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養生做好8件事(簡體書)
滿額折

養生做好8件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5 元
定價
:NT$ 147 元
優惠價
8712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養生只要做好8件事,即搞好關系、理順臟腑、難得糊涂、私人訂制、學會加減、培養情趣、克服困難、重在有度,就能讓你達到簡單、有效、快樂養生的目的。
作者觀點概覽:
1.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中醫會認為一定是哪里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違背了天人合一的大整體觀念),或者是人和人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臟腑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心理和身體的關系沒有處理好,等等。所以,我有時候把中醫稱為關系醫學。
2.中醫歷來強調協調好臟腑之間的關系,治療疾病的時候,哪個臟腑出現問題不一定只盯在出問題的那個臟腑上,而是分析臟腑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抓住矛盾所在,予以平衡協調。
3.做了幾十年的中醫大夫,越來越覺得很多病不是醫生所能徹底治愈的,因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生氣、恐懼、壓力大、焦慮、嫉妒、攀比等導致的,都是由于心理、精神、情緒方面的因素導致身體出了毛病。
4.同樣是一種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高血壓,去找中醫治療,醫生開出來的方子有可能千差萬別,有的補,有的瀉,有的化濕,有的活血。你可能會感覺很奇怪,其實,這正是哲學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精神在醫學上的體現,最符合每一個人的具體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是按照每一個人的不同情況而給予私人訂制的方案。
5.大家學養生、聽養生、做養生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不得病、少得病,那么我們就應反思一下人們為什么會得病,并對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得不足的地方補上,也就是用加法來養生,做得過頭的地方適當放慢節奏,消減一下,也就是說用減法養生。
6.六祖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每個人生來脾氣稟性不一樣,但我們也要修身養性,要力求做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7.希望大家做個明白人,能夠辨別是非的人,去學習正規、科學合理的養生知識,光明白還遠遠不夠,養生根本沒有什么捷徑,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8.我認為養生應該有個更為合適的表述方式,那就是干什么都要講究個度,養生也不例外,關鍵在于有度!已故上海名老中醫裘沛然,曾經強調過養生要有個度的問題,他認為不但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而且飲食、情緒、理財和做人等也都要有個度。


作者簡介

張雪亮先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專業養生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史博物館副館長,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詡),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秘書長。
他,多年來勤學不輟,一直師從名家,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1985年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后,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其后又師從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孔令詡教授,成為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治療偏頭痛、腎臟疾病、失眠、脫發、慢性肺病、部分腫瘤的抗復發抗轉移、過敏性疾病、婦科疾病等疑難雜癥。
他,致力于中醫藥科研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解表利濕法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分子免疫機理研究”、國家科技部“中醫食療雙重干預方法研究”、“中
張雪亮先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專業養生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史博物館副館長,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詡),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秘書長。
他,多年來勤學不輟,一直師從名家,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1985年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后,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其后又師從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孔令詡教授,成為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治療偏頭痛、腎臟疾病、失眠、脫發、慢性肺病、部分腫瘤的抗復發抗轉移、過敏性疾病、婦科疾病等疑難雜癥。
他,致力于中醫藥科研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解表利濕法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分子免疫機理研究”、國家科技部“中醫食療雙重干預方法研究”、“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對亞健康調理、中醫食療和營養學結合、社區中醫藥工作等有所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著有《基層臨床醫生必讀》、《健康管理師》、《中醫養生保健學》等專著和教材。
他,高屋建甄,深刻領悟中藥學的真諦,并善于把復雜深邃的中醫藥理論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傳播給大眾。他主編了《從一到十談養生》《養生無處不在》《蔬菜養生法》等中醫藥科普圖書深受大眾讀者好評和喜愛。尤其是他在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從一到十談養生》一書,更是將深奧難懂的中醫藥理論用人們最熟知的數字一到十來概括,并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做了很好的詮釋,使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輕松愉快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中醫、相信中醫、學習中醫,學到了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知識和方法。
他,積極傳播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先后作為為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山東衛視《養生》、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寧夏衛視《第一財經》、安徽電視臺《人與健康》等欄目以及眾多企事業單位的特邀主講專家,通過《看舌苔調體質》、《從一到十談養生》《養生重在有度》等話題,積極向公眾傳播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養生保健常識、防病治病方法,在中醫藥文化傳播領域具有極高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 。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養生理念層出不窮,養生方法不勝枚舉,養生原理深奧難懂……養生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簡單、有效快樂養生!

