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愛國心與追真相間的矛盾,
報導事實為何會成為「國家敵人」?
一張照片如何結束戰爭卻毀掉了一個人的生活?
遊走在槍林彈雨間、躲避空襲與砲擊,
在血與火、生與死中,看盡冷暖,又如何傳遞?
戰地記者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西元19世紀初隨著近代報業與軍事的發展而出現,迄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戰地記者貫穿了整個近現代新聞史,也貫穿了200年來的戰爭史。戰地記者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獨特的新聞史,也是一部獨特的戰爭史。
本書介紹了十餘位中外著名戰地記者及其無畏的精神及非凡的經歷。作為人物傳記與紀實文學作品集,本書以真實性、新近性、宏大性、可讀性、流暢性見長。
作者簡介
李子遲
原名肖飛,生於湖南,曾就讀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嗣後在南方某高校任教7年,並攻讀媒體美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現居京城,自由撰稿人,省級作家協會會員,多家全國報刊、出版社、文化公司特約編輯、記者、策劃、撰稿。
著有《大學校園裡的「第四隻眼」》、《與愛一起成長:中國當代大學生情感檔案》、《勇士也抒情》、《張國燾全傳》等書。
序
導讀
戰地記者的哀歌
西元2014年8月20日,迅速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及周遭區域擴張的恐怖主義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通稱伊斯蘭國,在網路上公布了一段名為《給美國的信息》的短片。
短片中,一名美國記者在被威迫的情況下讀出遺言,隨後即遭殺害斬首。劊子手用流利英語表示,這是作為美軍空襲殺害叛軍和回教徒的報復。
處決記者後,武裝分子再拖另一名美籍記者到鏡頭前面,威脅歐巴馬停止對ISIS的攻擊,否則將持續處決美國記者,「奧巴馬,這名美國公民的生命,視乎你的下一個決定。」
這種殘酷血腥的暴行、狂妄囂張的言論,完全戳破世人追求和平繁榮的美好泡影。而那段影片中被害身亡的戰地記者,則是我們的代罪羔羊,他的名字是:詹姆斯·佛利(James Foley)。
戰地記者的初始
戰爭,是人類解決矛盾的最直接手段,卻在主事者的刻意扭曲、渲染之下,成為歷史推進的正當手段。但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掌握更多的科學技術與科技工具來「了解」戰爭。身為「戰爭」見證人,戰地記者以其膽識和勇氣向世人揭示戰爭的殘酷本質和血腥細節。
戰地記者的歷史可追朔至西元1854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威廉.霍華德.拉塞爾(William Howard Russell)隨英軍遠征馬爾他,成為史上首位「職業戰地記者」。
拉塞爾報導戰爭中不為人知的殘酷一面。他的出現對後世的戰地記者做了一個指標,確立了基本的行為守則「客觀的報導自己的所見所聞,必須具有批判性的,建設性的。由於他的卓越貢獻,使他成為英國第一個被封為騎士的記者。」
戰地記者的崛起
就如同「戰地之神」、「戰地攝影鼻祖」羅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說明你離得還不夠近。」
這位戰地攝影的先驅為後世樹立了一個典範、楷模。他身先士卒,在二戰期間走遍中國、英國、北非、義大利等戰場進行攝影採訪,更隨著同盟國軍隊踏上諾曼地的海灘,與第一線的士兵一同迎向納粹德國的機槍彈幕。
卡帕在諾曼地所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更成為後來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開場時,同盟國搶灘的重要參考。
二戰時期,除了攝影,還有讓人更「身歷其境」的報導方式──聲音。愛德華‧默羅(Edward R.Murrow)便是這個領域的先驅者。他的聲音跨越了大西洋,讓世人得以對於戰爭更有「參與感」。默羅以戰地前線現場廣播的方式扭轉了當時廣播界被視為娛樂媒介的尷尬處境,為後來廣播新聞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二戰結束後,默羅沒有停下腳步,轉身投入韓戰。這次不只是聲音,他選擇以更嶄新的身份將戰爭呈現給世人──電視記者。默羅不斷嘗試使用更快速、更即時的方式讓世人「正視」戰爭,他在人類面臨苦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同情心、面對粗暴和野蠻無知所表現出來的無畏勇氣、對柔弱群體的關愛,使他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被後世譽為「媒體良心的守護神」。
