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德關係史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文庫
ISBN13:978710009875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大陸)
作者:孫立新
出版日:2014/04/01
裝訂/頁數:平裝/397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該書汲取了中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對近代中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和思考,力圖擺脫外交史、事件史和條約史的編寫模式,全面展示關系史應該包含的涉及到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真正體現中外雙方“相互的”而非單方面的關系。
作者簡介
前言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劃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劃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劃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第一部分:理論方法論探索
一、帝國主義理論從“中心”到“邊緣”的視角轉換
(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帝國主義理論
(二)“邊緣取向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辯護傾向
(四)西方帝國主義理論的學術啟示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踐
(一)從現代化理論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的轉變
(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論構想
(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論在實踐當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跨文化接觸和感知
三、新教傳教的“文化帝國主義”
(一)德國新教中國傳教的興起
(二)布道、建站、辦學、行醫
(三)“精神征服”的主觀意志
四、花之安的中國研究
(一)從傳教士到“漢學家”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道,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西方文化
(二)揭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三)倡建“世界新文化”
七、以傳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一種全新的傳教方法
(二)重新認識基督教教義,堅決反對宗教狂熱
(三)綜合東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
八、創辦“尊孔文社”
(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領儒門遺澤
(二)研討中德學術,推動文化交流
(三)沖決宗教藩籬,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膠澳與中德相互作用
九、從海洋戰略角度看德占膠澳事件
(一)德國海洋戰略的興起
(二)德國海軍建設的進行
(三)在中國沿海占領海軍據點計劃的形成
(四)“選港之爭”與出兵膠州灣
(五)德占膠澳的“得”與“失”
十、帝國主義時代的中德“合作”辦學
(一)德國在華創辦大學的提議
(二)中國政府的回應與中德談判
(三)中德聯合創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十一、德占時期青島中國人社會
(一)德意志帝國占領前的青島
(二)勞工階層和商人群體
(三)文人士紳和青年學生
(四)買辦、華人警察和職員
(五)前清遺老遺少
十二、青島中國商人群體的形成
(一)德占前的商業貿易和商人
(二)德占后中國商人的重新聚集
(三)對殖民政策的抗爭
(四)與外商的合作和競爭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關系史德文文獻和檔案介紹
十三、德文著述提要
(一)當事人的報道
(二)研究性著作
(三)資料整理和匯編
十四、德文檔案館藏狀況簡介
(一)聯邦檔案館柏林分館
(二)聯邦檔案館弗賴堡分館(軍事檔案館)
(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檔案館
(四)柏林普魯士機密國家檔案館
(五)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檔案館
書摘/試閱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