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編輯推薦
序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由張喜慶編著,全面而系統地向讀者們展示了各國兵器和武器發展歷史,介紹了當今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各類武器系統,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新奇性、科普性于一體,生動可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目的是能使廣大讀者朋友們在興趣盎然地領略兵器知識的同時,了解各國軍事、國際局勢和科學技術,同時啟迪智慧,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去真正了解認識世界,思考未來。
序
人類從戰爭中艱難地走來,經歷過無數次的血與火的考驗。戰爭也由遠古時期的石頭木棍變成今天的原子彈、激光武器,殺傷力越來越大,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當今世界有哪些聞名遐邇的武器,它們經歷過怎樣的歷程,《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將給讀者一一呈現。
《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全面而系統地向讀者們展示了各國兵器和武器發展歷史,介紹了當今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各類武器系統,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新奇性、科普性于一體,生動可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目的是能使廣大讀者朋友們在興趣盎然地領略兵器知識的同時,了解各國軍事、國際局勢和科學技術,同時啟迪智慧,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去真正了解認識世界,思考未來。
我們希望《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能激發讀者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激起熱愛科學、發展科學的精神,不斷推動祖國軍事現代化事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接班人,做世界和平的維護者。
《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全面而系統地向讀者們展示了各國兵器和武器發展歷史,介紹了當今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各類武器系統,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新奇性、科普性于一體,生動可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目的是能使廣大讀者朋友們在興趣盎然地領略兵器知識的同時,了解各國軍事、國際局勢和科學技術,同時啟迪智慧,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去真正了解認識世界,思考未來。
我們希望《文明與科技的結晶——兵器》能激發讀者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激起熱愛科學、發展科學的精神,不斷推動祖國軍事現代化事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接班人,做世界和平的維護者。
書摘/試閱
精準王子——柯爾特M1911手槍
勃朗寧開始構思手槍的自動填裝裝置,后來他為柯爾特公司設計了自動填彈手槍。
在1942年10月,一個漆黑的晚上,太平洋中的一個島上的叢林里,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士約翰·巴錫龍獨自一人堅守在陣地上,拖延一個企圖過河的日軍小分隊。他用一把柯爾特M1911手槍和兩挺機槍輪番射擊,擊退了日軍小分隊輪番沖鋒。他一直堅持到破曉,援軍到來。黎明時,有將近百名日軍尸體倒在他的陣地周圍。巴錫龍也因此被授予海軍榮譽勛章。而與他一起成名的還有那支立下汗馬功勞的柯爾特M1911手槍。
1900年,美國侵入菲律賓,遭到當地人民的激烈抵抗。實戰中,美國士兵發現左輪手槍雖然射擊較為精準,但填裝彈速度不夠快,而且9毫米短彈的殺傷威力也不夠大。美國準備重新設計一種威力更大、填裝槍彈速度更快的新式手槍。
半自動填彈手槍最初是由約翰·勃朗寧設計的。他首先研制出手槍的自動裝填技術,發明了一種槍管后坐式發射裝置,這一創新在槍械的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1896年,柯爾特公司和勃朗寧兄弟簽訂合同,共同研制新式手槍。勃朗寧兄弟首先設計了一種9毫米的可以自動填彈的手槍。但美國軍方經過一系列測試后并不滿意,認為柯爾特半自動手槍的可靠性還不如左輪手槍,沒有采用。
