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作者:(北宋)司馬光 譯者:思履
名人/編輯推薦
司馬光撰寫的《圖解資治通鑒(超值白金版)》著眼于為政得失,擇取治政史料,略古詳今,系統完備,通覽政史,警誡后世。本書通過創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向讀者呈現這部中華歷史巨著,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書中增設了導語、注釋、譯文等輔助性欄目,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華。
600余幅精美圖片,包括人物畫像、情景示意圖等,與文字相輔相成,圖文聯袂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座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圖文互注的編排形式、新穎獨特的版式設計有機融合,讓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歷史,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
600余幅精美圖片,包括人物畫像、情景示意圖等,與文字相輔相成,圖文聯袂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座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圖文互注的編排形式、新穎獨特的版式設計有機融合,讓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歷史,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
序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數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資治通鑒》全書約300萬字,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志、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和司馬光一同編寫該書的劉斂、劉恕、范祖禹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劉斂負責戰國、兩漢部分;劉恕負責三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負責隋、唐、五代部分。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后再交由司馬光取舍要點、編輯定度,制成初稿。這樣,在保證全書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化。
《資治通鑒》所引之書多達數百種,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但因為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它又并非一部單純敘述歷史事件的書,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功用。這還要從《資治通鑒》誕生的背景說起。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中唐以后開始的戰亂局面,再一次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然而,北宋的君主、大臣都十分清楚,于內,國家政治積弊甚多;于外,邊疆地區又極不穩定。對此,司馬光、范祖禹等大臣心急如焚,他們試圖用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的方式,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出路。1066年司馬光獻給宋英宗一本書——《通志》,即《資治通鑒》的前身。該書記述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195年的歷史,講述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七國的興亡。司馬光希望宋英宗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治世啟發。
宋英宗對《通志》非常滿意,遂命司馬光寫作《歷代君臣事跡》。為此,他特地下詔設置書局,撥出專款,要司馬光自選助手,專事編寫,并允許司馬光閱覽皇家圖書。司馬光大為感動,用了19年的時間,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將該書編寫完成。不過,宋神宗并沒有沿用當年英宗所定的書名,而是取“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之意,為該書定名“資治通鑒”。
由于這個緣故,《資治通鑒》的選材非常講究,它“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先后有倫,精粗不雜”。即使不抱任何目的地閱讀它,人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己的歷史觀,以善為法,以惡為戒。而其在敘事之后,還有議論,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議論了解司馬光所在時代的價值觀。這些議論共186篇,司馬光所作的占102篇,為“臣光曰”。歷史學家陳垣認為,司馬光“志在續《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
無論是在史學史,還是在文學史上,《資治通鑒》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和司馬遷的《史記》并稱“史學雙璧”。宋元之交的史學家胡三省稱它:“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評價它:“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一部偉大的史書不只可以幫助人們知悉過去,它就像一條深沉舒緩的大河,人們可以臨河照影,把它當作了解自己的鏡子,也可以以身涉河,如漁夫捕魚一般,于其中攫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許還會得到自己想都未曾想過的寶藏。而縱覽它的奔流之貌,人們還能借它來推求未來。
當然,讀完300余萬字的鴻篇巨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堅強的毅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本書精選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精彩的篇章,讓人們能夠以精達全、深入淺出地體悟整部《資治通鑒》的精神。由于在精選的同時,本書完好地保留了《資治通鑒》的通史體例,就確保了整部作品靈魂的完整性。
此外,閱讀古代經典,語言文字是一大難關,古人的行文方式和今人有很大區別,再加上《資治通鑒》的語言雖然簡繁得宜,飛揚生動,卻并不通俗淺顯,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因此,本書在原文后面搭配了注釋、譯文,幫助讀者理解,并對全書進行了精編精校,保證了原文、注釋、譯文的嚴謹性、準確性。
閱讀既是獲取知識、充盈思想、陶冶身心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妙的精神享受的過程。本書將原文、注釋、譯文、插圖以及圖注,有機地結合起來,層次清晰,賞心悅目,將閱讀古代經典由一件枯燥耗神的事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美好體驗。
《資治通鑒》全書約300萬字,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志、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和司馬光一同編寫該書的劉斂、劉恕、范祖禹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劉斂負責戰國、兩漢部分;劉恕負責三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負責隋、唐、五代部分。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后再交由司馬光取舍要點、編輯定度,制成初稿。這樣,在保證全書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化。
《資治通鑒》所引之書多達數百種,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但因為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它又并非一部單純敘述歷史事件的書,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功用。這還要從《資治通鑒》誕生的背景說起。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中唐以后開始的戰亂局面,再一次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然而,北宋的君主、大臣都十分清楚,于內,國家政治積弊甚多;于外,邊疆地區又極不穩定。對此,司馬光、范祖禹等大臣心急如焚,他們試圖用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的方式,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出路。1066年司馬光獻給宋英宗一本書——《通志》,即《資治通鑒》的前身。該書記述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195年的歷史,講述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七國的興亡。司馬光希望宋英宗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治世啟發。
宋英宗對《通志》非常滿意,遂命司馬光寫作《歷代君臣事跡》。為此,他特地下詔設置書局,撥出專款,要司馬光自選助手,專事編寫,并允許司馬光閱覽皇家圖書。司馬光大為感動,用了19年的時間,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將該書編寫完成。不過,宋神宗并沒有沿用當年英宗所定的書名,而是取“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之意,為該書定名“資治通鑒”。
由于這個緣故,《資治通鑒》的選材非常講究,它“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先后有倫,精粗不雜”。即使不抱任何目的地閱讀它,人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己的歷史觀,以善為法,以惡為戒。而其在敘事之后,還有議論,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議論了解司馬光所在時代的價值觀。這些議論共186篇,司馬光所作的占102篇,為“臣光曰”。歷史學家陳垣認為,司馬光“志在續《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
無論是在史學史,還是在文學史上,《資治通鑒》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和司馬遷的《史記》并稱“史學雙璧”。宋元之交的史學家胡三省稱它:“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評價它:“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一部偉大的史書不只可以幫助人們知悉過去,它就像一條深沉舒緩的大河,人們可以臨河照影,把它當作了解自己的鏡子,也可以以身涉河,如漁夫捕魚一般,于其中攫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許還會得到自己想都未曾想過的寶藏。而縱覽它的奔流之貌,人們還能借它來推求未來。
當然,讀完300余萬字的鴻篇巨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堅強的毅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本書精選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精彩的篇章,讓人們能夠以精達全、深入淺出地體悟整部《資治通鑒》的精神。由于在精選的同時,本書完好地保留了《資治通鑒》的通史體例,就確保了整部作品靈魂的完整性。
此外,閱讀古代經典,語言文字是一大難關,古人的行文方式和今人有很大區別,再加上《資治通鑒》的語言雖然簡繁得宜,飛揚生動,卻并不通俗淺顯,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因此,本書在原文后面搭配了注釋、譯文,幫助讀者理解,并對全書進行了精編精校,保證了原文、注釋、譯文的嚴謹性、準確性。
閱讀既是獲取知識、充盈思想、陶冶身心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妙的精神享受的過程。本書將原文、注釋、譯文、插圖以及圖注,有機地結合起來,層次清晰,賞心悅目,將閱讀古代經典由一件枯燥耗神的事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美好體驗。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