相和歌。相和歌得名于《宋書·樂志》的“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是“街陌歌謠”與先秦楚聲結合,在宮廷發展的產物。相和歌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于宮廷的元旦朝會、宴飲及祀神乃至民間活動等場合,有娛樂欣賞的性質。相和歌比鼓吹樂應用更為廣泛,影響更大。
相和歌曲目絕大部分是在民間歌謠基礎上加工整理或另填新詞而來的,如《東武》、《太山》兩曲就是齊地民歌經文人填詞而成的,部分則來源于戰國楚聲的舊曲,如《流楚窈窕》。來自民間的相和歌的歌辭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及純真的感情。如描寫官吏劫奪人民的《平陵東》;反映家人思念服役親人的《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病婦臨終托孤和丈夫為饑兒乞討求飲的《婦病行》;描寫孤兒遭兄嫂虐待的《孤兒行》;以及描寫羅敷不畏強暴的《陌上桑》,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由文人創作的相和歌,歌辭內容就比較復雜,有描寫統治者求仙問道的《善哉行》、《西門行》、《步出夏門行》和《董逃行》;有歌頌人民不畏強暴、怒斥權貴走狗的《羽林郎》;有頌揚官吏政跡的《雁門太守行》,均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鼓吹樂的曲調和歌辭起初也來自民間,進人宮廷后,或將原辭換上新辭,或刪除原辭成為器樂曲,但都保留了民間歌曲的純樸內容和特征。如反映愛情忠貞的鐃歌《上邪》;反映反戰情緒的橫吹曲《紫騮馬》;反映戰爭殘酷的鐃歌《戰城南》,都是勞動人民樸素感情的體現,有特別的感動力和社會意義。
鼓吹樂按用途不同,分為四類:一是黃門鼓吹,也叫“長簫”。由天子近侍掌握,在天子宴席、飲膳時用,也有專用于天子儀仗的;二是騎吹,用于儀仗,隨行帝王、貴族等車駕,因用簫、笳、鼓、鞅等樂器在馬上演奏而得名;三是短簫鐃歌,主要用于社、廟、“愷樂”、“郊祀”、“校獵”等盛大活動;四是橫吹,用于隨軍演奏,朝廷常用來賞賜邊將。
相和歌正式樂曲分為引、曲、大曲三類。
引就是引子,僅用笛與弦樂器演奏。曲即中小型樂曲,大多為聲樂曲,可分為吟嘆曲與諸調曲兩類。大曲是大型樂曲,一般是歌舞曲,也有部分聲樂曲與器樂合奏曲,它是相和歌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反映當時藝術水平的部分。大曲是將器樂、歌唱和舞蹈融合一起的形式,是前代宮廷樂舞的延伸,但它摒棄了古樂舞濃厚的宗教色彩,加入了厚重的世俗內容,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加之音樂更為活潑,表現手法更為多樣,又迥異于古樂舞。大曲的音樂結構由艷——曲(解)——趨——亂構成,同時又有平調、清調、瑟調和楚調、側調等調式,可以表現復雜的節奏層次和調式色彩。
鼓吹樂的打擊樂器以鼓最為重要,另外還有靴等。吹奏樂器包括簫(排簫)、笛、笳、角。相和歌常用的樂器則有笙、笛、筑、箏、琴、瑟和琵琶。鼓吹樂和相和歌所使用的樂器,一部分是繼承先秦已有的樂器加以發展,一部分是新出現的樂器,如笳、角、笛(豎吹)、箏、筑、琵琶、箜篌就是漢代新出現的樂器。漢代的琵琶是柄直盤圓的琵琶,與今日的琵琶不同。
在漢代民間俗樂發展起來的鼓吹樂和相和歌,反映了當時民歌發展以及漢族音樂與少數民族音樂融合交匯的情況,在戰國至秦漢的音樂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取代了宮廷雅樂的主導地位,對后世音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兩千多年來,鼓吹樂不僅為封建宮廷儀式音樂所采用,而且深人全國各地的民間音樂。現存的各種鼓吹、吹打、吹歌、管樂、鑼鼓等,都由它繁衍發展而來。
P15-1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