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思想隨筆集。從英國的金本位制不經意的確立到其與國際金本位制的淵源,從美國歷史上刹那出現的唯一改革到日本歷史上的以退為進,從東亞金融危機到由希臘引發的歐元危機,從人口漲落到國家沉浮,作者旁徵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歷史大潮中的細節,背後卻有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隱喻。
每一個命題都是智慧的沉澱,曾經的過往和現實的無奈,都教會我們:記住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在這些思考中,你可能學不會當下可用的“屠龍之術”,但是可以讓你的思想受到一次深邃的洗滌。
每一個命題都是智慧的沉澱,曾經的過往和現實的無奈,都教會我們:記住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在這些思考中,你可能學不會當下可用的“屠龍之術”,但是可以讓你的思想受到一次深邃的洗滌。
作者簡介
何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已經出版的專著包括《為市場經濟立憲:當代中國財政問題報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經濟學分析》,個人文集包括《出門散步的經濟學》、《不確定的年代》、《胸中無劍》、《失衡之困》、《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主編的學術著作包括:《人民幣懸念》、《中國經濟的夏天: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尋求平衡的發展道路:未來10年的中國與全球經濟》等,並有《世界是平的》、《不可思議的年代》等多部譯著。在國內外重要經濟學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並在各種主流媒體發表財經評論500多篇,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其他學術和社會兼職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匯率專家組成員、財政部國際司顧問、商務部WTO司顧問、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新華社特約觀察員、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青年全球領袖、亞洲社會青年領袖、美中關係委員會青年領袖、Bellagio央行行長及學者小組(30人小組)成員、北京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已經出版的專著包括《為市場經濟立憲:當代中國財政問題報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經濟學分析》,個人文集包括《出門散步的經濟學》、《不確定的年代》、《胸中無劍》、《失衡之困》、《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主編的學術著作包括:《人民幣懸念》、《中國經濟的夏天: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尋求平衡的發展道路:未來10年的中國與全球經濟》等,並有《世界是平的》、《不可思議的年代》等多部譯著。在國內外重要經濟學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並在各種主流媒體發表財經評論500多篇,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其他學術和社會兼職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匯率專家組成員、財政部國際司顧問、商務部WTO司顧問、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新華社特約觀察員、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青年全球領袖、亞洲社會青年領袖、美中關係委員會青年領袖、Bellagio央行行長及學者小組(30人小組)成員、北京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一個經濟學者的思想遠遊
經濟學家的鑰匙在別處丟了,他卻在路燈底下尋找,理由是只有這裡有燈光。
經濟學家只喜歡看自己能夠看得懂的現象,但這個世界偏偏只靠經濟學是看不懂的。
時代的霧霾越來越重,燈光依舊昏暗。
請告訴經濟學,我出門遠遊了。
一個著名經濟學者對這個時代的深沉思考。
黃金路上的波折,繁華背後的危機,衰退中的掙扎前行……
看似必然的歷史,其間千絲萬縷的偶然性,造就了今天的經濟萬象。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在,為了更好地向未來提問,最好的辦法是腳踏大地、慢慢行走。
一個經濟學者的思想遠遊
經濟學家的鑰匙在別處丟了,他卻在路燈底下尋找,理由是只有這裡有燈光。
經濟學家只喜歡看自己能夠看得懂的現象,但這個世界偏偏只靠經濟學是看不懂的。
時代的霧霾越來越重,燈光依舊昏暗。
請告訴經濟學,我出門遠遊了。
一個著名經濟學者對這個時代的深沉思考。
黃金路上的波折,繁華背後的危機,衰退中的掙扎前行……
看似必然的歷史,其間千絲萬縷的偶然性,造就了今天的經濟萬象。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在,為了更好地向未來提問,最好的辦法是腳踏大地、慢慢行走。
序
經濟學家喜歡開自己的玩笑。有個笑話是這么說的:
一個經濟學家在路燈下邊東找西找。有個好心的路人過來幫忙。路人問經濟學家:“你在找什么呀?”
經濟學家說:“我在找我的鑰匙。”
兩個人找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路人最后忍不住問經濟學家:“你肯定鑰匙是丟在這里了嗎?”
經濟學家說:“不是啊,我好像把鑰匙落在車庫了。”
路人奇怪了:“那你怎么在這里找啊?”
