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般的撤退:敦克爾克戰役(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經典戰史回眸·二戰系列
ISBN13:9787307121850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常子儀
出版日:2014/02/01
裝訂/頁數:平裝/415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奇跡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經典戰史回 眸二戰系列》編著者常子儀。
1940年初夏,300多萬裝備精良、富有作戰經驗 的德軍跨過西部邊境入侵西歐四國,戰爭開始僅十數 天聯軍就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但由于德軍高層指揮 失誤,英法聯軍的決死抵抗,英國海軍的強大及其它 因素,英國動員全國之力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從德軍的 重重包圍之中從敦刻爾克撤出了33萬余人的部隊,創 造了戰爭史上空前的“敦刻爾克奇跡”,為日后的大 反攻奠定了基礎。
《奇跡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經典戰史回 眸二戰系列》以二戰史上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和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主線,利用豐富的史料,以圖 并茂的形式,具體生動地講述了這場改變二戰進程的 關鍵性戰役。
1940年初夏,300多萬裝備精良、富有作戰經驗 的德軍跨過西部邊境入侵西歐四國,戰爭開始僅十數 天聯軍就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但由于德軍高層指揮 失誤,英法聯軍的決死抵抗,英國海軍的強大及其它 因素,英國動員全國之力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從德軍的 重重包圍之中從敦刻爾克撤出了33萬余人的部隊,創 造了戰爭史上空前的“敦刻爾克奇跡”,為日后的大 反攻奠定了基礎。
《奇跡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經典戰史回 眸二戰系列》以二戰史上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和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主線,利用豐富的史料,以圖 并茂的形式,具體生動地講述了這場改變二戰進程的 關鍵性戰役。
名人/編輯推薦
在西方戰役開始之前,法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嘗到長期的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軍備廢弛以及對德戰略態勢的惡化讓他們被迫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卷人一場新的歐洲大戰。一方面,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后的七年時間里實際上已經幾乎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并重新躋身一流強國的行列,而且通過“鮮花戰爭”、西班牙內戰、建立德意軸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戰役和北歐戰役等一系列軍事政治行動,不僅成功增強了國力還大大改善了周邊戰略形勢。另一方面,到1940年初,英法在歐洲的戰略態勢上事實上處于十分尷尬的“孤立”地位:慕尼黑會議后,法國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東歐苦心經營的“小協約國”事實上已名存實亡;北方的屏障荷比兩國鑒于英法此前對盟國屢屢背信棄義而深感失望,只得嚴守中立;兩大潛在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前者由于自身戰備不足和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傾向暫時還對歐洲戰局鞭長莫及,而后者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也決定置身事外。
目次
第一章 序幕
最后的華爾茲
從比利時后撤
奔向海峽
第二章 西方攻勢前的聯軍
英國陸軍
法國陸軍
第三章 隱藏的危險——從拉昂到阿拉斯
德軍的隱憂
聯軍的反擊計劃
上校的逆襲
阿拉斯危機
第四章 兵臨城下
布洛涅之戰
加來保衛戰
里爾爭奪戰
命懸一線
第五章 “停止前進”命令之謎
“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
“停止前進”命令下達的主要原因
神話?笑話?——下達“停止前進”命令的其他因素
一家之言——筆者的觀點
第六章 敦刻爾克大撤退
前奏
一線生機
絕望的掙扎——阿布維爾反擊戰
撤退的準備
德軍的圍剿計劃
九日奇跡
悲劇的落幕:6月4日 星期二
第七章 撤退的小結和相關統計
撤退人數和艦船損失統計
交戰雙方傷亡及損失統計
第八章 黑暗篇章:拉帕拉迪斯和沃爾穆特大屠殺
拉帕拉迪斯慘案
沃爾穆特大屠殺
第九章 敦刻爾克戰役的思考
關于敦刻爾克戰役成敗的問題
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
敦刻爾克戰役的終極猜想兼論其意義和影響
蝴蝶效應——敦刻爾克戰役的另一種結局
第十章 后記
主要參考書目
最后的華爾茲
從比利時后撤
奔向海峽
第二章 西方攻勢前的聯軍
英國陸軍
法國陸軍
第三章 隱藏的危險——從拉昂到阿拉斯
德軍的隱憂
聯軍的反擊計劃
上校的逆襲
阿拉斯危機
第四章 兵臨城下
布洛涅之戰
加來保衛戰
里爾爭奪戰
命懸一線
第五章 “停止前進”命令之謎
“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
“停止前進”命令下達的主要原因
神話?笑話?——下達“停止前進”命令的其他因素
一家之言——筆者的觀點
第六章 敦刻爾克大撤退
前奏
一線生機
絕望的掙扎——阿布維爾反擊戰
撤退的準備
德軍的圍剿計劃
九日奇跡
悲劇的落幕:6月4日 星期二
第七章 撤退的小結和相關統計
撤退人數和艦船損失統計
交戰雙方傷亡及損失統計
第八章 黑暗篇章:拉帕拉迪斯和沃爾穆特大屠殺
拉帕拉迪斯慘案
沃爾穆特大屠殺
第九章 敦刻爾克戰役的思考
關于敦刻爾克戰役成敗的問題
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
敦刻爾克戰役的終極猜想兼論其意義和影響
蝴蝶效應——敦刻爾克戰役的另一種結局
第十章 后記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序幕