目次

目錄
CONTENTS
第一章 養生就要搞好關系 / 1
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中醫會認為一定是哪里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違背了天人合一的大整體觀念),或者是人和人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臟腑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心理和身體的關系沒有處理好,等等。所以,我有時候把中醫稱為關系醫學。
一、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3
二、循天時之變,四季養生 7
三、天人合一的概念要與時俱進 12
四、天人合一的觀念對養生的啟示 16
第二章 養生就要理順臟腑 / 19
中醫歷來強調協調好臟腑之間的關系,治療疾病的時候,哪個臟腑出現問題不一定只盯在出問題的那個臟腑上,而是分析臟腑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抓住矛盾所在,予以平衡協調。
一、五行學說,不可不信,不可偏信 20
二、五臟各有各的地盤 28
三、臟腑也有夫妻關系 51

目錄
CONTENTS
第一章 養生就要搞好關系 / 1
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中醫會認為一定是哪里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違背了天人合一的大整體觀念),或者是人和人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臟腑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是心理和身體的關系沒有處理好,等等。所以,我有時候把中醫稱為關系醫學。
一、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3
二、循天時之變,四季養生 7
三、天人合一的概念要與時俱進 12
四、天人合一的觀念對養生的啟示 16

第二章 養生就要理順臟腑 / 19
中醫歷來強調協調好臟腑之間的關系,治療疾病的時候,哪個臟腑出現問題不一定只盯在出問題的那個臟腑上,而是分析臟腑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抓住矛盾所在,予以平衡協調。
一、五行學說,不可不信,不可偏信 20
二、五臟各有各的地盤 28
三、臟腑也有夫妻關系 51
四、經脈相連 53

第三章 養生就要難得糊涂 / 61
做了幾十年的中醫大夫,越來越覺得很多病不是醫生所能徹底治愈的,因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生氣、恐懼、壓力大、焦慮、嫉妒、攀比等導致的,都是由于心理、精神、情緒方面的因素導致身體出了毛病。
一、很多病醫生也治不了 62
二、心病不僅僅是指生氣 66
三、情緒、心理、壓力可以導致哪些疾病的產生 69
四、百病皆生于郁 77
五、自在養生 81

第四章 養生就要私人訂制 / 85
同樣是一種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高血壓,去找中醫治療,醫生開出來的方子有可能千差萬別,有的補,有的瀉,有的化濕,有的活血。你可能會感覺很奇怪,其實,這正是哲學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精神在醫學上的體現,最符合每一個人的具體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是按照每一個人的不同情況而給予私人訂制的方案。
一、平和體質 87
二、氣虛體質 88
三、陽虛體質 90
四、陰虛體質 93
五、血虛體質 95
六、氣郁體質 97
七、痰濕體質 99
八、濕熱體質 101
九、血瘀體質 104
十、特稟體質 106
十一、陽盛體質 108

第五章 養生就要學會加減 / 111
大家學養生、聽養生、做養生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不得病、少得病,那么我們就應反思一下人們為什么會得病,并對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得不足的地方補上,也就是用加法來養生,做得過頭的地方適當放慢節奏,消減一下,也就是說用減法養生。
一、病從口入 112
二、不愛運動 114
三、病由境生 117
四、病由心生 122
五、命中注定 124

第六章 養生就要培養情趣 / 127
六祖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每個人生來脾氣稟性不一樣,但我們也要修身養性,要力求做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一、用藥不如用樂,三擇音樂養生法 131
二、筆墨丹青,紙上的書畫太極 136
三、只要有書讀,人生就幸福 138
四、若想身體好,花花草草不可少 141
五、看青山綠水,聽百鳥爭鳴,養生在旅途中 143
六、與友對弈,享睿智人生 146
七、冥想養生,道是無心卻有心 149
八、攝影養生,發現美麗的眼睛 151

第七章 養生就要克服困難 / 155
希望大家做個明白人,能夠辨別是非的人,去學習正規、科學合理的養生知識,光明白還遠遠不夠,養生根本沒有什么捷徑,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一、養生需要克服困難 156
二、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158

