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輔導教程(第3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全國電腦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準)考試用書
ISBN13:9787121226380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作者:希賽教育軟考學院 編著
出版日:2014/04/01
裝訂/頁數:平裝/624頁
版次:3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優惠價
:87 折 465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級別考試的輔導指定教程。全書內容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所有知識點,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閱讀本書,就相當于閱讀了一本詳細的、帶有知識注釋的考試大綱。準備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掌握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知識點的布局。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特別推薦:
推薦閱讀:
互聯網創業密碼(互聯網創業真人真事深度訪談實錄:唱吧、胡萊和百思不得姐、春雨醫生、視頻達人秀、醋溜科技、愛記賬、布丁、愷英、3W 咖啡、塔防三國志和貝瓦。)
《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第2版)》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編,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輔導指定教程,主要針對項目管理案例分析試題的復習。《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第2版)》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重項目管理與IT行業的結合,由具有豐富的信息系統開發、系統集成和項目管理經驗的成員合作編寫完成。讀者通過閱讀《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第2版)》,可快速熟悉考試的題型、難度,掌握解答試題的方法,熟悉系統集成項目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案例分析教程(第2版)》可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教學參考書,還可作為系統集成企業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手冊,也適合作為軟件工程碩士等開設的軟件項目管理案例課程的參考書籍。
目次
第1章 信息化基礎知識 1
1.1 信息化概念 1
1.1.1 信息 1
1.1.2 信息化 2
1.1.3 國家信息化體系要素 3
1.1.4 信息系統分類 4
1.2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6
1.2.1 政府信息化的作用和意義 6
1.2.2 電子政務的概念和內容 7
1.2.3 電子政務的技術形式 9
1.2.4 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 10
1.2.5 電子政務建設的技術模式 10
1.3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13
1.3.1 企業信息化概述 13
1.3.2 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16
1.3.3 客戶關系管理在企業的應用 18
1.3.4 企業門戶 20
1.3.5 企業應用集成 22
1.3.6 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25
1.3.7 商業智能 27
1.3.8 電子商務的類型與標準 29
1.4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及共享 31
1.5 信息化法規政策標準規范 34
第2章 信息系統服務管理 36
2.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 36
2.1.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 36
2.1.2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管理 43
2.2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5
2.2.1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46
2.2.2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8
第3章 信息系統建設與系統集成 55
3.1 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55
3.1.1 信息系統的產生階段 55
3.1.2 信息系統的開發階段 55
3.1.3 信息系統的運行階段 56
3.1.4 信息系統的消亡階段 56
3.2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56
3.2.1 結構化方法 57
3.2.2 快速原型法 57
3.2.3 企業系統規劃方法 58
3.2.4 戰略數據規劃方法 58
3.2.5 信息工程方法 59
3.2.6 面向對象方法 59
3.3 系統集成 60
3.3.1 系統集成商的發展 60
3.3.2 系統集成策略 60
第4章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62
4.1 項目管理的理論基礎與體系 62
4.1.1 項目與項目管理 62
4.1.2 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的特點 65
4.1.3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66
4.1.4 項目管理專業領域 71
4.2 項目生命周期和組織 73
4.2.1 項目生命周期 73
4.2.2 項目階段和過程組 75
第5章 立項管理 81
5.1 項目的機會研究 81
5.1.1 從政策導向中尋找項目機會 81
5.1.2 從市場需求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1.3 從技術發展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1.4 從特定事件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2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報告 83
5.2.1 可行性分析 83
5.2.2 可行性分析報告 89
5.3 項目論證與評估 94
5.3.1 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基本概念 94
5.3.2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真實性評估 94
5.3.3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客觀性評估 96
5.3.4 項目評估報告 97
5.4 項目招投標流程及管理 97
5.4.1 招標 97
5.4.2 投標 99
5.4.3 開標、評標和中標 99
第6章 項目整合管理 101
6.1 項目整合管理概述 101