經濟學家說:“因為只有這里才有燈光啊。”
經濟學家只喜歡看他們能夠看得見的東西。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并非僅僅依靠經濟學就能完全看清楚的。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讀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薩繆爾森說:“要領悟經濟分析的優美結構,僅僅需要有邏輯感,和能夠對于經濟學這樣的思維體系竟會對整個世界上億萬人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感到驚奇。”我仍然能夠記得在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如遭雷擊的震撼感覺。從那之后,我就開始不停地學習經濟學。
學習經濟學,既給我帶來了智力上的愉悅,也給我帶來了內心的寧靜。
我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過一套經濟學前沿譯叢。在叢書的序言中,我寫道:
走進經濟學的神殿,人們不禁生出高山仰止的感慨。年輕的學子頓時會感到英雄氣短,在這個美侖美奐的殿堂里做一名工匠,付出自己一生的辛勤努力,哪怕只是為了完成窗欞上的雕花都是值得的。
我也給《經濟學家茶座》寫過一篇短文,叫《腦力鍛煉》,里面寫道:
學習經濟學讓人樂觀而平和。經濟學家相信“看不見的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利,在一定條件下,反而能促成社會公利的增加。盡管有“在一定條件下”這一限制,但是我已經覺得這是我見過的社會思想中最樂觀的了。學習經濟學,讓人覺得所有的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而且這解決的辦法不用我們煞費苦心地設計,只要承認人們追求利益的正當性,同時又善于引導人們的逐利行為就行了。經濟學充滿了機智,它讓我們這些平庸的人們充滿信心,并且快樂。
但是,當我努力親近經濟學的時候,現實的世界卻離我越來越遠。讀博士期間,我曾在哈佛做過兩年訪問學生。去哈佛之前,我以為所有的經濟學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自由放任”。到哈佛之后,老師才告訴我,所有的經濟學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答案是:“It depends”(視情況而定)。當時,我仿佛一個剛上岸的水手,踩到了岸上,卻感到陸地在顫動,我已經不知道什么才算是真實的感覺。數年之后,依然青澀的我到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任務是協助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卡德(Olivier Blanchard),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可是,我越是努力地想用主流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教授對話,他越是感到煩躁。他想讓我告訴他,中國經濟到底是什么情況,但我卻對此一無所知。
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之后,我主要做政策研究。這個工作讓我眼界大開,我不再僅僅是在書齋里讀書,還要學會去認識現實世界。我在國內到處跑,去過北大荒的農場,下過山西的煤礦,看過東莞的小工廠,也參觀過沒有一個工人的全自動化車間。我能夠和政府官員一起討論中國面臨的問題,如何判斷形勢,如何設計政策。在這種時候,往往是我向身處一線的同志們學習,他們所掌握的信息量、思考問題的深度,都令我深深敬佩。我在世界各地到處跑,跟各國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一起開會,也向全球頂級的投資經理請教我根本看不懂的衍生金融產品。今天在迪拜,明天在古巴。但當我的興奮勁過了,想找回經濟學,想真心誠意地用經濟學的理論解釋我所見到的現實世界,卻發現經濟學已經從當年的朝氣蓬勃、樂觀自信變得暮氣沉沉、猶疑不決。
霧霾越來越濃。路燈昏黃而枯槁。我怎么也找不到鑰匙。 算了,我不找了。
我開始了漫無目的的閱讀。
我讀歷史,為的是從歷史中看清現在。克魯格曼(Krugman)曾經說過,經濟學家只有一個樣本,那就是歷史。但歷史讀得越多,和我的初衷越遠。我發現自己找不到一種令人信服的歷史規律,反而迷戀上了歷史中的偶然性。歷史的道路沒有交通標示,到處是交叉小徑。你可能會看到隱約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閱讀歷史的真正收獲不是讓你感到,原來自古如此,而是讓你越讀越覺得熟悉的東西是陌生的,簡單的東西是復雜的。閱讀歷史學,能讓你更加多思、審慎。
我讀心理學,為的是更好地認清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你會覺得經濟學里那個得意洋洋的“理性人”假設是那么的淺薄。行為經濟學在經濟學領域突然流行,相信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感到原來的“范式”太過粗鄙。行為經濟學的背后,是腦神經科學的飛躍發展。人們對自己的認識逐漸清晰,但也更加深切地看到,我們的認知模式有那么多的缺陷。過去的自大狂妄,讓我們羞愧難當、面紅耳熱。閱讀心理學,能讓你更加謙卑、自省。
我讀地緣政治學,原本是當做一個副業,想在國際政治領域也有所涉獵。或許純屬誤打誤撞,地緣政治學和主流的國際政治理論其實格格不入。地緣政治學不是沙龍里外交官和貴族們的學問,它是風塵仆仆的旅行者的見識。如同我初讀戴蒙得(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一樣,我這才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助。拿破侖那么不可一世,他可曾戰勝俄國的寒冬?中亞草原上的匈奴騎兵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這條鞭冥冥中在何人之手?
