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以治國寶典《貞觀政要》為藍本,精妙剖析了史上最強帝王唐太宗締造史上最強帝國的全過程。全書從接手亡隋的爛攤子說起,深入剖析了唐太宗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的三大謀劃:實現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出臺國民雙贏的政治制度、建立開放自信的核心價值觀。這三大謀劃包括治國先正君、以人為鏡、國家體制、官員銓選、反對腐敗、施行仁政和儉約慎行等內容,史料詳實,分析透徹,觀點獨到,對當下治國很有借鑒意義。“治國”雖為宏大主題,但本書妙在從小處入手,以講故事為主,將歷史抽象和歷史細節完美結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歷代帝王絕贊的治國典范
●唐史大家半生心血深度解讀
●揭開史上最強帝國締造之謎
●講述盛世背后的故事 讓偉大復興有跡可循
●一個華麗轉型的皇帝,一群不畏權貴的大臣,一套分權制衡制度,一種開放自信的核心價值觀,共同打造了一個世界帝國——大唐。
目次
一、唐太宗面臨的爛攤子
二、“貞觀之治”的新畫卷
三、解讀“貞觀之治”的寶典:《貞觀政要》
第一編 確立治國理念:以文德治國
第一章 貞觀初年國策大辯論
一、大辯論確立以文德治國方略
二、治理國家首先要實現三大轉變
三、超越數百年間的政治輪回
四、破除“治亂世用重典”的迷思
第二章 唐太宗的華麗轉型
一、勤練內功
二、收長補短
三、讀書明理,修文治國
四、治國先正君
引 子
一、唐太宗面臨的爛攤子
二、“貞觀之治”的新畫卷
三、解讀“貞觀之治”的寶典:《貞觀政要》
第一編 確立治國理念:以文德治國
第一章 貞觀初年國策大辯論
一、大辯論確立以文德治國方略
二、治理國家首先要實現三大轉變
三、超越數百年間的政治輪回
四、破除“治亂世用重典”的迷思
第二章 唐太宗的華麗轉型
一、勤練內功
二、收長補短
三、讀書明理,修文治國
四、治國先正君
第三章 唐太宗的兩面鏡子
一、最難是以人為鏡
二、如何以史為鑒
二、如何成為明君
第四章 偃武興文
一、由創業向守成的歷史轉變
二、和平轉型的五條鑒戒
第五章 以民為本
一、國家大政方針的基本點是什么
二、積德在于安民
三、仁者無敵
第二編 空談誤國 實干興邦
第六章 頂層設計:國家體制
一、合理分權,防止專制
二、民主決策的政治體制
三、決策與行政分離的執行系統
四、不可或缺的“言官”
五、文化精英治國
第七章 剛性的法律規范
一、治國者要率先守法
二、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三、公正執法
第八章 民富國強的雙贏道路
一、屯田制下的重稅政策
二、隋朝“國富”之極
三、“人頭稅”與“女人國”
四、民生慘狀
五、“國祚短促”
六、將思想統一到富民上來
七、堅持藏富于民不動搖
八、減輕稅,管住費
九、量入制出
十、節約開支,反對奢侈
十一、民間自立自助
第九章 堅守用人底線
一、治國重在得人
二、唯才是舉還是唯賢是舉
三、君子和小人之辨
四、進君子而退小人
五、用人重操守
第十章 面目一新的銓選制度
一、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
二、繼承并改良科舉制
三、吏部門前“四道關”
第十一章 不拘一格大膽選才
一、平民英才“三級跳”
二、在第一線發現人才
三、從敵人陣營中爭取人才
四、崇文重道,群賢畢至
五、看人首重信義
六、制度忠誠是正氣之源
七、多層次保證官員隊伍純潔
第十二章 激勵德政的考核制度
一、高門檻的懶政
二、考核是根指揮棒
三、考核目標簡明扼要
四、“三等九級”評優劣
第十三章 黜陟幽明
一、公正考績,賞罰分明
二、賞當其勞,罰當其罪
三、官員的升遷磨煉
四、行之有效的巡視制度
五、問責才能擔責
第十四章 一諫難求
一、覆巢之下無完卵
二、虛己求諫
三、鼓勵和保障諫諍
四、言者無罪
五、針砭時弊
六、直言隱私