在西方戰役開始之前,法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嘗到長期的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軍備廢弛以及對德戰略態勢的惡化讓他們被迫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卷人一場新的歐洲大戰。一方面,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后的七年時間里實際上已經幾乎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并重新躋身一流強國的行列,而且通過“鮮花戰爭”、西班牙內戰、建立德意軸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戰役和北歐戰役等一系列軍事政治行動,不僅成功增強了國力還大大改善了周邊戰略形勢。另一方面,到1940年初,英法在歐洲的戰略態勢上事實上處于十分尷尬的“孤立”地位:慕尼黑會議后,法國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東歐苦心經營的“小協約國”事實上已名存實亡;北方的屏障荷比兩國鑒于英法此前對盟國屢屢背信棄義而深感失望,只得嚴守中立;兩大潛在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前者由于自身戰備不足和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傾向暫時還對歐洲戰局鞭長莫及,而后者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也決定置身事外。
根據法國戰略大師薄富爾將軍(AndrcBeaufre,1902-1973)的計算,在1935年,福煦元帥(Fcrdinand Foch,185l-1929)原先所構想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至少能夠集中280個師來對付德國,包括法國、比利時、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波蘭等國的兵力在內,此外還可能加上蘇聯(110個師)和英國的兵力。但自從軸心國集團組成之后,德國方面獲得丁80個師的兵力(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而法國方面也差不多失去了相同的數字。等到捷克斯洛伐克滅亡之后,德國可以展開130個師,另外還可以從其同盟國中獲得了5個師的支援,即總數在200個師以上。相反,法國方面卻減到200個師以下(包括法國、英國、波蘭和羅馬尼亞)。薄富爾將軍認為再沒有比這些數字更能表現德國戰略運用的成功了。
德國閃擊波蘭后,盡管在政治上英法已經開始轉向并對德宣戰,但它們在軍事上的行動卻是遲緩和麻木的。一方面,在波蘭戰役期間,除了草草了事的所謂“薩爾攻勢”外,整個西線處于“靜坐戰”的狀態。從波蘭戰役打響到西方戰役爆發之間長達八個月的時間里,西方盟國的軍事戰略始終處于一種奇怪的混亂狀態,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叫嚷著遠征芬蘭來幫助“遠房親戚”的勁頭甚至比如何對付在家門口的世仇的興趣還大。除了在大西洋上尚能聞到一絲硝煙的味道外,在陸地上的“戰爭”幾乎毫無建樹。這一點就連他們的對手都能一針見血地看出來。哈爾德將軍(FranzHalder,1884-1972)在他的日記里寫道:“(聯軍)沒有真想打仗的意圖……法國內閣缺乏果敢的氣魄。”
……
在西方戰役開始之前,法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嘗到長期的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軍備廢弛以及對德戰略態勢的惡化讓他們被迫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卷人一場新的歐洲大戰。一方面,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后的七年時間里實際上已經幾乎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并重新躋身一流強國的行列,而且通過“鮮花戰爭”、西班牙內戰、建立德意軸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戰役和北歐戰役等一系列軍事政治行動,不僅成功增強了國力還大大改善了周邊戰略形勢。另一方面,到1940年初,英法在歐洲的戰略態勢上事實上處于十分尷尬的“孤立”地位:慕尼黑會議后,法國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東歐苦心經營的“小協約國”事實上已名存實亡;北方的屏障荷比兩國鑒于英法此前對盟國屢屢背信棄義而深感失望,只得嚴守中立;兩大潛在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前者由于自身戰備不足和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傾向暫時還對歐洲戰局鞭長莫及,而后者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也決定置身事外。
根據法國戰略大師薄富爾將軍(AndrcBeaufre,1902-1973)的計算,在1935年,福煦元帥(Fcrdinand Foch,185l-1929)原先所構想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至少能夠集中280個師來對付德國,包括法國、比利時、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波蘭等國的兵力在內,此外還可能加上蘇聯(110個師)和英國的兵力。但自從軸心國集團組成之后,德國方面獲得丁80個師的兵力(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而法國方面也差不多失去了相同的數字。等到捷克斯洛伐克滅亡之后,德國可以展開130個師,另外還可以從其同盟國中獲得了5個師的支援,即總數在200個師以上。相反,法國方面卻減到200個師以下(包括法國、英國、波蘭和羅馬尼亞)。薄富爾將軍認為再沒有比這些數字更能表現德國戰略運用的成功了。
德國閃擊波蘭后,盡管在政治上英法已經開始轉向并對德宣戰,但它們在軍事上的行動卻是遲緩和麻木的。一方面,在波蘭戰役期間,除了草草了事的所謂“薩爾攻勢”外,整個西線處于“靜坐戰”的狀態。從波蘭戰役打響到西方戰役爆發之間長達八個月的時間里,西方盟國的軍事戰略始終處于一種奇怪的混亂狀態,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叫嚷著遠征芬蘭來幫助“遠房親戚”的勁頭甚至比如何對付在家門口的世仇的興趣還大。除了在大西洋上尚能聞到一絲硝煙的味道外,在陸地上的“戰爭”幾乎毫無建樹。這一點就連他們的對手都能一針見血地看出來。哈爾德將軍(FranzHalder,1884-1972)在他的日記里寫道:“(聯軍)沒有真想打仗的意圖……法國內閣缺乏果敢的氣魄。”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