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這部書中,作者以平實如白話的筆墨描寫了豫劇大師桑振君跌宕起伏的人生,詳細地記述了桑振君如何從說墜子書賣藝的貧苦人家的丫頭成長為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的風雨歷程;如何憑著超乎常人的勤奮,在黨的關懷和人民的培養下,鍛造成為豫劇流派創始人的輝煌人生。也用事實再次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乃至真之理、至徹之言。
文稿始終圍繞主人公,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步步展開,娓娓道來,脈絡清楚,不枝不蔓,有聲有色。文中收入了豫劇界許多名家之間的往事,既有豫劇皇后陳素真與她的姐妹情深,又有她與常香玉同臺演出的技藝切磋,還有向各位名家求教學藝的往事,跌宕起伏的梨園往事引人入勝。
文稿始終圍繞主人公,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步步展開,娓娓道來,脈絡清楚,不枝不蔓,有聲有色。文中收入了豫劇界許多名家之間的往事,既有豫劇皇后陳素真與她的姐妹情深,又有她與常香玉同臺演出的技藝切磋,還有向各位名家求教學藝的往事,跌宕起伏的梨園往事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張秉義,男,1950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教授。曾先后任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河南財經學院黨委書記、河南大學黨委書記、河南省十屆政協秘書長。 多年來,在《求是》、《高校理論戰線》等報刊發表文章數十篇。主編、參編《大學生保密知識概覽》、《大學生心理咨詢》、《高校思想教育教程》等多部著作。 現為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韋有義,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1948年4月生于河南洛寧。曾為新疆軍區騎兵團戰士,河南省教育廳辦事員,河南省司法廳調研員,《中國律師報》特約記者。著有《解讀朋友》一書。現為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理事,河南作家協會會員。
韋有義,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1948年4月生于河南洛寧。曾為新疆軍區騎兵團戰士,河南省教育廳辦事員,河南省司法廳調研員,《中國律師報》特約記者。著有《解讀朋友》一書。現為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理事,河南作家協會會員。
名人/編輯推薦
在《桑振君傳》中,作者(張秉義、韋有義)以平實如白話的筆墨描寫了豫劇大師桑振君跌宕起伏的人生,詳細地記述了桑振君如何從說墜子書賣藝的貧苦人家的丫頭成長為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的風雨歷程;如何憑著超乎常人的勤奮,在黨的關懷和人民的培養下,鍛造成為豫劇流派創始人的輝煌人生。也用事實再次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乃至真之理、至徹之言。
序
秉義同志早前告訴我,他和有義同志合著的《桑振君傳》就要殺青了,要我為之作序,我欣然答應。
我和秉義同志很早以前就相識了,他是教授,長期在高校擔任領導職務,對音樂、戲曲有獨到研究。我任河南省政協主席以后,向省委提議他來接任換屆時到齡的省政協秘書長,接觸就更多了。有義同志長期在司法廳工作,幾年前,他的《解讀朋友》一書出版,秉義同志為其作序,并送給我一本,讀后印象頗深,雖未曾謀面,但神交已久。
司馬遷的《史記》,開創了傳記文學的先河。“傳”者,記事“傳”人也。傳人者何?傳其品、傳其德、傳其才、傳其藝是也。如何通過記事,“傳”出人物的風采,使傳主鮮活起來,令讀者感奮起來,那就絕非易事了。
我以為,寫傳,至少有兩難。一是寫真難。記事要符合基本的歷史事實,最忌瞎編亂造,這就需要作者花大量的時間去作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廣集素材的同時還要仔細地甄別真偽,這是一難。二是傳神難。寫傳,需緊緊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是寫人而不是造神,通過具體的事例,使傳主躍然于紙上,給人以難忘的印象和有益的啟迪,這是又一難。鑒于以上考慮,凡傳記類書稿送我,都曾有所擔心。但這次秉義送來書稿,大概是素知他辦事一向比較嚴謹的緣故吧,倒是比較的放心。尤其是我披閱書稿后,感到作者較好地化解了以上兩難,心中頗感欣慰。
