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指文圖書·武器系列
ISBN13:9787510707728
替代書名:The Complete History of US Destroyers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作者:江泓
出版日:2019/01/01
裝訂/頁數:平裝/285頁
規格:23.5cm*16.8cm*1.6cm (高/寬/厚)
人民幣定價:99.8 元
定價
:NT$ 599 元優惠價
:87 折 521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海上強國,美國驅逐艦從二戰時期便開始引領世界的潮流。其設計思想在戰後對整個歐洲甚至日本等遠東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美國驅逐艦數量眾多,在本書之前,國內尚無一本“逐艦”列舉介紹美國驅逐艦的專著。而本書則力爭將美國從“斑布裡奇”級到如今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的每一艘曾經服役過的驅逐艦進行列舉,並著重介紹其中一些著名戰役、裝備、人物等。本書當為如今國內讀者系統瞭解美國驅逐艦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館學及考古學碩士,現就業於博物館。自幼對於軍事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戰史、戰略思想等。自2012年開始編寫軍事類書籍,現已出版多部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章騫傾情作序,波蘭繪圖大師利皮斯基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資深專家顧偉欣連袂繪製數幅超大拉頁線圖!數十萬字、千張艦船照片及彩繪線圖,厘清百年美國驅逐艦發展歷史、設計過程、艦名沿革、武器配置等,資料詳實,考證深入,極具收藏價值!
章騫傾情作序,波蘭繪圖大師利皮斯基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資深專家顧偉欣連袂繪製數幅超大拉頁線圖!數十萬字、千張艦船照片及彩繪線圖,厘清百年美國驅逐艦發展歷史、設計過程、艦名沿革、武器配置等,資料詳實,考證深入,極具收藏價值!
序
出版說明
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阿爾弗雷德•馬漢在其關於“海權論”的著作中曾經明確提出過,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一個國家能否成長為偉大國家,與她對海洋的掌控和利用密切相關。幾千年來,中國人對陸地的癡迷遠遠超過對海洋的關注。這一方面是由於農耕文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國人一直奉行與世無爭的哲學思維的結果。儘管鄭和下西洋宣示了天朝上國的皇恩浩蕩,但是很快中國還是面對浩瀚大洋關閉了自己的大門,拱手放棄了對海洋的主權。於是,一次又一次,中國受到了來自海洋的威脅,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等等先後從海上向這個自詡為世界正中的國家發起攻擊。在受盡欺侮之後,中國人終於慢慢意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海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從晚清開始,儘管受到國力所限,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海防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到今天,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海洋文化和海防建設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在南海、東海、釣魚島等這些時時觸動國人神經的問題尚待時日解決的環境下,可以預料與海洋有關的軍事話題將持續獲得國人的關注。
維護國家的海洋主權,毫無疑問最重要的力量莫過於海軍。放眼全球,以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為代表的海軍強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國家的海軍,現在或者曾經叱吒風雲,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海軍強國就是世界強國。作為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艦艇又是維護海洋主權最有力的工具。而這些國家的海軍艦艇,又是體現人類科技發展和歷史進步的一面鏡子。研究主要海軍強國的軍艦,既可以全面瞭解世界海軍歷史發展,也可以為中國的海軍裝備建設提供經驗。這就是指文號角工作室的“指文武器系列?世界艦艇”圖書大系出版的初衷。
