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藏族習慣法及其轉型研究》將藏族習慣法放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中進行研究,不僅探討了藏族習慣法的含義、淵源、內容、傳統特征及其現實影響,并重點研究了藏族習慣法的轉型問題。不言而喻,法制建設雖然應該借鑒國際經驗,但更重要的是應該關注本土資源。高原藏區法制建設當然離不開具有民族性、區域性的藏族傳統法律文化的支撐,藏族習慣法應該成為藏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要法源,成為藏區新農村(牧區)建設可依靠的力量,本書恰好填補了這方面研究的空白。
作者簡介
呂志祥,甘肅通清人,法學博士,現為蘭州理工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主要從事環境法及習慣法文化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學術論著10余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項目10余項;先后獲得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獎、省法學優秀成果獎、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等榮譽或獎勵20余項。
名人/編輯推薦
《藏族習慣法及其轉型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導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狀況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和主體結構
上篇藏族習慣法綜論
第一章藏族習慣法及其自然、人文基礎
一、多元視閾中藏族習慣法的含義
二、藏族習慣法的自然生態基礎
三、藏族習慣法的農牧經濟基礎
四、藏族習慣法的宗教哲學基礎
第二章藏族習慣法的淵源
一、藏傳佛教教義
二、藏族傳統道德
三、藏族禁忌及禮儀
四、藏族地方政權及中央政權頒布的相關法律
第三章藏族習慣法的主要內容
一、民事法規
二、經濟法規
三、環境法規
四、刑事法規
五、程序法規
第四章藏族習慣法的傳統特征及早期的作用
一、藏族習慣法結構的傳統特征
二、藏族習慣法內容的傳統特征
三、藏族習慣法文化傳承的傳統特征
四、藏族習慣法早期的作用
第五章藏族習慣法的現實影響
一、藏族習慣法逐步擴張的趨勢
二、藏族習慣法的當代實踐——個案分析
三、藏族習慣法的積極影響
四、藏族習慣法的消極影響
下篇藏族習慣法的轉型分析
第六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動因
一、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二、構建藏區和諧社會的需要
三、促進藏區現代化轉型的需要
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第七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目標
一、重構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二、推動藏族法律傳統的理性化
三、與藏區社會的發展相協調
四、與現代法治相契合
第八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上)
一、市民社會理論的興起與法理學更新
二、市民社會理論與藏族習慣法的轉型
三、型塑藏區市民社會:藏族習慣法轉型的根本途徑之一
四、發展藏區市場經濟:藏族習慣法轉型的根本途徑之二
第九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中)
一、法律與道德的互動關系
二、藏族傳統道德的規范和價值
三、弘揚、重建藏族道德: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二
第十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下)
一、藏區的地理、人文環境與法律供給
二、完善民族自治立法: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一
三、清理、修訂村規民約: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二
四、加強人民調解工作: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三
余論
一、本書的主要觀點
二、可能的創新點
三、局限與不足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藏族習慣法兩則
附錄二:藏區村規民約兩則
附錄三:藏區社會及習慣法調查
后記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狀況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和主體結構
上篇藏族習慣法綜論
第一章藏族習慣法及其自然、人文基礎
一、多元視閾中藏族習慣法的含義
二、藏族習慣法的自然生態基礎
三、藏族習慣法的農牧經濟基礎
四、藏族習慣法的宗教哲學基礎
第二章藏族習慣法的淵源
