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背水成陣,擊殺趙軍二十萬,趙歇伏首馬前。
東向擊齊,殺俘楚軍二十萬,上將龍且授首。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談笑定三秦。
垓下之圍,十面絕陣,霸王別姬,沛公一戰定天下!
木罌疑兵,擒魏豹如覆掌。
楚漢相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勝利者劉邦與失敗者項羽之外,就是那個背著劍闖蕩江湖的的小子韓信。他比劉邦少了痞性,比項羽多了孤傲,與蕭何相比缺了世故,與樊噲相比又多了天真,他謙卑而又自傲,他壯志凌雲又心存困惑,韓信生得卑微,死得憋屈,但過程却是轟轟烈烈、蕩氣迴腸。
本書講述了韓信一生從市井小民到一代戰神的崛起之路,透過作者流暢詼諧的筆觸娓娓道來,既充滿激情,又生動活潑,根據大量的史料,揭露了韓信諸多不為人知的祕密,還原一代戰神韓信短暫而偉大的傳奇人生。
作者簡介
姜狼
男,自由職業者,酷愛歷史文學,對亂世歷史的研究和寫作有濃厚的興趣,如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曾出版過多部反映亂世精彩歷史的作品。這些作品包括《五代十國風雲錄》、《金戈鐵馬--劉宋帝國興亡錄》、《血濺江東--南北朝蕭氏帝國往事》、《三國原來是這樣》、《逐鹿天下--北周北齊四十年爭霸史》等。
序
清朝乾隆年間,舉人包彬曾寫過一首《淮陰侯廟》,感慨楚漢之際一代戰神韓信的悲喜人生,詩如下:
鳥盡良弓勢必藏,
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
爭肯為臣負漢王。
韓信在歷史上的名氣有多大?看看韓信的人生和那些著名人物的人生糾纏不休就知道了:千古一聖劉邦、千古一雄項羽、一代雌虎呂雉、一代賢相蕭何。不過韓信出名,並不是靠傍著名人炒出來的,而是用自己睥睨千古的軍事天才,在群雄的盛宴中強行分走一杯羹,譜寫了一首讓人擊劍長歎、感慨萬千的人生傳奇。
世人記住韓信的,不僅是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還有許多在歷史上閃閃發光的成語:一飯千金,胯下之辱,婦人之仁,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推陳出新,傳檄而定,大張旗鼓,背水一戰,各自為戰,為民請命,置之死地而後生,十面埋伏,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人心難測,肝膽塗地,肝膽照人,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個古人能和一條成語聯繫起來,就足以垂名青史,何況有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成語,韓信想不出名都難。對於韓信來說,他在意的並不是名垂青史,而是名垂當世。人活一世,何必圖萬世虛名,能在當時的一方天地中證明自己的偉大,足夠了!
無論是名垂當世,還是名垂青史,韓信都做到了。兩千二百多年前,韓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自漢以後,韓信一直以來都是不可思議的「現象」,直到現在依然如是。歷代帝王將相如過江之鯽,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能被歷史牢牢記住的又有幾人?但歷史卻牢牢記住了韓信。
劉邦以治國為不朽,張良以奇謀為不朽,項羽以熱血為不朽,而韓信,以用兵為不朽!看看明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茅坤怎麼評價韓信用兵的:
「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出自《史記鈔》
歷代善用兵者多矣,但茅坤只認可韓信為兵仙,足見韓信在軍事上的超絕地位。
從出人意料的登壇拜將開始,韓信的人生軌跡如火箭般躥升,手眼通天,橫劍成國,讓人目不暇給,歎為觀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談笑定三秦。
木罌疑兵,擒魏豹如覆掌。
背水成陣,擊殺趙軍二十萬,趙歇伏首馬前。
東向擊齊,殺俘楚軍二十萬,上將龍且授首。
垓下之圍,十面絕陣,霸王別姬,沛公一戰定天下!
如果把兩千二百多年前橫空出世的大漢帝國比喻成一座豐碑的話,那麼,漢高祖劉邦就是這座豐碑的碑身,矗立在歷史的醒目處,供後人膜拜憑弔;韓信,則是這座豐碑的基座,雖然沒有碑身那麼耀眼奪目,但所有人都知道,沒有基座,也就沒有這座豐碑。
自從秦末著名的泥腿子陳勝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無數個出身寒微的草根不甘心接受命運的殘酷判決,他們不甘淪為草芥,他們渴望一飛沖天。他們要用熱血和青春,甚至是生命來向蒼天大地證明:歷史的豐碑,人人有份!不能者下之,能者為之!
