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侵犯行為作為社會心理學的傳統“勢力范圍”,主要在心理學視角下展開研究。即便是網絡侵犯行為這一現代科技的衍生品,也不例外。余建華編著的《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沒有遵循侵犯行為研究的這一傳統研究路徑,而是從社會學特別是網絡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視角對網絡侵犯行為展開研究。這種嘗試的結果則是,我們看到了在心理學等其他學科視角下無法看到的東西,同時也增進了我們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網絡侵犯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圍繞這一核心問題,本書從網絡侵犯行為的生成機制、類型與特征、運作特點、社會影響和社會控制等五個方面逐一進行了研究。本書的基本觀點是: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受到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雙重影響。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應遵循“兩種社會之間”的理路,即既考慮到網絡社會結構的獨特性,同時又顧及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網絡侵犯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圍繞這一核心問題,本書從網絡侵犯行為的生成機制、類型與特征、運作特點、社會影響和社會控制等五個方面逐一進行了研究。本書的基本觀點是: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受到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雙重影響。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應遵循“兩種社會之間”的理路,即既考慮到網絡社會結構的獨特性,同時又顧及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
作者簡介
余建華,1976年生,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Widener University訪問學者。現為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心理學和網絡社會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民俗研究》、《社會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2部。
名人/編輯推薦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沒有遵循侵犯行為研究的這一傳統研究路徑,而是從社會學特別是網絡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視角對網絡侵犯行為展開研究。這種嘗試的結果則是,我們看到了在心理學等其他學科視角下無法看到的東西,同時也增進了我們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
目次
第一章 網絡侵犯行為:一種網絡社會學的研究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相關研究述評 三 研究視角與方法
第二章 網絡社會: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空問 一 網絡社會的崛起 二 網絡社會的特點 三 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關系
第三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生成機制 一 網絡社會結構: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客觀基礎 二 與現實社會的互動: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助推器 三 網絡群體心理: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內在驅力 四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一個分析框架
第四章 網絡侵犯行為:類型與特征 一 網絡侵犯行為的類型劃分 二 不同類型網絡侵犯行為的特征 三 不同類型網絡侵犯行為之間的轉化
第五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運作特點 一 對網絡社會結構的嵌入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 三 虛擬中的現實性
第六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一 觀點表達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二 情緒宣泄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三 利益訴求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四 網絡犯罪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第七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 一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目的 二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路徑
第八章 結論與反思 一 研究發現 二 若干問題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2009年,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布組建網絡戰司令部,并歸屬美國戰略司令部管轄。這標志著網絡戰再次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可以預計,隨著互聯網的愈加發達和越來越多網絡安全機構的成立,有組織性的特別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網絡犯罪行為,也會成為日后網絡犯罪的一個新的趨勢。
侵犯者為意圖獲取某種資源或造成他人利益受損者。被侵犯者則可能是目標不明確者,因為他們可能僅僅因電腦系統的漏洞或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的薄弱而不幸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如遭受病毒攻擊的,多數屬于網絡安全防范上的缺陷所導致。也可能是目標明確的、對侵犯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的個人或組織,因為可能他們手中掌握的資源恰恰是侵犯者所需的。如某些重要的國家部門,常因為他們手頭握有某種稀缺或重要資源而成為攻擊的對象。
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這種破壞不同于現實社會中的燒、砸、搶等行為,主要是毀壞電腦系統,竊取文件資料、賬戶資金,干擾正常的網絡訪問和傳輸等。1988年,由美國一位在校研究生研制的“莫里斯蠕蟲病毒”,在它被發現之后的短短12個小時之內,就造成包括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主要大學等多家重要機構在內的6000多臺計算機停止運行的重大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上億美元。2001年9月18日,也就在震驚全球的“9·11”事件發生之后的一個星期,一個名叫“尼姆達”(Nimda)的病毒再次讓世界感到了恐慌。它從被發現之后的短短半小時之內就傳遍了整個世界。隨后總共侵襲了全球830萬臺電腦,造成近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以至于一些安全專家呼吁要制定另一個“曼哈頓計劃”,以隨時應對網絡恐怖主義。
主題書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