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簡體書)
滿額折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內向的人也可以?是的,內向的人往往更善於傾聽,更善於從對方的思維角度出發,從而獲得更多的資訊和信任。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是美國金牌培訓師邁克貝克特爾多年溝通力培訓課程,貝克特爾現任佛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 Covey)高級顧問,該公司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創建,據統計《財富》雜誌100強中的90%和500強中的75%的企業都是其直接受教者。
貝克特爾善於將複雜的事情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明白,這也是他的講座廣受歡迎的原因。在本書中,貝克特爾將有效人際溝通的精髓概括為5句話:
1.要有自信,至少顯得有自信;
2.事先做好準備,平時多留意收集資訊;
3.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4.學會傾聽,真正對對方的話題感興趣;
5.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永遠從他人的思維角度出發,真正把對方放在你心上。

 

作者簡介

作者 :邁克·貝克特爾(Mike Bechtle),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學博士,有多年大學及政府部門的從業經驗,現任富蘭克林科威公司(Franklin Covey)的(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Stephen R. Covey博士創建)高級培訓顧問,先后為世界500強企業進行過2500多場研討會形式的講座,是名副其實的金牌培訓師。
著有《跟任何人都聊得來》《自信談話第一書》《瘋狂行為學》等暢銷書,曾在《企業家》(Entrepreneur)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
譯者:陳芳芳,資深翻譯者,譯有《拿破侖希爾:成功之道》《更簡約的生活》《當金星遇見火星》等

名人/編輯推薦

★寫給內向者的溝通心理學: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內向的人也可以?是的,內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傾聽,更善于從對方的思維角度出發,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本書作者認為,所有的技巧都離不開交談之道,就像蔡康永在《說話之道》所說的那樣,“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是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團隊高級顧問、最受世界500強企業歡迎的溝通課程:
邁克貝克特爾現任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高級顧問,該公司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創建,據統計《財富》雜志100強中的90%和500強中的75%的企業都是其直接受教者。
本書作者曾先后為世界500強企業進行過2500多場講座,是名副其實的金牌培訓師!
★5句話搞懂人際溝通心理學,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作者善于將復雜的事情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明白,在本書中他將有效人際溝通的精髓概括為5句話,只要掌握了這幾點就可以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目次

序言 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第1章:堅持自己的個性,交談才會更有趣
第2章: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第3章:為什么聽不懂,為什么說不清
第4章:挑戰我們心中的假設
第5章:找到共同的興趣點
第6章: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第7章: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
第8章:學會傾聽,別人才能聊得開
第9章:學會提問,別人才能聊得透
第10章:壓力,一種積極的溝通力量
第11章:如何應對棘手的交談
第12章:戰勝交談拖延癥
第13章:學會記筆記,為人際關系加分
第14章:移動互聯時代的溝通技巧 序言 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第1章:堅持自己的個性,交談才會更有趣
第2章: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第3章:為什么聽不懂,為什么說不清
第4章:挑戰我們心中的假設
第5章:找到共同的興趣點
第6章: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第7章: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
第8章:學會傾聽,別人才能聊得開
第9章:學會提問,別人才能聊得透
第10章:壓力,一種積極的溝通力量
第11章:如何應對棘手的交談
第12章:戰勝交談拖延癥
第13章:學會記筆記,為人際關系加分
第14章:移動互聯時代的溝通技巧
結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致謝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引子
里克·沃倫(Rick Warren)說過,每個人都想要對他人的生命產生一定的影響。
當我們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和他人建立起聯系時,我們就獲得了影響他人和世界的機會。
在充斥著快節奏電子通訊的今天,面對面交談顯得尤為重要。科學技術可以成為人際溝通的有力工具,但是,它無法取代交談本身。
我們已經知道,人際溝通中只有7%的信息是靠有聲語言傳遞的,其他則通過我們的語音、語調及肢體語言來完成。拿電話交談來說,我們無法使用肢體語言,因此,語音語調、詞語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電子郵件及社交網絡中,我們能夠利用的就只有那7%的文本信息。
人們的生活會因為推心置腹的交談而改變,這是高效率的電子郵件和社交網絡無法做到的。
花時間練習自己的交談技巧,你的生活也會因此改變。為了改變生活,學習烹飪、園藝及汽車修理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學習交談則是一切技術的基礎,因為溝通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存工具。這就像是車子的引擎,你可以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汽車,但是,如果引擎不給力,一切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和學說,其中羅列了成千上萬的建議和技巧。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交談技巧都離不開交談之道:真正地在意對方,將對方放在你心上。
所有的溝通技巧,概括起來都離不開以下四個關鍵要素,這也是那些溝通達人們不愿意外傳的秘密:
(1)堅持自己的個性,讓自己的獨特之處發揮作用。
(2)提前做準備,準備越充分,就越自信。
(3)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
(4)學會從他人的思維角度出發,真正在意對方。
在講解這幾個習慣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么人際溝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第一篇人際溝通的問題所在
1.為什么聽不懂,為什么說不清?
