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中國價值觀:青少年讀本(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價值觀:青少年讀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從《論語》《孟子》《左傳》《資治通鑒》《呂氏春秋》《韓非子》“二十四史”等中華典籍中選取了300余則歷史故事,以“小故事 大道理”的方式講述了價值源泉、價值取向、價值踐行、核心價值規則等方面的問題,總結了中華傳統價值規范共10個,即仁愛、秩序、公正、奉獻、家國、敬業、誠信、富強、幸福、和諧,并指出它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應關系。本書結構嚴謹,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讀本。

作者簡介

高路,曾任大學哲學教師。著有《儒家怎么說》《道家怎么說》《法家怎么說》《佛家怎么說》《跟孔子學做人》《跟老子學生存》《跟父母讀中國智慧》《改變人類心靈的十大哲學觀念》“讀歷史 正衣冠”叢書等。

名人/編輯推薦

框架結構上保持思想理論的整體性和嚴密性,具體論述少講理論,不糾纏術語,結合故事和鮮活事例,體現“短、實、新”的文風,增強可讀性和思想深度。

目次

上篇 價值基礎問題

一、價值源泉
004 _ (一)什么是價值
004 _ 1.價值即美好
005 _ 2.價值是一種關系
005 _ (1)葫蘆、藥、死老鼠:價值主體
008 _ (2)葫蘆和彌子瑕:價值客體
009 _ (3)沒用的狗:價值是賦予意義
012 _ (4)價值定義
013 _ (5)正、無、負:價值分類
017 _ (二)價值層次劃分
017 _ 1.需要與價值
017 _ (1)欲望的空洞:需要與價值
019 _ (2)劉庭式之妻:需要的多樣性
上篇 價值基礎問題

一、價值源泉
004 _ (一)什么是價值
004 _ 1.價值即美好
005 _ 2.價值是一種關系
005 _ (1)葫蘆、藥、死老鼠:價值主體
008 _ (2)葫蘆和彌子瑕:價值客體
009 _ (3)沒用的狗:價值是賦予意義
012 _ (4)價值定義
013 _ (5)正、無、負:價值分類
017 _ (二)價值層次劃分
017 _ 1.需要與價值
017 _ (1)欲望的空洞:需要與價值
019 _ (2)劉庭式之妻:需要的多樣性
021 _ 2.精神與物質
025 _ 3.生理、社會、自我
028 _ (1)民以食為天:生理性價值
032 _ (2)安全、社交、尊重:社會性價值
032 _ ① 狡兔三窟:安全性價值
034 _ ② 沈尹莖與孫叔敖:社交性價值
037 _ ③ 虎會的尊嚴:尊重性價值
040 _ (3)我是故我在:自我性價值

二、價值取向
048 _ (一)道義
048 _ 1.道
048 _ (1)一塊泥土:天最高
051 _ (2)懲惡揚善:道最大
053 _ (3)一個都不少:人性
057 _ 2.義
057 _ (1)稻子和草:羞惡
059 _ (2)荀巨伯護友:適宜
063 _ (3)魯仲連不受賞:界限
066 _ 3.道義與利益
066 _ (1)江上老人:義重利輕
070 _ (2)陳蕃拒封:見利思義
073 _ (3)兩個評價:應取則取
078 _ (二)成人
078 _ 1.人生追求
078 _ (1)狼瞫改過:君子人格
083 _ (2)子路和顏回的問題:成人理想
089 _ 2.人生主旨
089 _ (1)敲著大鼓去批判他:道德至上
095 _ (2)“內圣”與“外王”:修心養性
101 _ (三)群他
101 _ 1.民眾
101 _ (1)百姓是上天:民主
104 _ (2)泰誓:民心
110 _ 2.他人
110 _ (1)小子張良:敬他
114 _ (2)刺客豫讓:利他

三、價值踐行
120 _ (一)價值觀建設的意義
120 _ 1.晉文公稱霸:國之強盛的要素
125 _ 2.劉邦奪取天下的原因:個人成敗
的關鍵
131 _ (二)教化
131 _ 1.大禹的眼淚:灌輸
136 _ 2.伊尹出山:責任
142 _ (三)行動
142 _ 1.兩個和尚:重行
146 _ 2.孔子被困:力行
155 _ (四)從我做起
155 _ 1.風吹草動:管理者
160 _ 2.孔子師生:普通人

