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構造演化與沉積格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叢書
ISBN13:978703040566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劉家鐸; 漆立新
出版日:2014/07/16
裝訂:精裝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重點對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塔北和塔東空白區詳細的地質研究為基礎,以區域構造演化發展為主線,以構造與沉積關系研究為切入點,在盆地整體構造和形成演化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盆地的構造發育和變形特征,分析了各主要構造期原型盆地特征;重要構造變革期形成的不整合面的展布及與油氣的關系,系統總結了塔里木盆地周邊三大造山帶(天山構造域、昆侖山構造域和阿爾金山構造域)與盆地之間的構造演化過程,并按照構造演化階段完成了加里東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山期和現今構造單元的劃分;在等時對比格架的基礎上,確立了全盆地統一的震旦系-新近系層序劃分方案,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各二級構造單元地層層序格架;深入分析了沉積相、沉積體系特征,建立沉積格架及沉積模式;解釋了盆地構造演化與周邊區域構造作用的響應過程及構造應力背景,進而闡明了盆地構造發育演化對盆地沉積格架等油氣聚集因素的控制作用。
名人/編輯推薦
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大學科研人員和研究生
目次
第1章 塔里木盆地區域地質特征 1.1 塔里木盆地區域構造演化 1.1.1 塔里木盆地大地構造位置 1.1.2 塔里木盆地周緣構造演化 1.2 塔里木盆地區域地層劃分與
第1章 塔里木盆地區域地質特征 1.1 塔里木盆地區域構造演化 1.1.1 塔里木盆地大地構造位置 1.1.2 塔里木盆地周緣構造演化 1.2 塔里木盆地區域地層劃分與對比 1.2.1 塔里木盆地及周邊綜合地層分區 1.2.2 露頭區各分區地層發育特征 1.2.3 塔里木盆地各地層分區地層對比特征 1.3 本章小結 第2章 盆地構造演化特征 2.1 演化階段劃分 2.2 盆地原型演化過程分析 2.2.1 震旦紀早古生代穩定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盆地原型發育階段 2.2.2 早古生代晚期塔西南前陸盆地-中部克拉通邊緣坳陷盆地原型發育階段 2.2.3 古特提斯旋回開合交替背景下的克拉通周緣裂陷(坳陷)-內部坳陷 2.2.4 三疊紀前陸盆地原型發育階段 2.2.5 新特提斯開合交替背景下斷陷一坳陷盆地原型發育階段 2.2.6 新近紀以來復合前陸盆地原型發育階段 2.3 剝蝕量恢復及古構造研究 2.3.1 剝蝕量恢復方法簡介及研究區適用性分析 2.3.2 趨勢厚度法剝蝕恢復原理及剝蝕量計算 2.3.3 盆地主要層位的剝蝕特征 2.3.4 塔里木盆地主要層位原始古地貌特征 2.3.5 塔里木盆地主要層位古構造演化特征 2.4 古隆起區構造演化特征 2.4.1 沙雅隆起構造演化 2.4.2 塔中隆起構造演化 2.4.3 巴楚隆起構造演化 2.4.4 塔東殘余古隆起構造演化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盆地內不整合及斷裂特征 3.1 “0”字號地震反射波名稱、含義描述及不整合識別分析 3.1.1 巨層序頂底界面和“0”字號地震反射波名稱、含義描述 3.1.2 不整合面的分類及特點 3.1.3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識別及分類 3.2 斷裂發育及演化特征 3.2.1 盆地斷裂系統 3.2.2 塔里木盆地主要層位斷裂發育特征 3.2.3 塔里木盆地關鍵構造期斷裂發育特征 3.2.4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區主要斷裂及演化特征 3.2.5 主干斷裂成因及形成時期分析 3.2.6 主干斷裂(帶)構造特征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塔里木盆地構造單元劃分 4.1 塔里木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存在的問題及劃分的必要性 4.2 塔里木盆地構造單元劃分沿革 4.2.1 盆地構造單元劃分沿革 4.2.2 塔東南構造單元劃分沿革 4.2.3 塔北構造單元劃分沿革 4.3 盆地構造單元劃分依據、原則及盆地邊界 4.3.1 構造單元劃分依據 4.3.2 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原則 4.3.3 盆地邊界 4.4 塔里木盆地構造單元劃分 4.4.1 加里東中期構造單元劃分及主要構造帶特征 4.4.2 海西早期構造單元劃分及主要構造帶特征 4.4.3 海西晚期構造單元劃分及主要構造帶特征 4.4.4 喜山早期構造單元劃分及主要構造帶特征 4.4.5 現今構造單元劃分及主要構造帶特征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沉積體系特征及沉積模式 5.1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發育的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1 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沉積階段(Z-O)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2 克拉通內坳陷階段(S-D1=2)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3 克拉通周緣坳陷,克拉通內裂陷沉積階段(D3-P)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4 前陸盆地沉積階段(T)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5 斷陷-坳陷沉積階段(J-E)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1.6 復合前陸沉積階段(N)沉積體系類型及特征 5.2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沉積體系對比研究 5.2.1 L20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2.2 L30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2.3 L35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2.4 Z1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2.5 Z6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2.6 Z80地震剖面上沉積體系對比 5.3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發育的沉積模式 5.3.1 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沉積階段(Z—O)沉積模式 5.3.2 克拉通內坳陷階段(S-D1+2)發育的沉積模式 5.3.3 克拉通周緣坳陷,克拉通內裂陷階段(D3-P)發育的沉積模式 5.3.4 前陸盆地沉積階段(T)發育的沉積模式 5.3.5 斷陷坳陷沉積階段(J-E)發育的沉積模式 5.3.6 復合前陸沉積階段(N)發育的沉積模式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層序地層特征研究 6.1 關鍵層序界面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1 震旦系/前震旦系層序界面(Td)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2 