本書采取的是白描手法,故事性很強,語言樸實無華,文筆自然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默默看輕輕松松。可以說,雅俗共賞,是該書的一大特點。
文稿始終圍繞著主人公,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步步展開,娓娓道來,脈絡清楚,不枝不蔓,有聲有色。文中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許多情節頗具吸引力;涉及的人物也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可說是本書的又一特點。
據我所知,為了寫好這本書,他們已醞釀了四五年之久,跑到開封、許昌、邯鄲等地挖掘素材,還專程到桑振君的出生地考察探訪,幾乎問遍了熟知桑振君其人其事的家屬、同事和朋友,查閱的資料不計其數。作者對素材的取舍也把握適度,沒有犯某些傳記中“只說過五關,不說走麥城,一味打造完人”的毛病,做到了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真實可信,應該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
桑振君是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她創立的豫劇桑派藝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豫劇事業的傳承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該書詳細地記述了她如何從舊社會一個舉目無親的討飯丫頭成長為新社會人民藝術家的風雨歷程;如何憑著超乎常人的勤奮,在黨的關懷和人民的培養下,鍛造一成為豫劇流派創始人的輝煌人生。也用事實再次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乃至真之理、至徹之言。
桑振君沒有上過一天學,卻修改了39部傳統戲,譜寫了40多部現代戲的唱腔。她積極向上、學而不厭的精神,很值得人們,特別是正在上學的學生、正在工作的年輕人認真學習。
為豫劇名家作傳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豫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同流派的不同特色繪就了中華豫劇的宏偉畫卷,譜寫了中華豫劇的激越旋律。各個流派之間的相互借鑒、爭芳斗艷,既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欣賞,也彌補了彼此的不足。萬紫千紅,推陳出新,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當是豫劇流派的生存之道、發展之路。豫劇、曲劇、越調等各個劇種有眾多在全國有相當影響的戲曲流派代表人物,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作者拿起筆來為他們立傳。
文化乃民族之魂,戲曲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中原文化優勢,大力弘揚戲曲文化,助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應是我們戲曲大省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和秉義同志很早以前就相識了,他是教授,長期在高校擔任領導職務,對音樂、戲曲有獨到研究。我任河南省政協主席以后,向省委提議他來接任換屆時到齡的省政協秘書長,接觸就更多了。有義同志長期在司法廳工作,幾年前,他的《解讀朋友》一書出版,秉義同志為其作序,并送給我一本,讀后印象頗深,雖未曾謀面,但神交已久。
司馬遷的《史記》,開創了傳記文學的先河。“傳”者,記事“傳”人也。傳人者何?傳其品、傳其德、傳其才、傳其藝是也。如何通過記事,“傳”出人物的風采,使傳主鮮活起來,令讀者感奮起來,那就絕非易事了。
我以為,寫傳,至少有兩難。一是寫真難。記事要符合基本的歷史事實,最忌瞎編亂造,這就需要作者花大量的時間去作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廣集素材的同時還要仔細地甄別真偽,這是一難。二是傳神難。寫傳,需緊緊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是寫人而不是造神,通過具體的事例,使傳主躍然于紙上,給人以難忘的印象和有益的啟迪,這是又一難。鑒于以上考慮,凡傳記類書稿送我,都曾有所擔心。但這次秉義送來書稿,大概是素知他辦事一向比較嚴謹的緣故吧,倒是比較的放心。尤其是我披閱書稿后,感到作者較好地化解了以上兩難,心中頗感欣慰。