下篇 核心價值規則

一、仁愛
172 _ (一)子路的劍:愛人
180 _ (二)袁渙的回答:忠恕
185 _ (三)仲孫它的反省:惜物
193 _ (四)小忠與大忠:仁愛的原則性

二、秩序
200 _ (一)孔子的憤怒:尊禮
206 _ (二)李離伏劍:守法
212 _ (三)可笑的夢:克己
218 _ (四)舉案齊眉:自由

三、公正
226 _ (一)周公的胸懷:公
232 _ (二)陵云臺的聳立和倒塌:正

四、奉獻
244 _ (一)弦高犒秦:貢獻
251 _ (二)桑下餓人:感恩

五、家國
262 _ (一)家
262 _ 1.丘吾子的述說:親
270 _ 2.橋樹和梓樹:愛家
279 _ (二)國
279 _ 1.霍去病的事業:夢
285 _ 2.叔孫豹的表現:愛國

六、敬業
294 _ (一)司馬遷著史:愛崗守職
300 _ (二)劉秀與楊堅:勤勞清廉

七、誠信
308 _ (一)赤子之心:誠
314 _ (二)齊桓公履約:信

八、富強
322 _ (一)西漢三帝:國民一體
328 _ (二)三個故事:改革

九、幸福
336 _ (一)顏闔拒禮:生命
343 _ (二)姜子牙的回答:生活

十、和諧
352 _ (一)六尺巷:貴和
360 _ (二)治國之道:中庸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五、家國

家國反映的是個人與家和國這兩個最基本最重要的組織之間的關系,是關于家人和國民的價值規定。
家和國在中國人生命中據有突出位置,與之相對應的孝與忠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愛家怎樣愛國。