歷代有許多從底層草根中強勢殺出的英雄人物,但能以「叫花子」身分最終封王成神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創明朝二百七十七年江山的叫花子朱元璋,一個就是韓信。韓信雖然名為王孫,實則草根,最落魄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生存對韓信來說幾成奢望。
沉重的苦難,沒有壓倒韓信,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每個人都會有夢想。機會面前,人人未必平等,草根固然不如豪貴子弟近水樓臺,但作為一個草根,如果你連最基本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是沒有資格去夢想成功的,不能也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同情。
看看韓信吧!
無論青少年時期有多少的困窘,受過多少人的污辱和恥笑,韓信還是勇敢地活下去。因為韓信心中有一個夢想,一個所有男孩都曾經有過的夢想。即使被所有人拋棄,韓信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他還在努力向命運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韓信的人生傳奇,其實就是一本勵志書,讀懂了韓信,也就讀懂了苦難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堅持更可貴,沒有什麼比勇氣更讓人感動。出身草根沒什麼,只要你努力,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雖然韓信的人生最終以悲劇收場,但那只是政治的失敗,而不是信心和勇氣的失敗。根據著名的木桶理論,韓信這只木桶上有許多合乎尺寸的堅實木板,有軍事板、信心板、勇氣板,唯獨有一塊政治短板,直接葬送了韓信的輝煌前程。
韓信缺少足夠的政治能力,也就是政治情商,更直白地講,就是不會做人。從這個角度看,項羽、韓信其實都倒在了同一個地方,他們都是多智商,少情商。所不同的是,項羽的失敗在於他高估了自己,而韓信的失敗,則是低估了對手。
平生自負兵學無解,得志升龍之後,韓信目中無人,得罪了官場上近乎所有實權派。當韓信輕鄙地當面辱罵樊噲是屠狗輩的時候,他的悲劇命運就已經不可逆轉。聰明人心裏瞧不起誰,不會說出來,面上依然春風和氣。當所有人都站在你的對立面時,你就已經失敗了。
韓信做事聰明,做人不聰明,他沒有參透權力之於人的得失關係。韓信沒有從做人的利害關係上去分析他和劉邦的關係,以為天下底定,就可以和皇帝陛下共富貴,長餉食祀,千秋在信一人。只是韓信沒有想過,劉邦可以與蕭何共富貴,可以與張良共富貴,甚至可以和樊噲共富貴,但絕對不可以和韓信共富貴!
原因,其實很簡單:臥虎之側,誰睡其酣!
蕭何、張良本事通天,也不足以對劉邦的天下造成威脅,更遑論樊噲這個屠狗妹夫。而韓信是當時公認的天下第一名將,用兵如鬼神翻覆,人皆不能測。劉邦能消滅項羽,韓信戰功最大,一旦韓信和劉邦刀兵相見,誰敢說劉邦能笑到最後?
