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以金融開放帶來的風險為主線,對與金融開放風險密切相關的金融開放水平測度和協調性、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金融開放的增長效應、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等有關問題展開了研究。
作者簡介
1980年,四川宜賓人。2011年12月畢業于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研究領域涉及國際金融、金融經濟、金融監管等。
名人/編輯推薦
《金融開放的風險及其經濟增長效應》編著者張小波。
本書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以金融開放帶來的風險為主線,對與金融開放風險密切相關的金融開放水平測度和協調性、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金融開放的增長效應、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等有關問題展開了研究。
本書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以金融開放帶來的風險為主線,對與金融開放風險密切相關的金融開放水平測度和協調性、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金融開放的增長效應、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等有關問題展開了研究。
目次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金融開放的內涵和理論基礎
1.2.1 金融開放的內涵
1.2.2 金融開放與資本賬戶開放
1.2.3 金融開放與金融發展、金融結構
1.2.4 金融開放與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
1.2.5 金融開放與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1.2.6 金融開放與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邏輯思路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金融開放水平測度
2.1.1 官方承諾的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
2.1.2 現實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
2.1.3 金融開放水平測度方法的評述
2.2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
2.2.1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的理論
2.2.2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的實證
2.2.3 金融開放促進增長的條件
2.2.4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研究的評述
2.3 金融開放風險與危機
2.3.1 金融開放風險與預警
2.3.2 金融開放與國際收支風險
2.3.3 金融開放與危機
2.4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
2.4.1 金融監管與金融監管體制定義
2.4.2 金融監管模式
2.4.3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
2.4.4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的文獻評述
2.5 本章小結
3 中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與現狀
3.1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進程和現狀
3.1.1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一階段(1979~1993年)
3.1.2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二階段(1994~2001年)
3.1.3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三階段(2002~2006年)
3.1.4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四階段(2007年至今)
3.1.5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現狀
3.2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進程和現狀
3.2.1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一階段(1979~1993年)
3.2.2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二階段(1994~2001年)
3.2.3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
3.2.4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現狀
3.3 本章小結
4 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及協調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方法
4.2.1 金融開放界定與結構體系的構建
4.2.2 金融開放水平測算公式
4.3 金融開放的協調性測度與判別方法的建立
4.3.1 金融開放協調性的定義
4.3.2 金融開放的協調性測度及評價方法
4.3.3 金融開放協調性區間的劃分
4.4 實證分析
4.4.1 樣本的選取及指標數據來源說明
4.4.2 實證結果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影響及預警
5.1 研究背景
5.2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風險評估方法的建立
5.2.1 金融開放的外源性風險體系結構
5.2.2 金融開放的外源性風險指標體系
5.2.3 風險評估方法
5.2.4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對經濟穩定與安全影響分析方法
5.2.5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預警模型
5.3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與預警
5.3.1 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說明
5.3.2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
5.3.3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對經濟金融的穩定與安全影響分析
5.3.4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預測
5.4 本章小結
6 金融開放的潛在國際收支風險研究——基于長期外國直接投資的行為變遷視角
6.1 研究背景
6.2 長期外國直接投資的行為變遷對國際收支影響分析構架
6.3 FDI的行為變遷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
6.3.1 參數測算及其數據來源
6.3.2 實證分析結果
6.4 本章小結
7 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開放與危機——基于國內發展戰略選擇的視角
7.1 研究背景
7.2 基本模型
7.2.1 基本假設
7.2.2 金融未開放條件時經濟體行為
7.2.3 金融開放條件下經濟主體行為
7.3 數值模擬及實證分析
7.3.1 數值模擬分析
7.3.2 實證分析
7.4 本章小結
8 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解及評價——基于中國1979~2010年的實證分析
8.1 研究背景
8.2 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解框架
8.3 中國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效應的實證分析
8.3.1 變量設計和數據來源說明
8.3.2 檢驗結果及其闡述
8.4 本章小結
9 基于金融開放的發展中國家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框架及其選擇
9.1 研究背景
9.2 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提出的挑戰
9.3 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框架
9.3.1 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
9.3.2 宏觀審慎監管的主體
9.3.3 宏觀審慎監管的客體
9.3.4 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
9.4 發展國家建立宏觀審慎監管的必要性
9.5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選擇與建議
9.5.1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宏觀審慎監管的主體
