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16 元
定價
:NT$ 96 元優惠價
:87 折 84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孔顏之樂”源自《論語》中《雍也》篇和《述而》篇:孔子稱讚弟子顏子雖然“簞瓢陋巷”生活貧窮,卻“不改其樂”;又自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為何在“人不堪其憂”的環境下顏子卻能“不改其樂”呢?他們“樂”是樂什麼呢?
在國學中“孔顏之樂”是關乎人生境界和修養的問題,雖源自《論語》,可是最早直接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宋初的周敦頤,也就是從那時起,思想家們才開始熱烈討論該問題。本書在全面梳理、總結資料的基礎上,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進行了辨析、闡釋,進而對整個傳統儒學的“孔顏之樂”論,以及它對古人和現代人提升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做出了富有創見的論述,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孔顏之樂”源自《論語》中《雍也》篇和《述而》篇:孔子稱贊弟子顏子雖然“簞瓢陋巷”生活貧窮,卻“不改其樂”;又自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為何在“人不堪其憂”的環境下顏子卻能“不改其樂”呢?他們“樂”是樂什么呢?
在國學中“孔顏之樂”是關乎人生境界和修養的問題,雖源自《論語》,可是最早直接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宋初的周敦頤,也就是從那時起,思想家們才開始熱烈討論該問題。本書在全面梳理、總結資料的基礎上,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進行了辨析、闡釋,進而對整個傳統儒學的“孔顏之樂”論,以及它對古人和現代人提升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做出了富有創見的論述,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
在國學中“孔顏之樂”是關乎人生境界和修養的問題,雖源自《論語》,可是最早直接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宋初的周敦頤,也就是從那時起,思想家們才開始熱烈討論該問題。本書在全面梳理、總結資料的基礎上,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論進行了辨析、闡釋,進而對整個傳統儒學的“孔顏之樂”論,以及它對古人和現代人提升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做出了富有創見的論述,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
目次
緒論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的源起及研究概況
“孔顏之樂”和“樂”的幾種含義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提出的原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的研究概況
第一章 宋明理學中有關“孔顏之樂”的五種詮釋
第一節 與“誠”一體之樂
(一)“所樂何事”
(二)為何能樂
第二節 “仁者與物同體”之樂
(一)置身于萬物的“快活”
(二)“優悠”、“無事”與“心閑”
第三節 “純粹天理”之樂
(一)“純粹天理”的、理想中的自由之樂
(二)德善之中自有其樂
第四節 “理”、“事”合一之樂
(一)實現萬物“生生”之性的“仁人”之樂
(二)“心事合一”的“憂”中之樂
(三)“與理合一”又“與事相麗”之樂
第五節 “良知”“本體”之樂
(一)“自然自得”之樂
(二)“樂是心之本體”,心安即樂
(三)無事、現成、自在之樂
(四)饑食渴飲,無所倚之樂
(五)生意活潑,赤子天然之樂
第二章 宋明理學中獲得“孔顏之樂”的方法
第一節 “無欲”與靜悟的自修及禮樂教化
(一)“無欲”與靜悟的自修
(二)禮樂教化
第二節 “識仁”與“誠敬”
(一)“識仁”
(二)“誠敬”即“存仁”
第三節 “格物窮理”與“居敬涵養”
(一)“格物窮理”與“持敬”
(二)“居敬”與“涵養”
第四節 “禮復仁至”與“踐形為實”
(一)“存誠”與“得道”
(二)復禮敬德,功效濟世
(三)“格物致知”與為實至“仁”
第五節 “順適我心”,“率性而為”
(一)靜悟“自然”,順適我心
(二)“本體功夫”與“格物”“正心”
(三)“良知”自“覺”、自“識”
(四)順應自然,不犯手腳
(五)順心任性,解纜放船
第三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共同點特點及其發展線索
第一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共同特點
(一)在詮釋上的共同特點
(二)在獲得“樂”方法上的共同特點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理論發展線索
(一)由注重外在規律、規范到注重個體內心自適
(二)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
(三)從精英意識到平民心態
(四)由理想追求到現實現成
(五)從“無我”到“有我”
(六)“孔顏之樂”理論發展的內在原因
第四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的地位與作用
第一節 “孔顏之樂”問題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一)“孔顏之樂”問題的內涵與宋明理學的開端
(二)“孔顏之樂”問題內涵的變化與宋明理學的轉向