我自許為職業讀者,和職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一樣,讀書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課。盡管閱讀的范圍看似漫無邊際,但讀來讀去,我發現,有價值的閱讀似乎只是為了教導我們要更加虛心、更加謙卑。
讀得多了,我也曾經想把自己的心得寫成書。其實已經有了寫作的計劃。我計劃寫一本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書,以國際金融為窗口,眺望歷史的風景。我也想過寫一本關于地緣政治的學習筆記,記錄下來我對地緣政治的理解,并通過寫作,把我感到陌生的一些地緣政治熱點地區了解得更清楚。我還想過寫一本顛覆理性人假設的書,但我深知這一命題的宏大,遠非現在的我所能駕馭,也許要再等十年二十年才敢動筆。
我還算是一個勤奮的寫作者,這些年已經動手寫了一些類似素材的東西,零零星星地發表在《SOHO小報》、《信睿》、《財經》等雜志上。原本希望當素材的量足夠多了,就把它們串起來,寫成書。我曾經在《財經》上寫過一篇《半生緣》,透露過自己的一些心路歷程和寫作計劃。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我仍然一本書也沒有完成。
人生已經過半,除了一如既往的渾渾噩噩,我已經開始感覺到一些緊迫感。之所以把以前寫過的一些素材類的零七碎八的東西攢在一起,出這本書,也是因為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想起來就覺得非常焦急。這本書只是一個半成品的倉庫,堆得亂七八糟。對我自己而言,它時刻是個提醒,讓我想到還有那么多許諾沒有兌現。我把那篇《半生緣》也收錄在這本書中,做本書的跋,好讓自己每讀一遍,就慚愧一次。
這些年來,我寫的應景式的財經評論其實也不少,但那些都是浮云,我就全部棄之不顧了。我會繼續自己的探險式的閱讀,一任海風把我這艘沒有槳的小船帶到未知的目的地。我會回來的,因為我依然深深眷戀著經濟學。這里是我的故鄉。但希望歲月切磋琢磨,讓我能有改變,經濟學也有改變。
如果你遇到經濟學,請告訴她,我出門遠游了。
一個經濟學家在路燈下邊東找西找。有個好心的路人過來幫忙。路人問經濟學家:“你在找什么呀?”
經濟學家說:“我在找我的鑰匙。”
兩個人找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路人最后忍不住問經濟學家:“你肯定鑰匙是丟在這里了嗎?”
經濟學家說:“不是啊,我好像把鑰匙落在車庫了。”
路人奇怪了:“那你怎么在這里找啊?”
