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汽車類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規劃教材
ISBN13:978730123545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郭烈
出版日:2020/09/04
裝訂/頁數:平裝/334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在分析國內外道交通事故現狀以及導致交通事故因素的基礎上,引出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究意義和主要研究內容,重點闡述和講授車道偏離預警、汽車安全車距預警、行人防碰撞預警、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技術、道路交通標志的識別、智能車路協同、汽車輪胎壓力檢測、輔助制動、智能泊車輔助等關鍵技術的研究現狀、主要方法及依據的原理、典型系統的結構、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內容,以使學生對該領域關鍵技術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和方法,提高汽車的主動安全性能、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以培養車輛工程專業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精英人才作為最終目標。
作者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副所長
名人/編輯推薦
汽車是現代道路交通系統中的重要元素。汽車的廣泛使用在促進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如隨時可能發生的直接危及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等。因此對汽車行車安全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書是編者在多年科研工作成果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國內外最新的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按照車外環境感知與車內駕駛人行為和疲勞狀態監測的順序編寫的。內容新穎、科學性強,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道路交通安全與交通事故
1.1.1 道路交通安全
1.1.2 道路交通事故
1.1.3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類
1.1.4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點
1.1.5 道路交通事故的評價指標
1.2 世界道路交通安全現狀
1.2.1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危機
1.2.2 國外道路交通事故現狀
1.2.3 國內道路交通事故現狀
1.3 道路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
1.3.1 道路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
1.3.2 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措施
1.4 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概述
1.4.1 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4.2 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
1.4.3 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究發展動態
思考題
第2章 車道偏離預警技術
2.1 引言
2.2 車道偏離預警基本組成和技術要求
2.2.1 基本組成
2.2.2 技術要求
2.3 車道偏離預警技術研究進展
2.3.1 國外研究進展
2.3.2 國內研究進展
2.4 基于視覺的車道線檢測方法
2.4.1 基于特征的識別方法
2.4.2 基于模型的識別方法
2.4.3 基于視覺與其他傳感器融合的方法
2.5 車道偏離預警模型
2.5.1 CCP模型
2.5.2 FOD模型
2.5.3 TLC模型
2.5.4 KBIRS模型
2.5.5 基于橫向距離安全性的車道偏離評價
2.6 基于視覺的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的實現
2.6.1 道路圖像預處理
2.6.2 基于Zernike矩的車道標識線識別方法
2.6.3 基于建立梯形感興趣區域的車道標識線跟蹤
2.6.4 車道偏離預警模型的建立
2.7 未來展望
思考題
第3章 汽車安全車距預警技術
3.1 引言
3.2 安全車距預警技術研究進展
3.2.1 國外研究進展
3.2.2 國內研究進展
3.3 前方車輛檢測方法
3.3.1 基于單目視覺的車輛識別
3.3.2 基于立體視覺技術的車輛識別
3.3.3 基于彩色圖像的車輛識別
3.3.4 非視覺傳感器在車輛檢測中的應用
3.3.5 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法的車輛識別
3.4 前方車距測量方法
3.4.1 超聲波測距方法
3.4.2 毫米波雷達測距方法
3.4.3 激光測距方法
3.4.4 視覺測距方法
3.5 安全車距預警模型
3.5.1 安全距離
3.5.2 臨界安全車距分析
3.5.3 典型安全距離預警模型
3.6 基于視覺的安全車距預警系統的實現
3.6.1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前方車輛檢測
3.6.2 基于目標特征和Kalman濾波的車輛跟蹤
3.6.3 基于單目視覺的前方車距測量與本車車速估計
3.6.4 基于安全度的安全車距預警模型
3.7 未來展望
思考題
第4章 行人防碰撞預警技術
4.1 引言
4.2 汽車與行人碰撞事故特點
4.3 行人保護與防碰撞預警技術研究進展
4.3.1 被動安全行人保護研究進展
4.3.2 主動安全行人保護研究進展
4.3.3 紅外夜視輔助系統
4.4 行人檢測方法
4.4.1 基于視覺傳感器的行人檢測
4.4.2 基于紅外傳感器的行人檢測
4.4.3 基于雷達傳感器的行人檢測
4.4.4 基于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的行人檢測
4.5 基于視覺的行人防碰撞預警系統的實現
4.5.1 基于部位特征組合的行人檢測
4.5.2 基于Kalman預測的Camshift行人跟蹤
4.5.3 基于單目視覺的行人距離估計
4.5.4 行人運動方向的確定
4.5.5 行人防碰撞預警規則的確定
4.6 未來展望
思考題
第5章 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技術
5.1 引言
5.2 疲勞駕駛形成原因及預防措施
5.2.1 疲勞駕駛
5.2.2 疲勞駕駛的形成原因
5.2.3 疲勞駕駛的預防
5.3 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技術研究進展
5.3.1 國外研究進展
5.3.2 國內研究進展
5.4 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方法
5.4.1 基于駕駛人生理信號的方法
5.4.2 基于駕駛人生理反應特征的方法
5.4.3 基于車輛運行狀態的方法
5.4.4 基于信息融合技術的檢測方法
5.5 基于視覺的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的實現
5.5.1 駕駛人眨眼頻率的監測
5.5.2 駕駛人嘴部活動的監測
5.5.3 駕駛人頭部運動方向的監測
5.5.4 駕駛人面部朝向的估計
5.6 基于紅外的駕駛人行為與疲勞狀態監測的實現
5.6.1 駕駛人眼睛瞳孔的檢測
5.6.2 基于Harris角點的普爾欽光斑檢測
5.6.3 基于GAZEDIS視線分布的駕駛人疲勞檢測方法
5.6.4 基于貝葉斯網絡融合方法的駕駛人疲勞檢測
5.7 未來展望
思考題
第6章 其他安全輔助駕駛技術
6.1 道路交通標志的識別
6.1.1 引言
6.1.2 研究進展
6.1.3 交通標志檢測方法
6.1.4 未來展望
6.2 智能車路協同技術
6.2.1 引言
6.2.2 車用自組網
6.2.3 車載無線通信協議標準
6.2.4 智能車路協同技術
6.2.5 未來展望
6.3 汽車輪胎壓力監測系統
6.3.1 引言
6.3.2 研究進展
6.3.3 輪胎壓力監測方法的分類
6.3.4 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6.3.5 未來展望
6.4 輔助制動系統
6.4.1 引言
6.4.2 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6.4.3 電子制動輔助制動系統
6.5 智能泊車輔助系統
6.5.1 引言
6.5.2 典型應用情況
6.5.3 智能泊車輔助系統的工作過程
6.5.4 未來展望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2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