本書采取的是白描手法,故事性很強,語言樸實無華,文筆自然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默默看輕輕松松。可以說,雅俗共賞,是該書的一大特點。
文稿始終圍繞著主人公,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步步展開,娓娓道來,脈絡清楚,不枝不蔓,有聲有色。文中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許多情節頗具吸引力;涉及的人物也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可說是本書的又一特點。
據我所知,為了寫好這本書,他們已醞釀了四五年之久,跑到開封、許昌、邯鄲等地挖掘素材,還專程到桑振君的出生地考察探訪,幾乎問遍了熟知桑振君其人其事的家屬、同事和朋友,查閱的資料不計其數。作者對素材的取舍也把握適度,沒有犯某些傳記中“只說過五關,不說走麥城,一味打造完人”的毛病,做到了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真實可信,應該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
桑振君是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她創立的豫劇桑派藝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豫劇事業的傳承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該書詳細地記述了她如何從舊社會一個舉目無親的討飯丫頭成長為新社會人民藝術家的風雨歷程;如何憑著超乎常人的勤奮,在黨的關懷和人民的培養下,鍛造一成為豫劇流派創始人的輝煌人生。也用事實再次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乃至真之理、至徹之言。
桑振君沒有上過一天學,卻修改了39部傳統戲,譜寫了40多部現代戲的唱腔。她積極向上、學而不厭的精神,很值得人們,特別是正在上學的學生、正在工作的年輕人認真學習。
為豫劇名家作傳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豫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同流派的不同特色繪就了中華豫劇的宏偉畫卷,譜寫了中華豫劇的激越旋律。各個流派之間的相互借鑒、爭芳斗艷,既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欣賞,也彌補了彼此的不足。萬紫千紅,推陳出新,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當是豫劇流派的生存之道、發展之路。豫劇、曲劇、越調等各個劇種有眾多在全國有相當影響的戲曲流派代表人物,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作者拿起筆來為他們立傳。
文化乃民族之魂,戲曲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中原文化優勢,大力弘揚戲曲文化,助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應是我們戲曲大省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次
序
引子
一、桑孫兩姓親
二、流浪賣藝人
三、拜母學墜子
四、錠子掛腮邊
五、站穩開封城
六、大禍從天降
七、單留一棵苗
八、風刮進梨園
九、刀劈老虎哥
十、危難貴人現
十一、尋親汴京城
十二、無意感愚頑
十三、師從趙清和
十四、玉鳥沖出籠
十五、豫東一只鳳
十六、夜演《三騎驢》
十七、救戲如救火
十八、采集百花蜜
十九、不知是結婚
二十、學習劉玉梅
二十一、鹿邑子夜逃
二十二、“掂”中出技巧
二十三、首進荷花城
二十四、收徒謝愛芳
二十五、三英戰“皇后”
二十六、拜見陳素真
二十七、編寫連本戲
二十八、有感李金波
二十九、大義惹婚變
三十、旅店大混戰
三十一、參加解放軍
三十二、快活逍遙鎮
三十三、落難西華城
三十四、慰問志愿軍
三十五、大姐變成娘
三十六、不讓人鼓掌
三十七、“論戰”常香玉
三十八、難做籠中鳥
三十九、差點劃右派
四十、兩見毛主席
四十一、受難“反右傾”
四十二、“我不能請假”
四十三、晉演北京城
四十四、許昌鑄輝煌
四十五、一根導火索
四十六、忍痛離中原
四十七、“咋會有后悔?”