經濟學家說:“因為只有這里才有燈光啊。”
經濟學家只喜歡看他們能夠看得見的東西。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并非僅僅依靠經濟學就能完全看清楚的。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讀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薩繆爾森說:“要領悟經濟分析的優美結構,僅僅需要有邏輯感,和能夠對于經濟學這樣的思維體系竟會對整個世界上億萬人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感到驚奇。”我仍然能夠記得在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如遭雷擊的震撼感覺。從那之后,我就開始不停地學習經濟學。
學習經濟學,既給我帶來了智力上的愉悅,也給我帶來了內心的寧靜。
我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過一套經濟學前沿譯叢。在叢書的序言中,我寫道:
走進經濟學的神殿,人們不禁生出高山仰止的感慨。年輕的學子頓時會感到英雄氣短,在這個美侖美奐的殿堂里做一名工匠,付出自己一生的辛勤努力,哪怕只是為了完成窗欞上的雕花都是值得的。
我也給《經濟學家茶座》寫過一篇短文,叫《腦力鍛煉》,里面寫道:
學習經濟學讓人樂觀而平和。經濟學家相信“看不見的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利,在一定條件下,反而能促成社會公利的增加。盡管有“在一定條件下”這一限制,但是我已經覺得這是我見過的社會思想中最樂觀的了。學習經濟學,讓人覺得所有的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而且這解決的辦法不用我們煞費苦心地設計,只要承認人們追求利益的正當性,同時又善于引導人們的逐利行為就行了。經濟學充滿了機智,它讓我們這些平庸的人們充滿信心,并且快樂。
但是,當我努力親近經濟學的時候,現實的世界卻離我越來越遠。讀博士期間,我曾在哈佛做過兩年訪問學生。去哈佛之前,我以為所有的經濟學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自由放任”。到哈佛之后,老師才告訴我,所有的經濟學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答案是:“It depends”(視情況而定)。當時,我仿佛一個剛上岸的水手,踩到了岸上,卻感到陸地在顫動,我已經不知道什么才算是真實的感覺。數年之后,依然青澀的我到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任務是協助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卡德(Olivier Blanchard),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可是,我越是努力地想用主流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教授對話,他越是感到煩躁。他想讓我告訴他,中國經濟到底是什么情況,但我卻對此一無所知。
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之后,我主要做政策研究。這個工作讓我眼界大開,我不再僅僅是在書齋里讀書,還要學會去認識現實世界。我在國內到處跑,去過北大荒的農場,下過山西的煤礦,看過東莞的小工廠,也參觀過沒有一個工人的全自動化車間。我能夠和政府官員一起討論中國面臨的問題,如何判斷形勢,如何設計政策。在這種時候,往往是我向身處一線的同志們學習,他們所掌握的信息量、思考問題的深度,都令我深深敬佩。我在世界各地到處跑,跟各國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一起開會,也向全球頂級的投資經理請教我根本看不懂的衍生金融產品。今天在迪拜,明天在古巴。但當我的興奮勁過了,想找回經濟學,想真心誠意地用經濟學的理論解釋我所見到的現實世界,卻發現經濟學已經從當年的朝氣蓬勃、樂觀自信變得暮氣沉沉、猶疑不決。
霧霾越來越濃。路燈昏黃而枯槁。我怎么也找不到鑰匙。 算了,我不找了。
我開始了漫無目的的閱讀。
我讀歷史,為的是從歷史中看清現在。克魯格曼(Krugman)曾經說過,經濟學家只有一個樣本,那就是歷史。但歷史讀得越多,和我的初衷越遠。我發現自己找不到一種令人信服的歷史規律,反而迷戀上了歷史中的偶然性。歷史的道路沒有交通標示,到處是交叉小徑。你可能會看到隱約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閱讀歷史的真正收獲不是讓你感到,原來自古如此,而是讓你越讀越覺得熟悉的東西是陌生的,簡單的東西是復雜的。閱讀歷史學,能讓你更加多思、審慎。
我讀心理學,為的是更好地認清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你會覺得經濟學里那個得意洋洋的“理性人”假設是那么的淺薄。行為經濟學在經濟學領域突然流行,相信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感到原來的“范式”太過粗鄙。行為經濟學的背后,是腦神經科學的飛躍發展。人們對自己的認識逐漸清晰,但也更加深切地看到,我們的認知模式有那么多的缺陷。過去的自大狂妄,讓我們羞愧難當、面紅耳熱。閱讀心理學,能讓你更加謙卑、自省。
我讀地緣政治學,原本是當做一個副業,想在國際政治領域也有所涉獵。或許純屬誤打誤撞,地緣政治學和主流的國際政治理論其實格格不入。地緣政治學不是沙龍里外交官和貴族們的學問,它是風塵仆仆的旅行者的見識。如同我初讀戴蒙得(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一樣,我這才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助。拿破侖那么不可一世,他可曾戰勝俄國的寒冬?中亞草原上的匈奴騎兵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這條鞭冥冥中在何人之手?