第十五章 從根本上反腐敗
一、從人事的源頭上防止腐敗
二、制度化、法制化推進反腐敗
三、堅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第三編 建設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文化
第十六章 行仁政 得民心
一、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十七章 開放心態接納多元文化
一、關于言律的大討論
二、各族融合帶來生活方式大變化
三、平等政策結束民族混戰
四、盛大的樂舞
第十八章 用核心價值觀凝聚民心
一、用仁政打造國家向心力
二、高站位倡導忠誠的品格
三、用公平公正戰勝私利
四、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五、從嚴格要求身邊人做起
第十九章 誠信有德 無信不立
一、亂世重建,誠信為先
二、用誠信凝聚隊伍
三、誠信有德,天下響應
第二十章 成由儉約 敗因奢靡
一、防微杜漸,內外兼修
二、儉約貴在內心的自覺
三、唐太宗的“四條禁令”
四、儉約則民樂
第二十一章 謹言慎行做表率
一、說話要對現實負責
二、說話要對歷史和百姓負責
三、領導說話要慎重
四、要建立強大的糾正機制
五、謙卑執政
六、慎行
第二十二章 教育是根本
一、振興教育,重建學統
二、尊師重道
結語 鑄造輝煌
后 記
書摘/試閱
明朝有個李自成,驛卒出身,因為欠債還不起,被官府捉去游街,逃出后殺死債主。又因為妻子與人通奸,殺死妻子,身負兩條命案,不能立足,便投身反抗朝廷,出生入死,轉戰南北,提出了“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逐漸壯大,最后打入北京,坐起天下來。李自成進駐皇宮,把后宮中美貌嬪妃宮女留下來,其他賞賜給部將,于是將士們看樣學樣在京城搶掠。開始時針對的是官吏,李自成手下最主要的部將劉宗敏制造夾棍,拷打官吏,逼迫他們交錢,一上夾棍,腿骨都夾碎了,讓官吏傾家蕩產。這種完全沒有法律的暴力行為,必定演變為無法無天的公然搶劫,李自成的軍紀完全敗壞了,發展到士兵們不分富人與百姓,見財物就搶,稍有反抗,就開殺戒,搶占民女,掠奪房屋,沒有一天不殺人。當時京城里搶掠美色,成為高級將領夸耀的事情,女孩子都躲起來。當時有一個名動天下的美女陳圓圓,乃江南名妓,被富豪權貴買來買去,后來成為吳三桂的愛妾。吳三桂部是明朝的遼東總兵,幾乎就是個“東北王”。明朝滅亡后,吳三桂部是明朝保存下來最大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和關外的清朝相接,舉足輕重。李自成也知道吳三桂的重要,派人去招降他。但是李自成和劉宗敏卻對陳圓圓垂涎三尺,早就按捺不住,所以顧不上吳三桂了,劉宗敏先把陳圓圓搶到手,更損的是把吳三桂的父親也捉去拷打掠財。本來吳三桂還在動搖,這下子鐵了心投降清朝,“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報仇雪恨,而李自成官兵個個腰纏財寶,哪里還有斗志,被打得一潰千里,政權覆滅,身死荒野。
我把黃巢和李自成稱作揮霍型的征服者,他們認為老子打下的天下就是老子的東西,視天下為戰利品,縱欲享樂,其實是鼠目寸光.胸無大志的草寇。
而另一類如秦始皇和隋朝兩代皇帝,他們通過戰爭奪取了政權,但沒有把天下當作祭壇上的羔羊,而是視為自家傳世家業,傾天下之力,盡心打造。他們延續戰爭期間的動員機制,集中一切資源,用軍事作戰的組織和管理方法大興土木。因為采取的是舉國一致的軍國體制,所以巨大的工程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效率極高,政績顯赫。這兩個王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興建許多大型國家工程,萬里長城,千里運河,數年而成。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