我們力爭將這套大系打造成為“高大上”的一套讀物。這主要體現在:
一、全面。這套圖書大系,力圖梳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主力艦艇的全部發展歷史,囊括了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艇、魚雷艦艇、潛艇等主要艦種,預計將出版40本以上。每本書都對相關內容進行極致而深入的介紹,每艘艦艇幾乎都會涉及,每段歷史也都儘量不錯過。
二、通俗。我們不做學術性的專著,我們更不做地攤讀物。我們瞄準的是具備一定海軍常識的讀者。所以我們不會長篇累牘地講解某種軍艦的技術特性,也不會只羅列一些資料。我們根據普通讀者的興趣點,會將一些枯燥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我們更會在書中穿插介紹一些頗有意思甚至帶有一點八卦色彩的話題。
三、實用。這套書系完全可以成為工具書,讀者可以在其中查到所有艦艇的簡單資料,也可以看到幾乎每艘艦艇的圖片。一書在手,相信讀者能夠對某國某種艦艇的發展產生清晰的印象,而不再人云亦云或稀裡糊塗。
四、精美。得益于指文圖書多年來的出版經驗,此套大系排版設計極為精美,堪稱國內同類圖書的佼佼者。這不是王婆賣瓜,這是實事求是。書中大量線圖和大幅照片,可以讓讀者大飽眼福,甚至拍案叫絕。
自從指文號角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關注有品質的軍事歷史話題。先後出版了華文世界唯一制服徽章收藏文化讀物“號角文集”及“單兵裝備”系列叢書。“世界艦艇”大系將是我們奉獻給讀者的另外一套誠意之作。這套大系應該填補了華文讀物的一項空白,相信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可,也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海洋文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叢書主編:唐思
2014年8月於深圳祥怡閣
序
驅逐艦,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樑
2013年10月28日,一艘形狀獨特的巨大軍艦在美國巴斯鐵工造船廠下水,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14797噸的艦艇便是美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若無意外,該艦將于明年加入美國海軍的行列,而成為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以後所奉行的“由海向陸”作戰思想的重要核心力量。這也意味著驅逐艦這種總是為他人進行護航的艦艇成為被人護航的角色。
1894年,英國為了打破法國的集中運用雷擊艦艇的所謂“少壯學派”戰術,研製出一種被稱為“魚雷艇殲擊艦(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新型艦艇。以後這個稱呼也被簡化為Destroyer,當時中國將其翻譯為“魚雷獵艦”,而日本則將其翻譯為“驅逐艦”,結果後者卻反而成了該艦種的習慣稱呼。而且,當時的驅逐艦事實上就是那種雷擊艦艇的放大版,本質上並無區別。只是驅逐艦的誕生,使得以往的雷擊艦艇失去了存在意義,被“驅逐”出了海軍艦艇家族而已。
美國最早的驅逐艦雖說是從1898年開始建造的,但是,其源流則可以追溯得更早,南北戰爭期間北軍庫欣上尉就率艇用杆雷擊沉了南軍的裝甲艦。而後歷經各種試驗艦艇,在1890年,以庫欣為名的雷擊艦第一號在美國海軍服役。自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步英國的後塵,用驅逐艦之名,將雷擊艦逐出了作戰序列。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驅逐艦數量僅為52艘,還遠遠不能和海軍強國相比,但是,一旦加入了戰爭,其驅逐艦便成為最早的援英戰力,橫穿大西洋,被譽為“五月花的回歸”。美國驅逐艦的投入使得英國開始有餘力組織護航船隊,將英國的海上交通從崩潰的邊緣解救出來。美國為此延緩了大艦建造計畫,全力投入輕型艦艇的建造,其平甲板驅逐艦猛然建造了273艘之多,充分展示了美國強有力的工業實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驅逐艦還是得到了成批生產,僅戰時就建造了381艘之多,其中設計卓越的“弗萊徹”級更是達到了175艘這個峰值。而且,還在美國參戰之前,其驅逐艦就在護航行動中被擊沉,整個戰爭期間美國驅逐艦的勇敢戰功不勝枚舉。