9.5.2 建立適合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獨特性的系統風險監測分析系統
9.5.3 選擇和設計適合中國系統重要性機構獨特性的宏觀審慎監管的政策工具
9.5.4 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9.5.5 強調宏觀審慎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配合
9.5.6 保持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審慎政策的有機融合
9.5.7 建立與世界其他國家宏觀審慎監管的協調機制
9.6 本章小結
10 結論與展望
10.1 主要結論
10.2 政策建議
10.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金融開放的內涵和理論基礎
1.2.1 金融開放的內涵
1.2.2 金融開放與資本賬戶開放
1.2.3 金融開放與金融發展、金融結構
1.2.4 金融開放與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
1.2.5 金融開放與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1.2.6 金融開放與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邏輯思路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金融開放水平測度
2.1.1 官方承諾的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
2.1.2 現實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
2.1.3 金融開放水平測度方法的評述
2.2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
2.2.1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的理論
2.2.2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的實證
2.2.3 金融開放促進增長的條件
2.2.4 金融開放與經濟增長研究的評述
2.3 金融開放風險與危機
2.3.1 金融開放風險與預警
2.3.2 金融開放與國際收支風險
2.3.3 金融開放與危機
2.4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
2.4.1 金融監管與金融監管體制定義
2.4.2 金融監管模式
2.4.3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
2.4.4 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的文獻評述
2.5 本章小結
3 中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與現狀
3.1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進程和現狀
3.1.1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一階段(1979~1993年)
3.1.2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二階段(1994~2001年)
3.1.3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三階段(2002~2006年)
3.1.4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第四階段(2007年至今)
3.1.5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現狀
3.2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進程和現狀
3.2.1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一階段(1979~1993年)
3.2.2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二階段(1994~2001年)
3.2.3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的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
3.2.4 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開放現狀
3.3 本章小結
4 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及協調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金融開放水平的測度方法
4.2.1 金融開放界定與結構體系的構建
4.2.2 金融開放水平測算公式
4.3 金融開放的協調性測度與判別方法的建立
4.3.1 金融開放協調性的定義
4.3.2 金融開放的協調性測度及評價方法
4.3.3 金融開放協調性區間的劃分
4.4 實證分析
4.4.1 樣本的選取及指標數據來源說明
4.4.2 實證結果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影響及預警
5.1 研究背景
5.2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風險評估方法的建立
5.2.1 金融開放的外源性風險體系結構
5.2.2 金融開放的外源性風險指標體系
5.2.3 風險評估方法
5.2.4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對經濟穩定與安全影響分析方法
5.2.5 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預警模型
5.3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與預警
5.3.1 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說明
5.3.2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的評估
5.3.3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對經濟金融的穩定與安全影響分析
5.3.4 中國金融開放外源性風險預測
5.4 本章小結
6 金融開放的潛在國際收支風險研究——基于長期外國直接投資的行為變遷視角
6.1 研究背景
6.2 長期外國直接投資的行為變遷對國際收支影響分析構架
6.3 FDI的行為變遷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
6.3.1 參數測算及其數據來源
6.3.2 實證分析結果
6.4 本章小結
7 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開放與危機——基于國內發展戰略選擇的視角
7.1 研究背景
7.2 基本模型
7.2.1 基本假設
7.2.2 金融未開放條件時經濟體行為
7.2.3 金融開放條件下經濟主體行為
7.3 數值模擬及實證分析
7.3.1 數值模擬分析
7.3.2 實證分析
7.4 本章小結
8 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解及評價——基于中國1979~2010年的實證分析
8.1 研究背景
8.2 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解框架
8.3 中國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效應的實證分析
8.3.1 變量設計和數據來源說明
8.3.2 檢驗結果及其闡述
8.4 本章小結
9 基于金融開放的發展中國家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框架及其選擇
9.1 研究背景
9.2 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提出的挑戰
9.3 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框架
9.3.1 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
9.3.2 宏觀審慎監管的主體
9.3.3 宏觀審慎監管的客體
9.3.4 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
9.4 發展國家建立宏觀審慎監管的必要性
9.5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選擇與建議
9.5.1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宏觀審慎監管的主體
9.5.2 建立適合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獨特性的系統風險監測分析系統
9.5.3 選擇和設計適合中國系統重要性機構獨特性的宏觀審慎監管的政策工具
9.5.4 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9.5.5 強調宏觀審慎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配合
9.5.6 保持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審慎政策的有機融合
9.5.7 建立與世界其他國家宏觀審慎監管的協調機制
9.6 本章小結
10 結論與展望
10.1 主要結論
10.2 政策建議
10.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