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含英咀華(簡體書)
滿額折

含英咀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00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含英咀華》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20卷叢書之一。本書為中英文學交流領域的專家葛桂錄先生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所集成。所編選的20多篇論文在其已刊發的成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覆蓋了作者研究中英文學交流的諸領域。中英文學交流源遠流長,材料豐富,內涵深刻,影響深遠。文學交流的目標是加深互相之間的了解、理解,消除歷史與現實原因造成的各種成見與障礙,推動中英兩國人民心靈和情感的理解與交流。在這個意義上,文學交流課題的寫作有其充足的現實意義,通過數百年的中英文學交流歷程的呈示,更能體會到貫穿人類文化交流史的基本精神走向就是理性、寬容與進步。

作者簡介

葛桂錄(1967—),江蘇泰州人,畢業于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點學科負責人,文學院副院長;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外(中英)文學與文化關系,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霧外的遠音:英國作家與中國文化》、《他者的眼光:中英文學關系論稿》、《中英文學關系編年史》、《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經典重釋與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新墾拓》、《中英文學交流史》、《比較文學之路:交流視野與闡釋方法》等著述10余種。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專著、比較文學學術論文集
該套叢書涉及了比較文學理論、外國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等研究領域,是作者長期的學術積淀,在國內比較文學研究領域屬最新研究成果。

目次

自序1

亟待加強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

中外文學關系編年史研究的學術價值及現實意義

中國的英國文學學術史研究:視野與方法

明智:非理論的智慧

文學因緣:王國維與英國文學

林紓與英國文學的譯介

威廉?布萊克在中國的接受
自序1

亟待加強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

中外文學關系編年史研究的學術價值及現實意義

中國的英國文學學術史研究:視野與方法

明智:非理論的智慧

文學因緣:王國維與英國文學

林紓與英國文學的譯介

威廉?布萊克在中國的接受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傳承

——以《學衡》雜志載華茲華斯譯詩為例

中國古代文學西傳英國的歷史文化語境及價值意義

中英文學交流語境中的英國漢學三大家

H.A.翟理斯:英國漢學史上總體觀照中國文學的第一人

一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

——德?昆西眼里的中國形象

托馬斯?卡萊爾對儒家政治的采擷與利用

奧斯卡?王爾德對道家思想的心儀與認同

托馬斯?柏克小說里的萊姆豪斯

西方的中國敘事與帝國認知網絡的建構運行

——以英國作家薩克斯?羅默塑造的惡魔式
中國佬形象為中心

范存忠先生的中英文學與文化關系研究

《曼德維爾游記》中譯本序言

《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代后記

——研究中外(中英)文學關系的十年回顧與體會

《霧外的遠音:英國作家與中國文化》增訂版自序

后記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亟待加強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

中外文學關系史或交流史研究,首先屬于史的范疇,而史料是一切歷史研究的基礎。堅實的史料基礎決定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成果意義與學術價值。傅斯年強調“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而翦伯贊則強調“史料不等于歷史”,即要對史料進行加工制造,這也是問題意識與研究觀念或曰史識形成的過程。魯迅也特別強調“史識”與“史料”的統一,史料需要史識的照亮,但史料的發掘與整理卻是研究“入手”的基礎。
因而,文獻史料的發現與整理,不僅是重要的基礎研究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學術創新的孕育與發動,其學術價值不容低估。應該說獨立的文獻準備,是獨到的學術創見的基礎,充分掌握并嚴肅運用文獻,是每一個文學關系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一般而言,在文史研究領域內,比較講究文獻資料的提供。由此推論,衡量一部文學關系研究論著的學術意義,其中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你給本領域本學科提供了多少新資料、新文獻,進而引發多少新問題,展現多少“新的學術眼光”?20世紀初以來,我們各種新學科群的建立,往往得益于極其重要的新史料的發現及新問題的提出。