到了戰後,美國的驅逐艦事實上出現了分化,其中大型的被稱為驅逐領艦,戰後美國的巡洋艦事實上都屬於這一範疇,而通常的驅逐艦則以反潛作為其主要任務,其最終型“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又發展出了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得羅加”級。從這個意義看,戰後美國海軍的主要水面艦體都流淌著驅逐艦的血脈。
雖然象徵著美國海上力量的拳頭的,或許是“大白艦隊”,或許是超級航空母艦,又或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但是,默默地支撐起這支海上力量的脊樑,則當推曾經被戲稱為“鐵皮罐”的驅逐艦。她們依託於美國強大的工業以及管理能力,以一種讓世人驚愕的數量大量生產,曾經活躍於保衛護航船隊的最前線,宛如獵犬一般與敵方的艨艟巨艦短兵相接。而後則逐漸凝聚起高科技,化作了名副其實的電子堡壘而縱橫於冷戰和反恐戰爭的前列。如今,新的宙斯盾驅逐艦各類型的建造數量又將接近百艦,成為今後美國水面艦艇的主體。而“朱姆沃爾特”號的出現,又將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原本處於主力艦屏障的艦艇終於也成為了艦隊的核心。然而,這也許意味著驅逐艦這個概念,甚至於整個艦艇分類的概念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使得我們應該對於今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加以關注。
和變化多端的美國其他艦艇的命名不一樣,美國驅逐艦的命名始終是以美國海軍的名將英傑為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恰恰符合了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樑這一性格與精神。
從誕生到如今,美國驅逐艦數量已經超過了千艘,這在世界上所有的海軍中也未曾有過。對於這千艘艦艇加以概覽,其困難和工作量有多少可想而知,但是,江泓、錢坤與張恩東等先生能夠挑起這副擔子,圖文並茂地完成寫作可謂難能可貴。借此本人致以由衷的敬意。
章騫
2014年8月31日
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阿爾弗雷德•馬漢在其關於“海權論”的著作中曾經明確提出過,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一個國家能否成長為偉大國家,與她對海洋的掌控和利用密切相關。幾千年來,中國人對陸地的癡迷遠遠超過對海洋的關注。這一方面是由於農耕文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國人一直奉行與世無爭的哲學思維的結果。儘管鄭和下西洋宣示了天朝上國的皇恩浩蕩,但是很快中國還是面對浩瀚大洋關閉了自己的大門,拱手放棄了對海洋的主權。於是,一次又一次,中國受到了來自海洋的威脅,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等等先後從海上向這個自詡為世界正中的國家發起攻擊。在受盡欺侮之後,中國人終於慢慢意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海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從晚清開始,儘管受到國力所限,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海防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到今天,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海洋文化和海防建設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在南海、東海、釣魚島等這些時時觸動國人神經的問題尚待時日解決的環境下,可以預料與海洋有關的軍事話題將持續獲得國人的關注。
維護國家的海洋主權,毫無疑問最重要的力量莫過於海軍。放眼全球,以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為代表的海軍強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國家的海軍,現在或者曾經叱吒風雲,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海軍強國就是世界強國。作為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艦艇又是維護海洋主權最有力的工具。而這些國家的海軍艦艇,又是體現人類科技發展和歷史進步的一面鏡子。研究主要海軍強國的軍艦,既可以全面瞭解世界海軍歷史發展,也可以為中國的海軍裝備建設提供經驗。這就是指文號角工作室的“指文武器系列?世界艦艇”圖書大系出版的初衷。
我們力爭將這套大系打造成為“高大上”的一套讀物。這主要體現在:
