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建設”叢書
ISBN13:9787229081751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芮明傑
出版日:2014/06/01
裝訂/頁數:平裝/98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一書,厘清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闡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與特性,并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戰略和政策,為我國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政策設計。
作者簡介
芮明杰,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系主任。在社會兼職方面,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國民經濟管理學會理事,IFSAM(世界管理學會聯盟)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管理教育學會理事等,并受聘為《中國工業經濟》、《管理學報》等多家著名學術刊物編委或專家。長期從事產業發展與創新、產業競爭力與企業戰略、企業成長改革、知識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發表論著近百篇(部),出版著作(包括合著)30余部。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建設”叢書》(11冊)是重慶出版集團與復旦大學強強聯合,傾力打造的重點出版項目,是全面、立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該叢書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吳曉明等擔任主編,由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專家撰寫,分別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體作出論述。叢書是黨的創新理論的通俗化讀物,緊扣黨的十八大精神,視野廣泛,深入淺出,用大眾化的樸實文風、深入淺出的理論語言,科學解讀“中國夢”。 “大學者寫小書,大道理通俗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建設叢書》的顯著特點和獨特魅力。
目次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背景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與特性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內涵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分析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推進
第三章 歐美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與政策
一、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分析
二、美德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的最新動向
三、歐美發達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
四、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背景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與特性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內涵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分析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推進
第三章 歐美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與政策
一、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分析
二、美德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的最新動向
三、歐美發達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
四、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與政策設計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與模式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跨越”式模式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創新設計
前言
第一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背景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與特性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內涵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分析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推進
第三章 歐美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與政策
一、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分析
二、美德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的最新動向
三、歐美發達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
四、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背景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與特性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內涵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分析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推進
第三章 歐美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與政策
一、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分析
二、美德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的最新動向
三、歐美發達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
四、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與政策設計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與模式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跨越”式模式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創新設計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通過充分發揮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使得經濟迅速發展,成為貿易大國和“世界工廠”。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轉變增長模式的壓力,在產業層面表現為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環境和資源關系的惡化、服務業發展受限制等弊端。以低價格資源投入為前提的血拼式競爭,在全球性資源價格高企和環境外部性成本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不具有可持續性。
1.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一輪國際競爭也同時開始,發達國家憑借他們的現代產業體系占據著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金磚四國”中的其他三個國家都在努力發展經濟,轉變產業結構,發展勢頭迅猛,給我們很大的挑戰。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資源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技術進步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現行產業體系在全球分工中所處的劣勢及弊端已經日益顯現。中國需要由“依附發展”模式,向“自主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這種轉變的重要支撐。在全球化背景下,自主發展不是“獨立發展”,更不是“孤立發展”,而是在開放的環境中,通過科學的發展模式提升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使經濟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發展中國家通過“依附發展”已經達到較高層次,需要產業結構升級的時候,發達國家可能會由支持轉為“抑制”。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以其核心技術與品牌為基礎迅速成為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中的“系統整合者”,對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活動進行較大力度的整合與協調,從而繼續維持其在價值鏈的頂端位置。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價值鏈高端對低端形成了一種“瀑流效應”,這對后發國家產業升級形成了阻礙。后發國家甚至被迫放棄自身的優勢產業基礎、打破既有的產業體系,成為發達國家低要素成本的加工生產基地。引入的轉移產業同時往往與原有產業結構體系脫節,而且優質資源分流導致傳統產業升級更加困難。
隨著本國資源、環境、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其他成本更低的新興國家進入到國家分工體系中,最終將導致發展中國家原來以自然資源、勞動力為比較優勢基礎的競爭力逐步弱化。一旦發展中國家向前不能繼續產業升級,后退也無法保有原來的競爭優勢,工業化的進程被打斷,就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目前正處于這種“低端難留,高端遇阻”——夾在當中的狀態,必須盡快突破瓶頸,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在金融危機下面臨三大難題:第一,中國產業結構性難題仍然存在,并且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加劇;第二,金融危機下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行阻擊;第三,宏觀調控的短期效應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不利影響。我們迫切需要進行產業體系的整體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對此進行認真科學的研究。
2.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不平衡的國際分工引起的結構性問題,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分工格局的重塑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給我國產業結構與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
一、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通過充分發揮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使得經濟迅速發展,成為貿易大國和“世界工廠”。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轉變增長模式的壓力,在產業層面表現為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環境和資源關系的惡化、服務業發展受限制等弊端。以低價格資源投入為前提的血拼式競爭,在全球性資源價格高企和環境外部性成本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不具有可持續性。
1.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一輪國際競爭也同時開始,發達國家憑借他們的現代產業體系占據著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金磚四國”中的其他三個國家都在努力發展經濟,轉變產業結構,發展勢頭迅猛,給我們很大的挑戰。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資源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技術進步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現行產業體系在全球分工中所處的劣勢及弊端已經日益顯現。中國需要由“依附發展”模式,向“自主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這種轉變的重要支撐。在全球化背景下,自主發展不是“獨立發展”,更不是“孤立發展”,而是在開放的環境中,通過科學的發展模式提升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使經濟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發展中國家通過“依附發展”已經達到較高層次,需要產業結構升級的時候,發達國家可能會由支持轉為“抑制”。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以其核心技術與品牌為基礎迅速成為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中的“系統整合者”,對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活動進行較大力度的整合與協調,從而繼續維持其在價值鏈的頂端位置。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價值鏈高端對低端形成了一種“瀑流效應”,這對后發國家產業升級形成了阻礙。后發國家甚至被迫放棄自身的優勢產業基礎、打破既有的產業體系,成為發達國家低要素成本的加工生產基地。引入的轉移產業同時往往與原有產業結構體系脫節,而且優質資源分流導致傳統產業升級更加困難。
隨著本國資源、環境、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其他成本更低的新興國家進入到國家分工體系中,最終將導致發展中國家原來以自然資源、勞動力為比較優勢基礎的競爭力逐步弱化。一旦發展中國家向前不能繼續產業升級,后退也無法保有原來的競爭優勢,工業化的進程被打斷,就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現行產業體系目前正處于這種“低端難留,高端遇阻”——夾在當中的狀態,必須盡快突破瓶頸,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在金融危機下面臨三大難題:第一,中國產業結構性難題仍然存在,并且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加劇;第二,金融危機下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行阻擊;第三,宏觀調控的短期效應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不利影響。我們迫切需要進行產業體系的整體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對此進行認真科學的研究。
2.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不平衡的國際分工引起的結構性問題,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分工格局的重塑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給我國產業結構與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