6.1.1 項目干系人 101
6.1.2 整合管理的過程與作用 102
6.2 項目章程 103
6.2.1 項目章程的輸入 103
6.2.2 制定項目章程所用的技術和工具 104
6.2.3 項目章程的輸出 105
6.3 項目管理計劃 106
6.3.1 項目管理計劃的內容 106
6.3.2 項目計劃的制訂方法 110
6.3.3 項目管理計劃的制定過程 112
6.3.4 實施項目管理計劃 113
6.4 項目的監督與控制 114
6.4.1 項目監督的內容 114
6.4.2 項目控制的方式 114
6.5 項目整體變更控制 116
6.5.1 整體變更控制的輸入和輸出 116
6.5.2 整體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17
第7章 項目范圍管理 118
7.1 項目范圍管理概述 118
7.1.1 項目范圍與項目范圍管理 118
7.1.2 項目范圍管理的主要過程 119
7.2 項目啟動 119
7.2.1 了解IT項目背景信息 120
7.2.2 項目啟動的依據 121
7.2.3 IT項目的啟動會議 121
7.3 制訂范圍管理計劃 121
7.3.1 項目范圍管理計劃的編制依據 122
7.3.2 范圍管理計劃的工具和技術 122
7.3.3 范圍管理計劃的內容 122
7.4 定義范圍 123
7.4.1 定義范圍概述 123
7.4.2 定義范圍的依據 124
7.4.3 詳細的項目范圍說明書 125
7.5 工作分解結構技術 126
7.5.1 WBS的用途 126
7.5.2 制作WBS的方法 128
7.5.3 WBS的應用 128
7.6 項目范圍核實與控制 130
7.6.1 核實范圍 130
7.6.2 項目范圍控制 130
第8章 項目時間管理 133
8.1 項目時間管理的概述 133
8.1.1 項目進度及項目時間管理 133
8.1.2 項目時間管理的過程 133
8.2 活動定義 134
8.2.1 進一步分解項目工作 135
8.2.2 項目活動的特征 135
8.2.3 項目活動定義的結果 136
8.3 活動排序 137
8.3.1 活動排序的依據 137
8.3.2 前導圖法與箭線圖法 138
8.4 活動資源和活動持續時間估算 141
8.4.1 活動資源估算 142
8.4.2 時間估算的依據 142
8.4.3 時間估算的方法 143
8.5 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 143
8.5.1 進度計劃的內容 144
8.5.2 進度計劃編制的依據 144
8.5.3 進度計劃編制的方法 145
8.5.4 進度計劃編制的結果 149
8.5.5 進度計劃編制中的問題與對策 151
8.6 項目進度控制 152
8.6.1 項目進度控制的原則 152
8.6.2 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 153
8.6.3 項目進度控制的過程 154
8.6.4 進度控制的方法 154
8.6.5 IT項目進度控制 157
第9章 項目成本管理 158
9.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158
9.1.1 項目成本與成本管理 158
9.1.2 影響IT項目成本的因素 159
9.1.3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160
9.1.4 成本管理思想的發展 163
9.2 項目成本估算 164
9.2.1 成本估算的類型 165
9.2.2 成本估算的依據 165
9.2.3 項目成本估算方法 166
9.3 項目成本預算 168
9.3.1 成本預算的特征 168
9.3.2 成本預算的編制 169
9.3.3 成本基準計劃 169
9.3.4 不可預見費用分析 171
9.4 項目成本控制 171
9.4.1 成本控制的依據 172
9.4.2 成本控制的方法 172
9.4.3 掙值分析法 173
9.4.4 預測技術 176
9.4.5 成本控制的結果 176
第10章 項目質量管理 178
10.1 質量管理概述 178
10.1.1 質量和質量管理 178
10.1.2 質量管理的過程 180
10.2 質量管理方法與體系 181
10.2.1 戴明改進循環 181
10.2.2 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 183
10.3 項目質量規劃 185
10.3.1 質量規劃依據 185
10.3.2 質量規劃工具與技術 186
10.3.3 質量規劃成果 187
10.4 項目質量保證 187
10.4.1 質量保證的意義 188
10.4.2 項目質量保證過程 188
10.5 項目質量控制 189
10.5.1 實施質量控制 189
10.5.2 質量控制工具與技術 190
10.5.3 質量控制成果 193
第11章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194
11.1 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194
11.1.1 項目人力資源 194
11.1.2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194
11.1.3 項目人力資源的激勵 195
11.2 項目人力資源規劃 200
11.2.1 IT項目組織的確定 200
11.2.2 IT項目角色與職責 201
11.2.3 IT項目人員配備管理計劃 202
11.3 項目團隊組建 203
11.3.1 項目經理的選擇 203
11.3.2 項目團隊成員選擇 204
11.4 項目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205
11.4.1 團隊的概念 206
11.4.2 項目團隊的發展與建設 207
11.4.3 項目人員培訓 209
11.4.4 績效評估 210
第12章 項目溝通管理 213
12.1 溝通管理概述 213
12.1.1 溝通的概念 213
12.1.2 溝通的過程 214
12.1.3 溝通的類別 216
12.1.4 溝通網絡 218
12.1.5 項目溝通管理 219
12.2 識別干系人 219
12.3 溝通規劃 221
12.3.1 項目溝通分析 221
12.3.2 溝通管理計劃 222
12.4 信息發布 223
12.4.1 信息發布方式 223
12.4.2 召開有效的項目工作會議 224
12.5 績效報告 224
12.5.1 績效報告的工具與技術 225
12.5.2 績效報告的結果 225
12.6 項目干系人管理 226
12.6.1 遵循溝通原則 226
12.6.2 影響項目溝通的因素 227
12.6.3 使用溝通技巧 227
12.6.4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 228
12.6.5 項目溝通管理工具與模板 229
第13章 項目合同管理 231
13.1 合同的概念 231
13.1.1 合同的基本概念 231
13.1.2 合同的基本原則 231
13.1.3 合同的基本形式 232
13.1.4 合同的基本條款 232
13.1.5 合同的生效時間及地點 233
13.1.6 無效的合同及合同條款 233
13.1.7 合同的賠償責任及變更或撤銷 233
13.2 合同的分類、特點及主要內容 234
13.2.1 合同的分類 234
13.2.2 合同的主要內容 236
13.2.3 合同的特點 237
13.3 信息系統工程合同管理的作用、原則和內容 238
13.3.1 合同管理的作用 238
13.3.2 合同管理的原則 238
13.3.3 合同管理的內容 239
13.4 合同爭議的概念、起因和調解辦法 241
13.4.1 概念 241
13.4.2 起因 241
13.4.3 調解辦法 241
13.5 合同違約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42
13.5.1 概念 242
13.5.2 起因 242
13.5.3 處理辦法 243
13.6 合同索賠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44
13.6.1 概念 244
13.6.2 起因 244
13.6.3 處理辦法 245
第14章 項目采購管理 246
14.1 項目采購管理概述 246