一、全面。這套圖書大系,力圖梳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主力艦艇的全部發展歷史,囊括了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艇、魚雷艦艇、潛艇等主要艦種,預計將出版40本以上。每本書都對相關內容進行極致而深入的介紹,每艘艦艇幾乎都會涉及,每段歷史也都儘量不錯過。
二、通俗。我們不做學術性的專著,我們更不做地攤讀物。我們瞄準的是具備一定海軍常識的讀者。所以我們不會長篇累牘地講解某種軍艦的技術特性,也不會只羅列一些資料。我們根據普通讀者的興趣點,會將一些枯燥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我們更會在書中穿插介紹一些頗有意思甚至帶有一點八卦色彩的話題。
三、實用。這套書系完全可以成為工具書,讀者可以在其中查到所有艦艇的簡單資料,也可以看到幾乎每艘艦艇的圖片。一書在手,相信讀者能夠對某國某種艦艇的發展產生清晰的印象,而不再人云亦云或稀裡糊塗。
四、精美。得益于指文圖書多年來的出版經驗,此套大系排版設計極為精美,堪稱國內同類圖書的佼佼者。這不是王婆賣瓜,這是實事求是。書中大量線圖和大幅照片,可以讓讀者大飽眼福,甚至拍案叫絕。
自從指文號角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關注有品質的軍事歷史話題。先後出版了華文世界唯一制服徽章收藏文化讀物“號角文集”及“單兵裝備”系列叢書。“世界艦艇”大系將是我們奉獻給讀者的另外一套誠意之作。這套大系應該填補了華文讀物的一項空白,相信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可,也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海洋文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叢書主編:唐思
2014年8月於深圳祥怡閣
序
驅逐艦,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樑
2013年10月28日,一艘形狀獨特的巨大軍艦在美國巴斯鐵工造船廠下水,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14797噸的艦艇便是美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若無意外,該艦將于明年加入美國海軍的行列,而成為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以後所奉行的“由海向陸”作戰思想的重要核心力量。這也意味著驅逐艦這種總是為他人進行護航的艦艇成為被人護航的角色。
1894年,英國為了打破法國的集中運用雷擊艦艇的所謂“少壯學派”戰術,研製出一種被稱為“魚雷艇殲擊艦(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新型艦艇。以後這個稱呼也被簡化為Destroyer,當時中國將其翻譯為“魚雷獵艦”,而日本則將其翻譯為“驅逐艦”,結果後者卻反而成了該艦種的習慣稱呼。而且,當時的驅逐艦事實上就是那種雷擊艦艇的放大版,本質上並無區別。只是驅逐艦的誕生,使得以往的雷擊艦艇失去了存在意義,被“驅逐”出了海軍艦艇家族而已。
美國最早的驅逐艦雖說是從1898年開始建造的,但是,其源流則可以追溯得更早,南北戰爭期間北軍庫欣上尉就率艇用杆雷擊沉了南軍的裝甲艦。而後歷經各種試驗艦艇,在1890年,以庫欣為名的雷擊艦第一號在美國海軍服役。自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步英國的後塵,用驅逐艦之名,將雷擊艦逐出了作戰序列。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驅逐艦數量僅為52艘,還遠遠不能和海軍強國相比,但是,一旦加入了戰爭,其驅逐艦便成為最早的援英戰力,橫穿大西洋,被譽為“五月花的回歸”。美國驅逐艦的投入使得英國開始有餘力組織護航船隊,將英國的海上交通從崩潰的邊緣解救出來。美國為此延緩了大艦建造計畫,全力投入輕型艦艇的建造,其平甲板驅逐艦猛然建造了273艘之多,充分展示了美國強有力的工業實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驅逐艦還是得到了成批生產,僅戰時就建造了381艘之多,其中設計卓越的“弗萊徹”級更是達到了175艘這個峰值。而且,還在美國參戰之前,其驅逐艦就在護航行動中被擊沉,整個戰爭期間美國驅逐艦的勇敢戰功不勝枚舉。
到了戰後,美國的驅逐艦事實上出現了分化,其中大型的被稱為驅逐領艦,戰後美國的巡洋艦事實上都屬於這一範疇,而通常的驅逐艦則以反潛作為其主要任務,其最終型“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又發展出了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得羅加”級。從這個意義看,戰後美國海軍的主要水面艦體都流淌著驅逐艦的血脈。