(三)“孔顏之樂”問題內涵的嬗變與宋明理學的衰弱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在古代儒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古代儒家思想成熟的標志之一
(二)儒家“至樂”區別于釋老“極樂”的標志
第五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貢獻
第一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人生哲學
(一)“孔顏之樂”論拓寬了人生哲學研究內容
(二)“孔顏之樂”論加深了對人生哲學中諸多內容的認識
(三)“孔顏之樂”論提供了幾種不同的人生目的、人生價值
(四)“孔顏之樂”論幫助人們對人生幸福的進一步思考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健康
(一)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健康的理想標準
(二)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疾病的認識、預防及治療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孔顏之樂”和“樂”的幾種含義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提出的原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的研究概況
第一章 宋明理學中有關“孔顏之樂”的五種詮釋
第一節 與“誠”一體之樂
(一)“所樂何事”
(二)為何能樂
第二節 “仁者與物同體”之樂
(一)置身于萬物的“快活”
(二)“優悠”、“無事”與“心閑”
第三節 “純粹天理”之樂
(一)“純粹天理”的、理想中的自由之樂
(二)德善之中自有其樂
第四節 “理”、“事”合一之樂
(一)實現萬物“生生”之性的“仁人”之樂
(二)“心事合一”的“憂”中之樂
(三)“與理合一”又“與事相麗”之樂
第五節 “良知”“本體”之樂
(一)“自然自得”之樂
(二)“樂是心之本體”,心安即樂
(三)無事、現成、自在之樂
(四)饑食渴飲,無所倚之樂
(五)生意活潑,赤子天然之樂
第二章 宋明理學中獲得“孔顏之樂”的方法
第一節 “無欲”與靜悟的自修及禮樂教化
(一)“無欲”與靜悟的自修
(二)禮樂教化
第二節 “識仁”與“誠敬”
(一)“識仁”
(二)“誠敬”即“存仁”
第三節 “格物窮理”與“居敬涵養”
(一)“格物窮理”與“持敬”
(二)“居敬”與“涵養”
第四節 “禮復仁至”與“踐形為實”
(一)“存誠”與“得道”
(二)復禮敬德,功效濟世
(三)“格物致知”與為實至“仁”
第五節 “順適我心”,“率性而為”
(一)靜悟“自然”,順適我心
(二)“本體功夫”與“格物”“正心”
(三)“良知”自“覺”、自“識”
(四)順應自然,不犯手腳
(五)順心任性,解纜放船
第三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共同點特點及其發展線索
第一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共同特點
(一)在詮釋上的共同特點
(二)在獲得“樂”方法上的共同特點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理論發展線索
(一)由注重外在規律、規范到注重個體內心自適
(二)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
(三)從精英意識到平民心態
(四)由理想追求到現實現成
(五)從“無我”到“有我”
(六)“孔顏之樂”理論發展的內在原因
第四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的地位與作用
第一節 “孔顏之樂”問題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一)“孔顏之樂”問題的內涵與宋明理學的開端
(二)“孔顏之樂”問題內涵的變化與宋明理學的轉向
(三)“孔顏之樂”問題內涵的嬗變與宋明理學的衰弱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問題在古代儒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古代儒家思想成熟的標志之一
(二)儒家“至樂”區別于釋老“極樂”的標志
第五章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的貢獻
第一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人生哲學
(一)“孔顏之樂”論拓寬了人生哲學研究內容
(二)“孔顏之樂”論加深了對人生哲學中諸多內容的認識
(三)“孔顏之樂”論提供了幾種不同的人生目的、人生價值
(四)“孔顏之樂”論幫助人們對人生幸福的進一步思考
第二節 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健康
(一)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健康的理想標準
(二)宋明理學“孔顏之樂”論與精神疾病的認識、預防及治療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書摘
我們再來看與“孔顏之樂”密切相關的一個故事,“吾與點也”之樂。
在《論語·先進》篇里記載,孔子曾經問他的弟子們子路、曾點(曾參
父)、冉有、公西華等有什么志向,他們回答不一。子路的志向在使一個處
于內憂外患的千乘之國成為強國,民眾既勇敢又知義禮;冉有則以方圓五六
十里的小國作為治理的對象,也是想在三年內使國民豐衣足食、知樂達禮;
公西華卻以興禮作為自己的志向,愿做個管理禮儀的官員;而曾點則說,自
己志向是在暮春時節,與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孩童,浴于沂水之上,風涼于
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歸于夫子之門。孔子聽罷慨然而嘆:“吾與點也
!”那么,孔子為何單獨深許曾點之志?按說其他弟子以治國安邦、興禮澤