我自許為職業讀者,和職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一樣,讀書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課。盡管閱讀的范圍看似漫無邊際,但讀來讀去,我發現,有價值的閱讀似乎只是為了教導我們要更加虛心、更加謙卑。
讀得多了,我也曾經想把自己的心得寫成書。其實已經有了寫作的計劃。我計劃寫一本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書,以國際金融為窗口,眺望歷史的風景。我也想過寫一本關于地緣政治的學習筆記,記錄下來我對地緣政治的理解,并通過寫作,把我感到陌生的一些地緣政治熱點地區了解得更清楚。我還想過寫一本顛覆理性人假設的書,但我深知這一命題的宏大,遠非現在的我所能駕馭,也許要再等十年二十年才敢動筆。
我還算是一個勤奮的寫作者,這些年已經動手寫了一些類似素材的東西,零零星星地發表在《SOHO小報》、《信睿》、《財經》等雜志上。原本希望當素材的量足夠多了,就把它們串起來,寫成書。我曾經在《財經》上寫過一篇《半生緣》,透露過自己的一些心路歷程和寫作計劃。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我仍然一本書也沒有完成。
人生已經過半,除了一如既往的渾渾噩噩,我已經開始感覺到一些緊迫感。之所以把以前寫過的一些素材類的零七碎八的東西攢在一起,出這本書,也是因為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想起來就覺得非常焦急。這本書只是一個半成品的倉庫,堆得亂七八糟。對我自己而言,它時刻是個提醒,讓我想到還有那么多許諾沒有兌現。我把那篇《半生緣》也收錄在這本書中,做本書的跋,好讓自己每讀一遍,就慚愧一次。
這些年來,我寫的應景式的財經評論其實也不少,但那些都是浮云,我就全部棄之不顧了。我會繼續自己的探險式的閱讀,一任海風把我這艘沒有槳的小船帶到未知的目的地。我會回來的,因為我依然深深眷戀著經濟學。這里是我的故鄉。但希望歲月切磋琢磨,讓我能有改變,經濟學也有改變。
如果你遇到經濟學,請告訴她,我出門遠游了。
目次
自序
銀鞋子,黃金路
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
最後一枚金幣打了勝仗
銀鞋子,黃金路
重返金本位制
羅斯福、白銀與中國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高尚者”的通行證
波拉尼一家
白色革命家
帝國拯救者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黑的,還是白色?黃的!
向後轉!向前走!
向後轉!向前走!
誰會為阿根廷哭泣?
不平靜的高加索
塵封緬甸
果殼中的伊朗
中東局外局
衰退中的一代
從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貨幣死了,民主死了
沒有船長的船
誰發動了東亞金融危機
加州旅館希臘分店
歐元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
衰退中的一代
未來一百年
未來一百年
致命的第一次接觸
矛和盾的軍備競賽
網路戰
紮進西方心臟的一根尖刺
人口漲落,國家浮沉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什麼是地緣政治?
哈耶克大戰凱恩斯
黑猩猩教我們玩政治
傳染病和基督教
狗知道,法律不知道
為什麼“磚家”說的都是錯的
跋半生緣
後記
銀鞋子,黃金路
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
最後一枚金幣打了勝仗
銀鞋子,黃金路
重返金本位制
羅斯福、白銀與中國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高尚者”的通行證
波拉尼一家
白色革命家
帝國拯救者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黑的,還是白色?黃的!
向後轉!向前走!
向後轉!向前走!
誰會為阿根廷哭泣?
不平靜的高加索
塵封緬甸
果殼中的伊朗
中東局外局
衰退中的一代
從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貨幣死了,民主死了
沒有船長的船
誰發動了東亞金融危機
加州旅館希臘分店
歐元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
衰退中的一代
未來一百年
未來一百年
致命的第一次接觸
矛和盾的軍備競賽
網路戰
紮進西方心臟的一根尖刺
人口漲落,國家浮沉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什麼是地緣政治?