戰地記者的精神
「述說真相是戰地記者的天職。」喬治‧韋勒就是這句話的化身。韋勒同樣奔波於二戰的各個戰區,採訪大量戰場的人、記錄戰場所見的慘況。他是二戰結束後第一個踏上日本長崎的美國戰地記者,也是第一個目擊長崎遭原子彈襲擊化成廢墟後悲慘場景的同盟國記者。
韋勒走遍了這座「戰場荒原」,前後花了3 個星期,走訪了倖存的居民、醫生、核子專家。他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筆去記錄一則則不為外界所知的消息,最終寫出了近3 萬字,真實而生動的戰地報導《長崎報告》。這份報導隨即遭盟軍的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封殺,最後是在西元2005年6月,全球紀念長崎核爆60周年之際,韋勒的兒子安東尼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竟無意中發現了《長崎報告》的原稿影本,才讓這份報導重見天日。
向戰地記者致敬
戰爭,意味著槍林彈雨、砲火、傷亡、流血。戰爭,是打著文明旗號的野蠻,但因為人類窮兵黷武、利益紛爭,世界始終離不開戰爭。然而,有戰爭,就一定會有無數戰地記者以大無畏精神、強烈職業責任心,親身前往砲火震天、硝煙彌漫、浴血奮戰、生死未卜的前線,為大眾作客觀、公正、及時、生動的報導,他們也隨時可能會流血受傷,甚至淪為戰爭的犧牲者。
他們每每與死神擦肩而過,壞著無畏、敬業的精神,毅然奔赴戰爭最前線,接受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向世人證明:「照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照相機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發展。」
目次
導讀
第一章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
羅伯特.卡帕簡介
戰地之神的攝影生涯
卡帕鏡頭下的中國
卡帕的愛情傳奇
第二章 愛德華.默羅(Edward R. Murrow)
愛德華.默羅簡評
默羅的戰地前線即時廣播
默羅在二次大戰前線現場廣播
默羅的電視傳播成就
默羅事業成功的主因分析
第三章 喬治.韋勒(George Weller)
喬治.韋勒簡介
戰地記者生涯
長崎核災目擊記者
《長崎報告》的部分內容
二次大戰後韋勒的經歷
《長崎報告》60 年後問世
第四章 奧里亞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
奧里亞娜.法拉奇簡評
法拉奇的童年與少女時代
法拉奇從走上新聞路到名聲遠揚
女記者的愛情
戰地記者法拉奇
法拉奇對國際政界要人的採訪
法拉奇式風格
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小說家法拉奇
第五章 丹.拉瑟(Dan Rather)
丹.拉瑟簡介
新聞權威的象徵
兩度與一代梟雄海珊面對面
丹.拉瑟採訪海珊之後
丹.拉瑟黯然下台
告別主播之後
第六章 愛迪.亞當斯(Eddie Adams)
愛迪.亞當斯簡介
愛迪.亞當斯的代表作影響了美國大選
每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
第七章 彼得.阿內特(Peter Arnett)
彼得.阿內特簡介
阿內特引起的爭議
第八章 泰西爾.阿魯尼(Tayseer Allouni)
泰西爾.阿魯尼簡介
阿魯尼兩次在西班牙被捕與釋放事件始末
第九章 詹姆斯.納切威(James Natchwey)
詹姆斯.納切威簡介
《戰地攝影師》紀錄片
第十章 伊芳.瑞德利(Yvonne Ridley)
伊芳.瑞德利簡介
伊芳.瑞德利從被俘事件始末
伊芳.瑞德利獲釋後的感想
第十一章 唐師曾
唐師曾簡介
波斯灣戰爭中,他付出巨大代價
波斯灣戰爭中的大贏家
「病鴨」重返巴格達
「唐老鴨」的諾曼第
「獨行俠」的其他傳奇故事
第十二章 水均益
水均益簡介
水均益不凡的戰地記者生涯
水均益奔波在伊拉克的硝煙砲火中
水均益回國後接受採訪:
「不求諒解,但無怨無悔。」
第十三章 呂岩松
呂岩松簡介
呂岩松在南斯拉夫前線的英勇事蹟
呂岩松從南斯拉夫回國到去莫斯科工作
第十四章 閭丘露薇
閭丘露薇簡介
受傷不下火線的閭丘露薇
自作主張勇闖巴格達
閭丘在阿富汗戰地上
返程:閭丘安全到達敘利亞後坦言「有點不想走」 209
受訪:「我幸運,因為我是記者」
後 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