14.1.1 為什么要采購 246
14.1.2 項目采購的過程 247
14.2 規劃采購 248
14.2.1 編制依據 248
14.2.2 決策分析 249
14.2.3 IT項目采購的分類 249
14.2.4 規劃采購的成果 250
14.3 實施采購 251
14.4 管理采購 252
14.4.1 需要應用的項目管理過程 252
14.4.2 管理采購的工具與技術 253
14.5 結束采購 254
14.5.1 結束采購的輸入 254
14.5.2 結束采購的工具與技術 254
14.5.3 結束采購的輸出 255
第15章 文檔與配置管理 256
15.1 信息系統文檔 256
15.2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257
15.2.1 配置項 257
15.2.2 配置管理 258
15.3 配置管理過程 259
15.3.1 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分工 259
15.3.2 配置管理流程 260
15.3.3 配置管理計劃 261
15.4 配置標識 261
15.4.1 確定配置項 261
15.4.2 配置項命名 262
15.4.3 配置項的描述 263
15.5 版本控制 263
15.6 變更控制 264
15.6.1 變更控制概述 264
15.6.2 配置庫 265
15.6.3 配置基線 266
15.6.4 變更的實現 268
15.7 構造管理 271
15.8 配置狀態報告 272
15.9 配置審核 273
第16章 項目變更管理 275
16.1 項目變更管理概述 275
16.1.1 基線的概念和重要性 275
16.1.2 影響項目變更的主要因素 276
16.1.3 項目變更對項目的影響 276
16.1.4 項目變更控制的基本原則 277
16.1.5 變更控制的工作程序 278
16.2 需求變更管理 279
16.2.1 項目需求管理概述 279
16.2.2 需求變更確立的原則 279
16.2.3 需求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280
16.3 進度變更管理 281
16.3.1 概述 281
16.3.2 進度變更確立的原則 281
16.3.3 進度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1
16.4 成本變更管理 282
16.4.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282
16.4.2 成本變更確立的原則 282
16.4.3 成本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3
16.5 合同變更管理 283
16.5.1 項目合同管理概述 283
16.5.2 合同變更確立的原則 284
16.5.3 合同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4
第17章 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285
17.1 信息系統安全和安全體系 285
17.1.1 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285
17.1.2 信息安全的體系架構 286
17.2 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289
17.2.1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概念 289
17.2.2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意義和作用 290
17.2.3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本要素 290
17.2.4 風險評估的途徑 291
17.3 信息安全策略 293
17.3.1 威脅分析和風險分析 293
17.3.2 制定安全策略 295
17.3.3 制訂詳細計劃實施安全策略 296
17.4 密碼技術 296
17.4.1 對稱密碼體制 297
17.4.2 非對稱密碼體制 297
17.4.3 混合密碼體制 298
17.5 訪問控制 298
17.5.1 訪問控制技術 298
17.5.2 身份認證技術 300
17.5.3 網絡安全訪問控制 300
17.6 用戶標識與認證 302
17.6.1 基于X.509的PKI 302
17.6.2 X.509證書介紹 303
17.6.3 PKI證書的作用 304
17.6.4 PMI與PKI 305
17.7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 307
17.7.1 安全審計概述 307
17.7.2 電子數據安全審計 308
17.7.3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系統 309
17.8 信息系統安全的組織管理 311
17.8.1 設計原則與策略 311
17.8.2 安全設計 312
17.8.3 安全工程的實施 313
17.8.4 安全工程的監理 314
17.8.5 安全教育 314
17.8.6 安全管理制度 314
17.8.7 信息安全管理的國際標準 315
17.9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 316
17.9.1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概述 316
17.9.2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與方法 318
17.9.3 SSE-CMM模型體系結構 319
17.9.4 SSE-CMM的過程能力水平 321
17.9.5 SSE-CMM的應用 322
17.9.6 ISSE方法概述 322
17.9.7 ISSE體系結構 325
第18章 項目風險管理 327
18.1 項目風險與項目風險管理 327
18.1.1 風險與項目風險 327
18.1.2 項目風險管理 328
18.1.3 IT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330
18.2 風險管理規劃 331
18.2.1 風險管理規劃的概念 331
18.2.2 IT項目風險管理計劃 331
18.3 風險識別 333
18.3.1 IT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 333
18.3.2 風險識別的方法 334
18.3.3 風險登記冊 335
18.4 定性風險分析 336
18.4.1 IT項目定性風險分析的目的 336
18.4.2 定性風險分析的方法 336
18.4.3 定性風險分析的成果 337
18.5 定量風險分析 338
18.5.1 定量風險分析概述 338
18.5.2 定量風險分析的方法 338
18.5.3 IT項目風險評估 342
18.5.4 定量風險分析的成果 343
18.6 風險應對規劃 343
18.6.1 IT項目風險應對的原則 343
18.6.2 IT項目風險的應對方法 344
18.6.3 更新風險登記冊 345
18.7 風險監控 346
18.7.1 IT項目風險監控的目標 346
18.7.2 IT項目風險監控的方法 347
18.7.3 IT項目風險監控的成果 347
第19章 項目收尾管理 349
19.1 項目驗收 349
19.1.1 項目驗收的意義 349
19.1.2 項目驗收范圍的確認及確認依據 350
19.1.3 項目驗收的組織及驗收程序 350
19.1.4 項目總結會 351
19.2 項目后評價 351
第20章 軟件工程基礎知識 354
20.1 軟件需求分析與定義 354
20.1.1 軟件需求與需求過程 354
20.1.2 需求調查與問題定義 355
20.1.3 可行性研究 357
20.1.4 需求分析 359
20.2 軟件設計 360
20.2.1 軟件設計的基本原則 360
20.2.2 用戶界面設計 363
20.2.3 設計評審 363
20.3 軟件測試 365
20.3.1 測試的目的 365
20.3.2 測試的類型 365
20.3.3 測試的階段 368
20.3.4 性能測試 369
20.3.5 第三方測試 370