雖然象徵著美國海上力量的拳頭的,或許是“大白艦隊”,或許是超級航空母艦,又或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但是,默默地支撐起這支海上力量的脊樑,則當推曾經被戲稱為“鐵皮罐”的驅逐艦。她們依託於美國強大的工業以及管理能力,以一種讓世人驚愕的數量大量生產,曾經活躍於保衛護航船隊的最前線,宛如獵犬一般與敵方的艨艟巨艦短兵相接。而後則逐漸凝聚起高科技,化作了名副其實的電子堡壘而縱橫於冷戰和反恐戰爭的前列。如今,新的宙斯盾驅逐艦各類型的建造數量又將接近百艦,成為今後美國水面艦艇的主體。而“朱姆沃爾特”號的出現,又將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原本處於主力艦屏障的艦艇終於也成為了艦隊的核心。然而,這也許意味著驅逐艦這個概念,甚至於整個艦艇分類的概念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使得我們應該對於今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加以關注。
和變化多端的美國其他艦艇的命名不一樣,美國驅逐艦的命名始終是以美國海軍的名將英傑為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恰恰符合了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樑這一性格與精神。
從誕生到如今,美國驅逐艦數量已經超過了千艘,這在世界上所有的海軍中也未曾有過。對於這千艘艦艇加以概覽,其困難和工作量有多少可想而知,但是,江泓、錢坤與張恩東等先生能夠挑起這副擔子,圖文並茂地完成寫作可謂難能可貴。借此本人致以由衷的敬意。
章騫
2014年8月31日
目次
第一章 誕生之初 早期美國驅逐艦 1899—1918
“斑布裡奇”級
“特拉克斯頓”級
“史密斯”級
“保爾丁”級
大洋獵狼
“卡辛”級
“艾爾文”級
“奧布萊恩”級
“塔克”級
“桑普森”級
禁酒令時期的美國驅逐艦
“考德威爾”級
“維克斯”級
“克萊蒙森”級
虹達角災難
第二章 條約時代 一戰結束後至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驅逐艦 1919—1940
“法拉古特”級
“波特”級
“索莫斯”級
“馬漢”級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驅逐艦
“格裡德利”級
“巴格萊”級
“本漢”級
“西姆斯”級
驅逐艦換基地
多用途的美國驅逐艦
“斑布裡奇”級
“特拉克斯頓”級
“史密斯”級
“保爾丁”級
大洋獵狼
“卡辛”級
“艾爾文”級
“奧布萊恩”級
“塔克”級
“桑普森”級
禁酒令時期的美國驅逐艦
“考德威爾”級
“維克斯”級
“克萊蒙森”級
虹達角災難
第二章 條約時代 一戰結束後至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驅逐艦 1919—1940
“法拉古特”級
“波特”級
“索莫斯”級
“馬漢”級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驅逐艦
“格裡德利”級
“巴格萊”級
“本漢”級
“西姆斯”級
驅逐艦換基地
多用途的美國驅逐艦
書摘/試閱
前言
驅逐艦(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艦艇,其從19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擁有了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從誕生之日起,驅逐艦從一種專門對付魚雷艇的小型輔助艦艇一步步發展成為今天各國海軍中最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今天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上多面手,現代化的驅逐艦上安裝了防空、反潛、對海對岸武器,既能在艦隊中承擔常見的防空、反潛護航任務,又能獨自執行對岸遠端攻擊任務,還能夠進行巡邏、偵察、封鎖和救援等多種任務,多用途的驅逐艦具有極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美國驅逐艦作為當代多用途驅逐艦的代表,彙集了眾多高新技術於一身,已經成為今天驅逐艦設計和使用的風向標。不過,即便是最強大的武器也有由弱到強、逐步進化的過程,美國驅逐艦當然也不例外。從最早僅僅裝有幾門火炮和幾枚魚雷的大型魚雷艇到今天有相控陣雷達、多種用途導彈、艦載直升機的大型軍艦,美國驅逐艦擁有自身獨具特色的發展歷程。