為了大漢千秋萬代,韓信必須死,但如果韓信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天下底定之後,迅速交出兵權,示劉邦以歸野遊逸之志,終生不入官場半步,劉邦還是可以放韓信一條生路的。一千五百多年後的明朝開國大將湯和就遠比韓信拎得清、看得透,要不是湯和及時交出兵權,以釋君主之疑,朱元璋是不會放過他的。
可韓信選擇的卻是挾功抗上,自負凌人的絕路,長樂宮中的地獄之門已經緩緩朝著韓信打開,而韓信卻還昂首踏了進去。陰險毒辣的呂雉一聲令下,一段不可複製的人生傳奇就此化為一縷雲煙,消失在蒼茫天際。興衰榮辱,空空如也。
韓信生得卑微,死得憋屈,但過程卻是轟轟烈烈、盪氣迴腸。一歎韓信胯下受辱,再歎韓信功垂宇宙,三歎韓信兔死狗烹。在這個巨大的人生反轉過程中,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醜、智與愚、忠與奸,淋漓盡致地噴灑在歷史的醒目處,寫就了一幅不可再得的人生畫卷。
從所有人鄙棄的懦夫,到所有人認可的戰神,其間發生了許多故事……
目次
一、秦失其鹿,而群雄逐之/013
二、千古雙雄──項羽與劉邦/018
三、蹭飯吃的韓信/027
四、漂母的一飯之恩/032
五、從我的胯下爬過去/038
六、仗劍從項王/045
七、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053
八、破釜沉舟,鉅鹿封神/056
九、沛公定關中/064
十、千古不朽鴻門宴/071
十一、韓信的選擇:項羽還是劉邦?/079
十二、漢王不欲就天下乎,奈何斬壯士!/085
十三、月下追韓信/093
十四、築壇拜將/101
十五、漢王問對/108
十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19
十七、奇襲陳倉/126
十八、定三秦/132
十九、向東,向東!/142
二十、東渡黃河/151
二十一、彭城之戰/159
二十二、韓信出關/168
二十三、黃河上漂浮的木罌/176
二十四、底定河東/184
二十五、天下九塞、太行八陘/192
二十六、李左車獻計/199
二十七、破趙之策/206
二十八、韓信的魚餌/211
二十九、背水一戰/218
三十、大將軍問廣武君/232
三十一、反擊項羽/242
三十二、漢王竊兵符/250
三十三、被出賣的酈食其/257
三十四、成皋拉鋸戰/267
三十五、濰水囊沙破龍且/272
三十六、大丈夫定諸侯,奈何做假王!/281
三十七、武涉說齊王/287
三十八、蒯徹說齊王/294
三十九、鴻溝,中分天下?/302
四十、重圍垓下/309
四十一、垓下決戰/315
四十二、項羽之死/321
四十三、韓信失兵權,劉邦做皇帝/331
四十四、衣錦還鄉/339
四十五、削藩/349
四十六、雲夢之計/358
四十七、狂妄的韓信/367
四十八、剷除異姓王/377
四十九、反臣陳豨 /386
五十、誰是謀殺韓信的真凶?/392
五十一、長樂宮,韓信之死/396
五十二、悲聲餘響/401
書摘/試閱
01 秦失其鹿,而群雄逐之
秦王政二十六年,即西元前二二一年,中國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年。在這一年,秦國將軍王賁率秦軍從燕國南下,攻破臨淄,俘虜田氏齊國最後一任齊王建。關東六國中最有實力的齊國被消滅,標誌著秦國統一戰爭的徹底勝利。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帝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嬴政統一了天下,卻沒有統一人心,因為六國已經立國數百年,分封制的思想基礎非常雄厚。六國舊貴族面對亡國,多數不服氣,老子的祖業,憑什麼就白給了你姓嬴的?刻薄的人也許會咒罵嬴政:「天知道你姓嬴還是姓呂?」
嬴政知道這些諸侯的子孫在想什麼,為了消除隱患,嬴政下詔把各國的兵器都運到咸陽,熔成十二個金人,號為「翁仲」,諸侯子孫沒了兵器,看他們拿什麼造反?同時,嬴政還強行把諸侯國富人約十二萬戶遷到了咸陽,就近控制。
嬴政是個好大喜功的雄主,面對自己創作的偉大作品,他自然要讓天下人知道,否則這幅畫給誰欣賞?天下都是他的,他愛上哪就上哪,誰也管不著,也不敢管。