20.3.6 面向對象測試基礎 371
20.4 軟件維護 371
20.4.1 軟件的可維護性 371
20.4.2 軟件維護的分類 373
20.5 軟件質量保證及質量評價 374
20.5.1 軟件質量概述 374
20.5.2 軟件質量保證活動 376
20.5.3 軟件質量保證的實施 378
20.5.4 全面質量管理 381
20.5.5 六西格瑪管理 384
20.6 軟件復用 386
20.7 軟件開發環境 386
20.7.1 軟件開發環境概述 387
20.7.2 軟件開發環境的功能與分類 388
20.7.3 軟件開發環境的結構 389
20.7.4 軟件開發環境的發展 389
20.8 軟件過程管理 390
20.8.1 CMM綜述 391
20.8.2 CMMI綜述 396
20.8.3 CMM與CMMI的比較 398
第21章 面向對象系統分析
與設計 400
21.1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400
21.1.1 對象與封裝 400
21.1.2 類與類庫 401
21.1.3 繼承與多態 401
21.1.4 消息通信 402
21.1.5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優點 403
21.2 UML概述 403
21.3 UML的建模機制 405
21.3.1 用例圖 405
21.3.2 類圖和對象圖 406
21.3.3 交互圖 408
21.3.4 其他圖形 409
21.4 面向對象分析 411
21.4.1 面向對象分析的目標與步驟 411
21.4.2 用UML進行分析 412
21.5 面向對象設計 413
第22章 軟件體系結構 415
22.1 軟件體系結構概述 415
22.2 軟件體系結構建模 416
22.3 典型的軟件體系結構 418
22.3.1 分層系統 419
22.3.2 C2風格 419
22.3.3 客戶-服務器風格 420
22.3.4 三層C/S結構風格 422
22.3.5 瀏覽器-服務器風格 424
22.3.6 異構結構風格 425
22.4 軟件體系結構分析與評估 426
第23章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429
23.1 數據倉庫概論 429
23.2 數據倉庫的結構 430
23.3 數據倉庫的設計與開發 431
23.4 數據倉庫技術 432
23.4.1 數據管理技術 432
23.4.2 數據存儲技術 433
23.4.3 數據倉庫接口技術 433
23.5 數據挖掘技術概述 434
23.5.1 數據挖掘的定義 434
23.5.2 數據挖掘的功能 435
23.5.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436
23.6 數據挖掘工具 436
23.7 數據挖掘的流程 437
23.8 Web數據挖掘與XML 438
第24章 Web Service技術 440
24.1 什么是Web Service 440
24.2 Web Service模型 441
24.3 Web Service使用流程 442
24.4 Web Service協議堆棧 443
24.5 XML在Web Service中的應用 446
第25章 J2EE與.NET平臺 447
25.1 J2EE平臺簡介 447
25.1.1 分布式的多層應用程序 447
25.1.2 J2EE組件 448
25.1.3 J2EE容器 449
25.1.4 J2EE的部署 449
25.2 .NET平臺簡介 450
25.2.1 .NET平臺概述 451
25.2.2 .NET Framework 451
25.3 J2EE和.NET平臺的異同 452
25.3.1 開發語言 452
25.3.2 企業計算 453
25.3.3 小結 455
第26章 工作流技術 456
26.1 工作流和傳統管理軟件 456
26.2 工作流和業務流程重構 457
26.3 工作流系統的實現 458
26.4 工作流與ERP系統的應用 463
第27章 軟件構件與中間件 466
27.1 構件模型及實現 466
27.2 構件獲取 467
27.3 構件管理 468
27.4 構件復用 469
27.4.1 檢索與提取構件 469
27.4.2 理解與評價構件 470
27.4.3 修改構件 471
27.4.4 構件組裝 471
27.5 常用構件標準 472
27.5.1 EJB的基礎知識 472
27.5.2 DCOM的基礎知識 473
27.5.3 CORBA的基礎知識 473
27.6 中間件技術 475
27.6.1 中間件概述 475
27.6.2 中間件的分類 476
27.6.3 中間件技術在集成中的應用 478
27.6.4 中間件的發展趨勢 478
第28章 計算機網絡知識 480
28.1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480
28.1.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480
28.1.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482
28.2 網絡協議與標準 488
28.2.1 OSI網絡層次模型 488
28.2.2 局域網協議 491
28.2.3 廣域網協議 494
28.3 網絡結構與通信 496
28.3.1 總線形拓撲結構 496
28.3.2 星形拓撲結構 497
28.3.3 環形拓撲結構 497
28.3.4 拓撲結構的選擇 498
28.4 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498
28.4.1 Internet協議 498
28.4.2 Internet應用 501
28.4.3 Intranet初步 503
28.5 網絡服務器 504
28.5.1 DNS服務器 504
28.5.2 電子郵件服務器 505
28.5.3 FTP服務器 507
28.5.4 代理服務器 508
28.5.5 DHCP服務器 509
28.6 網絡交換技術 511
28.6.1 多路復用技術 511
28.6.2 網絡交換技術 512
28.7 網絡存儲技術 513
28.7.1 NAS和SAN 513
28.7.2 數據管理 515
28.8 網絡接入技術 519
28.8.1 xDSL接入 520
28.8.2 HFC接入 521
28.8.3 高速以太網接入 523
28.8.4 X.25接入 523
28.8.5 DDN接入 524
28.9 無線網絡技術 525
28.9.1 WiMax 527
28.9.2 CDMA 2000 529
28.9.3 WCDMA 529
28.9.4 TD-SCDMA 530
28.9.5 TD-LTE 531
28.10 光網絡技術 532
28.10.1 接入網用SDH系統 532
28.10.2 無源光網絡 533
28.10.3 無線光通信 533
28.11 網絡規劃與設計 534
28.11.1 應用需求分析 535
28.11.2 現有網絡系統分析 536
28.11.3 需求分析 537
28.11.4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541
28.11.5 網絡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543
28.11.6 網絡系統的設計 545
28.11.7 設計評審 551
28.12 綜合布線 553
28.13 機房工程 555
28.14 網絡管理 556
28.14.1 網絡故障管理 556
28.14.2 網絡安全管理 558
28.14.3 系統性能分析 564
28.15 物聯網與云計算 566
28.15.1 物聯網 566
28.15.2 云計算 567
第29章 知識產權管理 569
29.1 知識產權保護 569
29.1.1 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 569
29.1.2 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體系 570
29.1.3 項目管理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572
29.2 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 573
