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儘管如此,但印度是否發展核武的決定,主要還是取決於執政者的態度與作為,然耐人尋味的是,核武嚇阻派與反對核武派的爭論與勢力消長,卻形成了印度核武發展政策之不同階段的重要內涵。本書首先所欲探究的就是印度核武政策演進的階段及其核武戰略之內涵。
然除了核武政策與戰略之外,印度的核武軍備亦是本書論述的重點之一。然此,主要是核武攻擊力與防禦力等兩者而論之。在前者之核武攻擊力方面,主要是以其投射載具為論述之重點,為此,本書分成「戰機與彈道飛彈潛艦」與「彈道飛彈」等兩者論之。至於後者之核武防禦力則是集中於探究印度飛彈防禦的發展之上。
最後,則是本書對印度核武策略與軍備之探究所作成的三點結論,此即是:策略決定核武發展、攻守兼備之核武力與意圖競逐世界強權。
作者簡介
林宗達
現職:晶典文化總編輯
學歷: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肄業、中山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肄業、省立台東師專七七級普通科畢業
經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講師、馬偕護專兼任講師、屏東縣與台北縣國小教師
著作
一、獨立著作:《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1990-96)》、《解放軍演習報告書》(1997)、《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之動力》(2001)、《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砲部隊》(2002)、《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2002)、《赤龍爭霸-中共跨世紀的戰略與武力建構》(2002)、《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構》(2003)、《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2003)、《防衛霸權的武力》(2004)、《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2005)、《全民皆兵-中共信息戰之人民戰爭》(2005)、《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2005)、《震懾屈敵-中共信息戰之威懾戰》(2005)、《國防黑洞-剖析台灣軍備戰略研究與特別軍購之深層問題》(2006)、《國際關系理論概論-國際關係之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相關理論》(2011)、《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1996-2008)-現實主義理論觀點的分析》(2012)、《國際關係理論-社會學派與後實證主義學派的相關理論》(2013)、《強權政治-論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1996-2012)》(2013)、《中共海軍現代化》(2013)、《龍騰四海-中共航空母見發展之評析》(2013)、《霸權之盾-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發展述評》(2014)
二、合著: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1999)、朱浤源主編,《小學生作研究》(2001)、張亞中主編,方天賜、林宗達副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2004)、趙建民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2005)、明居正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國際關係綜論》(2010)、王業立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政治學》(2010)、劉兆隆主編,林麗香副主編,《中華民國憲法綜論》(2011)。
三、期刊論文:已在《問題與研究》、《東亞季刊》、《中國事務季刊》、《中華戰略學刊》、《中共研究》、《共黨問題研究》、《展望與探索》與《空軍學術雙月刊》等期刊和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超過六十篇期刊論文。
四、軍事雜誌:在《全球防衛雜誌》、《尖端科技》與《軍事連線》等著名軍事雜誌,發表超過四十篇以上之軍事戰略與軍備等議題之專文。
序
2013年9月初,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方天賜博士來電,邀請我前往清大的印度論壇演講,並希望著重於印度軍事方面的議題。接下邀請之際,正值撰寫《國際政治經濟學》一書,實無餘力為之,思之再三,決定先放下《國際政治經濟學》之研究,而將時間集中於探討印度的核武策略與軍備,除計畫出版成書之外,並以此做為清大印度論壇演講的題目。
2013年11月,完成《印度的核武策略與軍備》初稿,並前往清大印度論壇演講,然因部分資料需要時間蒐集與彙整,加上其他研究的耽誤之故,所以遲至現今才完成之。不過,在此期間,吾人已經將本書之〈第五章 投射的核武載具(下)-彈道飛彈〉部分,分成《印度彈道飛彈的發展(上)》與《印度彈道飛彈的發展下》投稿於《尖端科技》,並於2014年4月與5月刊登於此雜誌中。
本書計有七章,除前後章的導論與結論之外,另有五章,此分別是〈第二章 核武政策〉、〈第三章 核武戰略〉、〈第四章 投射的核武載具(上)-戰機與彈道飛彈潛艦〉、〈第五章 投射的核武載具(下)-彈道飛彈〉與〈第六章 飛彈防禦〉。藉此探究,吾等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印度從堅持拒絕發展核武到秘密發展核武,再到公開宣布擁有核武之國內外政治因素的影響,以及其發展核子武器的歷程與成果,直到現今即將成為一個具有核武攻防之全方位軍備建構的國家。
事實上,對國內軍事研究而言,印度軍事仍屬於一個尚未發展的處女地,而本書之完成也只是對印度甚為初級的軍事研究,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充其量,這只不過是一本「拋磚引玉」之作,期待國人能持續精進之。然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研究印度軍事書籍的缺乏,實在是有心於研究此議題者之嚴峻挑戰。
最後,本書之完成,首先必須感謝清華大學方天賜教授的鼓勵與邀請,才會讓我這個長期研究中美軍事議題的業餘研究者,有此機會轉向南亞之印度軍事研究。其次,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電腦工程師許登翔之協助與指教,若無其幫忙,則書籍編排之諸多問題,恐難解決。再者,甚為感謝台大法政研圖館員葉彥邦博士,長期以來,給予宗達借書方面之協助,使此書增色不少。最後,感謝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榮譽教授蔡政文博士,以及前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林中斌博士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指導和多年來的關懷之情。而家人與親友的鼓勵之情,特別是內人鳴霄的支持,更是必須銘謝者。
林宗達
2014年2月於文山清風廬
目次
自 序 1
第一章 導 論 3
壹、歷史概論 3
貳、綜合國力 4
參、本書內容概略 6
第二章 核武政策 11
壹、1947年至1964年4月之堅定拒絕發展階段 12
貳、1964年6月至1998年之爭論與秘密發展階段 18
參、1998年後之公開發展階段 31
肆、結 語 37
第三章 核武戰略 51
壹、嚇阻概論 51
貳、隱性嚇阻 61
參、可靠的極小嚇阻 72
肆、結 語 86
第四章 投射核武的載具(上)-戰機與彈道飛彈潛艦 93
壹、戰機 94
貳、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 111
參、綜合評論與分析 120
第五章 投射核武的載具(下)-彈道飛彈 131
壹、彈道飛彈發展概略 132
貳、短程彈道飛彈 139
參、中長程彈道飛彈 148
肆、評論與分析 163
第六章 飛彈防禦 178
壹、國產大氣層內外之飛彈防禦系統 179
貳、外購與國際合作之飛彈防禦系統 192
參、結 語 215
第七章 結 論 223
壹、策略決定核武發展 223
貳、攻守兼備之核子武力 226
參、意圖競逐世界強權 228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233
貳、英文部分 234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