嬴政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他有一個宏大的志願,就是要遊遍祖國大好河山。當然,讓天下人見識一下始皇帝的赫赫威儀才是最重要的。
嬴政一邊遊行示威,一邊用嚴刑酷法來震懾天下人,秦法向以嚴厲著稱。秦文公時,法有三族罪,即「父族、母族、妻族」。公孫鞅變法時,「令人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到了嬴政時代,刑法更加嚴厲殘酷,比較著名的死刑就有族(滅族)、車裂(五馬分屍)、具五刑(類似於凌遲)、坑(活埋)、定殺(溺死)。
當然,秦朝法律中有一條現代人非常熟悉:「失期,法皆斬。」就是說如果戍卒沒有按事先指定的時間到達服役地點,無論有什麼不可預料的客觀困難,所有人都要被殺掉,打響反秦頭炮的陳勝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被逼反的。
自滅齊之後,秦朝統一不過十年,統治便危機四伏,天下人皆恨始皇帝暴政。始皇帝三十七年(前二一○)七月二十日,千古一帝嬴政病死於巡遊途中。嬴政死前發書給長子嬴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但是,被趙高扣下了。
如果嬴政的天下能順利傳到長子嬴扶蘇手中,秦朝還是大有希望度過危機的。嬴扶蘇「為人仁」,是塊守業的好料子。如果嬴扶蘇和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調個位子,不見得嬴扶蘇做得會比劉恆差多少。
但當時嬴扶蘇並不在始皇帝身邊,而是被打發到了塞北,和將軍蒙恬一起防禦匈奴人。留在始皇帝身邊的是幼子嬴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都不喜歡嬴扶蘇,便改立了嬴胡亥。
二十一歲的嬴胡亥在一片混亂中即位,成為秦朝第二位皇帝,即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秦二世。嬴胡亥的即位,標誌著秦朝「以暴治國」的政策不但沒有任何改變,反而變本加厲,最終將本可以千世萬世的大秦帝國在瞬間推進歷史的墳墓。
第一個敲響秦王朝喪鍾的,是來自陽城的「泥腿子」陳勝。
陳勝的傳奇性,並不在他反抗暴秦,而在於他造反時說的那句震爍千古的真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作為一個社會底層的「草根」,面對累世公卿獨吞蛋糕的殘酷社會,他站在大澤鄉的那塊高坡上,迎著瓢潑大雨,大聲斥責著這不公道的歷史規律,他要推翻這個顛倒的世界。
因為這個,他才是陳勝,否則他什麼都不是。
秦二世元年(前二○九)秋七月,因為大雨阻道,陳勝帶著九百人無法按期前往漁陽服兵役,按法當斬,窮急之下的陳勝決定「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為了九百名兄弟的生存,陳勝要和命運玩一場賭博。
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帝百戰打拼出來的大秦帝國,此時已經徹底分崩瓦解。
秦朝之所以在完成統一之後僅僅十五年就徹底崩潰,原因大致有三個:
一、秦始皇暴力治國的非常態方式。
二、六國雖亡,但六國宗族勢力依然強大,這也是秦朝崩潰後,六國得以迅速復國的主要原因。
三、六國舊貴族之所以在短時期內迅速復活,還要得益於一個歷史大背景,就是秦統一之後實行的郡縣制是新興事物,而諸侯分封制已經沿襲了上千年,在社會心理上根深蒂固,當時大多數人都對郡縣制不理解,對分封制還有著強烈的感情。
早在陳勝起義之初,陳勝就自稱要為楚國名將項燕復仇,頭號軍師吳廣在旁邊裝神弄鬼,取得了大澤鄉戍卒的支持。當陳勝的軍隊攻佔了陳郡(今河南淮陽)之後,陳地父老就有意尊陳勝為楚王,正式建立屬於陳勝個人的江山,因為陳勝也是楚人。
正在陳勝竊喜的時候,大梁(今河南開封)雙傑張耳和陳餘卻極力反對陳勝稱王。二人都是分封制的擁護者,他們勸陳勝不要稱王,而是改立六國之後,利用六國的力量反秦,則可事半功倍。面對誘人的王位,陳勝拒絕了張耳、陳餘的進諫,在陳郡自立為楚王,國號張楚,意為復興楚國。
陳勝雖然「貴」為楚王,但他實際上控制的地盤並不大,無論是六國舊貴族,還是「泥腿子」新貴,都沒把陳勝當盤菜,不過是打著陳勝的旗號渾水摸魚罷了。比如被陳勝派往趙國擴大地盤的親信武臣,就在張耳、陳餘的鼓動下,於陳勝起兵一個月後,自稱趙王。