29.2.1 著作權法客體 573
29.2.2 著作權法主體 574
29.2.3 著作權 574
29.3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 575
29.3.1 條例保護對象 576
29.3.2 著作權人確定 576
29.3.3 軟件著作權 576
29.4 合同法 578
29.4.1 合同的訂立 578
29.4.2 合同的效力 579
29.4.3 合同的履行 580
29.4.4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582
29.4.5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582
29.4.6 違約責任 583
29.4.7 其他規定 584
29.4.8 承攬合同 585
29.4.9 建設工程合同 586
29.4.10 技術合同 587
29.5 投招標法 590
29.5.1 總則 590
29.5.2 招標 590
29.5.3 投標 592
29.5.4 開標、評標和中標 592
29.5.5 法律責任 594
29.6 政府采購法 595
29.6.1 總則 596
29.6.2 政府采購當事人 596
29.6.3 政府采購方式 597
29.6.4 政府采購程序 598
29.6.5 政府采購合同 599
29.6.6 質疑與投訴 600
29.6.7 監督檢查 600
29.6.8 法律責任 601
第30章 標準與規范 604
30.1 標準化概述 604
30.1.1 標準化基本概念 605
30.1.2 標準化機構 606
30.1.3 標準分級與標準類型 610
30.2 軟件工程基礎標準 613
30.3 軟件工程開發標準 613
30.4 軟件工程文檔標準 615
30.5 軟件工程管理標準 617
1.1 信息化概念 1
1.1.1 信息 1
1.1.2 信息化 2
1.1.3 國家信息化體系要素 3
1.1.4 信息系統分類 4
1.2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6
1.2.1 政府信息化的作用和意義 6
1.2.2 電子政務的概念和內容 7
1.2.3 電子政務的技術形式 9
1.2.4 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 10
1.2.5 電子政務建設的技術模式 10
1.3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13
1.3.1 企業信息化概述 13
1.3.2 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16
1.3.3 客戶關系管理在企業的應用 18
1.3.4 企業門戶 20
1.3.5 企業應用集成 22
1.3.6 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25
1.3.7 商業智能 27
1.3.8 電子商務的類型與標準 29
1.4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及共享 31
1.5 信息化法規政策標準規范 34
第2章 信息系統服務管理 36
2.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 36
2.1.1 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 36
2.1.2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管理 43
2.2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5
2.2.1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46
2.2.2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管理 48
第3章 信息系統建設與系統集成 55
3.1 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55
3.1.1 信息系統的產生階段 55
3.1.2 信息系統的開發階段 55
3.1.3 信息系統的運行階段 56
3.1.4 信息系統的消亡階段 56
3.2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56
3.2.1 結構化方法 57
3.2.2 快速原型法 57
3.2.3 企業系統規劃方法 58
3.2.4 戰略數據規劃方法 58
3.2.5 信息工程方法 59
3.2.6 面向對象方法 59
3.3 系統集成 60
3.3.1 系統集成商的發展 60
3.3.2 系統集成策略 60
第4章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62
4.1 項目管理的理論基礎與體系 62
4.1.1 項目與項目管理 62
4.1.2 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的特點 65
4.1.3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66
4.1.4 項目管理專業領域 71
4.2 項目生命周期和組織 73
4.2.1 項目生命周期 73
4.2.2 項目階段和過程組 75
第5章 立項管理 81
5.1 項目的機會研究 81
5.1.1 從政策導向中尋找項目機會 81
5.1.2 從市場需求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1.3 從技術發展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1.4 從特定事件中尋找項目機會 82
5.2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報告 83
5.2.1 可行性分析 83
5.2.2 可行性分析報告 89
5.3 項目論證與評估 94
5.3.1 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基本概念 94
5.3.2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真實性評估 94
5.3.3 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客觀性評估 96
5.3.4 項目評估報告 97
5.4 項目招投標流程及管理 97
5.4.1 招標 97
5.4.2 投標 99
5.4.3 開標、評標和中標 99
第6章 項目整合管理 101
6.1 項目整合管理概述 101
6.1.1 項目干系人 101
6.1.2 整合管理的過程與作用 102
6.2 項目章程 103
6.2.1 項目章程的輸入 103
6.2.2 制定項目章程所用的技術和工具 104
6.2.3 項目章程的輸出 105
6.3 項目管理計劃 106
6.3.1 項目管理計劃的內容 106
6.3.2 項目計劃的制訂方法 110
6.3.3 項目管理計劃的制定過程 112
6.3.4 實施項目管理計劃 113
6.4 項目的監督與控制 114
6.4.1 項目監督的內容 114
6.4.2 項目控制的方式 114
6.5 項目整體變更控制 116
6.5.1 整體變更控制的輸入和輸出 116
6.5.2 整體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17
第7章 項目范圍管理 118
7.1 項目范圍管理概述 118
7.1.1 項目范圍與項目范圍管理 118
7.1.2 項目范圍管理的主要過程 119
7.2 項目啟動 119
7.2.1 了解IT項目背景信息 120
7.2.2 項目啟動的依據 121
7.2.3 IT項目的啟動會議 121
7.3 制訂范圍管理計劃 121
7.3.1 項目范圍管理計劃的編制依據 122
7.3.2 范圍管理計劃的工具和技術 122
7.3.3 范圍管理計劃的內容 122
7.4 定義范圍 123
7.4.1 定義范圍概述 123
7.4.2 定義范圍的依據 124
7.4.3 詳細的項目范圍說明書 125
7.5 工作分解結構技術 126
7.5.1 WBS的用途 126
7.5.2 制作WBS的方法 128