《美國驅逐艦全史》分為三冊,以時間為順序,以級別為主幹,以大量資料、史料和圖片為基礎,全面介紹了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歷史。作為國內第一套全面介紹美國驅逐艦的書籍,書中不僅宏觀地對每一個級別驅逐艦進行總體概括,對每一艘曾經服役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除了對驅逐艦本身的敘述,書中還加入了許多與主題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力求讓本書更全面、更豐富、更具歷史感。
本書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於美國海軍官方網站、各國檔案館已公開的文檔以及關於美國驅逐艦的專業著作。關於每艘軍艦的相關參數參考了美國海軍檔案和製造商官方網站公佈的資料。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由於掌握的資料有限,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讀者指正。
在《美國驅逐艦全史》的成書過程中,我們有幸請到了來自波蘭的斯拉維克•利皮斯基先生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的顧偉欣先生為本書繪製美國驅逐艦的精細線圖,兩位畫家精湛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令人欽佩,精美的線圖更是為本書增色不少。
最後要感謝海軍史專家章騫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能夠得到專家的肯定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作者
2014年8月
後記
2013年10月28日,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驅逐艦下水。新艦的服役使得美國海軍又一次遠遠領跑于世界,巧合的是此時距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驅逐艦“斑布裡奇”號(DD-1)的服役已經整整過去了111個年頭,在這100來年的時間裡美國海軍陸續建造了近千艘各型驅逐艦。當“斑布裡奇”號服役的時候,世界海軍才剛剛準備邁入無畏艦時代,那時的驅逐艦隻是一種毫不起眼的輔助艦隻。從那時到二戰結束短短的40來年,“大艦巨炮”已經被“全甲板攻擊”所取代。經過戰爭的洗禮很多種類的軍艦走向了衰亡而驅逐艦這種當時毫不起眼的“小船”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二戰後距今的60多年裡,戰後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幻,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美國海軍最終成了世界海軍的領跑者。而驅逐艦也並肩於航空母艦成為海軍的主力戰艦。所以能為美國海軍驅逐艦的發展寫一個全史,填補目前國內軍事出版界的這一空白不愧為一件幸事。
一直以為美國海軍戰後驅逐艦並不是一個複雜的選題,畢竟美國作為海軍大國資料還算是詳實,無論是美國海軍官方還是各國研究者對各個時期美國海軍的發展都有所研究,特別是在戰後美國海軍一直在加大裝備的通用化力度,一件艦載設備可以在很多級的驅逐艦上使用,到了後期甚至在艦體上也進行通用化設計,直到發展成“設計級數少,每級建造數量多”的特點。這樣可以在收集資料上節省不少時間從而減少本書的寫作難度。但是事實證明對這個問題看得太簡單了。首先二戰以前驅逐艦作為一種輔助艦隻往往會被人忽視,再加上其巨大的數量使得工作量陡然增加;在二戰後的驅逐艦發展也是經過了不斷論證甚至“小步快跑”的過程,所以要想把這個過程給梳理清楚還是有些難度的。其次,在當今網路上、各種印刷品中所能尋找到的材料則是錯訛頗多,而這些問題官方往往並沒有給出過一個明確的認定。所以很多時候要想去偽存真就不得不從細節處慢慢比對,這其中的艱辛只有筆者才能體會。當本書付梓之時不敢說能寫作出什麼精品,但求沒有什麼錯誤。在此要特別感謝各位讀者,你們的批評指正正是對我們最好的鞭策。
在此特別感謝本書編輯,正是由於你們的辛勤努力才使得本書最終可以和讀者見面。同時也要感謝本書的插圖作者,你們的佳作讓本書增色不少。
作者
2014年8月
驅逐艦(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艦艇,其從19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擁有了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從誕生之日起,驅逐艦從一種專門對付魚雷艇的小型輔助艦艇一步步發展成為今天各國海軍中最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今天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上多面手,現代化的驅逐艦上安裝了防空、反潛、對海對岸武器,既能在艦隊中承擔常見的防空、反潛護航任務,又能獨自執行對岸遠端攻擊任務,還能夠進行巡邏、偵察、封鎖和救援等多種任務,多用途的驅逐艦具有極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美國驅逐艦作為當代多用途驅逐艦的代表,彙集了眾多高新技術於一身,已經成為今天驅逐艦設計和使用的風向標。不過,即便是最強大的武器也有由弱到強、逐步進化的過程,美國驅逐艦當然也不例外。從最早僅僅裝有幾門火炮和幾枚魚雷的大型魚雷艇到今天有相控陣雷達、多種用途導彈、艦載直升機的大型軍艦,美國驅逐艦擁有自身獨具特色的發展歷程。