和他人交談聽起來是一個非常直接的過程:一個人說,另一個人聽,然后兩個人互換角色,幾次之后,交談結束。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對方的意思,而且也感覺對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就是這樣嗎?
可是,你所說的,真的是你自己想表達的嗎?而你所聽到的,又是對方真正想表達的嗎?
這句話可能有點繞,設想一下,如果有一種數字傳輸手段,可以將我腦海中的想法以同樣的形式直接傳送到你的腦海里,豈不是很美好?
當然了,這只是假設,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可以使用的只有詞語。我們可以口頭傳輸,也可以筆頭傳輸,這就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
到此為止,聽著也還是不錯,對不對?可是,問題出現了:我們對于同一個詞語未必有同樣的理解。我選擇的詞語經過了一系列過濾器的篩選,比如:
● 語言背景;
● 文化背景;
● 教育背景;
● 社會地位。
因此,一些看似沒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對我們來說就有了某些特殊意義。而當你聽到這些詞語的時候,你也會經過一系列的過濾,然后才最終理解其含義。你看,我使用某個詞語表達某種含義,雖然你聽到的是同一個詞,可是,你的理解就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今天很熱。”一個在菲尼克斯(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地區長大的人,和一個來自阿拉斯加州的人相比,“熱”對于他們就有了不同的含義。如果這個人來自喬治亞州,那么他/她的理解(可能多了“潮濕”這層含義)又會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維模式,也就有著不同的“過濾器”。同一個詞語,通過不同的過濾器之后就會有不同的意義,這就為有效的交談設置了障礙。所以,了解這些過濾器,對于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有很大幫助。
2.總是按照自己的觀點理解生活
人際關系中還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觀點理解生活,這會產生以下兩個潛在的問題,從而讓人際溝通困難重重。
(1)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
這種想法很危險。如果我們堅信這一點,那么我們就會試圖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方式理解問題,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達人”,其目的并非改變他人的思想,而是理解他人。
戴安是個“行動派”。不管做什么事兒,她都會盡快且盡可能全面地完成。開會的時候,她會先停一下,然后便問道,“好的,我們接下來要做什么?誰來負責呢?”
而戴安的大夫邁克卻是個“思考派”,是個“點子王”。給他一個問題,不用一會兒他就能想出一堆的解決方案,而且他的方案總是與眾不同。不過,他很少付諸實踐,只是限于想一想而已。
婚后不久,彼此的不同就顯現出來了,而且成了他們之間的問題所在。邁克覺得妻子過于用功了,需要放松一些。同樣,戴安看到邁克一天到晚頭腦風暴,就是不付諸行動,也很受不了。
慢慢地,他們都意識到,其實沒有哪種方式是最好的,只不過大家不同而已。他們越是能夠理解對方的觀點,就越容易從差異中找出更好的、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這些年來,隨著理解和探索的深入,他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堅固了。
(2)我們總覺得對方和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樣的。
保拉喜歡熱鬧的派對。她以為在讓過生日的時候,給她舉辦一個大大的派對,一定會給她一個驚喜。可是,看到讓沒有絲毫的驚喜和興奮,保拉感覺朋友根本不理解自己,因而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菲爾周末參加了一場婚禮,和教堂的一些人共進晚餐,然后又和親朋好友聚了聚。菲爾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和妻子巴爾布周一晚上一起喝咖啡,除了他們,還有其他幾對夫妻。菲爾想在周一晚上安安靜靜地休息,就婉拒了朋友的邀請,他租了電影光盤,買了些中式外賣晚餐,這個時候卻發現妻子巴爾布郁郁寡歡,因為她知道菲爾拒絕了朋友的邀請,對此菲爾實在無法理解。
保拉和巴爾布都喜歡熱鬧,并且覺得其他人也和她們一樣。讓和菲爾也可以接受熱鬧的場合,只是這樣的場合很快就會讓他們感到疲憊。
這兩種情況都是真實存在的。之所以出現以上情境,是因為雙方性格的不同,我們只是對此描述,而不是強調休整。如果忽略了對方性格的獨特性,交談就會困難重重,有時甚至難以進行下去。
3 拆掉思維里的墻
當我們不理解他人的觀點時,我們會做出各種假設,猜測對方在想什么。而且,一旦做了猜測,我們就會錯誤地將其當作事實,進而以此為根據采取行動,而實際上,你的根據根本就不是事實。
我們可能會對自己說:
●“別人都自信滿滿,偏偏我不是。”
●“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喜歡我。”