7.5.3 WBS的應用 128
7.6 項目范圍核實與控制 130
7.6.1 核實范圍 130
7.6.2 項目范圍控制 130
第8章 項目時間管理 133
8.1 項目時間管理的概述 133
8.1.1 項目進度及項目時間管理 133
8.1.2 項目時間管理的過程 133
8.2 活動定義 134
8.2.1 進一步分解項目工作 135
8.2.2 項目活動的特征 135
8.2.3 項目活動定義的結果 136
8.3 活動排序 137
8.3.1 活動排序的依據 137
8.3.2 前導圖法與箭線圖法 138
8.4 活動資源和活動持續時間估算 141
8.4.1 活動資源估算 142
8.4.2 時間估算的依據 142
8.4.3 時間估算的方法 143
8.5 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 143
8.5.1 進度計劃的內容 144
8.5.2 進度計劃編制的依據 144
8.5.3 進度計劃編制的方法 145
8.5.4 進度計劃編制的結果 149
8.5.5 進度計劃編制中的問題與對策 151
8.6 項目進度控制 152
8.6.1 項目進度控制的原則 152
8.6.2 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 153
8.6.3 項目進度控制的過程 154
8.6.4 進度控制的方法 154
8.6.5 IT項目進度控制 157
第9章 項目成本管理 158
9.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158
9.1.1 項目成本與成本管理 158
9.1.2 影響IT項目成本的因素 159
9.1.3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160
9.1.4 成本管理思想的發展 163
9.2 項目成本估算 164
9.2.1 成本估算的類型 165
9.2.2 成本估算的依據 165
9.2.3 項目成本估算方法 166
9.3 項目成本預算 168
9.3.1 成本預算的特征 168
9.3.2 成本預算的編制 169
9.3.3 成本基準計劃 169
9.3.4 不可預見費用分析 171
9.4 項目成本控制 171
9.4.1 成本控制的依據 172
9.4.2 成本控制的方法 172
9.4.3 掙值分析法 173
9.4.4 預測技術 176
9.4.5 成本控制的結果 176
第10章 項目質量管理 178
10.1 質量管理概述 178
10.1.1 質量和質量管理 178
10.1.2 質量管理的過程 180
10.2 質量管理方法與體系 181
10.2.1 戴明改進循環 181
10.2.2 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 183
10.3 項目質量規劃 185
10.3.1 質量規劃依據 185
10.3.2 質量規劃工具與技術 186
10.3.3 質量規劃成果 187
10.4 項目質量保證 187
10.4.1 質量保證的意義 188
10.4.2 項目質量保證過程 188
10.5 項目質量控制 189
10.5.1 實施質量控制 189
10.5.2 質量控制工具與技術 190
10.5.3 質量控制成果 193
第11章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194
11.1 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194
11.1.1 項目人力資源 194
11.1.2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194
11.1.3 項目人力資源的激勵 195
11.2 項目人力資源規劃 200
11.2.1 IT項目組織的確定 200
11.2.2 IT項目角色與職責 201
11.2.3 IT項目人員配備管理計劃 202
11.3 項目團隊組建 203
11.3.1 項目經理的選擇 203
11.3.2 項目團隊成員選擇 204
11.4 項目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205
11.4.1 團隊的概念 206
11.4.2 項目團隊的發展與建設 207
11.4.3 項目人員培訓 209
11.4.4 績效評估 210
第12章 項目溝通管理 213
12.1 溝通管理概述 213
12.1.1 溝通的概念 213
12.1.2 溝通的過程 214
12.1.3 溝通的類別 216
12.1.4 溝通網絡 218
12.1.5 項目溝通管理 219
12.2 識別干系人 219
12.3 溝通規劃 221
12.3.1 項目溝通分析 221
12.3.2 溝通管理計劃 222
12.4 信息發布 223
12.4.1 信息發布方式 223
12.4.2 召開有效的項目工作會議 224
12.5 績效報告 224
12.5.1 績效報告的工具與技術 225
12.5.2 績效報告的結果 225
12.6 項目干系人管理 226
12.6.1 遵循溝通原則 226
12.6.2 影響項目溝通的因素 227
12.6.3 使用溝通技巧 227
12.6.4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 228
12.6.5 項目溝通管理工具與模板 229
第13章 項目合同管理 231
13.1 合同的概念 231
13.1.1 合同的基本概念 231
13.1.2 合同的基本原則 231
13.1.3 合同的基本形式 232
13.1.4 合同的基本條款 232
13.1.5 合同的生效時間及地點 233
13.1.6 無效的合同及合同條款 233
13.1.7 合同的賠償責任及變更或撤銷 233
13.2 合同的分類、特點及主要內容 234
13.2.1 合同的分類 234
13.2.2 合同的主要內容 236
13.2.3 合同的特點 237
13.3 信息系統工程合同管理的作用、原則和內容 238
13.3.1 合同管理的作用 238
13.3.2 合同管理的原則 238
13.3.3 合同管理的內容 239
13.4 合同爭議的概念、起因和調解辦法 241
13.4.1 概念 241
13.4.2 起因 241
13.4.3 調解辦法 241
13.5 合同違約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42
13.5.1 概念 242
13.5.2 起因 242
13.5.3 處理辦法 243
13.6 合同索賠的概念、起因和處理辦法 244
13.6.1 概念 244
13.6.2 起因 244
13.6.3 處理辦法 245
第14章 項目采購管理 246
14.1 項目采購管理概述 246
14.1.1 為什么要采購 246
14.1.2 項目采購的過程 247
14.2 規劃采購 248
14.2.1 編制依據 248
14.2.2 決策分析 249
14.2.3 IT項目采購的分類 249
14.2.4 規劃采購的成果 250
14.3 實施采購 251
14.4 管理采購 252
14.4.1 需要應用的項目管理過程 252
14.4.2 管理采購的工具與技術 253
14.5 結束采購 254
14.5.1 結束采購的輸入 254
14.5.2 結束采購的工具與技術 254
14.5.3 結束采購的輸出 255
第15章 文檔與配置管理 256
15.1 信息系統文檔 256
15.2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257
15.2.1 配置項 257
15.2.2 配置管理 258
15.3 配置管理過程 259
15.3.1 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分工 259
15.3.2 配置管理流程 260
15.3.3 配置管理計劃 261
15.4 配置標識 261
15.4.1 確定配置項 261
15.4.2 配置項命名 262
15.4.3 配置項的描述 263
15.5 版本控制 263
15.6 變更控制 264
15.6.1 變更控制概述 264
15.6.2 配置庫 265
15.6.3 配置基線 266
15.6.4 變更的實現 268
15.7 構造管理 271
15.8 配置狀態報告 272
15.9 配置審核 273
第16章 項目變更管理 275
16.1 項目變更管理概述 275
16.1.1 基線的概念和重要性 275