勃朗寧沒有停止對新槍的改進,經過反復試驗和摸索,他設計的新槍終于通過了軍方的一系列嚴格測試,最終憑借優異的性能贏得軍方合同。1911年,柯爾特公司的11毫米自動手槍被命名為M1911,開始裝備陸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軍方評估了M1911手槍的戰場表現,要求它的生產商——柯爾特公司繼續對其進行技術改進。所有技術升級在1923年完成,并順利通過軍方嚴格的試驗。新設計的M1911在射擊精度上明顯提高,有了“精準王子”的美譽。批量生產的新槍于1926年6月被美軍正式采用,并命名為“11毫米口徑M1911A1自動手槍”。此后,該槍在結構方面幾乎沒有再進行大的改動。
M1911使用柯爾特手槍彈,采用槍管短后坐式,鉸鏈式槍管偏移閉鎖,單動發射。該槍不含彈夾質量為1.1kg,全槍長216毫米,裝彈量7發。子彈初速能達到253米/秒,每分鐘能發射35發,口徑為0.45英寸(11.43毫米),有效射程為50米。
M1911的成功之處是簡化了內部結構,尤其是簡化了擊發機構。M1911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世界矚目。美軍正式裝備M1911手槍后,世界各國許多槍械廠商都紛紛開始仿制M1911式手槍,但無論這些廠商如何模仿,只能仿制M1911的外形,卻沒有M1911的內涵。
M1911的巨大成功使柯爾特槍械公司獲得了軍方豐厚的回報。1930年,研發人員在M1911的基礎上陸續研制了M1922型半自動手槍、仿M1911式沖鋒手槍。這種仿制的沖鋒手槍有不同的型號,其中一些型號配有可拆卸的槍托、可調整的機械瞄具,有些型號安裝有加長的槍管。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家兵工廠居然設計制造了一款雙槍管的M1911手槍,如同兩把手槍拼接在一起,但共用一個彈夾,像極了“連體人”。這種中看不中用的設計只能作為收藏品被陳列在博物館,沒有絲毫實戰價值。
P2-4
勃朗寧開始構思手槍的自動填裝裝置,后來他為柯爾特公司設計了自動填彈手槍。
在1942年10月,一個漆黑的晚上,太平洋中的一個島上的叢林里,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士約翰·巴錫龍獨自一人堅守在陣地上,拖延一個企圖過河的日軍小分隊。他用一把柯爾特M1911手槍和兩挺機槍輪番射擊,擊退了日軍小分隊輪番沖鋒。他一直堅持到破曉,援軍到來。黎明時,有將近百名日軍尸體倒在他的陣地周圍。巴錫龍也因此被授予海軍榮譽勛章。而與他一起成名的還有那支立下汗馬功勞的柯爾特M1911手槍。
1900年,美國侵入菲律賓,遭到當地人民的激烈抵抗。實戰中,美國士兵發現左輪手槍雖然射擊較為精準,但填裝彈速度不夠快,而且9毫米短彈的殺傷威力也不夠大。美國準備重新設計一種威力更大、填裝槍彈速度更快的新式手槍。
半自動填彈手槍最初是由約翰·勃朗寧設計的。他首先研制出手槍的自動裝填技術,發明了一種槍管后坐式發射裝置,這一創新在槍械的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1896年,柯爾特公司和勃朗寧兄弟簽訂合同,共同研制新式手槍。勃朗寧兄弟首先設計了一種9毫米的可以自動填彈的手槍。但美國軍方經過一系列測試后并不滿意,認為柯爾特半自動手槍的可靠性還不如左輪手槍,沒有采用。
勃朗寧沒有停止對新槍的改進,經過反復試驗和摸索,他設計的新槍終于通過了軍方的一系列嚴格測試,最終憑借優異的性能贏得軍方合同。1911年,柯爾特公司的11毫米自動手槍被命名為M1911,開始裝備陸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軍方評估了M1911手槍的戰場表現,要求它的生產商——柯爾特公司繼續對其進行技術改進。所有技術升級在1923年完成,并順利通過軍方嚴格的試驗。新設計的M1911在射擊精度上明顯提高,有了“精準王子”的美譽。批量生產的新槍于1926年6月被美軍正式采用,并命名為“11毫米口徑M1911A1自動手槍”。此后,該槍在結構方面幾乎沒有再進行大的改動。
M1911使用柯爾特手槍彈,采用槍管短后坐式,鉸鏈式槍管偏移閉鎖,單動發射。該槍不含彈夾質量為1.1kg,全槍長216毫米,裝彈量7發。子彈初速能達到253米/秒,每分鐘能發射35發,口徑為0.45英寸(11.43毫米),有效射程為50米。
M1911的成功之處是簡化了內部結構,尤其是簡化了擊發機構。M1911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世界矚目。美軍正式裝備M1911手槍后,世界各國許多槍械廠商都紛紛開始仿制M1911式手槍,但無論這些廠商如何模仿,只能仿制M1911的外形,卻沒有M1911的內涵。
M1911的巨大成功使柯爾特槍械公司獲得了軍方豐厚的回報。1930年,研發人員在M1911的基礎上陸續研制了M1922型半自動手槍、仿M1911式沖鋒手槍。這種仿制的沖鋒手槍有不同的型號,其中一些型號配有可拆卸的槍托、可調整的機械瞄具,有些型號安裝有加長的槍管。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家兵工廠居然設計制造了一款雙槍管的M1911手槍,如同兩把手槍拼接在一起,但共用一個彈夾,像極了“連體人”。這種中看不中用的設計只能作為收藏品被陳列在博物館,沒有絲毫實戰價值。
P2-4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