陳勝對武臣的背叛極為憤怒,甚至要誅武臣的九族,但即使滅了武臣九族,那又能如何?在野心勃勃的天下諸雄看來,陳勝又有多少號召力呢?雖然陳勝立舊魏國公子魏咎為魏王,但也不過順水推舟而已,陳勝不下任命書,魏咎照樣可以自立為王。齊國的舊王族田儋則根本沒有經過陳勝的同意就自立為齊王,說明陳勝根本無力控制六國局面。田儋有兩個著名的堂弟:田榮、田橫。而魏王魏咎的弟弟在歷史上遠比魏咎出名,他就是著名的魏王豹--漢文帝生母薄姬的前夫。
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自古亂世出英雄,對於始皇帝來說,不幸的是,他預言的大秦帝國千世萬世並沒有出現,僅僅二世即亡,但對後世來說,也許應該感謝秦始皇對天下改造的失敗。正因為如此,才拉開了轟轟烈烈、盪氣迴腸、波瀾壯闊的楚漢爭霸史。已經熟悉楚漢爭霸所有細節並為之擊節感歎的後人們無法想像沒有這段歷史,青史汗簡將如何書寫。
陳勝、吳廣、項梁、項羽、英布、章邯、劉邦、韓信,在這一串閃光名字的背後,襯托著一個偉大的英雄時代。在楚漢之際,江海山澤,英雄豪傑,縱橫於中原大地上,上演了一齣齣讓後人血脈賁張的歷史大劇。兩千二百多年過去了,這依然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片段之一。
劉邦對決項羽,是這段歷史的主軸,在這條主軸線上,有多少英雄豪傑噴灑熱血,就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不朽傳奇。
對於項羽和劉邦,我們實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在歷史上的決鬥者中,他們是最知名的一對。劉備和曹操本也有希望成為最知名的一對決鬥者,可惜雙雄對決被孫權生生插進一腳,成了「三角戀愛」,扯不清、道不明。
項羽是中國古代英雄的化身,而不幸的是,他一生的知音和對手劉邦,則成了流氓的典型代表。項羽是英雄嗎?劉邦是流氓嗎?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歷史早就給出了公正的答案。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項羽。
02 千古雙雄--項羽與劉邦
風雲和雷的激盪,滄海與桑田的變遷,時間在飛快地向前奔跑。
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已經不記得項梁是誰了,但一定記得項羽是誰。在中國的歷史豐碑上,「項羽」這個名字格外耀眼,即使我們對項羽那卷人生的傳奇已經讀到厭倦,也依然阻止不了我們的耳朵經常能聽到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
根據《史記》記載,項羽名籍,字羽,生於楚幽王熊悍五年(前二三三)。項羽的出生地在楚國東北部的下相,即現在的江蘇宿遷市郊。歷史總是在不經意的時間裏出現不可思議的巧合,項羽在孩童時代並不知道,距離下相西北方向不遠的沛縣,有一個男人名叫劉邦;距離下相東南方向不遠的淮陰,有一個男人名叫韓信。而這三個改變歷史的偉大男人,都是楚國人。
不過和劉邦這個「冒牌楚人」相比,項羽是貨真價實的楚人,楚國情結是縈繞在項羽心中難以解開的感情之一,另一個難以割捨的情結是他最愛的女人虞姬。項羽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榮辱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不可分割,因為,項羽的祖父是楚國的超級名將項燕!
作為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的一生注定不會平凡。
不過在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都沒有交代項羽的父親是誰。既然項羽是項燕的孫子,項梁是項羽的季父,那麼只能從項燕其他兒子中尋找答案。據《項氏族譜》記載,項燕有三個兒子,長子叫作項超,老二叫作項梁,老三叫作項襄(即項伯)。
既然項梁是項羽的叔父,而不是伯父,就可以排除老三項襄是項羽之父,而且《資治通鑒》卷七也明確記載:「項梁者,楚將項燕子也,嘗殺人,與兄子籍避仇吳中。」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項羽的父親是項超。