(一)家

1. 丘吾子的述說:親

親,網絡上火熱而后火速蔓延社會的時尚用語,許多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的第一個字就是親。之所以用這個字,是想表達愛之深、情之切。還真用對了,溯其源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若要細分,這個字除了表示愛的程度,還指親人。孔子說的“泛愛眾而親仁”的親就是親人(《論語學而》)。這里孔子提出了一個要求,即要廣泛地愛所有人但首先是愛親人。愛親人叫“親親”,兩個親放在一起。親人之愛不僅是在位序上優先于他人之愛,是第一位的,而且在程度上也無可比擬,是最真摯、最強烈、最切近、最無微不至的愛。所以孟子說:“親親,仁也。”(《孟子盡心上》)只有通過愛親人才懂得什么叫仁愛。親親是仁的至高境界。
那么,什么是親人呢?什么是親人之愛呢?回答是,親人就是家人,親人之愛就是家人之愛。
古代的家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宗族,一個是家庭。宗族其實是氏族。所謂氏族,就是由具有血親關系的人組成的群體,是原始的大家庭。現在我們常說的500年前是一家,指的就是它,續家譜續的也是它。這種家尊奉同一個祖先,后代使用同一個姓氏。氏族是最初的社會組織,它先于國家。通過戰爭或者合并,一些強大的氏族征服了其他氏族,建立起國家,勝利的氏族就成為統治集團,在這里,國就是這個氏族的國,家與國是一回事。譬如周朝,宗族姓姬,推翻商朝取得政權后,將其子弟封往四方,建立諸侯國,形成以天子為中心、諸侯國環衛四周的政體,所謂天下一家。家庭比宗族小,是其中的小單位,作為獨立的社會組織,最后成形于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由于金屬工具和耕牛的推廣,一家一戶的農耕經營逐漸發展起來,家庭這才成為基本的生產單位和消費單位。
子夏向老師請教復仇問題,對待殺害父母的仇人,孔子的回答是:枕戈待旦,不共戴天,只要碰上,即使沒帶武器,也上去拼個你死我活。對待殺害兄弟的仇人,回答是:不跟他在同一個國家當官;如果辦公事遇上,各走各的路。對待殺害堂兄弟的仇人,回答是:自己不出頭,如果他家的人去報仇,就跟在后面行動(《孔子家語卷十曲禮子夏問》)。在孔子的時代,家庭的地位開始超過宗族,所以孔子才把父母兄弟放在堂兄弟之前。隨著時間推移,家庭在廣大的社會范圍內逐漸取代宗族的地位,成為社會基礎。
我們這里談的家,主要指這種個體家庭。
家庭具有重大價值。孟子說:“國之本在家。”(《孟子離婁上》)本,主干、根基。家是國的根本。《周易》也說:“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彖傳》)家里關系理順了,天下也就安定了。這說的是家庭對國家的意義。同時它也為治政提供了參照系,前面談忠恕時說過一個詞“親比”,要求官員以親人的態度來對待民眾,愛親是政治操作的起點。我們下面重點談家庭對個人的價值。
家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所。
東漢安帝時,有一個人叫薛包,他的父親在娶了繼母后,見不得兒子,命他分出去另過。薛包想跟父母一起生活,贍養他們,日夜號哭,不肯離去。父親見狀,狠狠打了他一頓。沒有辦法,薛包就在宅院外面搭了一間小屋棲身,每天早晨回來灑掃庭院。父親大怒,趕他走,他便把小屋往遠處挪了挪,每日早晚仍舊回家請安。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多,終于感動了父母,讓他回家。為父母送終后,薛包的侄兒要求分家,薛包將家產分開,留下貧瘠的田地,說這些是他年輕時經營過的,有感情;留下朽壞家什器具,說這些是他日常使用過的,習慣了。侄兒幾次破產,都是靠薛包的賑濟才度過難關。(《資治通鑒卷50》)
還有王祥,晉武帝時官至太保,他的繼母朱氏不盡母道,從小就讓他干超出年齡的重體力活,他做不動,朱氏就拿鞭子抽他。王祥娶了媳婦后,朱氏又把虐待擴大到兒媳身上,拿她當奴隸使喚。王祥有了名氣,朱氏妒火中燒,竟然在酒里下毒,多虧朱氏的親兒子王覽將哥哥的酒杯搶過去,才沒送命。當時天下大亂,王祥守著父母30多年不出來做官,母親朱氏去世,他悲傷得身心交瘁,拄著拐杖才能勉強站起來。(《資治通鑒卷77》)面對如此惡劣的家庭環境,薛包和王祥為什么不走?又為什么盡一切力量給予維護?原因很簡單,家是人來到世上的終身依靠,他們不能沒有家沒有親人。
家是個人情感的寄托之處。
孔子半路上遇到丘吾子,他邊走邊哭。孔子問他原因,他說自己有三個過失,到了暮年才發現,想改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傷心哭泣。第一個過失是,年輕時喜歡周游天下,遍訪師友,學成歸來,父母卻去世了,想起來讓人悔恨不已。丘吾子說:樹木想不再搖擺,但風兒卻不肯停息。做子女的想事奉雙親,但他們已經不在了。追不回來的是歲月,想見而見不到的是父母。孔子回頭叮囑大家一定要記住丘吾子的話。這件事深深震動了弟子們,回去奉養父母的有13個人。(《孔子家語卷二致思》)
西漢明帝時,楚王劉英謀反,受到牽連被捕入獄的有500多人。嚴刑之下,人們紛紛承認有罪,唯獨門下掾陸續和另外幾個人,怎么打也不松口。這時獄卒拿來一盒飯菜,陸續看著竟哭了起來,哭得非常傷心,不能自制。審案官奇怪,如此硬漢,今兒這是怎么了,便問其中緣由。陸續告訴他,自己的母親從家鄉來了。審案官問你是怎么知道的?陸續說:我是從菜上看出來的,母親切的肉方方正正,蔥也一寸長短。(《資治通鑒卷45》)丘吾子和陸續為什么哭得那么傷懷?因為觸動了真情。
這在孟子那里也可以得到說明。他舉過一個例子,說如果有人張弓搭箭射你,要是這個人是外鄉人,你會笑著跟人講這件事;要是這個人是你的哥哥,你就不會笑了,一定是流著眼淚訴說自己的委屈。(見《孟子告子下》)
個人與家休戚與共。