●“一定要掌控談話。”
●“我如此少言寡語,根本無法順利交談。”
●“得準備很多話題才行。”
一旦這些障礙成了我們自言自語的主要內容,那我們就離失敗不遠了。我們深信自言自語的內容,而且會根據這些假設采取行動。因此,關鍵在于重新審視這些內容,重新做出調整——
之前的想法:別人都自信滿滿,偏偏我不是。
現在的想法:我確實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可能他們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安適。
只要兩人交談,不管何時何地,要做到有效,就必須付出努力。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自信是人性使然,因此,多數人都會盡可能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平靜,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并非如此。還記得游泳的鴨子嗎?——在水面上游泳的鴨子看著非常安適,平穩地往前滑行,而水面之下,它卻在拼命滑動雙腳,一刻不停。其實,交談也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總覺得只有自己在交談中渾身不自在,壓力感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樣的話,還怎么有好的表現呢?我們總覺得交談成功與否在于我們自己,其實不然,交談和婚姻一樣,都需要雙方做出努力才能成功。
之前的想法: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喜歡我。
現在的想法:別人怎么想不是我的責任,我只要做自己就行。
邁克和妻子進行婚前咨詢的時候,咨詢師就提醒過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要說“你讓我很生氣”之類的話,因為這種說法不對。生氣與否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說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可能導致妻子生氣,但是,她也可以選擇其他的反應。他只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他人有怎樣的反應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在交談中,我們應該努力關注的是做自己,我們沒有辦法讓其他人喜歡自己,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真實的自己,對方就有機會回應這個“真實的自己”。如果他/她的回應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并不能說明我們就是一個壞人,這只能說明他/她做出了屬于自己的選擇,對此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越是想要控制他人,就會覺得越沮喪。
之前的想法:一定要掌控談話。
現在的想法:交談的方向由交談的雙方共同負責。
我們無法保證每次交談都是有效的,且讓雙方感覺自如。但是,如果交談不順,我們也無須為失敗承擔責任。交談需要至少兩個人才能進行,同樣,交談的結果也絕非哪一個人可以決定。
這就像下國際跳棋,可能彼此的水平不同,但是,最終的結果并非由哪一個人決定。一開始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每一步該怎么走,因為這要看對手怎么走。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雙方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這個過程才會有趣。
不過,國際跳棋和交談又有不同之處。下國際跳棋,有贏有輸,但是,交談的目標是共贏。
之前的想法:我如此少言寡語,根本無法順利交談。
現在的想法:我要了解適合自己性格的有效交談技巧。
多數內向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缺少有效交談的必要技能,通常情況下,他們被告知,交談所需要的都是“外向型”的技巧,其實不然,內向的人也擁有屬于自己的交談技巧,充分利用這些交談技巧,交談一樣能夠順利進行。一旦內向的人明確了自己應該在交談中扮演的角色,他們心里和外向型人“競爭”的壓力就會消失,他們就可以自如地交談了。他們可以學著利用自己獨特的交談能力,因為這是和他人進行有效交談且讓交談有趣的基礎。
之前的想法:得準備很多話題才行。
現在的想法:我要仔細傾聽對方,了解所談的話題。
在交談中,人們最怕的就是無話可說。開始交談,然后讓其持續一會兒并不難,可是,一旦無話可說了,交談就會陷入沉寂,這正是我們擔心的。
有人說,交談成功與否完全取決于我們之前的準備,這么說來,如果我們事先準備了充足的話題、問題及故事,適時放入交談中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忽略了有效交談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挖掘對方的經歷,將交談拓展到新的領域。
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從“內容提供者”變為“內容開拓者”。只有這樣,猶豫和遲疑才能有效地轉化為動態的、有意義的互動。
4 我們為什么如此緊張?