第八章 養生就要重在有度 / 175
我認為養生應該有個更為合適的表述方式,那就是干什么都要講究個度,養生也不例外,關鍵在于有度!已故上海名老中醫裘沛然,曾經強調過養生要有個度的問題,他認為不但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而且飲食、情緒、理財和做人等也都要有個度。
一、動靜有度 177
二、饑飽有度 180
三、穿衣有度 182
四、娛樂有度 183
五、進補有度 183
六、服藥有度 187
七、養生有度 188
八、相信中醫也要有度 190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二、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古代皇帝多半是短壽的,大家可能會想這原因在于女人,后宮佳麗太多,皇帝縱欲過度導致。但其實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不少皇帝因為貪生怕死,為了長壽煉丹服丹,而丹藥里經常含有水銀之類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下就起到反作用了。再加上做皇帝壓力肯定也小不了,如果再不會養心,不會排解,健康必然難保,所以不能把皇帝短壽的原因都歸之于紅顏禍水之說。
但是,也有例外,乾隆皇帝就高壽,不僅治國有方,養生也有道,比如他就十分推崇“十常四勿”養生法,并長年累月堅持實踐。所謂“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則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的這些方法,實際上是從頭到腳都保健了。這些方法其實并不是乾隆發明的,而是唐朝著名的中醫學家、養生學家、道家孫思邈發明的。
孫思邈被后人稱為藥王,他本人活了100多歲,之所以這么高壽,說明他是深諳養生之道的。當然,他的養生之道涉及很多方面,在他的著作《千金方》中,從食療、養老、養心、按摩等很多方面闡述了其養生觀點。在從頭到腳養生13法的基礎上,我給大家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從頭到腳的養生方法。
(一)發常梳
用手或者梳子都可以,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每次做的次數自己決定。
如果是用梳子,盡量選擇用天然材料制作的梳子(如木梳、牛角梳等,勿用塑料和金屬制品),而且梳子的齒兒不要太尖,要鈍圓一些,以免弄傷頭皮,疏密也要適中,不可太密,也不可太過稀疏,具體方法如下:
清晨起床后、午休后和晚上睡覺前梳頭,從前額經頭頂到枕部。初時每分鐘梳20~30次,以后逐漸加快速度。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刮破頭皮。也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每天梳頭的次數和時間視情況而定。如以保健強身為目的,每天梳頭1次,每次3~5分鐘即可;如用來治療頭痛等疾病,則需每天梳2~3次,每次5~10分鐘,并且需稍用力。
中醫認為,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互相聯系,氣血調和輸養,要靠人體中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布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發揮其生理效應,營養組織器官,抗御外邪,保衛機體。這些經絡或直接匯集頭部,或間接作用于頭部,人頭頂穴位百會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發、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使發不白的作用。
(二)目常運
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
對眼睛的保健,孫思邈用一個“運”字濃縮。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時間、習慣等確定運眼的次數。每次有規律地先順時針轉眼球50下(至少50下,否則很難有作用),再逆時針轉動眼球50下。
除了轉動眼球,眼睛的上下左右都有穴位,經常揉按也有助于眼睛的保健。這里推薦4個穴位,每次按順序每個穴位可按揉30~50下。
按睛明。兩眼閉合。兩手拇、食二指指端按于睛明上,邊按邊振動,用力均勻,每次5~10分鐘。睛明在哪里?目內眥旁01寸。

切承泣。兩手食指指尖切按承泣,用力均勻,不可切破皮膚,邊切邊振,每次5分鐘左右。承泣在哪里?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捻瞳子髎。兩眼閉合。兩手拇、食二指指端同時捏住瞳子髎,不停地捻動,用力均勻,每次5分鐘左右。瞳子髎在哪里?目外眥旁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瞳。
點按攢竹。曲肘置桌,兩手平握拳,拇指伸開,以拇指端附著在眉頭下緣攢竹。然后,兩拇指逐漸用力向穴位上方頂壓,采用切法、揉法,待穴位周圍至眼區有酸脹感覺時,再按壓1分鐘后松指,如此4~6次。攢竹穴為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點按此穴可以明目通絡。攢竹在哪里?在眉頭凹陷中。
有3類人應該經常做做眼睛的保健:一是經常用計算機、看手機的人;二是40多歲的人,俗話說“四十八,花一花”,該花眼了;三是兒童,做媽媽的每天晚上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做眼睛的穴位按摩,長此以往,可以預防孩子近視眼的發生。
(三)鼻常揉
這里介紹的已經不僅僅是揉鼻子了,我們可以稱之為鼻竅保健8法。

