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評估與恢復重建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典型生態脆弱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技術與模式叢書
ISBN13:978703038705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4/01/01
裝訂:平裝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針對西南山地生態系統脆弱、植被退化嚴重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闡明退化生態系統類型、空間分布以及退化機理的基礎上,從山地植被破壞成因、植被恢復關鍵技術、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技術、農林牧復合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入系統的研究,評價篩選不同退化生態系統類型恢復重建的關鍵技術,優化集成綜合治理模式,確定不同生態綜合治理模式推廣的空間范圍和實施條件,提出綜合整治和管理技術對策。
名人/編輯推薦
序
前言
第1章 西南山地生態環境特征
1.1 西南山地自然環境特點
1.2 西南山地社會經濟概況
1.3 西南山地在區域生態安全中的戰略地位
第2章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
2.1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2.2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問題成因
第3章 西南山地景觀格局及其動態變化研究
3.1 景觀格局動態變化研究方法
3.2 川滇農牧交錯帶景觀格局動態
第4章 西南山地生態脆弱性評價
4.1 生態脆弱性評價理論基礎
4.2 生態脆弱性評價方法
4.3 生態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4 評價結果
第5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技術
5.1 水資源合理利用技術
5.2 植被恢復與建植技術
5.3 生物與工程防治技術
5.4 重大工程沿線生態保護技術
5.5 生態經濟修復技術
5.6 生態安全預警技術
5.7 典型復合生態系統構建技術
第6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1 區域生態恢復與重建的理論基礎
6.2 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3 典型治理模式中的關鍵技術
第7章 典型案例
7.1 云南省縱向嶺谷區生態脆弱性特征及恢復治理
7.2 三峽庫區的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
7.3 干熱河谷區水土流失綜合整治
7.4 汶川地震災區生態修復
7.5 西南巖溶山區石漠化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彩圖
第1章 西南山地生態環境特征
1.1 西南山地自然環境特點
1.2 西南山地社會經濟概況
1.3 西南山地在區域生態安全中的戰略地位
第2章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
2.1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2.2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問題成因
第3章 西南山地景觀格局及其動態變化研究
3.1 景觀格局動態變化研究方法
3.2 川滇農牧交錯帶景觀格局動態
第4章 西南山地生態脆弱性評價
4.1 生態脆弱性評價理論基礎
4.2 生態脆弱性評價方法
4.3 生態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4 評價結果
第5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技術
5.1 水資源合理利用技術
5.2 植被恢復與建植技術
5.3 生物與工程防治技術
5.4 重大工程沿線生態保護技術
5.5 生態經濟修復技術
5.6 生態安全預警技術
5.7 典型復合生態系統構建技術
第6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1 區域生態恢復與重建的理論基礎
6.2 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3 典型治理模式中的關鍵技術
第7章 典型案例
7.1 云南省縱向嶺谷區生態脆弱性特征及恢復治理
7.2 三峽庫區的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
7.3 干熱河谷區水土流失綜合整治
7.4 汶川地震災區生態修復
7.5 西南巖溶山區石漠化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彩圖
目次
總序
前言
第1章 西南山地生態環境特征
1.1 西南山地自然環境特點
1.2 西南山地社會經濟概況
1.3 西南山地在區域生態安全中的戰略地位
第2章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
2.1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2.2 西南山地主要生態問題成因
第3章 西南山地景觀格局及其動態變化研究
3.1 景觀格局動態變化研究方法
3.2 川滇農牧交錯帶景觀格局動態
第4章 西南山地生態脆弱性評價
4.1 生態脆弱性評價理論基礎
4.2 生態脆弱性評價方法
4.3 生態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4 評價結果
第5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技術
5.1 水資源合理利用技術
5.2 植被恢復與建植技術
5.3 生物與工程防治技術
5.4 重大工程沿線生態保護技術
5.5 生態經濟修復技術
5.6 生態安全預警技術
5.7 典型復合生態系統構建技術
第6章 西南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1 區域生態恢復與重建的理論基礎
6.2 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模式
6.3 典型治理模式中的關鍵技術
第7章 典型案例
7.1 云南省縱向嶺谷區生態脆弱性特征及恢復治理
7.2 三峽庫區的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
7.3 干熱河谷區水土流失綜合整治
7.4 汶川地震災區生態修復
7.5 西南巖溶山區石漠化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彩圖
書摘/試閱
(3)土壤區劃
土壤區劃就是對土壤群體進行地理區域上的劃分,主要有兩個原則,一是綜合性,即綜合分析土被結構、分布規律、發生特征和生產性能,以及決定這些特征的全部自然隱私和社會經濟因素;二是強調土壤地帶和農業地帶的一致性。根據該原則,我國學者提出了6級土壤區劃系統:土壤氣候帶(0級)、土壤地區或亞區(1級)、土壤地帶或亞地帶(2級)、土壤省(3級)、土壤區(4級)、土組(5級)、土片(6級)。0~3級是土壤區劃的高級單位,4~6級是低級單位(朱鶴健,2010)。
根據中國土壤分區資料(馬溶之,1957),本研究區的土壤類型屬于西藏東南部高原峽谷山地草原土、山地暗褐色和山地草甸土地區,峨眉山一大涼山山地黃壤與山地灰棕壤地區,橫斷山山地紅壤和山地灰化土地區。
1)西藏東南部高原峽谷山地草原土、山地暗褐色和山地草甸土地區。該區主要包括4個土壤生態區。Ⅰ區,山地熱帶、亞熱帶濕潤森林土壤生態區:主要分布于東喜馬拉雅南翼及其鄰近的察隅一帶。基帶土壤為磚紅壤、赤紅壤和黃壤,往上相應為黃棕壤、暗棕壤、漂灰土、黑氈土、草氈土和寒漠土。森林土壤上限可達海拔3900—4100m。Ⅱ區,高原溫帶濕潤、半濕潤森林灌叢土壤生態區:主要分布于藏東昌都地區的三江流域。基帶土壤為褐土或棕壤,從褐土基帶以上,依次發育了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濕潤的陰坡)、黑氈土、草氈土和寒漠土。Ⅲ區,高原溫帶半干旱灌叢草原土壤生態區: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北坡的雨影區和澤當以上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基帶土壤為巴嘎土或寒氈土,有些地方基帶土壤為寒氈土。巴嘎土分布區大部分被用于牧業,在沙性較重的巴嘎土分布區,風力侵蝕比較嚴重。Ⅳ區,高原亞寒帶半濕潤、濕潤灌叢草甸土壤生態區:主要分布于藏北的那曲東部地區,為丘狀高原向山地河谷的過渡地帶。土壤垂直帶譜結構簡單,基帶土壤為寒氈土(原稱亞高山草甸土),其上為寒凍氈土(原稱高山草甸土)和永凍薄層土(原稱高山寒漠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5)。
2)峨眉山一大涼山山地黃壤與山地灰棕壤地區。該區主要包括川西高原橫斷山縱谷南段季節性干濕交替亞熱帶森林土壤地區,又分為大相嶺南坡一小相嶺北坡山地土壤省、金礦一木里山地土壤省和昭覺一米易半山地土壤省:①大相嶺南坡一小相嶺北坡山地土壤省包括小相嶺北坡、貢嘎山東麓、二郎山西坡和大相嶺南坡及從瀘定到漢源以東金河口一段大渡河谷地,土壤垂直帶譜系為山地紅褐土一山地黃棕壤。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