當項羽只有九歲的時候,也就是西元前二二四年,秦國大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在蘄南(今安徽宿州南)大破楚師,殺楚將軍項燕。西元前二二三年,王翦破壽春,俘虜了楚王熊負芻。
項羽是季父項梁撫養長大的,項梁很喜歡這個侄子。項羽懂事後,項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項羽。項梁先教項羽讀書,可項羽天生不是塊讀書的料,學了幾天就賴著不肯學。項梁又教侄兒學劍,項羽勉強學了幾天劍,又放棄了。
項羽東不成西不就,項梁非常惱火。項羽卻豪情滿懷地說道:「讀書識字,能練好簽名就行了,何必那麼認真?學劍嘛,學得再好,也不過是防身所用,都不是我所需要的。好男兒大丈夫,當學萬人敵!」
項梁吃驚地看著項羽,沒想到侄兒有如此志向,使他對項羽刮目相待,便教起項羽兵法。項羽大喜,開始苦學兵書,可惜項羽是個猴子性格,大略知道了兵書用法後,又開始耍起無賴,不學了。項梁拿他也沒什麼辦法,只好由他去吧。
後來項梁因事殺了人,害怕仇家報復,帶著項羽逃到吳中避禍。項梁是個八面玲瓏的角色,在吳中混得不錯,成為當地的頭面人物,遇有官府徭役或誰家出了白事,都是項梁主持。
此時的項羽已經二十多歲了,身高八尺二寸。秦朝的尺寸標準,一尺合二十三‧一釐米,將近一米九的彪形大漢,加上項羽力大過人,能舉起大鼎而面不更容氣不喘,吳中少年都知道這位項少爺的本事,又畏又服,在項羽身邊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就像劉邦身邊也同樣形成一個喝酒吃肉的小圈子一樣。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二一○)的十一月,嬴政巡遊天下,來到會稽,轉了一圈兒後準備回咸陽。在渡江的時候,萬民圍觀,項梁和項羽也無事,便來湊個熱鬧,想看看這位威震千古的大皇帝長什麼樣子。項羽踮起腳伸頭瞧了一回,滿臉不屑地說:「無甚稀奇,彼可取而代也!」
不清楚項梁是否知道七年前秦始皇在博浪沙時差點兒被一個韓國貴族子孫用大鐵椎砸死的故事,這個「韓國人」名叫張良。萬一嬴政長了一雙順風耳,聽到了項羽的話,那還了得?項梁忙用手捂住項羽的大嘴,輕聲罵侄子:「你昨晚灌了幾碗黃湯,敢說這種話?小心滅族!」不過從此項梁也看出來項羽志向非等閒人可比,越發喜歡這個侄子。
項梁其實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作為項燕的兒子,對秦國強烈的亡國仇恨幾乎讓項梁不能自持,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定要實現「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偉大預言。項梁不比項羽這個愣頭青,他知道嬴政雖然殘暴,但此時尚不是反秦的最佳時機,在等到嬴政掛掉,嬴胡亥即位之後,天下土崩,陳勝舉起了反秦大旗,項梁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秦二世皇帝元年(前二○九)九月,也就是陳勝揭竿起義的兩個月後,時任會稽郡守的殷通已經判定秦朝大勢將去,不如趁機搭上陳勝這條破船,順便撈幾把可口的魚蝦。
殷通知道要想做成大事,身邊沒幾個強人是不行的,因為項梁是當地大佬,文武兩道都能吃得開,所以殷通就想拉項梁入夥。殷通告訴項梁:「秦朝看來氣數將盡了,我等何苦為二世賣命?不如反他娘的,我打算讓你和桓楚做將軍。」
項梁早就等著這一天了,但要讓項梁跟著殷通這等不三不四的人物混,豈非笑話?殷通手上有地有糧有兵,是做大事必不可少的戰略資源,項梁對殷通的態度一直是「羡慕忌妒恨」,想殺掉殷通,用殷通的麵粉做蛋糕。
項梁心生一計,他嘴角露出了詭異的笑容。項梁很誠懇地告訴殷通:「桓楚是良將,不過他現在正在逃亡,沒有人知道他窩在哪裏。我侄子項籍倒知道桓楚的去處。」
渾身冒傻氣的殷郡守便讓項梁把項羽叫進來問話,項梁趨出,交代了項羽一番,然後帶著項羽入內。
還沒等殷通說話,項梁遞給項羽一個眼色:「你現在可以告訴郡守,桓楚在哪裏了!」項羽拔劍趨前,還沒等殷通驚叫出聲,殷郡守的人頭就像西瓜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了。
鮮血濺滿了項羽英俊的面龐,項羽面無表情地站著。