1.揉鼻根
兩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擠壓穴位,配合振動,然后由鼻根向鼻翼兩側迎香滑動按揉。迎香在哪里?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
由上而下連續10~20次,動作宜緩慢,用力均勻。每次10分鐘。
2.捏鼻孔
拇指與食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鐘60次左右,用力均勻,至鼻有酸脹感為度。每次5分鐘。
3.揉鼻梁
右手食指由鼻尖部向鼻根部揉,再由鼻根部向鼻尖部揉,一上一下不停地揉動,每次30個來回。
4.按迎香
用兩手指指尖緊按迎香,邊按邊振動。每次10分鐘。推摩迎香也可以,具體方法是:兩手微握拳,用屈曲的拇指指背面平貼在鼻梁的兩側。然后做上至鼻根下至迎香兩側的推摩動作,兩手同時操作約20~30次,日做2~3次。

5.抹全鼻
右手拇、食指指面從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動,用力均勻,每分鐘抹60次,每次5分鐘。
6.揉素髎
拇指或食指指腹壓住素髎。施力揉按,每次5分鐘,日2~3次,自行掌握。素髎在哪里?就是鼻尖的正中。
7.洗鼻腔
每日早晚用涼水和溫水交替洗鼻,增強鼻腔的適應能力,可預防感冒。
8.捏鼻翼
用拇指、食指捏按鼻翼及鼻中隔,每次10~20下,每日數次,可宣通鼻竅。
目前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很高,而且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你能堅持用這8種鼻腔的保健方法,長此以往,鼻炎發作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四)齒常叩
1.叩齒保健
口唇微閉,上下牙齒有節律地叩齒,門齒與嚼齒交替進行,每分鐘100次左右,力道可自行掌握,每次5~10分鐘。具有固齒的作用,能防治牙病,還具有滋生津液、香口的作用,還能防治口干、唇燥、口臭等。
上下排牙齒互叩的時候,無須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叩齒以后,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咽口水,可以叫作津常咽,也叫作漱玉津。
2.吞津保健
口唇微閉,舌頂上腭運動,然后將津液徐徐咽下。每次5~10分鐘。若遵循一定的方法,將口水當作食餌服下稱咽津,進行咽津練習的功法,就叫咽津功。
現代研究表明,正常人唾液分泌量每日約1500毫升,其中993%是水分,07%為固體物,其中05%為有機物,內含黏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酶菌、麥芽糖酶、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多種氨基酸、尿素等,它們具有免疫、殺菌、助消化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日本學者緒方知三郎等人發現,唾液中尚含有“腮腺激素”,其量雖微,但作用很大,可影響纖維結締組織、網狀內皮組織、軟骨和骨組織的發育和營養。
咽津功適用于:①陰虛不足的咽干、唇燥、口渴少津、皮膚干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②心腎不交所致虛煩不眠,心悸健忘,頭昏耳鳴、咽干、腰膝酸軟、夢遺、潮熱盜汗等;③陰虛陽亢所見形體消瘦、口燥咽干、眩暈、失眠、五心發熱等;④皮膚瘡瘍痤疾等;⑤面目黧黑、皺紋多者。總的來說本功有預防、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常用于咽炎、扁桃體炎、風濕病、胃炎、感冒、牙周炎、齲齒、胃潰瘍、便秘、唇炎、舌炎、阿弗他口腔炎、白塞氏綜合征、干燥綜合征等疾病。
(五)耳常鼓
古人稱為擊探天鼓、鳴天鼓,用雙手掌掩耳,雙手食、中、無名3指輕輕叩擊風府附近36次,接著用食指塞耳竅,壓耳門,然后驟放各3次,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聾、腦鳴等疾病。
耳朵除了這個鳴天鼓的保健方法以外,再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竅穴保健按摩主要是利用各竅穴與內臟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的關系,進行竅穴保健治療,從而達到調節內臟功能,防病強身的目的。
1.振耳保健
用兩手食指指面按壓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動,使耳道內產生振動,并傳至大腦。每次5~10分鐘。
2.扣耳保健
用掌心按緊耳道,食指指尖在腦后部上下來回彈叩,力量自行掌握,可覺腦后部有咚咚聲。兩耳可同時進行。每分鐘彈叩80次。
3.扯耳保健
用拇指、食指捏緊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自行掌握。每分鐘60次,每次5分鐘左右。
4.揉耳保健
兩手食指分別按揉耳門、聽宮、聽會等穴,在按切時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19分鐘。力量自行掌握。
5.叩翳風保健
兩手食指指尖同時叩擊兩側翳風,每分鐘100次。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處有脹痛熱感。大約5分鐘。