四十八、“文革”磨難多
四十九、又見郭沫若
五十、再進北京城
五十一、曲折平反路
五十二、突然生變故
五十三、月是故鄉明
五十四、退休人更忙
五十五、收徒寄厚望
五十六、三個文化人
五十七、桑派復歸來
五十八、“不能摘桃子”
五十九、梨園三姊妹
六十、永遠的豐碑
附錄
藝海無邊(桑振君)
豫劇大師桑振君的風雨之路(李鐵城)
談“桑”派藝術(袁世安)
桑派神韻美難得是精神(徐火旺)
發展豫劇桑派藝術之我見(苗文華)
難忘娘親(謝愛芳)
桑老師給了我藝術生命(劉伯玲)
我的恩師桑振君(趙貞玉)
桑老師教我的點點滴滴(李素芹)
夢幻成真——恩師永在我心(王皖源)
我學老師當人梯(宋鳳麗)
難忘恩師傳藝情(常俊麗)
發現桑派之美(王喜愛)
我的媽媽桑振君(崔婉琳)
跋
引子
一、桑孫兩姓親
二、流浪賣藝人
三、拜母學墜子
四、錠子掛腮邊
五、站穩開封城
六、大禍從天降
七、單留一棵苗
八、風刮進梨園
九、刀劈老虎哥
十、危難貴人現
十一、尋親汴京城
十二、無意感愚頑
十三、師從趙清和
十四、玉鳥沖出籠
十五、豫東一只鳳
十六、夜演《三騎驢》
十七、救戲如救火
十八、采集百花蜜
十九、不知是結婚
二十、學習劉玉梅
二十一、鹿邑子夜逃
二十二、“掂”中出技巧
二十三、首進荷花城
二十四、收徒謝愛芳
二十五、三英戰“皇后”
二十六、拜見陳素真
二十七、編寫連本戲
二十八、有感李金波
二十九、大義惹婚變
三十、旅店大混戰
三十一、參加解放軍
三十二、快活逍遙鎮
三十三、落難西華城
三十四、慰問志愿軍
三十五、大姐變成娘
三十六、不讓人鼓掌
三十七、“論戰”常香玉
三十八、難做籠中鳥
三十九、差點劃右派
四十、兩見毛主席
四十一、受難“反右傾”
四十二、“我不能請假”
四十三、晉演北京城
四十四、許昌鑄輝煌
四十五、一根導火索
四十六、忍痛離中原
四十七、“咋會有后悔?”
四十八、“文革”磨難多
四十九、又見郭沫若
五十、再進北京城
五十一、曲折平反路
五十二、突然生變故
五十三、月是故鄉明
五十四、退休人更忙
五十五、收徒寄厚望
五十六、三個文化人
五十七、桑派復歸來
五十八、“不能摘桃子”
五十九、梨園三姊妹
六十、永遠的豐碑
附錄
藝海無邊(桑振君)
豫劇大師桑振君的風雨之路(李鐵城)
談“桑”派藝術(袁世安)
桑派神韻美難得是精神(徐火旺)
發展豫劇桑派藝術之我見(苗文華)
難忘娘親(謝愛芳)
桑老師給了我藝術生命(劉伯玲)
我的恩師桑振君(趙貞玉)
桑老師教我的點點滴滴(李素芹)
夢幻成真——恩師永在我心(王皖源)
我學老師當人梯(宋鳳麗)
難忘恩師傳藝情(常俊麗)
發現桑派之美(王喜愛)
我的媽媽桑振君(崔婉琳)
跋
書摘/試閱
一、桑孫兩姓親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其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北宋時期的都城,更有“汴梁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那時的東京城,經濟繁榮,富甲天下,文化燦爛,風光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人口達150余萬。這座古老的城市,不僅是繼盛唐以后,中華民族科技、文化、藝術發展又一鼎盛時期的發祥地,而且還以其泱泱大國的京都氣象,躍居為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第一大都城。
就是這么一座積淀厚重的古城,歲歲年年,年年歲歲,不斷地以它似乎神秘的方式,向周邊輻射著它特有的歷史文化。
開封城西南方向十公里處的朱仙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古鎮”和“四大木板年畫”的文化圣地之一。在開封城東南方向的十公里處,同樣也有著一個集鎮。這個集鎮叫作仇樓,要說它的名氣,是遠不能與朱仙鎮相比的。可話說回來,都是在皇城根下,處于同一個輻射源的強大氣場之中,早早晚晚,多多少少,定會有它一定程度的厚積薄發。
在這個集鎮東南方向有一個叫東馬莊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一對聞名全省的、說唱河南墜子書的伉儷藝人。1929年農歷12月27日,一個女嬰在這個藝人家中呱呱墜地。她,就是桑振君。幾十年后有人說,桑振君的名氣就是這塊土地厚積薄發的體現。