哈耶克大戰凱恩斯
黑猩猩教我們玩政治
傳染病和基督教
狗知道,法律不知道
為什麼“磚家”說的都是錯的
跋半生緣
後記
書摘/試閱
怎麼樣才能說服美國人民?克萊頓說得好:“要讓美國人震驚,只需要告訴他們真相,告訴他們全部的真相。”他在歐洲時,給國內發回的報告中寫道:“成百萬的人正在慢慢地餓死。”他說,要想在未來十年避免戰爭,援助歐洲是唯一的選擇。沃爾特•李普曼是美國最著名的記者。在他剛25歲的時候,希歐多爾•羅斯福總統就說,他是全美國的年輕人中最有才華的一個。李普曼經常和克菜頓、艾奇遜和肯南交流,他從1947年4月和5月起,開始連續在報紙上呼籲,歐洲經濟已經瀕臨破產,美國必須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歐洲統一起來,迅速實現經濟復蘇。公眾輿論和國會政治很快發生了轉變,各大報刊都開始熱議馬歇爾提出的歐洲復興計畫。
經過國會的討論,哈裡•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4月簽署了歐洲復興計畫。美國從一個隻關心自家門前雪的化外之國,漸漸變成了世界的領袖。就連在國會裡反對馬歇爾計畫最厲害的塔夫脫議員,也認為美國不能退回到孤立主義了。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突然去世之後,作為副總統被扶正的。這個來自密蘇里州的農家子弟年輕時在家務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過兵,戰爭結束後做過買賣,後來一路誤打誤撞地進了政壇,出人意料地給羅斯福當副總統。當他接任總統一職之後,沒有人期待他能幹好總統這份工作,而他也的確缺乏羅斯福的人格魅力和雄才大略。但杜魯門知道時勢造英雄,馬歇爾計畫的推出,讓美國的外交政策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和魄力。艾奇遜引用莎士比亞《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話說,在國際危機最黑暗的時刻,杜魯門表現出“黑夜裡哈裡的一點英雄形象”,他使盟友們放心,讓敵人們膽寒。
從1947年6月到1951年年底,馬歇爾計畫大約提供了130億美元的援助。按照今天的美元計價,援助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按照當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相當於今天的5000億美元。在馬歇爾計畫實施的幾年間,歐洲經歷了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從1947到1952年,歐洲的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戰前的水準。戰後前幾年的貧窮和饑餓已不復存在,西歐經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空前發展。
馬歇爾計畫是有史以來最慷慨的一次援助。之所以能有馬歇爾計畫,是因為首先有了馬歇爾將軍。儘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湧現出了那麼多功勳卓著的將領,但是沒有一位能夠像馬歇爾那樣高貴。當馬歇爾將軍剛剛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時候,美國軍隊還不足20萬人,在全世界排名第19位,屈居葡萄牙和比利時這些小國之後。軍官們還在練習騎馬作戰,士兵們沒有足夠的武器,演習的時候扛的是硬紙板剪出來的步槍。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無人能夠匹敵的超級軍事強國。但馬歇爾將軍從不居功自傲,他把指揮諾曼地登陸這樣的歷史功績讓給艾森豪。美軍進入歐洲戰場之後,馬歇爾提醒艾森豪,一定要給蒙哥馬利留足面子,因為他是“英國唯一的英雄”。鑒於馬歇爾的卓越功勳,美國國會曾決定授予馬歇爾最高軍銜“陸軍元帥”,卻被他拒絕。馬歇爾反對的理由是英文中元帥MarshaI的讀音和他的名字相同,“FieldmarshalMarshall”(馬歇爾元帥)聽起來很彆扭,實際上是因為他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銜高於提拔他的潘興將軍。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軍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
波茨坦會議期間,有人給馬歇爾捎來一籃子土豆、萵苣、胡蘿蔔、蠶豆、捲心菜,這是他的妻子凱薩琳的無字家書——該回家種花務農了。馬歇爾在戰爭一結束就遞交了辭呈,但退役不到十天,就被杜魯門派到中國,調停國共兩黨。當馬歇爾被任命為國務卿的消息傳出,杜魯門的支援率馬上大幅度提高。馬歇爾計畫能夠被美國國會和公眾接受,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馬歇爾將軍身上的這種凜然的高貴氣質。
原來高尚也可以成為高尚者的通行證。但是,歷史從來都不是單色的,而是雜色的。如果說馬歇爾計畫純粹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崇高行為,那麼為什麼這一計畫的結果反而是冷戰呢?儘管馬歇爾計畫在實施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公開和透明,但是,就連國會議員們都不知曉的是,馬歇爾計畫也資助了中央情報局(CIA)最早的秘密行動。可要說馬歇爾計畫不過是披著利他主義外衣的擴張政策,那麼美國為什麼心甘情願幫助歐洲,哪怕歐洲國家迅速成長為美國的競爭對手?馬歇爾計畫付諸實施後,接受了美國禮物的歐洲國家,很快就出現了反美情緒。法國公開禁止銷售代表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美國駐歐洲的使館經常成為示威抗議的目標,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裝防震玻璃窗。