聽宮:耳屏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處。
耳門: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后緣凹陷中。
聽會:耳屏間切跡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后緣,張口有孔。
翳風: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緣的凹陷中。
風府: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
(六)面常洗
這里所說的洗臉,指的是干洗,并不是用水洗。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方向應該是由下往上。再暖手后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個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也會延緩皺紋的增多。
(七)頭常搖
由于電腦、手機等的普及,現在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化。那你知道應該怎么做頸椎的保健嗎?搖頭可不能亂搖,不要以為嘎嘣嘎嘣響挺好玩,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下面介紹一下正確的搖頭方法。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復。這個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是這樣做的:身子不動,頭水平往左轉過去,一直到不能動為止,停一會兒,然后,往右一樣的動作。這是左右,前后呢,頭伸出去,像小鳥要開始飛的動作,往前上方伸出去,然后,再縮頭,往下往內收縮,反復幾次。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位按摩專家講過一個更加簡單實用的方法:頭下垂,下巴抵著胸部,右手掌朝上緊貼胸前,放在下巴下方的一掌余,然后手掌往上方徐徐抬起,同時,雙眼緊盯手心,一直到抬頭往后到不能動為止;然后,重新換左手,一樣的動作,反復多做幾次。
(八)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治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九)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肚臍是中醫的一個穴位,叫神闕。神闕可以揉,可以灸,也可以放上藥物治療疾病,但是不能扎針。經常揉腹,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十)肛常提
提肛又叫攝谷道,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此法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對于中老年人常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等癥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肛門處于人體經絡的督脈處,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撮提谷道可以使中氣升提,強壯臟腑,并可調節氣血陰陽,從而起到養生健體的作用。現代醫學也認為,提肛運動可以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加速靜脈血回流,降低靜脈壓,增強肛門部位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治肛腸疾患如痔瘡、肛瘺等,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提肛運動還可以調節腸胃功能,使腸道傳輸正常,對于便秘和腹瀉的患者均有調節作用。
現在痔瘡的發病率很高,不僅是“十男九痔”,其實,女性也一樣。痔瘡如果去醫院怎么辦呢?手術!來一個切一個!痔瘡不要動不動就做手術,有意識地經常做提肛動作,可以起到預防痔瘡、延緩痔瘡發展的作用。另外,對男女生殖系統也有好處,特別是對增強尿道外括約肌有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尿失禁。尿失禁女性多一些,有的女性歲數大一些,憋不住尿,打個噴嚏,咳嗽一聲,甚至哈哈一笑,尿沒準兒就出來了,很苦惱,到了醫院有什么辦法呢?中醫還是有些辦法的,中藥,針灸,還可以自己多做提肛動作。
記得有一次一幫醫生朋友聚會,大家頻頻站起碰杯,我旁邊那位朋友好像每次站起來都很吃力痛苦的樣子,我問:怎么,身子不舒服?他回答說痔瘡犯了,已經和醫院聯系好去做手術。我說你聽我的,沒準兒就可以不做了。第一,從現在開始,不能喝酒和吃辛辣的了,痔瘡犯了怎么還能喝酒呢?第二,我們在這里碰杯,你開始在那里提肛。
那位朋友聽我的,很多年了,到現在也沒有手術。當然,提肛不會說讓痔瘡消失,但有可能使其縮小,防止繼續長大。也有不聽話的,一個小老鄉,20多歲的戰士,不聽我的,非要去手術,結果術后半年,又犯了,醫院又讓去做手術。我說他: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他還委屈地說:不是我不聽你的,是我不會提肛。我聽了不知怎么說了,也是啊,這玩意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法教。后來,在不同的場合,我還真遇見過幾個很認真問具體怎么提肛的人,還有人說:是不是要吊起來提呀?聽不懂!
(十一)肢常伸
伸胳膊伸腿誰不會呀,隨便伸唄,可別這么想,要是那樣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正確地伸四肢是兩臂向外擴張,伸直以后,手掌向著自己背部的方向使勁掰;兩條腿也一樣,伸直以后,雙腳尖向著自己的方向使勁勾。這樣做,其實不僅伸胳膊伸腿了,同時起到了拉筋的作用。中醫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筋縮的療法,但各種抻拉的方法在習武、氣功、瑜伽鍛煉中一直存在。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