東馬莊村子不大,東西呈一線狀,雜姓。桑振君家雖然在村子的東頭,可人們對桑家并不陌生。最初人們知道的,是桑家的貧苦和特殊。后來人們知道的,是桑家成了一個說唱墜子書的藝人之家。
這一帶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千百年來黃河多次改道,看似一馬平川的土地,因黃河水的泛濫成為不能灌溉、不長莊稼的鹽堿地。“無雨風沙狂,有雨水茫茫,鹽堿苗不長,一年沒有半年糧,過罷春節就逃荒”的民謠,就是當時這里窮苦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貧苦是窮人的共性,而桑家在村里又是貧苦中的貧苦。早年,桑振君的奶奶過世后,只剩爺爺、父親和叔叔三人。三個爺們守著兩間爛草房和九分老墳地。如果說那里的貧苦人家是“一年沒有半年糧”,而桑家貧苦得連這半年糧也沒有。
特殊,又是桑家的個性特征。說其特殊,是因為桑家父子三人所組成的家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光棍之家。桑振君的爺爺眼看自己日漸衰老,兩個老大不小的兒子又說不上媳婦,整天唉聲嘆氣。所以那時桑家的生活不僅僅是貧苦,在他們內心深處,還忍受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種傳統觀念的折磨。說來也巧,就在桑振君的爺爺正為自己的家境無可奈何的時候,當地一個名叫孫明先的說唱墜子書的名老藝人,悄悄地走近了桑家,給桑家帶來了轉機。
桑振君的父親小名叫“良”,中等身材,白白凈凈,很是機靈。他生性活潑,從小就愛跑騰,尤其愛看戲,更喜歡聽人說唱河南墜子書。只要聽說有唱墜子書的來到村里,他便是常客,能成晌成夜地聽;打聽到外村有了書場,他也能跑上十里八里去聽。桑振君的叔叔小名喚“旗”,他膽小怕事,不善言辭,甚至有點木訥,可他吃苦耐勞,喜愛農活,從不亂跑。桑振君的爺爺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桑振君父親的身上,可看到兒子天天這樣不務正業,很是憂愁,更是惱火。特別是兒子聽書回來,半夜三更敲門的時候,桑振君的爺爺不但拒不開門,而且還大聲責罵:“聽墜子是能頂饑,還是頂渴?你要這樣再混下去,這家早晚要毀到你手里!”
說唱墜子書的孫明先老人,無兒無女,無房無地,腿還略有殘疾。但他技藝超群,教過好多徒弟,這些徒弟出師后全都遠走高飛、自立門戶了。眼看自己已是入土大半截的人了,養老送終的事還沒有著落,這自然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因此有心再收一徒。正是在這種走村串鄉、說唱墜子書的過程中,孫明先發現了一棵好苗子:桑家的大兒子不僅是他的常客,而且聽書聚精會神,跟著故事情節,他有時若思,有時若憶,對墜子藝術好像有一種天然的靈敏悟性。偶爾,在他們眼神瞬間的碰撞中,老人似乎還感受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善良和厚道,朦朦朧朧中,似有一種心靈的相約。
桑振君的爺爺說不上是讀書人,但也不是那種撞到南墻不回頭的死腦筋。他知道再這樣熬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當孫明先托人,向他表明想收他大兒子為徒時,他也就顧不得當時所謂的下九流之稱了,保命要緊,有后為大!思量再三,他一橫心,接受了孫明先的請求。P3-7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其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北宋時期的都城,更有“汴梁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那時的東京城,經濟繁榮,富甲天下,文化燦爛,風光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人口達150余萬。這座古老的城市,不僅是繼盛唐以后,中華民族科技、文化、藝術發展又一鼎盛時期的發祥地,而且還以其泱泱大國的京都氣象,躍居為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第一大都城。
就是這么一座積淀厚重的古城,歲歲年年,年年歲歲,不斷地以它似乎神秘的方式,向周邊輻射著它特有的歷史文化。