寒武系/震旦系層序界面(T9*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3 中上寒武統層序界面(La1)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4 寒武系/奧陶系層序界面(T8*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5 中奧陶統/上奧陶統層序界面(T7*4)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6 奧陶系/志留系層序界面(T7*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7 上志留統/中志留統層序界面(T1*1)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8 上泥盆統/中泥盆統層序界面(T6*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9 三疊系/二疊系層序界面(T5*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1 0侏羅系/三疊系層序界面(T4*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1 1白堊系/侏羅系層序界面(T4*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1 2古近系/白堊系層序界面(T3*0)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1.1 3新近系/古近系層序界面(T2*2)的四位一體響應特征 6.2 層序界面的物質表現形式 6.2.1 古風化殼 6.2.2 古喀斯特作用面 6.2.3 淹狀層 6.2.4 沖刷侵蝕作用面 6.2.5 火山事件作用面 6.2.6 巖性、巖相轉換面 6.2.7 超覆面 6.3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新近系層序地層劃分 6.4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層序地層發育特征 6.4.1 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沉積階段(Z-O)層序地層特征 6.4.2 克拉通內坳陷沉積階段(S-D1=2)層序地層特征 6.4.3 克拉通周緣坳陷,克拉通內裂陷沉積階段(D3-P)層序地層特征 6.4.4 前陸盆地沉積階段(T)層序地層特征 6.4.5 斷陷-坳陷沉積階段(J-E)層序地層特征 6.4.6 復合前陸沉積階段(N)層序地層特征 6.5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盆地內充填的層序地層格架 6.5.1 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沉積階段(Z-O)層序地層格架 6.5.2 克拉通內坳陷沉積階段(S-D1+2)層序地層格架 6.5.3 克拉通周緣坳陷,克拉通內裂陷沉積階段(D3-P)層序地層格架 6.5.4 前陸盆地沉積階段(T)層序地層格架 6.5.5 斷陷-坳陷沉積階段(J-E)層序地層格架 6.5.6 復合前陸沉積階段(N)層序地層格架 6.6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1 L20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2 L30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3 L35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4 Z1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5 Z6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6.6 Z80剖面東西向層序格架內沉積體系充填特征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不同構造演化階段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1 克拉通與被動大陸邊緣沉積階段(Z-O)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1.1 SSQ1構造-層序(早震旦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2 SSQ2構造-層序(晚震旦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3 SSQ3構造-層序(早寒武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4 SSQ4構造-層序(中寒武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5 SSQ5構造-層序(晚寒武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6 SSQ6構造層序(早奧陶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1.7 SSQ7構造-層序(中晚奧陶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2 克拉通內坳陷沉積階段(S-D1+2)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2.1 SSC18構造-層序(早中志留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2.2 SSQ9構造-層序(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3 克拉通周緣坳陷,內裂陷階段(D3-P)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3.1 SSQ10構造-層序(晚泥盆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3.2 SSQ11構造層序(早石炭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3.3 SSQ12構造-層序(晚石炭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3.4 SSQ13構造-層序(早中二疊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4 前陸盆地沉積階段(T)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4.1 SSQ14構造層序(早三疊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4.2 SSQ15構造-層序(中三疊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4.3 SSQ16構造-層序(晚三疊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5 斷陷坳陷沉積階段(J-E)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5.1 SSQ17構造-層序(早中侏羅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5.2 SSQ18構造-層序(晚侏羅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5.3 SSQ19構造-層序(早白堊世早期)巖相古地理特征 7.5.4 SSQ20構造-層序(早白堊統晚期)巖相古地理特征 7.5.5 SSQ21構造-層序(晚白堊世)巖相古地理特征 7.5.6 SSQ22構造-層序(古近紀)巖相古地理特征 7.6 復合前陸沉積階段(N)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 7.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