(十二)足常行
人們常說:“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因此人要長壽,必須注意加強腿部鍛煉。正如《養生要錄》中說的:“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
步行是鍛煉起來最容易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做這項運動。步行也是不用花很多錢的運動,所需要的只是一雙舒適的鞋。步行可以給你更多的精力,讓你有好的感覺,幫助你放松,減輕壓力,使你有好的睡眠,調節你的肌肉,幫助你控制食欲,增加你身體的熱量消耗……
根據步行速度,可分為緩步、快步和逍遙步等。緩步,指步履緩慢,行走穩健,每分鐘約行60~70步,適合于老年人或一般人飯后活動。快步,指步履速度較快,每分鐘約行120步左右,適合一般人減輕體重,但不可急行。逍遙步,指散步時且走且停,時快時慢,緩慢逍遙地行走,適合于病后康復者和體弱之人。在步行過程中,還可配合擺臂動作,從而增進肩關節和胸廓的活動量;配合輕輕按摩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
不管哪種步行方法,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以不感到疲勞為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才是最重要的!
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夸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十三)腳常搓(浴)
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搓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搓腳心的涌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功能,治療失眠,降低血壓,緩解頭痛。當然,每天晚上搓腳最好在熱水泡腳以后進行。泡腳(也就是足浴),也是自古以來的養生之法,如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就深得洗足養生之法,有詩為證:“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陸游將“洗足上床”當作人生一大快事,并非言過其實。
1.足浴的禁忌證
足浴作為一種安全方便的保健養生的方法,適用于任何年齡和體質的人群,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還需謹慎使用。
對于急性病癥或是疾病的急性期不宜進行足浴。如各種出血患者、急性心梗患者、腦血管病的急性期、嚴重的腎衰竭患者、肺結核活動期、婦女妊娠期、經期月經量多者、足部有傷口及潰破等禁用足浴方法。
有出血傾向如血友病、糖尿病足及中風后偏癱等伴有感覺障礙的患者,足浴是禁用39℃以上的水,以防燙傷。
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的人,足浴水溫不宜超過39℃,時間10~15分鐘即可,因為足浴時血液循環加速,回心血量增加,溫水短時間地浴足可以調節心臟和血管的功能,熱水長時間地浴足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反而會加重病情。
心臟病裝有起搏器的患者,應慎用熱水浴足。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浴足水溫有講究
人體自身有體溫調節系統,對于不同的溫度刺激,機體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根據在人群中大量的統計研究表明,不同水溫對機體各系統有不同的刺激作用。
37~39℃之間水溫的足浴能使人體產生比較舒適的溫熱感,可以輕微地擴張血管,促進肌膚表皮組織血液循環及皮膚的吸收及代謝功能。10分鐘以上的溫水刺激,對神經系統有鎮靜的作用。對皮膚病及失眠癥狀有良好的緩解和改善作用。有失眠煩惱的人,睡覺前用溫水泡腳10~30分鐘,可以有效緩解神經系統的緊張興奮狀態,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39~41℃水溫的足浴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明顯擴張,血管的外周阻力下降,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在 39~41℃溫度下浴足30~40 分鐘,血壓可下降5~10毫米汞柱,如果使用藥浴,療效會更明顯,作用會更持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溫度過高會興奮心血管系統,反而會使血壓升高。
41~43℃水溫的足浴可以明顯擴張血管,加快血流,興奮心血管系統。這個溫度下浴足超過20分鐘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病的癥狀。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浴足使用溫熱的水比較安全。
43℃以上水溫的足浴可以松弛肌肉,緩解痙攣。對于急慢性骨關節病、軟組織損傷疾患是最適合的,對于中風偏癱類的疾患,高溫足浴是一種理想的輔助治療方法,43℃以上的溫度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但作用時間超過30分鐘,也可能轉為鎮靜作用。
另外,不同水溫對機體的刺激還要依據每個人的敏感性而定。一般說來,兒童對溫度很敏感,老年人敏感性就相對較弱,長期赤足的人及末梢循環不佳的人敏感性更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