開封城西南方向十公里處的朱仙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古鎮”和“四大木板年畫”的文化圣地之一。在開封城東南方向的十公里處,同樣也有著一個集鎮。這個集鎮叫作仇樓,要說它的名氣,是遠不能與朱仙鎮相比的。可話說回來,都是在皇城根下,處于同一個輻射源的強大氣場之中,早早晚晚,多多少少,定會有它一定程度的厚積薄發。
在這個集鎮東南方向有一個叫東馬莊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一對聞名全省的、說唱河南墜子書的伉儷藝人。1929年農歷12月27日,一個女嬰在這個藝人家中呱呱墜地。她,就是桑振君。幾十年后有人說,桑振君的名氣就是這塊土地厚積薄發的體現。
東馬莊村子不大,東西呈一線狀,雜姓。桑振君家雖然在村子的東頭,可人們對桑家并不陌生。最初人們知道的,是桑家的貧苦和特殊。后來人們知道的,是桑家成了一個說唱墜子書的藝人之家。
這一帶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千百年來黃河多次改道,看似一馬平川的土地,因黃河水的泛濫成為不能灌溉、不長莊稼的鹽堿地。“無雨風沙狂,有雨水茫茫,鹽堿苗不長,一年沒有半年糧,過罷春節就逃荒”的民謠,就是當時這里窮苦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貧苦是窮人的共性,而桑家在村里又是貧苦中的貧苦。早年,桑振君的奶奶過世后,只剩爺爺、父親和叔叔三人。三個爺們守著兩間爛草房和九分老墳地。如果說那里的貧苦人家是“一年沒有半年糧”,而桑家貧苦得連這半年糧也沒有。
特殊,又是桑家的個性特征。說其特殊,是因為桑家父子三人所組成的家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光棍之家。桑振君的爺爺眼看自己日漸衰老,兩個老大不小的兒子又說不上媳婦,整天唉聲嘆氣。所以那時桑家的生活不僅僅是貧苦,在他們內心深處,還忍受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種傳統觀念的折磨。說來也巧,就在桑振君的爺爺正為自己的家境無可奈何的時候,當地一個名叫孫明先的說唱墜子書的名老藝人,悄悄地走近了桑家,給桑家帶來了轉機。
桑振君的父親小名叫“良”,中等身材,白白凈凈,很是機靈。他生性活潑,從小就愛跑騰,尤其愛看戲,更喜歡聽人說唱河南墜子書。只要聽說有唱墜子書的來到村里,他便是常客,能成晌成夜地聽;打聽到外村有了書場,他也能跑上十里八里去聽。桑振君的叔叔小名喚“旗”,他膽小怕事,不善言辭,甚至有點木訥,可他吃苦耐勞,喜愛農活,從不亂跑。桑振君的爺爺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桑振君父親的身上,可看到兒子天天這樣不務正業,很是憂愁,更是惱火。特別是兒子聽書回來,半夜三更敲門的時候,桑振君的爺爺不但拒不開門,而且還大聲責罵:“聽墜子是能頂饑,還是頂渴?你要這樣再混下去,這家早晚要毀到你手里!”
說唱墜子書的孫明先老人,無兒無女,無房無地,腿還略有殘疾。但他技藝超群,教過好多徒弟,這些徒弟出師后全都遠走高飛、自立門戶了。眼看自己已是入土大半截的人了,養老送終的事還沒有著落,這自然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因此有心再收一徒。正是在這種走村串鄉、說唱墜子書的過程中,孫明先發現了一棵好苗子:桑家的大兒子不僅是他的常客,而且聽書聚精會神,跟著故事情節,他有時若思,有時若憶,對墜子藝術好像有一種天然的靈敏悟性。偶爾,在他們眼神瞬間的碰撞中,老人似乎還感受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善良和厚道,朦朦朧朧中,似有一種心靈的相約。
桑振君的爺爺說不上是讀書人,但也不是那種撞到南墻不回頭的死腦筋。他知道再這樣熬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當孫明先托人,向他表明想收他大兒子為徒時,他也就顧不得當時所謂的下九流之稱了,保命要緊,有后為大!思量再三,他一橫心,接受了孫明先的請求。P3-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