項梁把印綬佩在身上,手中拎著殷通血淋淋的人頭,告訴在場眾人:殷通已死,項梁尚在,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大了!一府中人見狀皆驚駭,項羽不容得他們,跳起擊殺近百人,血流成河,餘下的人都害怕被項羽殺掉,紛紛伏拜。項梁乃自為會稽郡守,讓項羽做將軍,準備北上尋找秦國的仇人,一了亡國之恨。
項梁隨即在吳郡舉兵,收吳郡精兵八千人,這就是後來跟隨項羽橫衝天下、幾乎殺遍各路大神的八千江東子弟。八千人馬在當時並不算很多,秦國滅楚一戰就能發動六十萬軍隊,但這可是項羽帶出來的鐵血雄師,項羽的傳奇人生,和這支讓人心潮澎湃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密不可分。
這一年,項羽二十四歲。
項羽的家世先介紹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來了解一下劉邦的身世。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的出身:「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西元前二五六年,也就是周赧王姬延的最後一年,劉邦出生於豐邑(今江蘇豐縣),成長於沛縣(江蘇沛縣),都屬於秦始皇統一之後新設的泗水郡,轄區大致為今江蘇東北部和安徽北部。
劉邦在家中兄弟排行第三,所以正史稱劉邦為劉季,「季」的意思其實就是排行第四。而劉邦的父親沒有留下名字,《史記》上稱為「劉太公」,母親稱為「劉媼」,也就是鄉下老頭兒老太太的意思,沒什麼特殊含義。不過劉邦的家庭背景還不像朱元璋那樣赤貧,家裏至少還有幾畝地,如果勤勞肯幹,儘管大富貴沒有,吃飽飯是沒問題的。
如果要舉出歷史上最著名的懶漢,想必非劉邦莫屬。劉邦是出了名的好吃懶做,一股傲氣,渾身懶病,不肯參加農業生產。
劉邦的驕傲,來源於他特殊的長相。項羽長相也與眾不同,項羽有重瞳,就是眼睛裏有兩個眼仁,而劉邦則異在長著一個高鼻樑,再加上一副漂亮的鬍鬚,是當時十里八村公認的美男子。
也許正是出於這種長相的自信,劉邦對幹農活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能躲就躲,老爹劉太公拿這個懶兒子一點辦法也沒有。在劉邦的潛意識裏,他並非輕視體力勞動,而是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應該拴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他有著更為廣闊的天地。
劉邦比較懶散,成年後極少去地裏幹活,有這閒工夫不如找狐朋狗友喝酒侃大山去。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劉邦面前,兜裏沒錢,拿什麼花天酒地?所以劉邦不願意在土地上撈飯吃,那就要謀一份能拿薪水的差使。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途徑,劉邦謀得了一份泗水亭長的差使,好歹有份收入了。亭長是秦朝政府機構中最基層的職務,秦制每十里為一亭,亭長主要負責地方上的治安,同時還要負責招待各地方的官員住宿,官郵的發送,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鎮派出所。
作為亭長,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迎來送往,要求會察言觀色,口吐蓮花,而且做事要有魅力。就秦末這些反王來看,最合適做亭長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項梁,一個是劉邦。
劉邦和項梁的相似之處,在於做人都比較圓滑,八面玲瓏、四面透風,這是項羽和韓信所不具備的特長。劉邦在做亭長之後,果然發揮了自己善於交際的特長,和地方的基層官吏處得火熱,經常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廷中吏無所不狎侮。」
「狎侮」二字用得極妙!劉邦身上的痞子氣被活脫脫展現出來。劉邦做人從來沒個正形,不正衣冠,吊兒郎當,今天調戲這個,明天調戲那個,公堂之上,雞毛亂飛。被劉邦所「狎侮」的縣吏中,有兩位後來是四百多年大漢王朝的開國宰相:頭一個,蕭何!後一個,曹參!