在社交場合,壓力往往來自于未知的領域。你加入一個陌生群體,群體中其他人似乎彼此都很熟悉,而你成了唯一的“陌生人”。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身上,你的壓力倍感增加。如果能夠將注意力外移,壓力感就會減小。
在社交場合,我們為什么會緊張呢?
● 我們擔心無人可以交談。
● 我們擔心無話可說。
● 我們擔心別人覺得我們無趣。
● 我們擔心沒有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 我們擔心因說錯話而尷尬。
導致緊張的因素可能還不止這些。我們傾向于將上述因素視為消極的,因為它們往往和痛苦的經歷相關。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它們是積極的,并加以合理利用,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上本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壓力和緊張并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對事件的解讀。
比如,十幾歲的孩子參加某項活動,家長往往會規定回家的時間。如果有那么幾次,孩子并沒按照規定的時間回家,家長就會有一連串的想法了,比如:
● 首先,家長會注意到孩子遲到了。
● 幾分鐘后,家長會覺得孩子不遵守規定,等他們回來后要好好談談。
● 時間繼續推遲,家長開始煩躁不安。
● 煩躁不安變成了關心。
● 然后關心又變成了擔心。
● 一定時間之后,開始恐慌,甚至想象最糟糕的可能。
時間越長,壓力就會越大。然而如果幾分鐘或幾個小時之后孩子回來了,家長的恐慌就會瞬間消失。(當然,新的壓力這個時候會登場,這要看遲到的孩子會給出什么借口)。
其實事實很簡單:孩子遲到了。家長的壓力是來自對于這一事件的解讀。
如果能夠改變思考的方式,就能改變自己的感受。比如上述故事中,一旦家長腦海中出現了最糟糕的可能,就很難說服自己不去擔心。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分析自己的感覺,然后判斷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知識鏈接——積極壓力和消極壓力
漢斯塞利是較早開始研究壓力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壓力的概念、壓力的作用及如何控制壓力等。他認為壓力主要有兩種:消極壓力和積極壓力。消極壓力是不好的,會麻痹并阻礙我們采取行動;積極壓力就不錯,我們會因此而充滿能量,繼續向前。周圍發生的事情叫做壓力源——壓力的源頭。有趣的是,壓力源往往都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我們如何認識和分辨這些壓力源決定了我們會做出怎樣的回應。
第二篇高效能溝通人士的四個習慣
習慣一: 事先做好準備
以前,如果在不熟悉的城市做講座,邁克會很緊張。一邊穿梭于車流中,一邊看著地圖尋找陌生的地址,這對他的神經來說,真是極大的考驗。后來,他學會了一個更好的辦法。
他會在研討會的前一天到達,然后在晚上駕車去所在地轉一轉,探探情況,以免第二天遭遇交通阻塞。他會選擇最佳路線,找到合適的停車地點。如果是在一家賓館,他還會進去,找到第二天將要使用的會議室。整個過程也用不了太久,但是,第二天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充分準備會減輕他的壓力感。
可以說,事先做好準備是高效能溝通人士的第一個習慣,因為預先思考得越多,就會越自信,交談過程就會越順利。可是,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為日常的交談做準備,交談不順時,往往弄不清楚問題出在哪兒。
那么,如何為交談做準備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看——
(1)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
會面前,準備一份“自我介紹”是必要的,注意介紹一定簡要,因為你一旦成為了主要的關注點,繼續探索的能力就會減弱。
也可以準備兩份“電梯演講”式的簡短介紹,其中一份大概30秒,主要介紹自己的概況和工作,第二份內容大致相同,只是不含工作介紹。第一份用的比較多,因為人們開始交談時經常會問,“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不過,相比較而言,第二份更便于探索嶄新的領域。
(2)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方。
提前準備一些開場白式的話題。想一下哪些具體問題適合問,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對方會不會有尷尬感。不妨將這些問題寫下來,以便加深記憶。
