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遴選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名篇,從全新的角度,運用獨特的批評方法來閱讀、闡釋、品評經典名篇。該書既講究專業性,提供專業性的把握方式和見地,又突破狹隘的論文路數,講究清新、親切、隨意和文字趣味,視野寬廣而又心細如發,重視感性、直指內心。該書涉及的詩人和作品眾多,如屈原、曹操、陶淵明、陳子昂、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甫、岑參、韋應物、韓愈、白居易、柳永、蘇軾、李清照等,作者從一名讀者的角度,借用哲學和心理學等方法來解讀作品,既有學術專業性,又不失閱讀美感。
作者簡介
王富仁,1941年生,著名學者,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中國魯迅研究協會理事,原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汕頭大學終身教授。在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化、現代文學史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王富仁教授自2003年6月加盟汕大文學院之后,著手倡導“新國學”研究,并成立了汕頭大學“新國學”研究中心。“新國學”研究中心撰寫的《新國學研究》一二三四輯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古老的回聲:閱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次
編輯者說
自序
屈原:客體與主體的神秘互滲
自我意識的痛苦掙扎(上、中、下)
漢樂府:魚——自由的象征
漢樂府:主題的重建
曹操:四言詩與《短歌行》
陶淵明:由死觀生,重新審定自我的存在價值
北朝樂府:《木蘭詩》賞析及其文化學闡釋
陳子昂:時間與空間
孟浩然:心理距離與情緒感受
王昌齡:潛意識與意識
王維:“空”——無“情”之境
李白:語象、文象與物象
杜甫:一個老年人的悲哀 編輯者說
自序
屈原:客體與主體的神秘互滲
自我意識的痛苦掙扎(上、中、下)
漢樂府:魚——自由的象征
漢樂府:主題的重建
曹操:四言詩與《短歌行》
陶淵明:由死觀生,重新審定自我的存在價值
北朝樂府:《木蘭詩》賞析及其文化學闡釋
陳子昂:時間與空間
孟浩然:心理距離與情緒感受
王昌齡:潛意識與意識
王維:“空”——無“情”之境
李白:語象、文象與物象
杜甫:一個老年人的悲哀
杜甫:從音、形、義話杜甫詩《白帝》
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韋應物:意義——各種藝術要素的復合體
韓愈:無義之義非詩之詩不美之美
白居易:整體與部分
白居易:角度和意義所指和能指
白居易:春風又綠江南岸春來江水綠如藍
賈島:《尋隱者不遇》的解構主義批評
李賀:獨到的組接方式獨特的美學效果
李賀:意象群
李商隱:象征性結構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
柳永:由雅返俗以俗代雅由男觀女以女定男
蘇軾:感覺的復合
李清照:內感與外感情緒與結構
馬致遠:《秋思》發微
岳飛:詩與英雄
睢景臣:幽默與諷刺
龔自珍:綜合性感受
自序
屈原:客體與主體的神秘互滲
自我意識的痛苦掙扎(上、中、下)
漢樂府:魚——自由的象征
漢樂府:主題的重建
曹操:四言詩與《短歌行》
陶淵明:由死觀生,重新審定自我的存在價值
北朝樂府:《木蘭詩》賞析及其文化學闡釋
陳子昂:時間與空間
孟浩然:心理距離與情緒感受
王昌齡:潛意識與意識
王維:“空”——無“情”之境
李白:語象、文象與物象
杜甫:一個老年人的悲哀 編輯者說
自序
屈原:客體與主體的神秘互滲
自我意識的痛苦掙扎(上、中、下)
漢樂府:魚——自由的象征
漢樂府:主題的重建
曹操:四言詩與《短歌行》
陶淵明:由死觀生,重新審定自我的存在價值
北朝樂府:《木蘭詩》賞析及其文化學闡釋
陳子昂:時間與空間
孟浩然:心理距離與情緒感受
王昌齡:潛意識與意識
王維:“空”——無“情”之境
李白:語象、文象與物象
杜甫:一個老年人的悲哀
杜甫:從音、形、義話杜甫詩《白帝》
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韋應物:意義——各種藝術要素的復合體
韓愈:無義之義非詩之詩不美之美
白居易:整體與部分
白居易:角度和意義所指和能指
白居易:春風又綠江南岸春來江水綠如藍
賈島:《尋隱者不遇》的解構主義批評
李賀:獨到的組接方式獨特的美學效果
李賀:意象群
李商隱:象征性結構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
柳永:由雅返俗以俗代雅由男觀女以女定男
蘇軾:感覺的復合
李清照:內感與外感情緒與結構
馬致遠:《秋思》發微
岳飛:詩與英雄
睢景臣:幽默與諷刺
龔自珍:綜合性感受
書摘/試閱
三、自由與性
魏文華先生的觀點很顯然是在聞一多先生《說魚》一文的影響下形成的,但由于魏先生沒有主要在自己對《江南》詩的獨立感受基礎上運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因而不但簡單因襲了前人的某些不太精確的論述,而且較聞一多先生的分析更加簡單化了。
實際上,聞一多先生在發現并論證了“魚”的隱喻意義的基礎上,并沒有在更根本的意義上說明魚之所以會有這種隱喻功能的原因。聞先生說:“為什么用魚來象征配偶呢?這除了它的繁殖功能,似乎沒有更好的解釋,大家知道在原始人類的觀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傳種是婚姻的惟一目的……”實際上,在更原始的人類那里,婚姻還不是人生的內容,而他們早已開始刻畫魚的形象了。聞先生的一個更嚴重的錯誤還在于把人與魚的審美關系的中介簡單地歸結到了實利的繁殖力的旺盛上來。實際上繁殖力更強也與人類接觸更頻繁的昆蟲多矣,為什么他們單單選中了魚呢,而聞先生一旦舍棄了這個審美感受的中介,便把魚的隱喻意義弄得狹窄了,并且失去了全面把握它的可能性。
主題書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