除了蕭、曹之外,劉邦身邊聚集著許多「社會閒散人員」,比如殺狗賣狗的樊噲、吹喇叭的周勃、縣衙裏養馬的夏侯嬰,以及劉邦的把兄弟王陵、盧綰等人。在這些狐朋狗友中,劉邦和盧綰的私交最好。劉、盧兩家是世交,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同一個村子,從小就一起光著屁股玩泥巴長大,長大後一起讀書。
朋友多了是好事,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但話又說回來:「身無分文,不敢橫行。」朋友,有時也是用錢砸出來的,光棍一條,誰和你交朋友?比如光棍韓信就一個朋友也沒有。劉邦也遇到了這個嚴肅而又無奈的問題,劉邦雖然吃了公家飯,但亭長的薪水很低,劉邦兜裏沒幾個錢,如何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別人兜裏沒錢,就只能蹲在破屋子裏喝西北風,哀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劉邦不一樣,亭長大人雖然也窮得四面透風,但照樣經常招呼貓三狗四的朋友去鄰近的酒店喝酒,不管兜裏有錢沒錢,先過了嘴癮再說。
劉邦最經常光顧的是王老太和武負的兩家酒店,因為混得熟了,劉邦便經常賒賬,欠條塞滿了一抽屜。王老太和武負願意讓劉邦賒賬,原因恐怕不是《史記》所說的她們曾經看到劉邦在酒店裏睡覺時身見大龍,而是劉邦作為亭長,手上還有點權力。
如果兩位老闆娘敢問劉邦要酒錢,小心劉邦給她們背後捅刀子。不過二位大娘也覺得劉邦不似常人,做生意的哪個不精明?劉邦再有本事也不能把她們吃窮了,所以也不在乎那倆酒錢,把劉邦欠的酒錢都一筆勾銷了。
劉邦經常這樣吃白食,最經典的一次,是單父縣的財主呂公遷居沛縣後,大設宴席,請沛縣的頭面人物來作客。主持這次堂會的是沛縣主吏掾蕭何,蕭何很會辦事,規定以掏出紅包的多少來確定座次,賀一千錢以上,坐上座,一千錢以下的,都坐在最外面。
劉邦不知從哪聽到了風聲,流著口水,哼著小曲,兩隻手蜷在袖筒裏,空手白條地來到呂宅,高聲唱諾:「劉季賀萬錢!」呂公見沛地居然有如此闊綽的財主,加上劉邦面相不俗,忙延請劉邦上坐。
蕭何和劉邦是多年的朋友,他知道劉邦身上最多時能裝上幾個錢,知道他又犯了嘴饞的毛病,蹭白食來了。蕭何笑著告訴呂公:「劉三嘴裏經常跑火車,別聽他的,他哪來的一萬錢?」呂公已經被劉邦的異相給迷住了,不但沒有責怪劉邦,反而將他最心愛的女兒許給了劉邦。這個貌美如花的太公女兒,就是後來心狠手辣的一代傳奇雌虎呂雉。
雖然劉邦現在只是個小亭長,但當年姜太公窮酸落魄時,連飯都吃不上,結果不也飛黃騰達?不要輕視「草根」,草根中藏龍臥虎。假設一下,如果讓呂公在劉邦和項羽之中選擇一個女婿,呂公依然會看上劉邦。原因無他:劉邦的這種性格和為人處世風格,更適合在官場中生存。
劉邦和項羽,這一對歷史上的絕代雙璧,有著幾乎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徵,或者說他們就站在人性的兩極,各自向歷史證明著自己這一種人存在的價值。在兩千二百多年的中原大地上,出現了這一對絕代雙璧,再加上一代戰神韓信,這是歷史的莫大幸運。
也許當年意氣風發的始皇帝嬴政並沒有想到,當自己橫掃六合時,大秦帝國的埋葬者就已經出生,甚至劉邦和項羽就曾經站在他面前,只是當時始皇帝並沒有在意這兩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存在。
說來也是巧合,後來合力滅秦的項羽和劉邦都有緣見過始皇帝,他們目睹了始皇帝的無上威儀,這使得他們的野心得到了極大的膨脹:嬴政也是人,他能成功,我們憑什麼不能!
和項羽在家門口欣賞嬴政擺譜不同的是,劉邦是因公去咸陽辦差時,正趕上始皇帝駕出巡,劉邦也擠在人群中傻看,看罷長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如果項羽和劉邦的感慨都被秦始皇帝聽到的話,那麼嬴政也只會治項羽的罪,想取代朕?大逆不道,當族誅之!而劉邦要是運氣好的話,還能被始皇帝召見,勉勵他一番:「好好給朕幹,將來少不了你的官做。」
項羽要取代秦始皇,而劉邦則是在誇讚秦始皇,所以從二人的話中也能看出二人的性格差異。項羽喜歡走極端,做人做事都很絕對。他的世界觀非黑即白,不存在灰色過渡地帶。劉邦則笑容可掬,長袖翩翩,踩著雞蛋起舞,為人處世圓滑老練。項羽像一個菱形,四邊有角,攻擊性很強,但過剛易折。而劉邦更像是一個圓形。
項羽最終的失敗和他的這種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往小了說是做人的失敗,往大了說則是戰略眼光的短淺。不過話又說回來,項羽之所以是項羽,就因為他最終失敗了,而且死得極為悲壯:項羽最心愛的女人自刎在他面前,項羽高唱完人生絕響,倒在了故鄉的對岸。
命運,讓人無法琢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