《美國驅逐艦全史》分為三冊,以時間為順序,以級別為主幹,以大量資料、史料和圖片為基礎,全面介紹了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歷史。作為國內第一套全面介紹美國驅逐艦的書籍,書中不僅宏觀地對每一個級別驅逐艦進行總體概括,對每一艘曾經服役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除了對驅逐艦本身的敘述,書中還加入了許多與主題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力求讓本書更全面、更豐富、更具歷史感。
本書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於美國海軍官方網站、各國檔案館已公開的文檔以及關於美國驅逐艦的專業著作。關於每艘軍艦的相關參數參考了美國海軍檔案和製造商官方網站公佈的資料。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由於掌握的資料有限,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讀者指正。
在《美國驅逐艦全史》的成書過程中,我們有幸請到了來自波蘭的斯拉維克•利皮斯基先生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的顧偉欣先生為本書繪製美國驅逐艦的精細線圖,兩位畫家精湛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令人欽佩,精美的線圖更是為本書增色不少。
最後要感謝海軍史專家章騫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能夠得到專家的肯定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作者
2014年8月
後記
2013年10月28日,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驅逐艦下水。新艦的服役使得美國海軍又一次遠遠領跑于世界,巧合的是此時距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驅逐艦“斑布裡奇”號(DD-1)的服役已經整整過去了111個年頭,在這100來年的時間裡美國海軍陸續建造了近千艘各型驅逐艦。當“斑布裡奇”號服役的時候,世界海軍才剛剛準備邁入無畏艦時代,那時的驅逐艦隻是一種毫不起眼的輔助艦隻。從那時到二戰結束短短的40來年,“大艦巨炮”已經被“全甲板攻擊”所取代。經過戰爭的洗禮很多種類的軍艦走向了衰亡而驅逐艦這種當時毫不起眼的“小船”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二戰後距今的60多年裡,戰後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幻,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美國海軍最終成了世界海軍的領跑者。而驅逐艦也並肩於航空母艦成為海軍的主力戰艦。所以能為美國海軍驅逐艦的發展寫一個全史,填補目前國內軍事出版界的這一空白不愧為一件幸事。
一直以為美國海軍戰後驅逐艦並不是一個複雜的選題,畢竟美國作為海軍大國資料還算是詳實,無論是美國海軍官方還是各國研究者對各個時期美國海軍的發展都有所研究,特別是在戰後美國海軍一直在加大裝備的通用化力度,一件艦載設備可以在很多級的驅逐艦上使用,到了後期甚至在艦體上也進行通用化設計,直到發展成“設計級數少,每級建造數量多”的特點。這樣可以在收集資料上節省不少時間從而減少本書的寫作難度。但是事實證明對這個問題看得太簡單了。首先二戰以前驅逐艦作為一種輔助艦隻往往會被人忽視,再加上其巨大的數量使得工作量陡然增加;在二戰後的驅逐艦發展也是經過了不斷論證甚至“小步快跑”的過程,所以要想把這個過程給梳理清楚還是有些難度的。其次,在當今網路上、各種印刷品中所能尋找到的材料則是錯訛頗多,而這些問題官方往往並沒有給出過一個明確的認定。所以很多時候要想去偽存真就不得不從細節處慢慢比對,這其中的艱辛只有筆者才能體會。當本書付梓之時不敢說能寫作出什麼精品,但求沒有什麼錯誤。在此要特別感謝各位讀者,你們的批評指正正是對我們最好的鞭策。
在此特別感謝本書編輯,正是由於你們的辛勤努力才使得本書最終可以和讀者見面。同時也要感謝本書的插圖作者,你們的佳作讓本書增色不少。
作者
2014年8月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