民為己任不正是孔子早年所為之奮斗的理想嗎?不是為了這個理想,孔子又
為何要周游列國呢?實際,問題并不在這里,孔于是從對人生的體悟來看弟
子們的志向的。在孔子看來,其他三個弟子對人生的理解與體會都太膚淺,
都只是流于事功和道德層次,只有曾點所說才是深人人生,超越了事功與道
德境界。雖然曾點并不一定真正體會個中滋味,或略知其味而未有深刻的體
驗,但是他的回答對于孔子來說卻深有感觸,孔子是一步一步踏實走過來的
,是深有體會的,已經真正達到了超越事功與道德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境
界。這便是“吾與點也”之樂典故,這一典故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
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吾與點也”之樂到底是樂什么呢?或說有何可樂呢?人在山水之中體
驗人生,享受自然美景,不再為生活中的一些人事而憂慮,與幾個友人和弟
子們盡興而歸。這種樂實際是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是一種天人合一境界
之樂。他不是一個人獨自欣賞自然風光而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這
便是人與社會的和諧,這與孔子的“老安、友信、少懷”的理想也是一致的
。而人在自然之中享受人生,無憂無慮,此便表現出入與自然的和諧。
由上,無論是顏回之樂與物質生活的關系,還是曾點之樂與事功、道德
之間的關系,都是一樣的,都是屬于超越的關系。也就是說,“孔顏之樂”
不僅是超越貧富等物質享受的,也是超越事功的,同時還是超越于社會道德
倫理。這里所謂“超越”并不是不要物質財富,不是不要功業,也不是不要
倫理道德,更不是否定事跡與功業,破壞社會道德倫理規范,或者與之相矛
盾沖突,而是“有之卻又高于之”。
由上可見,“孔顏之樂”實際主要是在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
諧、個體身心的和諧之中所體會到的自由、自然與安暢,是對人生進行深刻
反思之后所達到的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所謂“精神境界”是指主體對人生
及主體自身與他人、社會、宇宙互相關系的自覺理解與自覺體會,并形成相
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孔顏之樂”便是立足于人生的終極意義的思考下,對
于主體與他人、社會、宇宙關系的自覺理解與自覺體會下形成的儒家最高層
次的精神境界。
P3-P5
我們再來看與“孔顏之樂”密切相關的一個故事,“吾與點也”之樂。
在《論語·先進》篇里記載,孔子曾經問他的弟子們子路、曾點(曾參
父)、冉有、公西華等有什么志向,他們回答不一。子路的志向在使一個處
于內憂外患的千乘之國成為強國,民眾既勇敢又知義禮;冉有則以方圓五六
十里的小國作為治理的對象,也是想在三年內使國民豐衣足食、知樂達禮;
公西華卻以興禮作為自己的志向,愿做個管理禮儀的官員;而曾點則說,自
己志向是在暮春時節,與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孩童,浴于沂水之上,風涼于
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歸于夫子之門。孔子聽罷慨然而嘆:“吾與點也
!”那么,孔子為何單獨深許曾點之志?按說其他弟子以治國安邦、興禮澤
民為己任不正是孔子早年所為之奮斗的理想嗎?不是為了這個理想,孔子又
為何要周游列國呢?實際,問題并不在這里,孔于是從對人生的體悟來看弟
子們的志向的。在孔子看來,其他三個弟子對人生的理解與體會都太膚淺,
都只是流于事功和道德層次,只有曾點所說才是深人人生,超越了事功與道
德境界。雖然曾點并不一定真正體會個中滋味,或略知其味而未有深刻的體
驗,但是他的回答對于孔子來說卻深有感觸,孔子是一步一步踏實走過來的
,是深有體會的,已經真正達到了超越事功與道德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境
界。這便是“吾與點也”之樂典故,這一典故對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
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吾與點也”之樂到底是樂什么呢?或說有何可樂呢?人在山水之中體
驗人生,享受自然美景,不再為生活中的一些人事而憂慮,與幾個友人和弟
子們盡興而歸。這種樂實際是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是一種天人合一境界
之樂。他不是一個人獨自欣賞自然風光而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這
便是人與社會的和諧,這與孔子的“老安、友信、少懷”的理想也是一致的
。而人在自然之中享受人生,無憂無慮,此便表現出入與自然的和諧。
由上,無論是顏回之樂與物質生活的關系,還是曾點之樂與事功、道德
之間的關系,都是一樣的,都是屬于超越的關系。也就是說,“孔顏之樂”
不僅是超越貧富等物質享受的,也是超越事功的,同時還是超越于社會道德
倫理。這里所謂“超越”并不是不要物質財富,不是不要功業,也不是不要
倫理道德,更不是否定事跡與功業,破壞社會道德倫理規范,或者與之相矛
盾沖突,而是“有之卻又高于之”。
由上可見,“孔顏之樂”實際主要是在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
諧、個體身心的和諧之中所體會到的自由、自然與安暢,是對人生進行深刻
反思之后所達到的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所謂“精神境界”是指主體對人生
及主體自身與他人、社會、宇宙互相關系的自覺理解與自覺體會,并形成相
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孔顏之樂”便是立足于人生的終極意義的思考下,對
于主體與他人、社會、宇宙關系的自覺理解與自覺體會下形成的儒家最高層
次的精神境界。
P3-P5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