想一想接下來會遇到誰,你們會說些什么,將這些內容寫下來。想一想,你對他們有哪些了解,比如說,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日、觀點及背景信息等,可以向熟悉對方的人詢問。如果對方是公眾人物,不妨上網搜索,當然,并不是說要你成為“人肉高手”,你只是從公開的信息中盡可能多地尋找自己需要的而已。
(3)將注意力集中于所處的情境。
在健康友好的談話氛圍中,雙方的信息輸入應該是平衡的,注意力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失衡。因此,將注意力集中于你們所處的情景,是最為安全的做法,就是將問題和評論集中于彼此都感興趣的大環境或外部事件。
不妨每天花一些時間瀏覽報紙的頭版頭條,了解人們可能談論的事件。邁克和妻子就喜歡討論新聞事件以及頭一天重大體育賽事中的獲勝方。他們知道,客戶會討論這些問題,所以,對此有基本的了解有助于融入到交談之中。
任何可以開闊你的視野、提供新信息的事情都可以去嘗試。參加免費的課程或俱樂部都是不錯的選擇,參加市政會議、閱讀“新聞第一時間”等可以幫助你了解所在的地區發生的最新事件。如果你暫時前往其他地區,不妨在網上瀏覽當地新聞,看看那里發生了什么。
對于交談來說,“樣樣都通”比“一門精通”更重要。所以,平時要多留意搜集信息,千方百計讓自己變得有趣,這是有效溝通的秘密之一。
生活中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和他人交談,因此,我們有理由做好準備,讓自己逐步變成一個擅長交談的人。經過有意識的練習,你慢慢會享受人際交往的樂趣,并且會對新的交往充滿期待。你會發現,這段旅程將持續終生,并改變你的生活——也會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影響!
習慣二 :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過,“當我們對他人感興趣時,他人才會對我們感興趣。”
美國成功學導師卡耐基也說過,“與其花兩年的時間讓他人對你感興趣,不如花兩個月的時間真正對他人感興趣,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朋友。”
很多關于溝通力的書籍都告訴讀者要自信,要努力表現出對他人的興趣。如果你只是看上去友好,那么結果可想而知。只有真心對他人和世界充滿好奇,才會真正達到預期的結果。
那些社交場合上游刃有余的達人們深知,保持一顆好奇心是有效人際溝通的秘密所在。因為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越強,能夠談論的話題就越多。
這并不是要我們對每個話題都精通,我們沒有必要成為每個領域的專家,但是,每個領域略知一二,你就可以一個有趣的人。
增強好奇心的途徑有很多,不過在介紹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注意各種性格的不同之處。根據邁爾斯-布里格性格分類法,人們可以分為四種——
(1)直覺情緒者
這類人愛好思考,好奇心會自然而然產生。他們會運用想象力及意象,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在迪士尼樂園待上一天,他們會不停地走動,關注每個設計的細節。在一天的活動結束后,他們會根據不同事情帶給他們的感受將一天的不同時間段記住。
(2)理性思考者
這類人愛好分析,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詳細詢問:這是誰?那是什么?什么時候?在哪兒?如何發生的?為什么會這樣?他們要確定自己獲取了所有的事實,然后再去分析這些如何暗含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何將其應用于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在迪士尼待上一天,他們會弄清楚在場的人數,隊伍要排多久,并且根據所遇到事件的意義將其分別記住。
(3)感性判斷者
相較于抽象的概念,感性判斷者更喜歡具體的觀點。他們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觀察周邊的世界,然后思考內在的邏輯關系。較之于應用,他們更在意細節。如果在迪士尼待上一天,他們會如數家珍般告訴你一天的所有細節。他們知道每次排隊的時間,行人交通有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
(4)感官感知者
這類人擅長于同時進行多項任務,并且通過行動來學習。他們通過參與不同活動獲得觀點和看法。如果在迪士尼樂園,他們會忙不迭地享受一天的時間,根本顧不上分析發生的一切。如果一天結束之后還記得些許細節,那一定是他們在講述自己的經歷。
一位攝影師說過,他的作品之所以獨特,并不是因為他看到的和別人不一樣,只是,他會選擇不同的角度。培養好奇心和攝影很類似,簡單來說,好奇心就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常見事物。
培養好奇心并不難。如果你的好奇心已經束之高閣很久,不妨嘗試一些小練習,讓其恢復曾經的銳利:
(1)每天瀏覽報紙。閱讀你感興趣的文章,不過,對于不太感興趣的也稍微關注。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