一、藏傳佛教教義
二、藏族傳統道德
三、藏族禁忌及禮儀
四、藏族地方政權及中央政權頒布的相關法律
第三章藏族習慣法的主要內容
一、民事法規
二、經濟法規
三、環境法規
四、刑事法規
五、程序法規
第四章藏族習慣法的傳統特征及早期的作用
一、藏族習慣法結構的傳統特征
二、藏族習慣法內容的傳統特征
三、藏族習慣法文化傳承的傳統特征
四、藏族習慣法早期的作用
第五章藏族習慣法的現實影響
一、藏族習慣法逐步擴張的趨勢
二、藏族習慣法的當代實踐——個案分析
三、藏族習慣法的積極影響
四、藏族習慣法的消極影響
下篇藏族習慣法的轉型分析
第六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動因
一、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二、構建藏區和諧社會的需要
三、促進藏區現代化轉型的需要
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第七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目標
一、重構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二、推動藏族法律傳統的理性化
三、與藏區社會的發展相協調
四、與現代法治相契合
第八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上)
一、市民社會理論的興起與法理學更新
二、市民社會理論與藏族習慣法的轉型
三、型塑藏區市民社會:藏族習慣法轉型的根本途徑之一
四、發展藏區市場經濟:藏族習慣法轉型的根本途徑之二
第九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中)
一、法律與道德的互動關系
二、藏族傳統道德的規范和價值
三、弘揚、重建藏族道德: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二
第十章藏族習慣法轉型的途徑(下)
一、藏區的地理、人文環境與法律供給
二、完善民族自治立法: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一
三、清理、修訂村規民約: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二
四、加強人民調解工作:藏族習慣法轉型的現實途徑之三
余論
一、本書的主要觀點
二、可能的創新點
三、局限與不足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藏族習慣法兩則
附錄二:藏區村規民約兩則
附錄三:藏區社會及習慣法調查
后記
書摘/試閱
雖然,中部藏區近幾百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部落的血緣聯系在某些地區已逐漸淡化,代之以復雜的地緣關系。在接近漢族地區的半農半牧區和農業區,受漢族地主經濟的影響很大;在牧業區,也出現了雇工剝削。政治上,已確立了中央政權直接管轄下的土司制度和千百戶制度。這一切都對部落的存在造成很大沖擊。但是,由于這里自然條件的惡劣,交通閉塞,再加上牧業經濟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這都使分散的個體牧民經濟無法發展起來,牧民脫離了部落便無法生存,因此,部落制一直是當時藏族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從總體上看,以其人治其地與直接的統治結合,以遠施懷柔與近施羈縻結合,以逆亂平之與善良柔之結合,以分而治之與統而領之結合,這些便是自古以來對藏族部落實施治理的基本傳統,正是這一傳統才保證了藏區的穩定統一,也同時為一定區域范圍部落制度的延續提供了社會條件。
(2)藏族部落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在較早年代,草場為部落公有,共同使用、共同維護。但是,在許多受封歷史悠久的部落首領轄區內,那些世襲部落首領利用對草原分配、調整和持續利用的管理權,逐漸形成了對部分優質草場的私人占有,這種占有在國家管理不及的地方,實際上同所有權無本質的區別。在那些朝廷和地方政府管理作用已明顯的地區,草場是國家所有、部落公共占有與領主占有相結合,私人使用又因牲畜擁有量多少而差別很大。但是由于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封建社會里,一方面是朝廷對國土上各種資源盲目地大量利用,一方面是對私有制的竭力維護。所以,即便是國家實施管理的能力較強的地區,視部落中上層首領和寺院上層僧侶等富有階層對草場的占有或大份額地使用,不是承認也是默認,當局關心的只是賦稅,而不是草場怎樣使用,甚至不關心所有權。在整個社會意識中,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是天經地義的,只是高原草場、高原草地畜牧業的特殊性,加上部落制度的既往傳統,草場的私有化受到兩個方面的限制:一是只適合在相對溫暖濕潤的冬春草場實現,這是自然條件的限制;二是在部落社會里,草場的維護只能靠部落民眾的力量,這是社會條件的限制。這就構成了草原的私有化不完全或不可能徹底的理由。加之,真正確定一個家庭社會地位的財富是牲畜擁有量,草場的使用面積乃至是否占有實際上取決于牲畜的多少,因此,草原的所有權只在群體的意義上受到關注,個體意義上則看重牲畜。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