高尚者和卑鄙者都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通行證,但能走出去多遠,要看你有多強大。當你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時候,你想幹好事就幹好事,想幹壞事就幹壞事,管他的。
……
經過國會的討論,哈裡•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4月簽署了歐洲復興計畫。美國從一個隻關心自家門前雪的化外之國,漸漸變成了世界的領袖。就連在國會裡反對馬歇爾計畫最厲害的塔夫脫議員,也認為美國不能退回到孤立主義了。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突然去世之後,作為副總統被扶正的。這個來自密蘇里州的農家子弟年輕時在家務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過兵,戰爭結束後做過買賣,後來一路誤打誤撞地進了政壇,出人意料地給羅斯福當副總統。當他接任總統一職之後,沒有人期待他能幹好總統這份工作,而他也的確缺乏羅斯福的人格魅力和雄才大略。但杜魯門知道時勢造英雄,馬歇爾計畫的推出,讓美國的外交政策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和魄力。艾奇遜引用莎士比亞《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話說,在國際危機最黑暗的時刻,杜魯門表現出“黑夜裡哈裡的一點英雄形象”,他使盟友們放心,讓敵人們膽寒。
從1947年6月到1951年年底,馬歇爾計畫大約提供了130億美元的援助。按照今天的美元計價,援助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按照當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相當於今天的5000億美元。在馬歇爾計畫實施的幾年間,歐洲經歷了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從1947到1952年,歐洲的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戰前的水準。戰後前幾年的貧窮和饑餓已不復存在,西歐經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空前發展。
馬歇爾計畫是有史以來最慷慨的一次援助。之所以能有馬歇爾計畫,是因為首先有了馬歇爾將軍。儘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湧現出了那麼多功勳卓著的將領,但是沒有一位能夠像馬歇爾那樣高貴。當馬歇爾將軍剛剛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時候,美國軍隊還不足20萬人,在全世界排名第19位,屈居葡萄牙和比利時這些小國之後。軍官們還在練習騎馬作戰,士兵們沒有足夠的武器,演習的時候扛的是硬紙板剪出來的步槍。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無人能夠匹敵的超級軍事強國。但馬歇爾將軍從不居功自傲,他把指揮諾曼地登陸這樣的歷史功績讓給艾森豪。美軍進入歐洲戰場之後,馬歇爾提醒艾森豪,一定要給蒙哥馬利留足面子,因為他是“英國唯一的英雄”。鑒於馬歇爾的卓越功勳,美國國會曾決定授予馬歇爾最高軍銜“陸軍元帥”,卻被他拒絕。馬歇爾反對的理由是英文中元帥MarshaI的讀音和他的名字相同,“FieldmarshalMarshall”(馬歇爾元帥)聽起來很彆扭,實際上是因為他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銜高於提拔他的潘興將軍。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軍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
波茨坦會議期間,有人給馬歇爾捎來一籃子土豆、萵苣、胡蘿蔔、蠶豆、捲心菜,這是他的妻子凱薩琳的無字家書——該回家種花務農了。馬歇爾在戰爭一結束就遞交了辭呈,但退役不到十天,就被杜魯門派到中國,調停國共兩黨。當馬歇爾被任命為國務卿的消息傳出,杜魯門的支援率馬上大幅度提高。馬歇爾計畫能夠被美國國會和公眾接受,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馬歇爾將軍身上的這種凜然的高貴氣質。
原來高尚也可以成為高尚者的通行證。但是,歷史從來都不是單色的,而是雜色的。如果說馬歇爾計畫純粹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崇高行為,那麼為什麼這一計畫的結果反而是冷戰呢?儘管馬歇爾計畫在實施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公開和透明,但是,就連國會議員們都不知曉的是,馬歇爾計畫也資助了中央情報局(CIA)最早的秘密行動。可要說馬歇爾計畫不過是披著利他主義外衣的擴張政策,那麼美國為什麼心甘情願幫助歐洲,哪怕歐洲國家迅速成長為美國的競爭對手?馬歇爾計畫付諸實施後,接受了美國禮物的歐洲國家,很快就出現了反美情緒。法國公開禁止銷售代表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美國駐歐洲的使館經常成為示威抗議的目標,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裝防震玻璃窗。
高尚者和卑鄙者都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通行證,但能走出去多遠,要看你有多強大。當你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時候,你想幹好事就幹好事,想幹壞事就幹壞事,管他的。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