16.1.2 影響項目變更的主要因素 276
16.1.3 項目變更對項目的影響 276
16.1.4 項目變更控制的基本原則 277
16.1.5 變更控制的工作程序 278
16.2 需求變更管理 279
16.2.1 項目需求管理概述 279
16.2.2 需求變更確立的原則 279
16.2.3 需求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280
16.3 進度變更管理 281
16.3.1 概述 281
16.3.2 進度變更確立的原則 281
16.3.3 進度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1
16.4 成本變更管理 282
16.4.1 項目成本管理概述 282
16.4.2 成本變更確立的原則 282
16.4.3 成本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3
16.5 合同變更管理 283
16.5.1 項目合同管理概述 283
16.5.2 合同變更確立的原則 284
16.5.3 合同變更的管理控制程序 284
第17章 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285
17.1 信息系統安全和安全體系 285
17.1.1 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285
17.1.2 信息安全的體系架構 286
17.2 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289
17.2.1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概念 289
17.2.2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意義和作用 290
17.2.3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本要素 290
17.2.4 風險評估的途徑 291
17.3 信息安全策略 293
17.3.1 威脅分析和風險分析 293
17.3.2 制定安全策略 295
17.3.3 制訂詳細計劃實施安全策略 296
17.4 密碼技術 296
17.4.1 對稱密碼體制 297
17.4.2 非對稱密碼體制 297
17.4.3 混合密碼體制 298
17.5 訪問控制 298
17.5.1 訪問控制技術 298
17.5.2 身份認證技術 300
17.5.3 網絡安全訪問控制 300
17.6 用戶標識與認證 302
17.6.1 基于X.509的PKI 302
17.6.2 X.509證書介紹 303
17.6.3 PKI證書的作用 304
17.6.4 PMI與PKI 305
17.7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 307
17.7.1 安全審計概述 307
17.7.2 電子數據安全審計 308
17.7.3 安全審計與入侵檢測系統 309
17.8 信息系統安全的組織管理 311
17.8.1 設計原則與策略 311
17.8.2 安全設計 312
17.8.3 安全工程的實施 313
17.8.4 安全工程的監理 314
17.8.5 安全教育 314
17.8.6 安全管理制度 314
17.8.7 信息安全管理的國際標準 315
17.9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 316
17.9.1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概述 316
17.9.2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與方法 318
17.9.3 SSE-CMM模型體系結構 319
17.9.4 SSE-CMM的過程能力水平 321
17.9.5 SSE-CMM的應用 322
17.9.6 ISSE方法概述 322
17.9.7 ISSE體系結構 325
第18章 項目風險管理 327
18.1 項目風險與項目風險管理 327
18.1.1 風險與項目風險 327
18.1.2 項目風險管理 328
18.1.3 IT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330
18.2 風險管理規劃 331
18.2.1 風險管理規劃的概念 331
18.2.2 IT項目風險管理計劃 331
18.3 風險識別 333
18.3.1 IT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 333
18.3.2 風險識別的方法 334
18.3.3 風險登記冊 335
18.4 定性風險分析 336
18.4.1 IT項目定性風險分析的目的 336
18.4.2 定性風險分析的方法 336
18.4.3 定性風險分析的成果 337
18.5 定量風險分析 338
18.5.1 定量風險分析概述 338
18.5.2 定量風險分析的方法 338
18.5.3 IT項目風險評估 342
18.5.4 定量風險分析的成果 343
18.6 風險應對規劃 343
18.6.1 IT項目風險應對的原則 343
18.6.2 IT項目風險的應對方法 344
18.6.3 更新風險登記冊 345
18.7 風險監控 346
18.7.1 IT項目風險監控的目標 346
18.7.2 IT項目風險監控的方法 347
18.7.3 IT項目風險監控的成果 347
第19章 項目收尾管理 349
19.1 項目驗收 349
19.1.1 項目驗收的意義 349
19.1.2 項目驗收范圍的確認及確認依據 350
19.1.3 項目驗收的組織及驗收程序 350
19.1.4 項目總結會 351
19.2 項目后評價 351
第20章 軟件工程基礎知識 354
20.1 軟件需求分析與定義 354
20.1.1 軟件需求與需求過程 354
20.1.2 需求調查與問題定義 355
20.1.3 可行性研究 357
20.1.4 需求分析 359
20.2 軟件設計 360
20.2.1 軟件設計的基本原則 360
20.2.2 用戶界面設計 363
20.2.3 設計評審 363
20.3 軟件測試 365
20.3.1 測試的目的 365
20.3.2 測試的類型 365
20.3.3 測試的階段 368
20.3.4 性能測試 369
20.3.5 第三方測試 370
20.3.6 面向對象測試基礎 371
20.4 軟件維護 371
20.4.1 軟件的可維護性 371
20.4.2 軟件維護的分類 373
20.5 軟件質量保證及質量評價 374
20.5.1 軟件質量概述 374
20.5.2 軟件質量保證活動 376
20.5.3 軟件質量保證的實施 378
20.5.4 全面質量管理 381
20.5.5 六西格瑪管理 384
20.6 軟件復用 386
20.7 軟件開發環境 386
20.7.1 軟件開發環境概述 387
20.7.2 軟件開發環境的功能與分類 388
20.7.3 軟件開發環境的結構 389
20.7.4 軟件開發環境的發展 389
20.8 軟件過程管理 390
20.8.1 CMM綜述 391
20.8.2 CMMI綜述 396
20.8.3 CMM與CMMI的比較 398
第21章 面向對象系統分析
與設計 400
21.1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400
21.1.1 對象與封裝 400
21.1.2 類與類庫 401
21.1.3 繼承與多態 401
21.1.4 消息通信 402
21.1.5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優點 403
21.2 UML概述 403
21.3 UML的建模機制 405
21.3.1 用例圖 405
21.3.2 類圖和對象圖 406
21.3.3 交互圖 408
21.3.4 其他圖形 409
21.4 面向對象分析 411
21.4.1 面向對象分析的目標與步驟 411
21.4.2 用UML進行分析 412
21.5 面向對象設計 413
第22章 軟件體系結構 415
22.1 軟件體系結構概述 415
22.2 軟件體系結構建模 416
22.3 典型的軟件體系結構 418
22.3.1 分層系統 419
22.3.2 C2風格 419
22.3.3 客戶-服務器風格 420