父親遭殃,兒子也跑不掉。東漢末年的孔融,是孔子的24世孫,從小知書達理,聰明過人,《三字經》說他“融四歲,能讓梨”。長大后,善詩文,廁身“建安七子”,名滿天下。他看不慣曹操,語言多有冒犯,被按上個罪名逮捕入獄。當時公差到孔家抓人,孔融的兩個兒子,一個9歲,一個8歲,正在院子里玩琢釘游戲。他倆一點兒都不害怕,沒事似地照樣玩。孔融對公差求情:罪責由我一人承擔,能不能放過我的兒子?聽到這話,兒子不緊不慢地插嘴道:父親難道看見過被打翻的鳥窩下面,還能找到完好的鳥蛋嗎?果不其然,沒多久兩個兒子也被帶走了,全家死于非命。(《世說新語言語》)個人與家福禍一體的道理連小孩子都明白。
所以人們拼命也要把家保住。西漢文帝時的小女孩緹縈就是一個典型。她的父親淳于意犯了罪,她千里迢迢地從山東跟到京城長安,上書皇帝,提出以自己做官府奴婢來換取父親改過自新的機會。文帝大受感動,不僅使淳于意得到了公正處理,還廢除了肉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還有一個叫吉翂的男孩,堪稱男版緹縈,磨難更多。吉翂的父親是南北朝梁武帝時的縣令,遭誣陷被定為死罪。吉翂擊響朝堂外的登聞鼓,乞求代父一死。武帝見他年齡幼小,懷疑是別人教他這么干的,便安排廷尉審問,威逼利誘的手段都用上了,一樣不拉,發現他后面確實無人支使,終于赦免了他和他的父親。(《資治通鑒卷145》)
家是個人快樂的源泉。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父母健在,兄弟沒有禍患纏身,這是第一件樂事;為人處世堂堂正正,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人,這是第二件樂事;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能夠對他們進行教育,這是第三件樂事。三件樂事中,家庭之樂排第一,比儒者終身追求的通過后兩件事所達成的立德、立言、立功所獲得的樂趣還優先。家庭之樂亦為天倫之樂。天倫,天生的人際關系,天倫之樂就是親情融融所帶來的愉悅。為人處世和培育英才屬于后天,古人叫人合,比不上親人間的天合,所以快樂也就稍遜一籌。
孟子有個弟子叫桃應,提出這樣一個假設:舜當了天子以后,選拔鐵面無私的皋陶做大法官,這時候舜的父親瞽瞍(gu三聲sou三聲)那個什么都不懂的老頑固殺了人,怎么辦?孟子答:還能怎么辦,皋陶當然是把瞽瞍抓起來啦。桃應問:難道舜就不加以制止嗎?孟子搖搖頭:怎么制止?皋陶是依法行事。桃應又問:那么,舜就眼睜睜地看著老父親被皋陶那個六親不認的東西抓走嗎?孟子說,怎么能?舜會趁著皋陶沒有下手之前,偷偷地背上老父親逃跑,逃得遠遠的,一直逃到荒涼的大海邊,然后住下來,高高興興地享受天倫之樂,一直到死。孟子告訴桃應,在舜的心目中,沒有什么比親人更重要的了,天子的位置跟做兒子相比,就像是破草鞋,所以為了父親他會毫不猶豫地把這個位子扔掉,在海邊陪著老父,將掌握天下的往日榮光忘得干干凈凈。(《孟子盡心上》)這是孟子按照自己理念進行的推論,他把天倫之樂放在首位,自然斷定舜守著老爸比守著天下快樂。
除上述外,家對個人的價值還有諸多表現,譬如成人。人來到世界上,第一個接觸的是父母,正是從父母那里,個人體驗到了什么是對別人的關愛,由此學會關愛父母、親人,進而把愛擴展到他人、社會。總之,家的價值十分豐富,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家是人的根。
由于家在人的生命中的突出意義,個人對家的態度也就自然成為評判標準,決定人的前程和命運。
春秋時期,晉國公卿趙簡子指定兒子無卹(xu四聲)為繼承人。無卹是側妻生的,屬于庶子,按照當時的制度,父親死了應該由嫡子也就是正妻生的兒子繼承家族權力,所謂的立嫡不立庶,可趙簡子卻偏偏在他諸多兒子中挑選了一位庶子。家臣董安于很是想不通,問主人為何立庶不立嫡。趙簡子回答:很簡單,因為無卹這個孩子將來能為家族忍辱負重。趙簡子死后,無卹繼承了卿大夫位,是為趙襄子。他沒有辜負父親,忍受了對手智伯瑤的欺侮,最后拖垮了不可一世的智氏,瓜分了他的土地,將祖先的基業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諸侯國——趙國。趙國以及相關的韓國、魏國的出現是華夏歷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被后世學者認為是春秋時期的結束和戰國時期的開始。(《淮南子道應訓》)
也是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作戰,俘虜了不少楚人。國君晉景公發現一個叫鐘儀的俘虜挺特別,便叫過問話。先問他祖上官職,回答是樂官。又問他是否會樂器。回答說,我祖祖輩輩都是干這個的,我不敢再從事別的職業。景公命令鐘儀彈琴,他彈奏的都是楚國的樂曲。隨后景公問他楚國君主楚共王的情況,他的回答涉及的只是一般情況。景公把談話的內容說給大夫范文子聽。范文子說,鐘儀真是君子呀!他把自己的職業與祖上官職相聯系,說明他不忘本;彈奏的曲子是楚國音樂,說明他不忘舊;談到他的君主,講的是陳年往事,與大局無關,說明他不忘國,這樣的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于是晉景公給鐘儀備了一份厚禮,送他回楚國去辦理兩國和解的事情。就是敵方也信任有家庭觀念的人,放手用他,就不要說自己人了。
即使在劍拔弩張的對峙中也是如此。南北朝劉宋順帝時,沈攸之起兵討伐蕭道成,圍攻郢城。他命令范云給城中守將送信,還帶去一頭小牛和30條魚,但統統砍去了腦袋。城中人大怒,欲殺范云。范云說:我的老母親和小弟弟,都扣在沈攸之手里,要是我不照著他說的做,親人便活不成。現在他們沒事了,我死了也值得。守軍沒有再為難范云,放他出城。(《資治通鑒卷134》)還有上面的陸續,他對母親的深情深深地感動了審案官,說這樣的人多半不會謀反。審案官便把這一情況上報朝廷,皇帝赦免了他,跟著沾光的還有他的那幾個難友。
為家庭獻身的人走到哪兒都是有價值的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