當然,新材料的發現帶有一定偶然性。研究者們更難將自己的研究工作全部寄于新材料的發現上。在新的思路下,有些資料,它會從邊緣的、不受重視的角落,變成重要的、中心的資料。于是有些最常見、最一般、最現成的資料,當你用新的觀念去閱讀時,它便成了新資料,能夠給別人提供新的東西,此即錢理 群所謂“新的學術眼光”被激活的“新的史料”。
所以,要想構建中外文學關系史或交流史的框架脈絡,盡可能大量閱讀初始文獻史料,感知文學交流場的脈動,這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一個步驟。可以說,只有通過翻閱各種各樣的塵封多年的包括書刊、典籍、圖片在內的原典材料,才能對文學交流場有所感悟。這種感悟是將各種散落的文學關系史料整合而成歷史塊狀的黏合劑,它最終決定了研究者從史料文獻的搜集中,生發出關于文學交流觀念的可能性及具體程度。所以,文學交流史研究從史料升華為史識的中間環節就是這種“史感”。對我們研究者而言,史感的獲得,只有通過對初始的文學關系史料的觸摸才能養成。它是文學關系史料在研究主體的激活下獲得的生命感:以歷史滄桑感為基礎,同時含有現實感甚至還會有未來感。史料正是因為在研究者的這多重感覺中獲得了生命。史感與史料是一種互動關系,史料是史感的基礎,史感賦予史料以生命。通過兩者的有機互動,史料才能真正浸入研究者的主體世界,化為研究者精神主體的有機成分。這種“史感”的獲得,是一個長期浸入史料之中,既艱辛又愉悅的過程。這樣看來,對史料的翻檢與整理并非一種枯燥乏味的苦差事,而是一個重構鮮活歷史印跡的生命歷程。
因而,呈現中外文學關系史復雜性與豐富性的途徑之一,就是要特別重視文獻或者史料對文學關系史研究和寫作的意義。中外文學關系史研究領域的開展、成熟與它的“文獻學”相關。中外文學關系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仍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在史料學的建構上,才剛剛起步。這方面的工作如果無法跟進,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中外文學關系史學科的“學術性”。中外文學關系史的研究和寫作,有時往往受制于研究者的文學交流史觀(比如對某個問題域的關注、特定闡釋立場的設定),但是,文學關系史顯然不是一部純粹的文學交流觀念史。對史料的充分重視和運用,將會改變中外文學關系史寫作的基本面貌。關注文學關系史撰著的史學品格,有助于消解某些理論先行帶來的歷史虛空。
為使中外文學關系領域有可持續拓展的潛力與動力,加強史料學研究實屬必要,它是其他專題性研究無法替代的。從史料學的建樹來說,哲學、歷史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學科走在了前頭。比較文學學科應該大力借鑒這些學科領域的優秀成果與成功經驗,將史料學與學術史結合起來,企求為中國比較文學學術史增添新的內容,樹立一種新的標格。
文學關系史料編排與闡釋,其目標是盡可能接近或還原中外文學交流歷程之面貌,揭示文學交流的歷史規律及對現實的啟發意義。所以,以原始資料為基礎,則成了資料搜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首要問題。原始性是決定史料真實性的重要因素,而史料的真實性又是決定它的史學文獻價值的首要因素。所謂史料是否真實,是想確證這份材料是不是原件?這份材料從史料學上說是不是原始資料?比如說,某人寫的回憶錄,單就這份材料而言,當然是原件;但是回憶錄是一種事后的回憶資料,詳略正常,偏誤難免,從展現歷史真實性的角度看,則很難稱其為原始資料。有時,不經意的記載,或者更進一步說無意的記載,其史料的真實性更值得重視。
這就是說,史料的真實性(是否原件)與它的內容的真實性(歷史事件)之間,關系很大。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在于它們是否為原始資料或曰原典性材料,而成為我們敘述那些歷史活動的最可靠的憑據。原始資料為什么值得特別重視,就是因為它在史料的原始性,以及反映的主體事實方面有絕對可靠性。
探討文獻史料的真實性,離不開史料具有絕對性與相對性并存的特點。對學術研究來講,史料的相對性意義更加無法忽視。1)史料及其所涉及的歷史事實的關系,決定了其真實性的程度與效用。2)史料所展示的歷史內容的主體事實與派生事實之間,在真實性方面有差異。3)史料的學術價值具有可比性,反映同一問題的許多史料中,價值有大有小。4)課題也體現史料價值。
具體而言,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是:(1)確定文學關系史料的來源,弄清楚歷史文獻的材料依據和作者寫作的具體情況。(2)確定文學關系史料的可靠性,分析史料引用致誤原因。(3)明確文學關系史料的價值。(4)對文學關系史料進行分析批評。(5)說明文學關系史料的利用方法。
總之,嘗試進行文學關系史料學的研究,可以參照相關學科的史料學著述,確立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方面總體論述,梳理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學關系史料特點,歸納中外文學關系史料研究整理的成就,明確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的原則與意義,論證文學關系研究的文獻史料價值,總結中外文學關系史研究的史料類型,探討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的闡釋策略。另一方面,分別查考各類文獻里的文學交流史料,比如中外史書、中外交通史及古書抄本里的文學關系史料,總集、別集、叢書中的文學關系史料,域外漢籍、佛典道藏、海外漢學著述中的文學關系史料,傳記、年譜、日記中的文學關系史料,報紙、刊物中的文學關系史料,工具書、索引、資料匯編中的文學關系史料,等等。另外,尚可對中外文學關系史研究的史料整理與檢索,做些必要的基礎性工作。
應該說,借助史料,觸摸歷史,重建現場,展現中外文學交流的原生態面貌,是本領域研究者的一個學術理想。因而,中外文學交流史料的“田野調查工作”實屬必要,它對揭示文學交流原生態面貌是不可或缺的。在深厚史料基礎上的文學關系史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借此鉤沉思想,提煉經驗,指導現實,昭示未來。正是學術研究的這種歷史縱深,文學交流史的意義才能凸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