22.3.4 三層C/S結構風格 422
22.3.5 瀏覽器-服務器風格 424
22.3.6 異構結構風格 425
22.4 軟件體系結構分析與評估 426
第23章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429
23.1 數據倉庫概論 429
23.2 數據倉庫的結構 430
23.3 數據倉庫的設計與開發 431
23.4 數據倉庫技術 432
23.4.1 數據管理技術 432
23.4.2 數據存儲技術 433
23.4.3 數據倉庫接口技術 433
23.5 數據挖掘技術概述 434
23.5.1 數據挖掘的定義 434
23.5.2 數據挖掘的功能 435
23.5.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436
23.6 數據挖掘工具 436
23.7 數據挖掘的流程 437
23.8 Web數據挖掘與XML 438
第24章 Web Service技術 440
24.1 什么是Web Service 440
24.2 Web Service模型 441
24.3 Web Service使用流程 442
24.4 Web Service協議堆棧 443
24.5 XML在Web Service中的應用 446
第25章 J2EE與.NET平臺 447
25.1 J2EE平臺簡介 447
25.1.1 分布式的多層應用程序 447
25.1.2 J2EE組件 448
25.1.3 J2EE容器 449
25.1.4 J2EE的部署 449
25.2 .NET平臺簡介 450
25.2.1 .NET平臺概述 451
25.2.2 .NET Framework 451
25.3 J2EE和.NET平臺的異同 452
25.3.1 開發語言 452
25.3.2 企業計算 453
25.3.3 小結 455
第26章 工作流技術 456
26.1 工作流和傳統管理軟件 456
26.2 工作流和業務流程重構 457
26.3 工作流系統的實現 458
26.4 工作流與ERP系統的應用 463
第27章 軟件構件與中間件 466
27.1 構件模型及實現 466
27.2 構件獲取 467
27.3 構件管理 468
27.4 構件復用 469
27.4.1 檢索與提取構件 469
27.4.2 理解與評價構件 470
27.4.3 修改構件 471
27.4.4 構件組裝 471
27.5 常用構件標準 472
27.5.1 EJB的基礎知識 472
27.5.2 DCOM的基礎知識 473
27.5.3 CORBA的基礎知識 473
27.6 中間件技術 475
27.6.1 中間件概述 475
27.6.2 中間件的分類 476
27.6.3 中間件技術在集成中的應用 478
27.6.4 中間件的發展趨勢 478
第28章 計算機網絡知識 480
28.1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480
28.1.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480
28.1.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482
28.2 網絡協議與標準 488
28.2.1 OSI網絡層次模型 488
28.2.2 局域網協議 491
28.2.3 廣域網協議 494
28.3 網絡結構與通信 496
28.3.1 總線形拓撲結構 496
28.3.2 星形拓撲結構 497
28.3.3 環形拓撲結構 497
28.3.4 拓撲結構的選擇 498
28.4 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498
28.4.1 Internet協議 498
28.4.2 Internet應用 501
28.4.3 Intranet初步 503
28.5 網絡服務器 504
28.5.1 DNS服務器 504
28.5.2 電子郵件服務器 505
28.5.3 FTP服務器 507
28.5.4 代理服務器 508
28.5.5 DHCP服務器 509
28.6 網絡交換技術 511
28.6.1 多路復用技術 511
28.6.2 網絡交換技術 512
28.7 網絡存儲技術 513
28.7.1 NAS和SAN 513
28.7.2 數據管理 515
28.8 網絡接入技術 519
28.8.1 xDSL接入 520
28.8.2 HFC接入 521
28.8.3 高速以太網接入 523
28.8.4 X.25接入 523
28.8.5 DDN接入 524
28.9 無線網絡技術 525
28.9.1 WiMax 527
28.9.2 CDMA 2000 529
28.9.3 WCDMA 529
28.9.4 TD-SCDMA 530
28.9.5 TD-LTE 531
28.10 光網絡技術 532
28.10.1 接入網用SDH系統 532
28.10.2 無源光網絡 533
28.10.3 無線光通信 533
28.11 網絡規劃與設計 534
28.11.1 應用需求分析 535
28.11.2 現有網絡系統分析 536
28.11.3 需求分析 537
28.11.4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541
28.11.5 網絡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543
28.11.6 網絡系統的設計 545
28.11.7 設計評審 551
28.12 綜合布線 553
28.13 機房工程 555
28.14 網絡管理 556
28.14.1 網絡故障管理 556
28.14.2 網絡安全管理 558
28.14.3 系統性能分析 564
28.15 物聯網與云計算 566
28.15.1 物聯網 566
28.15.2 云計算 567
第29章 知識產權管理 569
29.1 知識產權保護 569
29.1.1 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 569
29.1.2 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體系 570
29.1.3 項目管理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572
29.2 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 573
29.2.1 著作權法客體 573
29.2.2 著作權法主體 574
29.2.3 著作權 574
29.3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 575
29.3.1 條例保護對象 576
29.3.2 著作權人確定 576
29.3.3 軟件著作權 576
29.4 合同法 578
29.4.1 合同的訂立 578
29.4.2 合同的效力 579
29.4.3 合同的履行 580
29.4.4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582
29.4.5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582
29.4.6 違約責任 583
29.4.7 其他規定 584
29.4.8 承攬合同 585
29.4.9 建設工程合同 586
29.4.10 技術合同 587
29.5 投招標法 590
29.5.1 總則 590
29.5.2 招標 590
29.5.3 投標 592
29.5.4 開標、評標和中標 592
29.5.5 法律責任 594
29.6 政府采購法 595
29.6.1 總則 596
29.6.2 政府采購當事人 596
29.6.3 政府采購方式 597
29.6.4 政府采購程序 598
29.6.5 政府采購合同 599
29.6.6 質疑與投訴 600
29.6.7 監督檢查 600
29.6.8 法律責任 601
第30章 標準與規范 604
30.1 標準化概述 604
30.1.1 標準化基本概念 605
30.1.2 標準化機構 606
30.1.3 標準分級與標準類型 610
30.2 軟件工程基礎標準 613
30.3 軟件工程開發標準 613
30.4 軟件工程文檔標準 615
30.5 軟件工程管理標準 617
書摘/試閱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